《青玉案·横塘路》·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爱情的故事里,美丽邂逅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愫生发,窈窕女子,多情男儿,或一次冥冥之中的偶然相逢,便衍生了一见钟情的心意,这种"暗通曲款"的情感恣意,却又不能露骨、张扬着,故生眉目流盼飞转,一颦一笑皆一段风流意。古代人的一见钟情有着似有似无的美妙,多从故事的诗意中能体会到,更多的赋予了爱情欲罢不能、欲有却无、欲说还休的缠绕不清。"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里对爱情的描写多大胆而直接,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击缶可吟诵,伴唱或清扬,高低五弦七律的婉转犹如爱情故事里的起伏不平,《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就是描写男女邂逅的求爱,却是大胆的,开放的,或许与当时社会、风气、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是一种时风的具象影射。在充满晶莹露珠的田野上,一位小伙儿偶遇了一位美丽漂亮的姑娘,这姑娘有着明媚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小伙儿为之着迷深陷,爱意丛生,旋即倾吐了自己的想法,以求接纳、共鸣。想想,这是一见钟情吗?是!这是一种朴实、率真的爱情倾慕吗?肯定是!一时便想起了如今的婚俗之说,自由恋爱、媒妁之言,不管你愿不愿意,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到门当户对、财富对等、学历高低的诸多因素,像《诗经》里这么自由结合的单纯,几乎成了爱情故事里的神圣殿堂。
问爱情是什么?爱情是音阶上的每一个跳跃拍子,每个人,每一次的连接组合都构成了一曲旋律,自己谱写,自己弹奏,自己懂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多么美好的一段情感追溯,少年时天真浪漫的两小无猜,情感的沉淀和相互的理解,便有了如今爱情的和谐和坚贞不渝的守候。心心相印其实是一个漫长的情感渗透,彼此的懂得和爱惜,便成了爱情里必不可少的稳定因子。
爱情是长相忆,长相思,是期待长相守的等待。爱情是心房上一次次地撕裂,又一次次地结痂,反反复复地用心折磨,却不离不弃、不依不饶地继续着。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好一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这是司马光《西江月》中的佳句。在宋朝丰盛豪华的词阙大宴上,不填词的一些名臣也会跟风几许,风气的浸润,时景的映衬,追风一把也不为过,就像身在大海边,不会游泳也能扑腾几下,这是自然的环境造就。司马光也就应景了,于是,在一场歌舞升平的宴会上,由心抒发了见到舞伎轻歌曼舞时的心醉神怡,青烟袅袅下的人面桃花,铅华轻添一丝丝纤柔秀丽,一派婀娜摇曳的曼妙舞姿,让人流连忘返。却道为何要遇见这样的美好时分,有情好,无情好,都那么使人难以忘怀,灯火散尽,酒冷醒,梦也走远了,只有一轮月儿静静地深锁在院子深处。这也是一次邂逅,却多了一份飘摇渺渺,或者只有诗人独享之,这不是一种爱情的缠绵互动,说是"单相思"也不为过,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也萌生了几许挂记。也许,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司马光会突兀地再次想起当初那一场宴会,宴会上美妙的人儿,还有人儿美妙的歌舞。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有些遇见,远远地看着你从目光中走远,但是,心生的情思却一点点渐随人影去,翘首一直目送中。"凌波不过横塘路",这样的描写非常有意思,"凌波"是什么,但从字面意思我们很容易清楚,轻盈的波浪,美感,荡漾。可诗人却不是这么的循规蹈矩只谈一种湖面的意境,他似乎若隐若现勾勒着一位女子的脚步,如凌波般的轻盈而过,心思微妙、细腻,不说这女子体态纤细柔美,却从步伐中去窃取一份信息,这与《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的开放式描摹呈现不同风格,相当的有嚼头。诗人说女子在干吗?这么美好,遇见否?"不过横塘路",横塘路何处,据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此乃作者的隐居之所。女子来,却不入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遇见?诗人很取巧地隐略了。是他们约见,还是遇见且埋下,这样的伏线高超、巧妙。她不来,他不去,于是这次远远地遇见只能最终变成了一次遗憾的目送,女子身影慢慢地走远了,随浮尘隐去。韶华无限好,却没有一个心仪的人儿相伴相知。诗人在这一幕中将主旨一句深化,提出自己的忧思和遗憾不甘。"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她是该在月桥边的花园内,那朱门紧锁的格子窗边,其实这一切只有春天的气息中可循,春风中追溯,或许,她就是春意的化身。诗人擅长埋线,什么不想直说,让人去猜去悟,这是一种讨巧的设计,读者如对此诗有意,则会追根溯源地去问,去读。越读越会有开悟的欢欣鼓舞。诗人将她包裹得很好,将自己真实的意图也包裹得一层又一层的,似是对不能有知己佳人陪伴心生遗憾,暗惜大好年华就这么在消磨中远去。姑娘不是韶华吗,春天不是韶华吗?为何他们都避而不见,在朦胧处摇摆。
惆怅的心绪,诗人掩而却露,埋伏一直是线索有迹可循。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遥望远眺了许久,眼前"飞云冉冉"中,暮色笼罩四野,蓦然惊醒,这一幕即将过去,回到当初来处,也只有用手中的笔触题下当下的心情和思绪。这一个"彩"字妙,说明诗人对自己的诗情能力是肯定自赏的,能精彩点墨出如诗如画、五彩斑斓的景致及延伸。"试问闲愁都几许?""闲"吗?却也闲。诗人不闲,不会在此与佳人对望传情,不会无事生非地自找乐子。这"闲"不是相思难抑的离愁,不是遥不可见的思愁,是太过清闲的漫无目的的"没事找事",无可奈何的当下顺应日子。上片下片,乃至每一句的嵌入契合,诗人都构思连绵,丝丝入扣,都可以顺藤摸瓜情感的蛛丝马迹。"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上句的"试问闲愁都几许",这闲愁有多少呢?设问者自答很有意思:"你能数清楚那一片轻轻地冒出的烟草吗,你能记取清楚这满城的风儿絮絮吗,你还能数尽梅子黄时的雨霏霏吗?"不得不说,诗人的回答确是让人难以反驳,草儿,风儿,小雨绵绵不可尽知。但是,由此而感发有几个字词的精彩,"烟"、"满"、"絮""梅子黄时",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烟草如初发,春来早啊。满城的风儿絮絮地飞,春日的微风不是如此的姿态吗?梅子黄时是烟雨蒙蒙的季节,是一道春深夏初的盛景。诗人不写秋天的,不写冬日的,不写夏季的草、风、雨,选择写最美最初始的时节,除却本意,是否还另有愿景在其中暗伏游艺?这就是一种高明的写意和用笔。
《青玉案·横塘路》的作者贺铸,乃宋太祖贺皇后族孙辈,一生得闲职居多,不能施展全才,纵有抱负也难以实现,一生郁郁寡欢,仕途灰冷。为人个性豪爽如侠客,诗风达意多有奇特:"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梅子黄时雨"的共鸣与传播,让这一句出神入化的诗句为人熟知,有人便因此称他为"贺梅子"。
诗意中的女子走来,或女子入画诗中去,都是诗人们一支笔下的丰姿,用心凝听,用心体会,用心读懂。诗人读懂女子,从顾盼身姿中寻了女子的神思心灵去,从一颦一笑,一步一回头,或从俯首时步摇轻轻的响动中,便可探知一二的心事或心意,这就是天地造物的精妙,男人和女人都持有一种特别的心有灵犀感应,诗人敏感更甚。
所以,贺铸在远远地读一个女子,读这个女子的心情。而千古的男人女人们也都在读彼此,读懂人世间那么一种美妙的情感--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