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3700000040

第40章 内科病证

一、慢性肾炎脾肾气虚案

郭某,男,32岁,门诊病历号211206.两年前曾因急性肾炎住院62天,出院时尿蛋白微量,RBC:0~2个,WBC:1~2个。以后尿检查持续不正常,尿蛋白( )~( ),RBC:40~60个,颗粒管型0~1个,自觉腰困背酸,腿膝软怯,频频遗精,精神萎靡,舌淡红润,脉象虚软,予芡实合剂42剂,尿检查蛋白微量,RBC:1~3个,WBC:0~1个,腰困背酸及腿膝软怯消失,遗精亦消失,精神旺盛,继以健脾固肾法治之,方用黑大豆30g,黄芪15g,党参9g,山药9g,白术9g,芡实15g,金樱子30g,茯苓9g,服20剂后,尿常规检查示:蛋白(-),RBC(-),WBC:0~1个,再服20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辨证应属脾肾气虚,故以芡实合剂治疗,药后症状消失,蛋白亦转阴。脾肾气虚者采用健脾固肾之剂治疗时,要注意病人一般无明显水肿者较为适宜,如有水肿,则固肾之品可使尿量减少,水肿加重。如果病人无明显症状,由于蛋白尿的中医病机考虑是脾肾气虚所致,也可用健脾固肾之剂治疗,如参苓白术散加金樱子、补骨脂,或五子衍宗丸加参、芪等,根据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分别选用之。

二、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案

王某,男,26岁,病历号35027.因浮肿、腰痛两年余而住院,Bp110/80mmHg,下肢浮肿不明显。尿化验检查示:尿蛋白( ),RBC:0~1个,WBC:0~1个,透明管型0~1个,颗粒管型1~2个,酚磺酞排泄试验9%(2小时),白蛋白为2.1g%,球蛋白为1.5g%,胆固醇320mg%,诊断为慢性肾炎。入院后因面色白,口淡不渴,畏寒肢凉,腰痛脉虚,舌淡而润,以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汤加黄芪调理4个月,尿蛋白减至( ),停用黄芪,单纯以补肾为主,尿蛋白又增至( ),乃再度用黄芪合桂附八味,后改为附子汤合黄芪调治一月余,尿蛋白微量,WBC:0~2个,酚磺酞排泄试验33%(2小时),血浆白蛋白增至4.5g%,球蛋白1.8g%而出院。

本例患者应属脾肾阳虚,故以桂附八味加黄芪,或附子汤加黄芪治疗后,尿蛋白减至微量,血浆白蛋白上升,酚磺酞排泄试验亦明显好转。脾肾阳虚者大多属脾肾阳虚水肿,水肿消退后而脾肾阳虚仍未恢复,故继续温补脾肾可以获效。由于现在激素的大量滥用,目前脾肾阳虚病例已比较少见。

三、慢性肾炎肾阴不足案

苗某,男,22岁,住院号30816.因面部及下肢浮肿8个月余,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型。入院时,在外院经中医治疗后,浮肿已完全消失。检查示:Bp120/80mmHg,尿蛋白( ),WBC:0~1个,透明管型0~1个,RBC:0~3个,白蛋白1.8g%,球蛋白2.1g%,胆固醇定量为304mg%,酚磺酞排泄试验28%(2小时)。入院时患者头痛腰酸,脉弦细数,苔薄,质稍红,认为属水肿消退后有肾阴不足现象,乃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知母、桑寄生予以治疗。10天后,因面部出现疖肿而改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剂,治疗1月后疖肿平复,仍以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4个月余尿蛋白减为( ),后因睡眠不佳,以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内服3个月,复查结果示:尿蛋白微量,镜检WBC:0~1个,酚磺酞排泄试验为64%(2小时),白蛋白为4.2g%,球蛋白为1.8g%而出院。

本例患者辨证应属水肿消退后出现肾阴不足,故以养阴清热之法予以治疗。因曾出现面部疖肿,改用清热凉血之剂,疖肿平息后仍以养阴清热之法予以治疗,终使尿蛋白减至微量而出院。肾阴不足病人目前比较常见,临床上有肺肾阴虚、心肾阴虚、肝肾阴虚等不同,同时也可见肝阳上亢、下焦湿热等兼夹症,故辨证时应详加辨析,有助于提高疗效。

四、慢性肾炎气阴两虚案

郝某,男,24岁,住院号14234.因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住院,全身浮肿,并伴有胸水,化验检查示:白蛋白0.8g%,球蛋白2.4g%,总胆固醇744mg%。水肿消退后1年,尿蛋白始终在( )~( )之间,RBC:3~4个,WBC:0~1个,颗粒管型0~1个。患者全身乏力、腰酸而痛,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脉弦细,舌体稍胖大而质较红,认为属脾肾气阴两虚,予参芪滋肾汤加减,服药3个月后症状消失,尿蛋白微量,镜检(-),复查白蛋白4.2g%,球蛋白2.6g%,总胆固醇232mg%。

本例患者辨证应属气阴两虚,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证型,其中尤以脾肾气阴两虚(即脾气虚、肾阴虚)更为多见,其它尚可有心肾气阴两虚、肺肾气阴两虚等。脾肾气阴两虚型又有偏脾气虚或偏肾阴虚之不同,因此在治疗上也略有侧重。另外气阴两虚患者还可有肝阳上亢、中焦湿热、下焦湿热等兼夹症,在治疗上也应予以注意。滋肾汤是我们的协定处方,其组成为四物汤、二至丸、三妙散合方加益母草、白茅根,具有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清化湿热的作用,再加参芪,则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清化、活血,三法合用,符合本例病机,故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蛋白微量。

五、慢性肾炎阴阳两虚案

张某,女,45岁,因腰痛、晨起面部浮肿,尿检不正常已2年而来诊。化验检查示:尿蛋白( )~( ),RBC:0~2个,WBC:0~3个,颗粒管型0~1个,诊断为慢性肾炎普通型,肾图显示:双肾功能正常。自觉畏寒肢冷,但手足心热,口干喜热饮,大便干结,夜尿多,色清,舌体胖大,舌质略红,脉象沉细,予地黄饮子去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加丹参。连续治疗3个月余,尿蛋白微量,镜检(-),上述症状消失,乃予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应属阴阳两虚,故治疗用阴阳两补而收效。阴阳两虚多由气阴两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一般气阴两虚型患者亦可见畏寒而手足心热,但气阴两虚者不能耐受热药,如用桂附后则“上火”,而阴阳两虚型患者则能耐受热药。地黄饮子为刘河间方,主要用于痱,因阴阳两虚而有顽痰阻络者。本例用此方加减,不但使阴阳两虚得以纠正,而且尿蛋白也减至微量。

六、慢性肾炎合并支气管扩张案

翟某,男,54岁,工人。因下肢浮肿,尿检不正常17个月,于1981年7月7日以慢性肾炎肾病型入院。入院时见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酸胀痛,神疲无力,溲黄而少,大便溏薄,纳食尚可,口渴而不欲饮,睡眠不佳。入院后经用健脾益肾之剂治疗4个多月,浮肿明显消退,腰酸亦减,大便成形,睡眠转佳。然于1981年11月中旬和1982年元月下旬,两度外感发烧,致病情反复。发热退后仍咳嗽气喘,尤以晨起为甚,咯痰量多,色黄而粘,且浮肿加重,查舌质偏红,脉弦略滑,遂以清解肺热、健脾利水之剂,调理2个月余,然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二诊:胸闷气喘,咳嗽痰多,色黄而粘,偶挟血丝,大便溏稀,手足欠温,下肢微肿,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脉证合参,证属上热下寒,当以清上温下为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处方:麻黄6g,升麻10g,当归6g,知母6g,黄芩10g,玉竹10g,炒白术10g,干姜6g,白芍10g,天冬6g,桂枝10g,茯苓15g,生石膏10g,甘草6g。

三诊:上方连进8剂,咳喘明显减轻,痰中已无血丝,大便转软,手足渐温,但下肢仍有轻度浮肿。原方加桑白皮10g,冬瓜皮15g,再进5剂,于5月5日病情好转而出院。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356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我们认为,本汤证是指“肺痈”类疾患。肺胃热盛,因误施下法,病由太阳阳明合病转入厥阴,以致出现上热下寒之证。本例患者既往有支气管扩张宿疾,因感受外邪(合并感染),而反复高热,并有咳喘,痰多色黄,挟有血丝,其证属肺热咳喘无疑,然素本脾肾阳虚,故大便溏稀,手足欠温。分析其病机恰与麻黄升麻汤证相符,故用麻黄升麻汤清上温下而使病情好转。

七、紫癜性肾炎案

李某,男,24岁,未婚。患者于1986年11月突然发现双下肢有斑点状出血性皮疹,踝关节肿痛,但无腹痛,被北京某医院诊为“紫癜性肾炎”而住院。经治疗,皮肤紫癜消退,踝关节肿痛消失,惟尿蛋白始终波动在( ~ )之间。出院后经常感冒、咽痛,尿蛋白不消,因中西医治疗一年效果不显,遂来我院门诊求治。

初诊(1987年11月10日):患者腰酸,咽喉干痛,喜饮凉水,尿黄,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象弦细,切其肌肤无水肿,亦无紫癜。辨证为肺肾阴虚挟有瘀热,拟方养肺滋肾,兼以凉血化瘀,以麦味地黄汤加减。处方:麦冬15g,五味子10g,生地15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0g,山药10g,益母草15g,白茅根30g,桑寄生15g,金樱子30g,沙苑子10g,枸杞10g。(30剂)。

二诊(1987年12月4日):腰酸有减,但感倦怠乏力,纳少,且咽喉干痛,口干喜凉饮,尿黄,大便干依然,舌质转红,苔薄白,脉弦细。复查尿常规:蛋白( )。瘀热虽有退机,但病久肺肾波及脾土,主证转为脾肾气阴两虚,故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以益气滋肾为治,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地15g,山萸肉10g,丹皮10g,茯苓15g,益母草15g,泽泻5g,砂仁6g(后下),白茅根30g,桑寄生15g。(25剂)。

三诊(1987年12月29日):乏力、纳差等脾气虚之症已失,腰亦不痛,惟咽痛、大便干结,舌红,苔薄依然如故,脉细数。查尿蛋白( )。此乃肺肾余热未清使然,拟方清肺滋肾兼以益气养阴,处方:淡竹叶10g,生石膏30g(先煎),太子参30g,麦冬15g,生地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桑寄生15g,益母草15g,白茅根30g。

半月后,口干咽痛等症明显减轻,后加石斛10g,天花粉15g以养胃生津,如此治疗3个月,连续5次化验尿常规均为阴性。

紫癜性肾炎的病机很复杂,尤其病程较长者,常呈正虚邪实的局面。本例的正虚为肺肾阴虚,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血瘀和热(毒)。纵览整个病程,肾阴虚与血瘀、热(毒)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前二诊以正虚为主,故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由于初诊前患者经常咽痛、感冒,累及肺脏,肺阴一亏,必加重咽痛,故加麦冬、五味子以敛肺养阴;病久肺肾及脾,且滋阴之剂有碍脾气运化,出现纳少、乏力,而原来阴虚仍未纠正,便出现脾肾气阴两虚的情况,因而在继续补肾阴的同时,加党参、黄芪补益中气,考虑到炙黄芪有壅中之嫌,所以常用生黄芪。若气虚明显,可将生芪用量加至30g。随着脾气虚症状的改善,尿蛋白仍未消失,诚与咽痛之宿疾有关,三诊时主要从清解肺肾余热入手,但毕竟气阴已虚,故不用苦寒之品,而用甘寒之淡竹叶、生石膏,并辅以太子参、麦冬、生地益气养阴,更合以二至丸,俾有滋养肾阴之功,却无碍胃之弊。原发性紫癜为离经之血,属于瘀血的范畴,且病人有舌质暗红等血瘀证表现,凡是病程较长者,每有“久病入络”的病理改变,故三次处方中均用益母草、白茅根以活血凉血。

八、紫癜性肾炎案

石某,女,51岁,教师。患者于1981年初发现双下肢出现紫癜,1个月后,尿检发现蛋白、RBC。经某医院诊为紫癜性肾炎,用消炎痛等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1981年10月19日来诊时,自感腰痛,乏力,咽稍痛,有时心慌,急躁,睡眠欠佳,常有头痛,以两颞部为甚,下午头晕、腹胀,有时下肢稍肿,夜间口干、口苦,饮水不多,小便稍黄,无尿痛,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涩。化验检查示:尿蛋白( ),RBC满视野,WBC:0~2个,颗粒管型0~1个。本病患者中医辨证为血瘀内阻、血不循经、瘀兼气滞、久而化热,拟用活血化瘀、理气清热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5g,生甘草6g,桔梗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2g,忍冬藤30g,金银花30g,牛膝12g。

服上方,随症加减,如头痛明显者加蔓荆子、菊花、僵蚕末;失眠加夜交藤;腰痛较重者加桑寄生、杜仲;下肢肿加车前子、茯苓。间断服药百余剂,诸症消失,偶有头晕,尿检查蛋白微量,RBC消失,有时WBC有0~1个,舌质紫暗亦见减轻。至1982年6月下旬,尿检查蛋白微量,镜检(-)。至1982年10月复查,尿蛋白(-),RBC(-),WBC:0~1个,自觉仅睡眠转好,时稍感头痛,舌质仍稍暗红。

血府逐瘀汤方由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桔梗、牛膝组成,四逆散有调气解郁之功,桃红四物有养血活血之用,桔梗开提肺气,牛膝引血下行而活血,乃调气活血并用之方。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化瘀当利气,气行则瘀血易化。气滞血瘀,久而阳气闭郁而化热,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酌加清热之品。本方不仅可治胸中瘀血,且有牛膝引药下行,故亦可用于去下部之瘀血。通方未用止血之味,却收止血之功,通消其瘀,血行其道,自无旁溢之害,不止血而血自止,所以,不可见血即强行固涩,而应详辨其证,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方为善矣。

九、糖尿病肾病案

肖某,女,58岁,门诊病例,发现糖尿病已20余年,近日查尿有蛋白而来诊。目前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不明显,但有疲乏感,腰痛,下肢微有水肿,畏寒而手足心热,口干饮水不多,大便尚调,小便黄,有泡沫,脉象弦细,舌质暗红,有齿痕。化验室检查示:血糖138mg%,肌酐1.0mg%,尿素氮18mg%,尿检示:蛋白( ),尿糖( ),WBC:3~5个,RBC:0~1个,颗粒管型0~1个。证属气阴两虚兼挟瘀血、水湿,拟益气滋肾,佐以活血利水。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云茯苓15g,丹皮10g,泽泻15g,杜仲10g,桑寄生15g,牛膝10g,车前子15g(包),防己15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石苇30g。

上方服2个周后,腰痛及下肢水肿均消失,全身乏力感大减,惟尿检蛋白仍为( ),尿糖( )。仍有气阴两虚表现,原方去防己、杜仲,加萆30g。

上方又服2个周,无明显症状,腰不痛,下肢亦无水肿,查尿蛋白( ),尿糖( ),镜检(-),仍按原方继服1个月。

服药二十余天,突然感冒,恶寒发热,体温38.6℃,口苦口干,咽稍痛,无咳嗽,脉浮细数,舌质暗红,苔薄腻,本属气阴两虚,今外感风寒,拟扶正祛邪,小柴胡汤加减:柴胡30g,黄芩15g,太子参30g,生甘草6g,桔梗6g,法半夏6g,薄荷6g,麦冬15g,苏叶10g。上方每日服用2剂,次日体温正常感冒平复,为巩固疗效,此方又服4剂,每日1剂,尿检蛋白( ),尿糖(-),镜检(-)。

患者因感冒后尿蛋白又略增,自觉疲乏无力,腰痛腰酸,口干喜饮,大便偏干,尿黄而少,脉象弦细,舌质暗红,仍属气阴两虚,继服益气滋肾之剂。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地15g,山药10g,丹皮10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5g,石苇30g,桑寄生15g,丹参30g,麦冬15g,萆30g,五味子10g,金樱子15g,芡实10g。上方连服2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仍以此方加减调治,尿蛋白转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开始可以是间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蛋白尿,由于长期的蛋白丢失,以及糖尿病本身的蛋白质代谢失调,可以出现低蛋白血症,以致产生肾病综合征,肾功能逐渐受损,可以向慢性肾功能衰竭转化。本例发现较早,仅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尚正常,通过益气滋肾,尿蛋白有所减轻,由于病程中感冒发热,尿蛋白又有增多,感冒平复后,仍以益气滋肾法治疗,使尿蛋白转阴,病情向好的方向演变,下一步应继续益气滋肾治本,避免病情反复,以巩固疗效。本例在最后治疗中除用参芪地黄汤益气滋肾外,又加丹参活血,麦味养阴,石苇、萆清利,金樱子、芡实固肾,这些均有助于蛋白尿的消失或减轻。

十、急性肾盂肾炎案

黄某,女,38岁,门诊病例。以低烧伴尿频、尿痛1个月而来诊,患者于1个月前突然寒战发烧,体温至39.4℃,腰痛,并见肉眼血尿,排尿痛涩,尿频尿急,诊为急性肾盂肾炎,服西药治疗后肉眼血尿消失,体温降为37.3~37.4℃,尿频、尿急、尿痛、尿热症状不减,已有1月余。目前全身乏力,口苦口粘,口干喜饮,脉沉弦滑,舌红唇红,苔黄稍腻有裂纹。化验检查示:尿蛋白( ),WBC大量,RBC:30~50个,中段尿培养(-)。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湿热余邪未尽,故治宜滋肾凉血,佐以清热利湿,方以导赤散加味:生地12g,竹叶10g,滑石15g,生草梢6g,瞿麦30g,蓄30g,银花30g,蒲公英15g,牛膝12g,王不留行15g,桑寄生15g,通草3g。

服药4剂后,仍有低烧,但尿频、尿急、尿痛、尿热症状大减,舌红,苔薄黄,原方加知母10g,黄柏10g,地骨皮30g。

服药7剂后,体温正常,除稍有尿热外,余症均消失,查尿蛋白(-),镜检(-)。仍按原方去瞿麦、蓄、银花、蒲公英,加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应属急性肾盂肾炎,因其在院外已用西药治疗,以致尿培养(-),虽然高烧得以控制,但低烧及尿路刺激症状不减,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兼湿热余邪未尽,但湿热之中又以热象偏著,故采用滋肾凉血、清热利湿法治疗后症状大减,惟仍有低烧,故加强滋阴退热之地骨皮后,体温正常,最后以知柏地黄汤收功。

十一、慢性肾盂肾炎案

吴某,女,43岁,因尿频、尿痛反复发作8年余,曾进行肾盂造影后诊为慢性肾盂肾炎,尿培养杆菌为阳性而就诊。目前腰酸腰痛,畏寒而手足心热,气短乏力,口干饮水不多,大便偏稀,每日1次,尿频、尿热、尿急,但已不疼痛,脉象沉细,舌质暗红,舌体胖大,有齿痕,中医诊为劳淋。辨证属脾肾气阴两虚,兼夹湿热、瘀血,处方:党参15g,生芪15g,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0g,山萸肉10g,山药10g,茯苓15g,泽泻15g,桑寄生15g,牛膝10g,车前子(包煎)30g,滑石15g,通草3g,丹参30g。

服药7剂后,已无尿频、尿热、尿急,腰酸腰痛减轻,气短亦减,大便转为正常。仍按上方去知柏、滑石、通草,继服2周后又来诊,自觉一般情况甚好,仍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巩固疗效,尿培养复查2次均为阴性。

本例患者患慢性肾盂肾炎已有8年之久,目前虽有尿路刺激症状,但气阴两虚症状较为明显,故以参芪知柏地黄汤加味,以益气滋肾,佐以清利为主。药后尿路刺激症状消失,故仍以益气滋肾的参芪地黄汤收功,尿培养也转阴。慢性肾盂肾炎大部分病例属虚实夹杂,故宜在扶正的基础上佐以祛邪,邪去正复,再以扶正固本,自可逐渐恢复,不致于反复发作。

十二、慢性肾衰脾虚肝郁案

王某,女,42岁,住院号18052,因头晕八个月住院。入院前查血色素5.6g%,尿素氮42mg%,二氧化碳结合力44.8体积%,酚红排泄试验0%(2小时),尿常规示:蛋白( ),WBC:0~2个,颗粒管型0~1个,肾图示双肾功能重度受损。既往有慢性肾盂肾炎病史十余年,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继发性贫血。入院后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时有呕吐,胸闷胁痛,全身乏力,纳食不香,尿量少,大便时干时稀,下肢轻度浮肿,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嫩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腻,脉象沉细稍弦,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以舒肝健脾法治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味,以东北人参10g另煎兑入,每日1剂。治疗后头晕消失,纳食增加,未再恶心呕吐,尿量由原来450ml增至1500~2000ml,下肢浮肿全消,胸闷、胁痛亦除,继守原方治疗,共服药55剂,尿素氮降为28mg%,血色素上升为7.9g%,住院2个月,好转出院。继续门诊随诊,迄今已5年,病情稳定,面色红润,尿素氮22mg%,血色素上升为12.8g%,酚红排泄试验增至25%(2小时)。

慢性肾衰以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为主,本例脾虚肝郁,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逍遥散治之,症状减轻,尿量增加,尿素氮下降,血色素上升,病情稳定。

十三、慢性肾衰阴虚阳亢案

程某,女,41岁,住院号16009,因发现高血压及尿检查不正常史8年,最近以腰痛、面部及下肢水肿一年余而住院。入院后检查:血压:168/106mmHg,尿素氮81.6mg%,二氧化碳结合力44.8体积%,酚红排泄试验4%(2小时),诊断为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慢性肾功能不全。自觉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胸中有热,喜冷饮,有时鼻衄,脉象沉稍弦,舌质红,有瘀点,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挟有瘀血,以养阴平肝之建瓴汤加味治疗半月,尿素氮降为54mg%,血压为160/90mmHg,因见舌有瘀点,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尿素氮反上升至80mg%,于是又改用建瓴汤加味,服药26剂后,复查尿素氮39mg%,二氧化碳结合力58.24体积%。

本例患者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以建瓴汤养阴平肝,以扶正为主,可使尿素氮下降,病情稳定。慢性肾衰病人如果血压偏高者,应尽力控制血压,能否控制血压与病情稳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则病情将加速恶化。舌有瘀点,虽有瘀血但不重,故仍以扶正治疗为妥。

十四、慢性肾衰脾肾阳虚夹水湿案

孔某,男,56岁,住院号18571.患者30多年前因居处潮湿,出现两膝关节疼痛及下肢轻度水肿,每因遇冷和劳累加重。20多年前赴西藏高原,发现有高血压,十多年前因洗冷水浴后,关节肿痛复发,手指关节逐渐变形,2年前因外感出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下肢踝关节浮肿,尿蛋白( ),RBC:0~1个,WBC:0~1个,在北医三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类风湿性肾病、继发氮质血症及贫血。经系统性治疗后症状缓解,一年前又因外感而复发,经治疗未见缓解,特转来我院求治。

入院前检查尿素氮80mg%,血色素5g%,白蛋白/球蛋白:2.4/3.0,总胆固醇定量295mg%,尿蛋白( ),RBC:0~2个,WBC:0~2个,偶见颗粒管型,肾图示:双肾功能严重受损。主要症状为面部及全身水肿,按之凹陷,腹大如鼓,畏寒肢冷,身软乏力,心慌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时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纳食不香,尿黄而少,舌淡胖润,脉弦缓,兼见涩象,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衰,水气泛滥,脾阳不足,气血俱损。水为阴邪,非温不化,拟补命门、温脾阳、壮君火以消阴霾,常用真武汤、五苓散、五皮饮加减,服药后尿量逐渐增多,1个月后每日尿量达1500~1700ml,腹围由住院时92cm减至80cm,体重由78kg减为60kg,在治疗过程中又加大制附子用量,每日45g,尿量继续增多,直至腹围减至78cm,体重减为58kg,水肿完全消失,尿素氮由入院后最高的114.6mg%降为43.5mg%,患者仍感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脉变细软无力,苔薄白而润,此乃水邪虽去,元气未复,宜选用真武汤,减附子量,加入党参、生黄芪,以温补脾肾继续调理,病情得以缓解,尿素氮持续稳定在40~50mg%之间,血色素6.2g%。

本例患者入院时脾肾阳虚明显,并有高度水肿,正虚邪实,故宜扶正祛邪,温阳利水,用真武汤、五苓散、五皮饮加减,水肿消退,尿素氮亦见下降,由于其肾功能受损,尿素氮下降至—定程度便不再下降,病情稳定。

十五、慢性肾衰用大黄后虚体难支案

李某,女,48岁,门诊病例号221878.因患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而继发贫血,由某医院转来。当时查尿素氮72mg%,二氧化碳结合力30.7体积%,血色素6.7g%,辨证属气阴两虚,予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效果尚属稳定,一年后查尿素氮55mg%,二氧化碳结合力35.8体积%,血色素8.6g%,血肌酐7.25mg%,中医辨证仍属气阴两虚,继续以参芪地黄汤加味调治。如遇有外感发热,以小柴胡汤加减1~2剂,体温即降。又经过一年,病情平稳,尿素氮56mg%,血色素8g%。患者欲求尿素氮进一步下降,于是在某医院内服麦淀粉并加服大黄粉胶囊,每日3g,一月后复查,尿素氮由56mg%下降为27mg%,血色素由8g%下降至6.2g%,但自觉头晕心慌,气短无力,胸闷憋气,并发生一次抽搐,乃又来我院治疗。仍以参芪地黄汤加味治之,2个月后尿素氮有所回升,为58mg%,血色素上升至9g%,乃于该方酌加大黄,病情稳定,近日查尿素氮39mg%,血色素8.2g%,—年后病情仍稳定。

本例为气阴两虚,用参芪地黄汤加味调治,病情稳定,尿素氮维持在50~60mg%之间,患者要求尿素氮进一步下降,用大黄治疗后,尿素氮由56mg%下降至27mg%,但虚体难支,血色素也下降至6.2g%,重新以扶正治疗,虽然尿素氮有所上升,但血色素也亦上升,尿素氮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症状减轻,有助于病情稳定,带病延年。

十六、慢性肾衰合并心包炎

孙某,女,35岁,1982年5月10日入院,发现慢性肾衰已1年。入院前4天因外感发热,导致尿量减少,每日300ml,大便干结,3~4日1行,伴胸闷憋气,难以平卧,心慌气短,呕恶频频,纳食不香。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萎黄,语音低微,口中溺臭,舌淡润、边有齿痕,苔薄白,右脉弦细,左脉细弱。检查示:体温正常,尿素氮144mg%,二氮化碳结合力38.1体积%,血红蛋白3.8g%,肾图报告双肾无功能,胸片提示尿毒症性心包炎,心脏各部位均可听到广泛、明显、粗糙的心包摩擦音,诊为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尿毒症性心包炎、继发性贫血。中医辨证:肾气衰败,气化无权,湿浊上泛导致关格重证。住院期间,仅予中药,未曾配合血液透析。初予气血注射液(生黄芪、当归)和生脉散注射液静点以益气养阴,仅心慌略减,尔后又投用和胃通腑之剂,便虽暂通,但整个病情仍无起色,患者危在旦夕。经深入剖析病机,我们认为水凌心肺是本病的重点,当务之急宜温阳蠲饮行水,遂改拟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之。处方:茯苓15g,桂枝15g,白术15g,甘草6g,东北人参10g(另煎兑入),葶苈子12g,大枣5枚,泽泻20g,苏梗10g。

药进6剂,尿量渐增至每日1000ml以上,随之心悸气憋、呕恶诸症亦顿然见轻,患者能够平卧。复查胸片,心影较前明显变小,心包摩擦音亦消失,尿素氮降至65mg%,血红蛋白升至5.9g%,二氧化碳结合力升至56体积%。又予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以益气养阴与化饮兼顾,诸症继续好转,患者神振、纳佳、眠安、便调,尿量在每日1500ml左右,调治3个月余,病情明显好转,于1982年8月20日稳定出院。

水凌心肺是关格病晚期一个突出的症状,由于湿浊上泛,阴邪搏阳而致。本案经服温阳化饮降浊之剂后,饮邪得蠲,心阳重振,患者得以转危为安。苓桂术甘汤作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及治疗水气上冲证的代表方剂,药仅四味,力专功宏。方中桂枝、茯苓为主药,桂枝温通心阳,降逆平冲,化气利水,茯苓健脾渗湿,白术、甘草共为辅药,培土以制水。我们在临床应用时常酌加车前子、泽泻等,以增利水之力。葶苈大枣泻肺汤具开泄肺气之功,一般认为葶苈力猛伤正,故主张宜用于肺气壅塞实证。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不能囿于此说,对于虚中夹实之肺气逆满,我们曾多次中等剂量地投用本品,收效颇佳,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十七、慢性肾衰合并肺部感染

石某,男,46岁,干部,住院号24191.患者因腰痛13年,头晕头痛2年,恶心呕吐3天,拟诊为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继发性贫血,于1983年2月28日住院。患者面色萎黄,疲乏无力,查血压230/130mmHg,心率90次/分,节律整,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界扩大,A>P,两肺可闻及中等量湿性罗音,肝下界于右肋缘下2.5cm处触及,边钝、质中、压痛,肝颈倒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结果示:尿素氮132mg%,肌酐11.6mg%,二氧化碳结合力40体积%,血红蛋白3.5g%,WBC总数7×109/L,中性80%,淋巴细胞20%。X线摄胸片示:两肺野透亮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且模糊,两上肺可见不典型“蝴蝶”状阴影,其密度均匀,边界模糊不清,心影较大,以左心为主。

症见头晕头痛,腰酸腿软,气短乏力,胸闷憋气,不能平卧,恶心呕吐,口甜而干,鼻衄,下肢浮肿,小便短少,大便溏烂,每日2~3次,纳差,夜不能寐,口气秽臭,可闻尿味,舌质淡胖稍暗、苔腻,中有裂纹,脉弦滑略数。证属关格,中医辨证为脾肾气阴两虚,挟有湿热。曾投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之参芪麦味地黄汤、春泽汤等方加减,并配合血液透析,少量多次输血,大量抗生素抗感染,以及强心、利尿、降压、消肿等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胸闷憋气,喘咳逐渐加重,咳痰黄稠,左胸疼痛,恶心呕吐,小便短少,大便溏烂,舌苔厚腻,脉弦滑,考虑为痰热壅肺所致,投清热利湿、化痰止咳之千金苇茎汤合三仁汤加减。服药3剂,咳嗽减轻,胃纳稍增,腻苔渐化,原方加人参10g,以求增强补益元气之力,药后反见病情加重,神志恍惚,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躁扰不安,打人谵妄,喘不能卧,浮肿甚,尿量每日仅50ml,已告病危。急请时振声教授会诊,诊见患者表情淡漠,焦虑不安,面色惨白,喘咳痰鸣,张口呼吸,舌质暗红、苔黄腻稍黑,脉弦滑数。认为神志改变,为痰热扰心所致,急服化痰开窍、清热利湿之菖蒲郁金汤加减。处方:石菖蒲、山栀子、鲜竹叶、牡丹皮、广郁金、连翘、灯芯草、杭菊花、牛蒡子、滑石各10g,通草3g,生姜3片,玉枢丹3支,分3次冲服。服药两剂,烦躁减轻,但仍胸闷憋气,心悸咳喘,痰黄稠难咯,便溺不畅,呕逆。痰热壅肺扰心虽减,但湿热仍弥漫三焦,以清化三焦湿热,兼宣肺化痰为治,予杏仁滑石汤加减调治。处方:杏仁、黄芩、川厚朴、法半夏各10g,象贝母、全栝蒌各15g,茯苓、车前子、滑石各30g。水煎400ml,日服3次。服药4剂,胸闷憋气、咳喘、心烦均减轻,尿量增加,夜能平卧,精神好转,胃纳增进,黄腻黑苔渐轻,仍有恶心喘憋,在原方基础上加苏叶10g,以增加辛开苦降之力,服药8剂,病情进一步好转。复查:血压160/90mmHg,中性6%,淋巴细胞40%,尿素氮56mg%,肌酐7.8mg%,二氧化碳结合力已正常,X线胸片复查肺部阴影已消失,病情基本稳定,继以养阴益气、清利湿热,佐以活血化瘀之法调治,并继续配合血液透析,使病情得以逐渐好转。

菖蒲郁金汤为时逸人先生创制方,原载于《中国时令病学》,以后《温病全书》转载,主治湿温病痰热蒙蔽心包,适用于乙型脑炎、伤寒、重症肝炎、肺心病、严重肺部感染,有身热不退、神识昏蒙、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方中以山栀、连翘、竹叶清泄湿中之蕴热,菖蒲、郁金化湿豁痰、开窍醒神,丹皮凉血护阴,玉枢丹辟秽化浊开窍,白木通(或用通草)、灯心草导湿热下行,凡痰热蒙蔽清窍,用后均可见神清症减。本例神志恍惚,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躁扰不安,显属痰热扰心,故用之神志转清,烦躁减轻。但仍有湿热弥漫三焦,故改用杏仁滑石汤治之。杏仁滑石汤虽然出自《温病条辨》,但原本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张案,伏暑内发、三焦均受,清理上中为要。该方有清热利湿、化痰理气之功,主要用于治疗暑温伏暑,症见胸部痞满、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尿少、舌苔灰白等症。我们在临证中灵活加减运用本方治疗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因湿热之邪壅阻三焦,以致咳逆倚息不得卧,口中发粘,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并胸闷胀痛者,或因其它疾病,日久失治,出现痰热壅肺扰心,而致胸憋、喘息、咳逆、痰黄稠难咯、小便不利者,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案患者,症情复杂,五脏俱损,病情危重,根据《内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掌握辨证要领,急以清化三焦湿热,宣肺化痰开窍之法,恰中病机,使邪有出路,邪去而正安,再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佐以活血化瘀之法调治,从而使危重之病得以缓解。

同类推荐
  • 肝脏病中医诊疗与调养

    肝脏病中医诊疗与调养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方法与手段越来越先进,不少曾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就在人类不断取得与致病性细菌斗争胜利的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饮食的改变,酿生了不少新的疾病,或是使许多原来不甚多发的疾病而迅速蔓延开来。本丛书各分册的主编都是我校的专家,教授,他们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都曾主持或参加过部级或省市级科研工作,在各自的领域中对某些病证的诊疗都有良好的自己的特色的前沿知识,因此,我们相信,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一定帮助。当然,由于时间仓促,由于科技的发展,本丛书还会有不少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道及读者批评指正。
  • 孕儿育儿书(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孕儿育儿书(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妊娠过程中的营养饮食、日常保健、科学胎教、分娩指导以及新生儿的护理等,对怀孕全程作了体贴入微的提示,可供新手父母查阅。内容包括妊娠前后的准备事项、最佳的怀孕方式、轻松怀孕280天、了解分娩的方式、新生儿日常护理、产后疾病防治。
  • 衣食住行与结核病防治

    衣食住行与结核病防治

    本书按《衣食住行保健丛书》统一格式编写,分3篇,即基础篇、未病预防篇、已病养治篇,向广大读者全面介绍有关结核病的基础知识,诊断、预防方法及治疗原则,尤其是介绍蕴含在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中的防治知识,是结核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实用参考书,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 养肾食谱

    养肾食谱

    《养肾食谱》精选了近百种养肾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味美的养肾菜肴。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本书从症状分析入手,涉及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的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知识和方法,以增强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让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热门推荐
  • 血域战神殿

    血域战神殿

    天元大陆,无边无际,万族顶立,职业无数,其中武师和魂师为大陆盛行职业,15岁的少年唐轩辕,父亲的不告而别,让他踏上修武之路,不经意间获得血域传承,获得第三武魂雷动臂,看他如何创造名动大陆的血域战神殿,看他与朋友们如何玩转大陆
  • 传统肉菜

    传统肉菜

    本书主要有畜肉类和禽肉类2类。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王妃非要逃

    王妃非要逃

    ”大胆王妃,是不是这几日本王让人伺候的你太舒坦了。竟然把本王的府邸整的鸡犬不宁!你究竟想做什么?是不是非要把你锁起来才甘心?!”正厅里几十号人大气不敢出一声,全部低着头在思索。这王妃是怎么了?王爷都气成这样了,为何她是满脸笑意盈盈的?只听正厅正中间一抹淡淡的身影不紧不慢的起身从容说道:“都是你逼我的,谁让你不放我出府去的。既然你不让我出去,那我就想办法出去!不然我就拆了你的王爷府!让你连家都没有!“话音刚落,一巨大的拍板声响起,随后一句冷冷的话语丢过来:”好!那就让本王看看是你赵婉言厉害还是我轩辕易厉害。“那就试试看吧赵婉言轻松的想着。眼睛大刺刺的看着座上的轩辕易王爷,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
  • 网游席卷天下

    网游席卷天下

    玩游戏总有人会是第一,那为什么不能是我?身为凡人,百年后几人记得?为了不被这世界遗忘,为了让更多人记得,隋风决定进行一场豪赌!2100年,21世纪行将结束,虚拟时代突如其来时,隋风像个赌徒一样投入了全部身家,他会赢得什么?且看他把一个男人所有的欲望、执念和野心统统化为了一杆红旗,来跟随着他一起舞风弄云,席卷天下吧!
  • 妃本倾城色:银月蔷薇

    妃本倾城色:银月蔷薇

    白日的乖乖女,暗夜的怪盗。谁又能想到她就是众人口中的银月女王。当光芒闪烁---谁又迷了谁的心。柴废变女神追求怎会来的及。“对我而言,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别人的眼光我为什么要去在意,至于那堆烂摊子—还是让别人来收好了。”“你怎么总是这样任性呢?”妖绕男子侧卧于褟上朱唇轻启,“不过谁叫我喜欢呢......”“唉!你一个王爷怎么总这么闲。为我一介弱女子花这么多时间值得吗?”“呵呵,宝贝觉得呢。。。”“傻瓜,只有你是特别的。所以别在拒绝我了啊!”。。。
  • 古道尊者

    古道尊者

    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诸天万道,谁主沉浮?大道万千,以天地为盘,以道为规,以天地万物为棋,孰为执棋之人?自古大道无形,不可揣测,世人皆知身在局中,自可超脱局外,殊不知超脱小道尔。一个少年从山村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开启征道之途.............
  • 邪魅禁忌

    邪魅禁忌

    未来世界,黑夜中隐匿着来自外星的一种生灵,拥有人类一样的外表,掌控着某种异样的能力,却以人类为食,他们被称为----噬魂异种。人类招揽十方异士组建灵异战队,奋起反击。双亲被异种残害的孤僻青年易如枫、为了倾慕之人一心想要变强的郦少卿,被卷入了这场血腥的斗争之中,从此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你身边的人到底哪一个是隐藏的噬魂异种?最恐怖的帝级异种到底拥有怎样的力量?爱恨杀戮、兄弟情仇。爱人?兄弟?究竟我该如何抉择......
  • 废材逆天,鬼医狂妃

    废材逆天,鬼医狂妃

    她,君倾墨,在前世身怀异术,贵为杀手界之王,医术界之尊,而在一次背叛中,她就华丽丽的魂穿到这个废材三小姐身上。在实力为尊的异世里,她会如何生存并驾驭在众人之上?且看她废材逆袭,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巅峰!在这个奇妙的异世里,她明白了亲情,懂得了友情。可……她会收获爱情吗?
  • 似樱若殤

    似樱若殤

    十年前的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拥有了不该拥有的爱情……十年前的他,本以为与她们能相守一生,却在一夜之间被夺走了一切……十年中的他,哭过多少,恨过多少……十年后的他,回到故地,再看那时所过往的一切,他……十年后的他,与她们再度相遇,是复仇,还是……拥有了新的爱情,却依旧无法走出过去的阴影,是与她相守一生,还是与她们纠缠难分,最终的选择是悲伤还是欢喜,一切皆看他如何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