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梅
摘要:青少年吸烟是备受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就青少年吸烟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包括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和青少年吸烟的心理特征分析,并且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四个方面探讨预防少年吸烟和帮助青少年戒烟的控烟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 吸烟 控烟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青少年吸烟更是备受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劝阻青少年吸烟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世界各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控烟策略。然而,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青少年烟民却在日益膨胀!原因是什么?青少年为什么要吸烟?吸烟背后存在着怎样复杂的驱动力?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吸烟群体,在控烟策略上应有哪些考虑呢?
一、青少年吸烟的全球性问题
近年来,全球青少年吸烟率在增长,初始吸烟的年龄持续降低。有研究表明,吸烟行为通常都是从未成年时期开始,几乎没有人是从18岁以后开始吸烟的。
在英国,十多岁青少年吸毒、酗酒和吸烟的现象最为严重,英国“问题青年”数量也居欧洲之首。在参与调查的30个欧洲国家中,同是15~16岁年龄组的被访问对象,34%英国青年承认在过去一个月中吸过烟,其中女烟民要比男烟民多(欧洲共有11个国家女孩比男孩烟瘾更大)。
在法国,一份关于9.5万名16岁以下青少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有1/3的青少年每天都吸烟,远远超出欧洲30个国家的平均水平。有72%的青年至少吸过一次香烟,有44%的人在接受调查前的一个月内吸过一次烟。
在俄罗斯,目前吸烟人数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吸烟大军中。在16~17岁年龄组中,45%的男青年和16%的女青年是烟民;14~15岁的城镇中小学生中有20%的男孩和11%的女孩经常吸烟,甚至还有一些11~12岁的小学生也开始尝试吸烟。
在美国,自1991年至1999年调查表明,美国中学生偶然吸烟的百分率下降,但每天吸烟的学生百分率却上升了。青年学生吸烟人数呈线性增长趋势,尤以曾经吸烟和经常吸烟的情况为甚。据估计,在美国12~17岁青少年中,至少有450万吸烟者(含偶尔吸烟的中学生),同时,女学生吸烟的比例明显上升。
在我国,3亿多烟民中,15~18岁的青少年约占10%,每年新产生的烟民中90%以上是青少年。据统计,目前我国9~12岁小学中约有10%~15%吸烟;12~15岁的初中生中约有35%以上的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中吸烟者则占75%。
二、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吸烟的青少年人群中,被调查者几乎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青少年吸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驱动力呢?
(一)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
从我国情况来看,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个方面:
1.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吸烟的现象还很普遍。各种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烟相待,开会、办事、交友、红白喜事等等到处都离不开烟。青少年从小就生长在处处有烟并且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中,可以说,这种环境对青少年吸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家庭的影响。大多数吸烟学生的家庭中有人吸烟,主要是父亲。许多学生的第一支烟是从父亲的烟盒中拿的。中学生对吸烟的害处往往还缺乏深刻认识,有的家长在吸烟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讲一些有关吸烟好处的话或是下意识做出的享受状,都会诱发青少年对吸烟的好奇心。
3.学校的影响。不少中学生在会吸烟同学的影响下,也逐渐尝试并学会吸烟。另外,学校里老师吸烟,特别是那些学生喜欢、崇拜的老师吸烟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忽视的。
4.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很容易使中学生染上吸烟行为。调查中显示,有21.1%的男生和16.1%的女生认为男人吸烟是成功、有学问、有男子汉风度和时髦的表现,有13.5%的男生和12.8%的女生认为吸烟的男孩会有更多的朋友。
(二)青少年吸烟的心理特征
1.认识欠缺。大多数中学生明白吸烟不好,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甚至知道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吸烟。但是,许多中学生对吸烟的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侥幸心理。调查中,许多青少年都认为“爷爷、爸爸吸烟几十年了,身体都挺健康,没有得肺癌,吸烟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
2.情绪影响。中学生容易在高兴或烦恼时吸烟。高兴时吸烟,情绪会更加焕发,明显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烦恼时吸烟,情绪会感到轻松,暂时转移了烦恼。在中学生中进行有关戒烟的调查,结果是:吸烟的男学生回答有意志戒烟的占33%,吸烟的女学生回答有意志戒烟的占29%。由此可见,时常吸烟的中学生(无论男女)均表现出对戒烟缺乏坚强的意志。
3.动机因素。中学生开始吸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对中学生吸烟动机的调查,按照心理驱使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好奇心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容易接受并乐于尝试和体验新鲜事物,吸烟也不例外。见别人吞云吐雾,优游自得,自己也想体验。
(2)从众心理:长期与吸烟者交往,担心自己不吸烟被视为另类,于是在其他同学劝吸的推动下开始吸烟;或者经常从同学、朋友手中接过烟被动吸烟,时间一长就逐渐转为主动吸烟以求关系平等。
(3)逆反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对家长、老师设置的禁区具有较强的抗拒心理,同时吸烟被普遍认为是发泄不满情绪的手段和方式。如被老师和父母批评了,考试不及格了,或者与同学发生重大冲突了等等,有不少中学生都会借助吸烟排除不满情绪。
(4)模仿心理:青少年模仿力强,渴望成熟。父母、老师、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等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包括吸烟行为。他们认为大人吸烟的样子潇洒、风度不凡,于是跟着学起来,而且他们在效仿抽烟时,心理上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5)时髦心理: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认为吸烟是成功、有学问的表现,具有男子汉风采,是时髦的标志。
4.习惯使然。中学生吸烟次数多了大多就变成了习惯性吸烟,但一般来说还谈不上有烟瘾,只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同时发现,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有的还常常会有其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逃学、赌博、小偷小摸等。
三、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控烟策略
2003年5月21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日内瓦已正式获准通过,这意味着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控烟运动已经拉开帷幕。
然而,在我国,烟草及其制品目前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还不容忽视。我国烟草业经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已连续四年为国家提供了超过千亿元的财政积累,总税金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成为国家重要的财税来源。所以,在我国实施控烟运动必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严格控烟已是共识之事。
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对青少年危害更大。首先,吸烟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吸烟对他们的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都是十分有害的。其次,吸烟容易导致青少年不良心理品质的滋生。实际生活中,一些不肯刻苦学习的中学生,思想空虚,常在吸烟中消磨时间,甚至有的还沾上赌博、逃学等不良行为。再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吸烟容易在交往中结识坏朋友,所以,青少年吸烟容易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发因素。因此,预防青少年吸烟和帮助青少年戒烟一直是全球控烟策略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视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禁烟环境,是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根本前提。国家教委在《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禁止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做烟草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为执行《国家烟草专卖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劝阻青少年吸烟的号召落到实处,国家烟草专卖局向全国烟草工商企业发出通知,要求每个卷烟配送中心、批发网点所管辖的卷烟零售户,都要在柜台上摆放“禁止中小学生吸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告示牌,并要求各地的烟草专卖局对此加强检查和监督。
同时,社会应加强禁止有关香烟的宣传,严禁对未成年人销售香烟;限制烟草广告,特别是那些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借赞助体育和文化活动为名而精心策划的烟草广告等;烟草行业要始终坚持以“降焦减害”为己任,改良卷烟配方,进一步降低焦油含量和其他有害成分,在产品包装上明确警示“吸烟有害健康”,并为医疗、科技及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二)重视家庭环境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家长吸烟现象是很普遍的。家长吸烟容易使孩子沾上吸烟行为。研究表明,父亲吸烟,对儿子有很大的影响;而母亲若是吸烟者,其女儿吸烟的可能性就大。由于目前青少年吸烟年龄趋低,对于出于好奇心偶尔沾上香烟的中小学生,家长要严加管教,不能姑息。如发现孩子已有多次吸烟行为,应与学校联系,并对自己子女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办法。有研究发现,在严令禁止子女吸烟的家庭中,只有10%的孩子染上烟瘾;在家长丝毫不干涉的家庭中,吸烟比例是50%;而在公开允许孩子吸烟的家庭中,染上烟瘾的孩子比例高达90%。
(三)重视学校环境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度过的,健康卫生的学校环境,对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预防和禁止青少年吸烟方面,学校责无旁贷。
1.努力创建无烟校园。在学校要逐步做到禁止吸烟,特别是全体教师要减少在学校吸烟,尽量做到在有学生的场合不吸烟。在这方面,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要加强吸烟预防教育。要比较详实地对吸烟的危害作科学说明,正确解释“大人能吸烟,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吸烟”的疑问,要明确告诫学生,未成年人吸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吸烟是越轨的第一步,发展下去不但有损健康,而且有可能诱发犯罪,从而有效预防学生吸食第一口烟。同时,可以组织有意义的“禁烟”宣传活动,让中学生自制禁烟宣传画,自编自演有关禁烟的文艺节目,让中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3.正确对待吸烟学生。发现学生吸烟,不能简单处罚,重要的是加强个别指导和个别矫正。要了解分析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经过,了解烟的来源、吸烟的场合和该生的思想、学习、交友等情况。对偶尔吸烟者,重在教育引导,注意日常观察,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需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进行矫正。
(四)心理治疗方法
青少年戒烟应该当机立断,在形成烟瘾之前有效切断香烟对身体的损害。实际情况表明,青少年吸烟者一般都能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地戒烟,问题在于防止吸烟的复发。真正成功的戒烟是在较长时间内不吸烟,特别是不复吸,甚至一次戒掉。为了保证青少年成功戒烟,可采取下列是心理治疗方法:
1.厌恶疗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让青少年从喜欢吸烟转变为讨厌吸烟,一旦形成讨厌吸烟的倾向,青少年就不会去抽烟了。例如,可以对吸烟的中学生放映吸烟死于肺癌的电影,或通过有关实验、实物观察、现身说法等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他们看后确实感到害怕、感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厌恶吸烟。
2.改变价值观念。许多中学生吸烟是为了自我显示,表示自己具有真正男子汉风度的成熟形象。因此,采取改变与吸烟有关的价值观念,有效地使吸烟的中学生意识到吸烟有损于中学生的纯真形象,会使他人产生厌恶感,是不良品行的倾向,这样,他们就会在新的价值观念的支配下,自觉做到不再吸烟。
3.切断消极影响源。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下,开始吸烟和逐步学会吸烟的。实际上,同学或同伴的吸烟行为成了一种强化吸烟的因素。现在采取割断消极影响源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不让他们与吸烟的同学或同伴接触,实质上是让他们不再有复发吸烟行为的机会。
4.增强压力法。周围的人要支持中学生的戒烟行为,家长、老师以及好朋友不仅要鼓励他们戒烟,表示对他们有信心,及时肯定他们对戒烟的努力,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显示出要求他们戒烟的决心。这种压力是中学生戒烟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和监督力量,有利于防止吸烟的复发。
5.转移兴趣法。为有效配合青少年戒烟行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爱好和兴趣方面积极努力。例如,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等主办的“我们的选择——‘太阳花’杯系列公益活动”,自2000年启动以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3600万学生积极参加了此项活动,活动中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日记比赛、乐器比赛、摄影比赛、棋类比赛、“太阳花”园林植树活动以及各种兴趣夏令营对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自觉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远离烟草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直属机关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