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900000054

第54章 确立皇权的教育制度

朱元璋积极兴办学校,推行教化,培育人才,这是朱元璋搜罗人才的一种方式。在他看来,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他曾对教官们说:“治天下以人才为本,人才以教导为先。山是树木从生的地方。要想树木繁茂,必须培育它的根部;要想流水不涸,必须疏浚它的源头,要想人才有成,必须培养他们的德性;如果不加培养,就期望他们成才,这正是堵住源头却想让水流,砍伐小树却想得到大木,这怎么可能呢?”

朱元璋建立的教育系统,由国家、府学、州学、县学、社学、卫学等构成,从京城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无不建立学校。

龙风十一年(1365年),朱元璋在元朝集庆路学旧址上创建了国子学,成为明代国学之始。建国后,因初创时规模比较狭小,朱元璋几次下令增筑学舍。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国子学改名为国子监。国子监设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学官。祭酒、司业全面负责国学事务,相当于正、副校长;博士负责讲授经书,督课学业,是主讲教师;助教、学正、学录,分别负责训诲六堂(国子监学生分别在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学习)诸生,是辅助性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国子监的学生分为官生和民生两类。官生包括官员子弟、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以官员子弟为主。民生是民间子弟,有贡监和举监之分,贡监是指从府、州、县学选送上来的岁贡生员。举监是指保送到国子监补习的会试下第举人。起初官生多于民生,后来,朱元璋对官生入学的控制变严,民生的比例急剧上升。

早在龙风五年(1359年),朱元璋在攻取婺州后,即设立郡学,这是朱元璋设立的第一所地方性学校。建国以后,他决定在全国各地都“设学校,以作养士类”。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说:学校教育,在元朝时弊端丛生,名存实亡。朕常说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现在京城虽已有太学,但全国各地尚未兴办学校。

应当让各郡县都建立学校,礼聘教师,教授学生。这是最要紧的事务,必须迅速办理。在这一诏令的促动下,各府、州、县的学校陆续建立起来。朱元璋还把学校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项主要指标,凡无兴学之渍者,均视为不合格。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为了进一步普及教育,还下令在全国设立社学。当时各地都设立了多所学校。社学事务起初也由官府管理,有些地方官借此扰民,朱元璋有鉴于此,曾一度停罢社学。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再次下诏广设学校,特别规定“令民间自立社学,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有司不得干预”。

在部队中,朱元璋也建立学校,开展教育。洪武十七年(1384年),他在辽东始设都指挥使司儒学,又在岷州始设卫儒学,后来都指挥使司和卫相继效仿设立,到洪武末年,军队系统的学校已有多所。

有人认为边境地区没必要设立学校,朱元璋说:“圣贤教育就好像是天,天有风雨霜露,天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普受遍及,圣贤教育也同样要无处不施。”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朱元璋也设立了一些学校,推行儒家教育。

师资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朱元璋非常重视。洪武六年(1373年),礼部奏请增扩国子生名额,朱元璋说:“应当先选择国子学官。教师得人,培养教育才会有效果。如果教师素质不高,学生再多,又有什么用处?瞎子不能辨别颜色,聋子不能辨别声音,学者如果没有名师传授,也就像不辨声色的聋子、瞎子一样。前代学者能够出来建功立业,虽然有天赋好的原因,教师的造就之功,也不可没。后世教师不懂得教导之道,学生不懂学习之道,一味地背诵典籍,缺乏实际才能。现在民间子弟,可以选拔到国学来的有很多,但如果没有品德端正的人士作他们的楷模,要想造就成才,是很难的。有一句话说:‘务学不如务求师。’现在祭酒缺人,你们要为朕广泛访求天下名士,有通今博古、才德兼备、堪为人师者,奏报上来,以供选择。”

对于地方学校的教师质量,朱元璋也非常关心,他曾让各地按察司严格考核本地学校的教师,凡有不通经术的,一律送到吏部,调任他职。后来,他又制定了学官考核法,规定:

学官在九年任职期间,所教生员,府学有九人、州学有六人、县学有三人中举,本人经过考试又精通《四书》、《五经》者,提升官职;所教生员中举人数较少,本人考试即使通晓经典,也不提升;所教生员中举人数太少或全无,本人考试又不通晓经典,则予以降黜,调任学官以外的职务。朱元璋还要求教官熟悉实际事务。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向入京朝见的教官询问当地情况,岢岗州学正吴从权、山阴县教谕张恒说自己只懂教学,不知道民事,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二人发配到边地。

自唐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的文化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到明朝初年,在遭受长期战乱之后,北方教育十分落后。为了提高北方教育水平,朱元璋采取了不少措施。洪武八年(1375年),他命人在国子监选拔优秀学生,分派到北方任学官,他指出:“北方在战乱之后,很少有人务学,想在那里寻访学识通达的人士,是很难得的。现在太学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年长学优的人,你们要认真选取,让他们到北方各府、州、县任教,以促进教育,培养人才。”最后,共选拔了三百六十六名学生,朱元璋赐给膳食、衣服,为他们壮行。朱元璋还数次向北方学校颁赐书籍。洪武十四年(1382年),朱元璋指出:“北方自战乱以来,经籍残缺,学生们虽有良好的资质,可无书可读,怎么去了解圣人之道?”于是将《五经》、《四书》颁发给北方学校。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再次大规模赐书。

他谕礼部官员说:“农夫没有耒耜,就无法耕作;工匠没有刀斧,就无法工作;士人没有书籍,就无法学习。朕念及北方学校缺少书籍,士子有志于读书者,往往无书可读,所以曾下令颁赐《四书》、《五经》,但诸子、历史等书籍,当时未曾赐予,现在应由国子监负责印刷颁发,国子监未备的书籍,可派人到福建购买,以供颁赐。”

明初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朱元璋认为这些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要求学生熟记于心,深刻领会。朱元璋自己喜欢读书,涉猎面较广,有时见到好书,也推荐给学生们阅读。如他在读过汉代刘向撰写的《说苑》后,觉得此书“多载前言往行,善善恶恶,昭然于方册之间”,是道德教育的好教材,遂下令让国子生阅读。

朱元璋认为,通晓律令一方面可以使人知所警戒,减少犯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做官理政的必备素养,所以他把《大明律》、《大诰》指定为学校教材,要求学生们熟练掌握。学生们还要练习书法,学习写作各类公文。此外,学生们还要学习算术知识,要求精通《九章》算法。朱元璋希望学校培育的人才都能兼通文武,因而要求学生学习射箭。他说:“古代的学者,都是文足以经邦,武足以勘乱,所以能出将人相,安定社稷。现在虽然天下太平,你们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但也不可对军事方面的事务一窍不通。”总起来看,朱元璋反对学校教学以记诵为务,要求培养出有实际从政能力的人才。

在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和督促下,明初的学校教育取得重大成就。《明史·选举志》中称赞说:“无论是荒远偏僻之处,还是山野海角之地,没有不设学校的地方,没有不受教育的百姓。明代学校的兴盛,是唐、宋时代所远远不及的。”此话虽有些夸张,但它充分说明了,明初的教育普及程度是很高的。

同类推荐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精选了富兰克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孤独与大胆

    孤独与大胆

    本书收入胡适本人所写自传类文稿。胡适在这些文稿里,记述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家世、个人经历,在基本反映他一生的同时,也记述了胡适个人思想变化的历史过程。
热门推荐
  • 血斗风云

    血斗风云

    大汉十三州,浩瀚九域,更有漫天神佛的八荒,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一个从大山中出来的孩子,誓要以血搅动十三州风云,乃至是更远更广的九域,甚至是传说中的八荒,“只要我还活着……”
  • 三界五尊

    三界五尊

    天地三界,凡间七境。君临一途,举步弥坚。上古之时,天地原分仙魔凡三大界,各自不得干扰。然而岁月如梭,几千年后,凡间一界业已式微,被强行剥夺三大界之一的地位,并为了防止其死灰复燃,设定了五烈仙魔巡的挑战。从此凡间七境每隔二十年必须选出五位最优秀的年轻术士参加挑战,胜者可换籍偷生,败者交还尸骨(如果还有的话)。所以本书是一本五人术士组团与其他团队间较量的热血战斗小说,但在此之前,必须得先集齐五位主角……
  • 我就是那个木偶人

    我就是那个木偶人

    长相丑陋的插画师姜尔华在逛街的时候无意中走进了恐怖阴森的服装店,在恐怖店主的怂恿下,强行将漂亮的女木偶模特身上的裙子脱下来穿在自己身上。结果被木偶附身,用木偶漂亮的面孔重新开始生活。在职场用尽美色、心机、恶毒但却一步步走向毁灭。最终姜尔华将何去何从?木偶到底是谁?她为何附身?
  • 木宁的江湖

    木宁的江湖

    没想好,大体是木柠学会了功夫,闯荡江湖的故事吧,细节一边写一边与女儿商量
  • 君只见君不见

    君只见君不见

    本人的第一部书,一个不算平静的江湖。无屯稿,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周末必更,感谢大家支持。
  • 忘忧草:要忘却的记忆

    忘忧草:要忘却的记忆

    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两个不同性格的人被联系到了一起,命运的邂逅,公主王子般的相遇,却只是一段埋藏心底的苦涩记忆,刻骨铭心,却无法触碰…………一个单纯活泼,大大咧咧,一个高冷傲娇,清冷卓绝,一个是身手不凡的将军之女,一个是文思敏捷的才女,相差无几的身份,不同的遭遇,却有着相同的结果……“一辈子吗?有可能吧!”“呵!这你说的,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 鸳鸳欲泪:火狐篇

    鸳鸳欲泪:火狐篇

    她是修行万年的火狐,贪吃又贪睡,婆婆无奈,只好让火狐到人间历练,却不料她痴迷人间红尘,最后丧失法力,魂飞魄散。
  • 凉城空

    凉城空

    在寂静的夜晚,所有人安睡的时候,还有那么一些人,缩在某个角落里,孤独心痛,或许是爱情,又或许是亲情和友情,每个人都那么舍不得。但是,每当阳光洒入窗内,每个人又要画好属于自己的妆,在新的一天强颜欢笑。这一切该结束了吧,真的该结束了吧,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爱的人,这一切该结束了,亲爱的,我肯为你做任何事,甚至背叛亲人,甚至死亡,只要你一切安好。
  • 初中兄弟情

    初中兄弟情

    我初中并不幸福却充满兄弟情的生活,日常的一天与一天。
  • 放逐之城堡

    放逐之城堡

    末日降临,世界惊变,是人类的道德的沦陷,还是上天的惩罚。丧尸横行与世!地球人类变异成丧尸,最后动物,植物都将一系列变异,灾难还是大世?人类李诚,开启另类的进化之路,实现科技实验觉醒。看李诚在海岛上如何生存,克服困难,与狼虎争斗,带着漂流者与丧尸战斗。收留遇难者,征服周边岛屿,清除地球危机,还这个世界朗朗乾坤。看李诚在末日如何生存……兄弟姐妹请加群:315395665,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