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同的。
田径比赛有个项目叫“竞走”。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一跑就判犯规。可见走和跑是有严格区别的。然而古汉语中的“走”却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走”,古汉语叫“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作我师表的人。《三国演义》三十六回,说的是徐庶(元直)辅佐刘备抗击曹操,曹操为了挖刘备的墙脚,骗取徐母,迫使徐庶弃刘归曹。徐庶离开刘备去曹营探母,走到半路上,忽然想起应把好友诸葛亮推荐给刘备。于是便“拍马而回”。那马不是狂奔就是小跑,决不会是“走”,而这一回的标题却是:“元直走马荐诸葛”。成语“走马观花”“不胫而走”中的“走”也都是跑的意思。
舅,是母亲的弟兄;姑,是父亲的姐妹。但在古汉语中,舅和姑又指公婆。如唐代诗人朱庆余给张籍的一首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拜舅姑”就是拜公婆。
处分,现代汉语是“处罚”的意思。中古以前则是“处理”“处置”的意思。古诗《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意思是,一切处理随兄长的意思好了,我哪里能自作主张呢?如果讲成“哥哥高兴怎样处罚我就怎样处罚好了”,似乎也讲得通,却是以今代古,讲错了。
恨,汉朝以前不当“怨恨”、“仇恨”讲。在古代,恨和憾是同义词,当“遗憾”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句话是说,刘备在世时,每当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汉桓帝、汉灵帝宠信宦官感到痛心和遗憾的。这里的“痛恨”不能照现在的意思去解释。桓帝、灵帝都是汉朝的皇帝,刘备是汉室的后代,怎么能痛恨自己的祖先呢?
词义古今不同的情况是很多的。在阅读古籍时,决不能穿凿附会,不然,就会闹出笑话。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有白天睡觉的习惯,一天,学生问:“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先生回答说:“我不讲,你怎么晓得?宰者,杀也;予者,我也;昼者,白天也;寝者,睡一觉也。合起来讲,就是杀了我,也要白天睡一觉。”
“宰予”,姓宰名予,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不当“杀了我”讲。
成语多来自古籍,一般不能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如成语“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要么不干,既然干了就索性干到底。请看,下面这段话有多可笑:
一工人肚子疼,医务室给他开了病假。他把病假条交给班长后,就在车间的长椅上躺了下来。
班长见了,问:
“你有病怎么不回家休息?”
“回家休息要扣奖金的。”
“那你躺在椅子上干什么?”
“我这叫‘一不做,二不休’。”
要想读懂文言文,要想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应当了解古今词义的区别,养成勤查辞书的习惯。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