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留学生在作文里写了一句:“昨天下午,我把饺子吃在前门饭店里。”老师说:“你这个句子不通。”他说:“为什么?‘饺子’是‘吃’的受事,我用‘把’把它提前了,‘在前门饭店里’做‘吃’的补语。这些不是都合乎把字句的要求吗?”一番话说得老师竟然哑口无言了。那么,你能说说这句话错在哪里吗?
原来,句子的结构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还要符合语义规则。拿“把”字句来说,“把”的宾语应该是受事,这一点上述句子没有错,但“把”字句表示一种处置,它表示通过动词代表的动作,使受事发生某种变化,处于某种状态,或产生某种结构。例如:
①他把树砍倒了。
②我把书放在椅子上了。
③你怎么把鸡蛋羹蒸得这么老?
例①中树由于“砍”而“倒了”;例②中书由于“放”而处于椅子上了;例③中鸡蛋羹这么老是“蒸”的结果。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句子的补语“倒”“在椅子上”“这么老”在语义上都和“把”后的受事发生关系,即:
树倒了
书在椅子上了
鸡蛋羹这么老
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那位留学生的问题了。“把饺子吃在前门饭店里”之所以不能成立,是因为“饺子”不可能通过“吃”而处在前门饭店里。如果说成“我把饺子吃在肚子里”或“我把饺子放在前门饭店里”,那都是可以的,因为它符合“把”字句语义结构的要求。就他那个具体句子说,不应该使用“把”字句,而应该说成:“昨天下午,我在前门饭店里吃的饺子。”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会说汉语不一定懂得汉语,就是说只知道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不能算真正懂得。有人说教外国人说汉语很容易,就跟教小孩子说话一样。这是极大的误会。要真正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任务,是很不简单的事。除了应该懂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外,教师本人对汉语懂得多少,懂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只知其然,只知“汉语就是这么说”,而讲不出道理来,那就不可能把汉语教好,也成不了合格的教师。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曲解”
姑娘找到媒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
“怎么没有告诉你?”媒人也不示弱,“你们头次见面后,我就告诉你他一眼就看中你了。”
“一眼就看中”的“一眼”有“看一眼”的意思,“眼”,名词借用为量词。“一眼”意思相当于“一下子”,表示时间短暂。利用这一多义结构,媒人从字面上曲解成“一只眼睛”。活画出媒人奸猾诡诈、巧言善辩的嘴脸。
顾客在商品买东西,连问三声,售货员板着脸不答应。顾客很生气,指着柜台上写的“百问不烦”说:“这该怎么解释呢?”
售货员听后说:“百问不烦就是问一百次也不厌烦,可你只问了三次就烦了,这正说明你修养不够。”
尽人皆知,“百问不烦”“百挑不厌”是对售货员提出的文明经商的要求。这位售货员利用“百问不烦”这一紧缩结构省略了施受成分,曲解成要求顾客百问不烦。售货员自己职业道德差,还责怪顾客“修养不够”。拿不是当理说,让人啼笑皆非。
小伙子:“你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 吗?”
姑娘:“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还能叫爱情吗?”
这位“高价姑娘”把裴多菲的诗句“爱情价更高”曲解成爱情价码要高,还煞有介事地说:“价钱低了还能叫爱情吗?”高尚与庸俗形成了强烈反差。
有人问女营业员:“有《艾青诗选》吗?”营业员没好气地说:“没有!”顾客刚转身,营业员就讽刺说:“这么大年纪,还买爱情诗选,也不怕人笑话!”
女营业员把《艾青诗选》曲解成爱情诗选,不说自己学识浅陋、见闻不广,还去嘲笑别人。岂止“不怕人笑话”,简直让人捧腹了。
高高兴兴去买相机的丈夫空手回到家里。
妻子:“怎么没买成?”
丈夫:“我没敢进店门儿。”
妻子:“谁不让你进去?”
丈夫:“门上贴了一张告示——大傻瓜又来了。”
“傻瓜”,傻子,指智力低下、不明事理的人。有一种操作简便,不用调光圈、快门的相机,叫傻瓜相机。曾有一条卖相机的广告说:聪明人买傻瓜。商店门口的告示——大傻瓜又来了,显然是指傻瓜相机到货了。那位孤陋寡闻而又虚荣心强的丈夫,把“大傻瓜”曲解成指人了。唯恐把自己当傻瓜了,只好空手回家了。多么滑稽可笑!
清朝乾隆年间,河间才子纪昀以博古通今、能言善辩著称于世。据说,有一次他背地里称乾隆皇帝为“老头子”,不想被乾隆皇帝知道了。乾隆对他说:“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则生,无说则死。”众人都为纪昀捏了一把汗,他却从容奏道: “皇上称万岁,岂不是老?皇上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上是天之骄子,所以称子。”于是乾隆皇帝赦他无罪。
“老头子”本来是对老年男子不礼貌的称呼,河间才子纪昀巧妙地将其拆开进行曲解,取悦乾隆皇帝,最终化险为夷。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对某些词语的意思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交际需要,叫曲解。
曲解,能够创造出幽默诙谐的语言氛围,或者增加轻松、愉悦的气氛,或者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到处留心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