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成都抄手纯属偶然。缘于前年春末夏初,到成都参加一个小小说笔会。到达成都的那天下午,当地文友就带我和另外一位浙江文友逛了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春熙路。一路上,除了注视来往行人的着装打扮,我就爱往那些小吃店摊子上凑了。问问这个价钱闻闻那个香味,再买上一两样品尝品尝。那会儿,还是没有尝到四川顶顶有名的小吃——抄手。因为文友介绍说的成都最有名的抄手店,天天都是人满为患,而我又受不了那份喧嚣中的拥挤。
总以为就此与四川抄手擦肩而过了,不料机缘却在当天夜里。那天的晚饭,在我们下榻的宾馆大厅吃,看着满满一厅的餐桌就够我咂舌,再看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鲜艳的色泽大大刺激着感官,我的舌尖不禁快速生了唾液,巴不得立即落座,好大快朵颐。终于等到入座的时间,我迫不及待地把筷子伸向眼前的美味。谁知美食一入嘴,整个口腔立即被“麻”“辣”二字占领了去。若不是顾及众多文友在场,我定会将它一口“呸”到地上了。捂着嘴到了卫生间后,我拿冷水好一阵冲洗,口腔才稍有了知觉。回到席上,见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却只能观望,不敢再动筷子。身旁一位来自福建的文友也和我一样,吃不惯这种能辣到肺腑的风味食物。当地的文友见我们不动筷子,吩咐厨师给我们各做了一大碗面条,面条里也带着丝丝辣味呢,尽管我不能吃辣,也礼貌性地吃了一点面条,好叫主人家安心。
晚餐后是文艺汇演,演出后夜深了,我的肚子也空了,我到大街上想找点合胃口的东西当夜宵。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吃店,一问店主,说别的卖完了只有抄手了。我立即有了“梦里寻她千百度”后的惊喜感,就点了抄手。当店主问我要选择“红油、清汤、海味、酸辣还是原汤抄手”时,我又傻眼了,我哪分得清那么多的名目啊!只好说:不辣就可以。店主就帮我选了一碗中号清汤抄手。
不一会儿,店主给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抄手。我一看,切,原来是馄饨啊!只是个子大号了许多而已,怎么有个这样古怪又吸引人的名字呢?后来店主向我一一道来:抄手是成都人对馄饨的一种特殊称谓。讲究语言生动的成都人,估计是看到包制这种小吃的时候要将面皮儿的两头抄拢起来,就随性给它起了这么个新鲜的名字。听说,成都最有名的抄手店迄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不知是当时太饿的原故,还是抄手特有的美味,我至今念念不忘成都抄手——那些个大、腰鼓、皮薄、陷细、汤清的馄饨,那些吃起来有韧性又有嚼头的“馄饨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