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7900000006

第6章 松下论处世(一)

一经营者的人格魅力

经营者应该有“和员工站在一起”的信念,一旦情况紧急,应该有勇气说“我自己尽量出资,也请大家出钱,共同允事利润。”有否这种信念,是成败的关键。

松下认为,拥有梦想,就拥有动力。有着悠久历史的人类,正是在梦想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让自己的员工拥有梦想;不让员工拥有梦想,就没有资格当老板。

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钱钟书激励人们前进和进步的,是梦想和希望。人类正是存有各种各样的梦想,才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人们梦想日行千里才有了汽车、火车;人们梦想像鸟一样飞上天空,才有了飞机;人们梦想到月亮上看看,才有了宇宙飞船……可以说,没有梦想,人类必定还处在一片黑暗之中。

人类的这种特性,也被充分地利用和发挥着。比如在学校里,老师们总是给新入校的学生以美好梦想,什么“未来的科学家”、“未来的工程师”种种。

那么,是否应该让公司里的员工也拥有梦想呢?松下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不仅让员工拥有梦想,而且让他们拥有大梦想。

松下给员工的梦想,就是公司的短、中、长期规划,就是公司未来的美景,就是员工的美好前途,甚至是富裕、文明的整个社会。

早在1932年,松下在向企业员工演讲使命感的时候,曾经描绘了一个250年达成使命的期限。其内容是:把250年分成10个时间段,第一个时段的25年,再分成3期,第一期的10年是致力于建设的时代;第二期的10年继续建设,并努力活动称“活动时代”;第三期的5年,一边继续活动,一边以这些建设的设施和活动的成果贡献于社会,称“贡献时代”。第一时间段以后的25年,是下一代继续努力的时代,同样要建设、活动、贡献。如此一代一代传下去,直到第十个时间段,也就是250年以后,世间将不再有贫穷,而是变成一片“繁荣富庶的乐土。”

松下的这个规划,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在企业界未有先例,就是那些赫赫有名的政治改革家,也没有多少人有这样宏伟的规划。有这种规划和梦想的,除了空想理论家之外,就是松下幸之助。但松下的规划是梦想,而不是空想。时至今日,可以说他的梦想在一步一步实现着。而更为现实的是,松下的这种规划让每个员工都拥有了灿烂辉煌的梦想,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的高速成长。其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世人尽知,松下幸之助并不是一个富有心机的老板,他为人真诚坦率、正直无私。他能让员工拥有梦想,并不是出于任何心机,他确确实实是想让员工生活得好一些,而这种良好愿望的回报,又是尽人皆知的了。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如今的老板,当然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加班加点、克扣剥削,再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老板与员工,是同进同退的。为了员工。为了社会,也为了老板自己,应该让员工拥有梦想。松下说:“经营者的重大责任之一,就是让员工拥有梦想,并指出努力的目标。否则,就没有资格当老板。”

松下指出,经营者和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平时,员工或许要仰赖老板,困难时期,老板也要仰赖员工。如果能想到向员工借钱,并且是坐而思、起而行,任何难关都是可以突破的。

经营者在变幻莫测的商战中,难免遭遇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或是陷入了不景气所致,或是谋求进一步发展所需。当此之时,多种筹款途径可供选择,但成功的几率却不一定有多少,尤其是在前一种情况下。那么,这时的经营者是否会想到向员工借钱呢?

松下是融资和利用资金的高手,他有过资金极度困难的时候,而且不只一次,但都从容地应付了过去。虽然没有向员工借钱,但他坦诚地说,在严峻的时候,“银行也未必肯贷款,我想到的是,公司现在有员工1500名,他们手头有多少钱呢?或许有多有少,可能平均有10万元。向每个员工借10万,就可以凑上15000万元了。有了这些钱,就足够维持了。”

松下不仅如此想过,也如此表露过,得到的回应是相当积极的,大家都乐于接受他的要求。只不过,松下每次都未及付诸实施,就度过了难关。

要么相信上帝,要么相信魔鬼,就是别又信上帝又信魔鬼。一个好的坏蛋比一个坏的正人君子强。

——[苏]高尔基松下认为,经营者应该有“和员工站在一起”的信念,一旦情况紧急,应该有勇气说“我自己尽量出资,也请大家出钱,共同赚取利润。”有否这种信念,是成败的关键。

向员工借钱,那是相当无可奈何的事情了,非到万不得已,不必用出这法子来,但“和员工站在一起”的信念却是不能没有的。既然存有这种信念,急难之时以员工为靠山,请他们帮忙就是极其顺理成章的了。

1932年5月5日,松下电器举办了他们的第一次创业纪念日。就在这次纪念集会上,松下对168名员工讲述了松下电器的使命。因此后来就把这称作“知命”(知道、了解自己的使命)。这次集会和松下的讲话,对以后松下电器的发展,尤其是精神指导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就是这次集会,使松下依靠员工的理念豁然贯通,明确起来。后来,松下在其《工作·生活·梦》中写道:

“如此一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从前若对员工有什么要求,都会因为‘又要麻烦他们’而有所顾忌。可是基于这个使命,就能毫不客气地要求大家合作,指导的精神全然改观!”在松下的经营管理中,不轻易解雇员工,不因企业经营的困境裁员,虽说企业的负担暂时加重,松下认为却能由此培养出热爱企业、和企业一体的员工,这种收获是些小损失所不能比拟的。

在企业经营领域,这样的做法一般被认为是自然和理所当然的:企业员工剩余即裁员,经营困难即裁员。并且,“减量经营”,即裁减多余人员,维持适当规模,被认为是正确的经营之道。而松下却不轻易解雇员。

在松下公司的历史上,有过一次大裁员,这次裁员把15000名员工裁减到3500人。这次裁员确确实实做了,但在公司却是出于无奈。1950年,战败的日本政府指斥松下为财阀,限制其发展,无法发展的公司只好作出裁员的决定。后来,松下谈起此事,感概无限,他说这是自己最悲痛的事情。在松下公司此前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公司事业不振而被解雇的。即使在战败初期的那些年,松下也没有因为经营的不景气而解雇过人。

1950年的大裁员之前,松下公司也曾面临过一次即将大裁员的局面。那是1929年,美国的经济恐慌波及世界各地,日本也不例外。一时间,裁员、减薪、缩小经营规模,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当时的松下公司,刚刚在大阪福冈区设立了工厂不久,有了些规模气象。但在不景气的世界形势下,产品不断地制造出来了,却无法卖出去,仓库积压成堆。针对这种情况,干部们拟定了“生产减半,员工减半”的企划案,报请松下指示。当时的松下身体欠佳,却在病榻上毅然做出了决定:一个员工也不解雇。

松下的决策,虽然加重了公司的负担,却换来了员工的感动。虽说生产减半,员工们只上半天班,却没有一个员工休息。大家全力以赴推销库存产品,不到两个月就把仓库里堆积如山的产品销售得一干二净,工厂也恢复了全天的运转,企业的难关渡过了。经营者虽然不必是一个持轮回报应观念的人,但好的意愿和效果,总会导致一些好的做法。松下尊重人类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呼朋引伴,要看自己的本钱。招蜂引蝶,甜蜜必然不够用。

——三毛这里还要说“减量经营”的经营之道。初看起来,这和松下的不解雇政策是格格不入的,而实际上却可相辅相成。减量,不一定要等到冗员随处可见的时候,在雇用人员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如果雇用时就处理好了,当然也就不存在问题。而松下的不解雇,从正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来看,也是无员可解的。

世人难得有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识见,总是员工少的时候,就把他们捧上天;员工剩余的时候,就把他们扫地出门。松下认为,不加以严格训练骄纵要不得,随意解雇也要不得,“因一时的挫折就把员工解雇,这在经营的信念上无疑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如此,员工和世人对经营者和企业的信任心、经营能力都会产生疑问,甚至造成恐慌。在这种问题上栽了跟斗,要扭转形象,就颇为不易了。

松下感到,员工时刻都盯着老板,不仅平时,紧要关头更是如此。面临不景气、危机,老板能够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员工们会表现得更为积极、勇敢。经营者应成为部属和员工的主心骨。

虽说劳资关系可能是永恒的矛盾,但双方并非永远敌对。这种矛盾又一致的关系,使员工每时每刻都盯着老板。

当然,员工不是永远用一种眼神盯着老板的。有时,他们可能是用怀疑、敌对的眼神盯着老板。这时候的双方,有着边界清晰的阵营,不可超越。有时,员工是用观察、挑剔的眼光盯着老板的,他们要以自己的观察来评判老板的品质、才能等等。有时,员工是用关切信赖的眼光盯着老板的,这往往是关系到企业命运的紧要关头。

也许,员工在紧要关头射向老板的眼光最为殷切。此时,老板无形中被推到了舞台上的聚光灯下,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受到热情的关注。此时的老板,最是老板,他的一句话,可能鼓起大家的士气,扭转颓局,也可以使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当此之时,优秀的经营者首先应该一肩承担全部责任,即不怨天,也不忧人,有客观原因也不去找;同时要有登高振臂而呼的气概和必胜信念。虽然这些只不过是精神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鼓舞起全体员工的精神力量,进而化为物质力量,冲破不景气,创造新天地。

松下就是这样的老板。当二十年代末的不景气影响到松下电器时,在周围纷纷裁员减薪浪潮中,松下既不裁员也不减薪,却毅然减产,这种负责的态度和宏伟的气概感染了员工,形成一支促销大军,不久就实现了销空库存、全员生产的局面。松下说,经营者应该像战场上的指挥官一样,临危不惧,信念坚定。“经营者必须有‘我一定要克服这个困难,而且一定能克服’的信念,否则很难克服困难。”

“具体来说,即便是因为不景气而无事可做,经营者也必须设法避免员工士气低落。此时一定要说‘如果没有工作,明天就停工一天,大家利用这一天来锻炼身体’,或者说‘即使停工也不能荒废手艺,大家还是认真练习一下’,用这些积极的话来鼓舞员工的士气,让大家满怀希望。如果在这种时候,经营者茫然不知所措或惊慌失措,而跟员工说‘糟了,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那可真就糟了。”

松下认为,工会一类劳工组织的存在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劳资双方都是企业前进的车轮,要均衡、协力,车子才能平稳、快速前进。

呼朋引伴,要看自己的本钱。招蜂引蝶,甜蜜必然不够用。

——三毛劳资双方的对立,是古已有之的。在资本主义初期,这种对立导致了保护劳工利益的劳工组织,即工会的产生。这样,劳资的对立也就表现为经营者和工会的对立。这种对立时至今日都未能很好地解决,而且恶性的事件此起彼伏。由此,许多经营者都把工会视作“令人头痛的组织”,衷心希望这种组织的消失。

劳工组织当初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现在,它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可以说,有劳资关系,就必然有劳工组织相应存在。因此,问题的关键就不是希望这个“令人头痛的组织”消失,而是如何处理好双边关系。

首先,松下以为,对劳工组织和双方关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工会与公司有对立的一面,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那就是企业发展、利润增加,使得劳工生活乃至全体国民的生活都有所提高。具体来说,双方又是制约和促进的。只有公司发展了,才能给劳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和丰富的福利待遇、优美的工作环境;也只有给劳工提供了充分的生活保障等等,才能调动员工的热情和干劲,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无论哪一方面,首先应该采取合作协调的、而不是对立的态度。

松下说:“公司和劳工组织的目标毕竟是一致的,只是重点的选择不同而已。即使不同的地方对立,也要尽量使一致的方面互相协调、合力,这样对双方才有利。因此,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双方‘和谐相对关系’的意义,也要诚心诚意地向员工说明,以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

关于协调劳资关系,松下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条秘诀,那就是力量均衡。他认为任何一方过强,都可能产生强烈的优越感,行动上蛮横、专制。这样也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和对立,进而采取消极行为,最终伤害到双方的利益。对于劳资的力量均衡,松下有过形象的比喻:

“劳资双方就像车子的两轮一样,一边大而另一边小,车子就无法顺利向前行进,所以两边的轮子必须同样大小。当一方较强的时候,最好去帮助较弱的一方,使其成长。力量相当的劳资,彼此和谐地相对,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劳资关系,公司得到发展,从业人员的福利也获得改善。”

松下提倡自由发言,鼓励毫不保留的建议,创造自由豁达的风气,以造就公司内部的人和,捕捉到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设想,达到事业的成功。

在资本积累时期,员工只是干活的机器,是雇主的奴隶。那时,员工只有干活的义务,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现代的民主空气,已经打破了这种局面,而松下则在公司倡导更为自由的风气。松下以为,自由发言是其经营的秘诀之一。

松下幸之助自己是一个自主的、坦诚直率的人,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员工同样有自主性,同样坦诚、直率,从而在公司形成一种自由豁达的风气。在松下的倡导下,松下公司形成了自主自由的传统。

松下电器的传统是包括许多方面的,首先是不唯命是从。当然,这是相对的,因为松下公司对自己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经营理念的要求,近乎苛刻。在这一点上,松下先生是丝毫也不让步的。但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作出反应,而不是采取消极的、但求无过的态度。松下说:“员工不应该因为上级命令了,或希望大家如何做,就盲目附和,唯命是从。”他认为,下属或员工完全这样做了,就会使公司的经营失去弹性。

人们完全不相同的时候,就成了朋友。

——[俄]列夫·托尔斯泰其次。松下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平和不满。二战以前,有一位候补员工就向松下发表过不满。那时的松下电器员工分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这位候补员工迟迟未获升迁,就直截了当地对松下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已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但其实,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松下对此很重视,责成人事部门查处,原来还真是漏办了升级手续。接着,除了立即发布升级令外,松下明确表示,他很赞赏这种坦白的请求。松下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那样只能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也是不会有多少好处的。

再次,松下要求部属和员工如实坦白地报告外界对于公司的不满。尽管这些事情听起来是会让经营者伤心的,但松下还是如此要求。据传,有一次一个员工被批发商狠狠骂了一顿,说松下的电器质量不过关,“不如去开烤白薯店,别再制造电器了”。员工如实地向松下报告了。接着,松下就亲自拜访了这位批发商,表示歉意。批发商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发了一通牢骚,不想引得社长亲自拜访,很不好意思。自此以后,松下公司与这家批发商的关系密切多了。

最后,松下不限制员工越级提意见或建议。他认为那种逐级申诉的成规是不必遵行的,即使普通员工,也可以向他高高在上的社长反映问题,表述主张。由此,他提醒那些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并显示欢迎的姿态和支持的行动。

无论何种自由举措,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说到底也是为了员工和社会的福祉。松下说,公司既然是大家的经营体,就应该由大家来维护。只有毫不保留地建议,才能获得人和。而提案,充分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事业成功的途径。

松下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越来越多地要求民主而否定权威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客观上更需要权威的社会。经营者要充分利用权威的说服力,号召力,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消除疑惧,突破难关。

在当今的社会,个人主义的旗帜高扬,权威早已受到挑战。那么,松下幸之助以权威为企业精神中枢的观点,是否还能站得住脚?

答案是肯定的。在美国那样的高度民主的国家,专家权威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府一项议案能否通过,权威专家的意见举足轻重;世界顶级公司的新设分公司如何运作,权威咨询机构的意见足以左右方向;总统的权威,甚至比皇权国家的君主还要有力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权威人物是大家认可的、大家信任的。

松下以为,在公司的内部,照样需要权威,而且应该教导员工尊重权威,服从权威。他说:“就企业的经营而言,领导者和员工仍然应该明白,权威是公司的精神中枢。愚妄地否定权威,只会使企业落得一个四分五裂的结果。”“必须使大家有尊重权威的认识,并且依照权威的指示办事,这样对于工作的进展,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如此依赖和尊重的权威,当然不是一般人物。松下以为,权威是极少数的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是“专家中的专家”。在公司里有管理的权威,有技术的权威;此外还有一位确定理念和目标的精神权威,这样的权威,大概就是松下这样的人物了。

我们同事之间怎样能加强友爱,增进友谊呢?最重要的是待人的态度。……那就是都应该诚恳、和蔼、虚心。

——邹韬奋实际上,松下幸之助确实是松下电器公司的精神权威,是松下电器的灵魂人物。显然,松下这种权威是在不断奋斗和不断接受挑战中磨练出来的。久面久之,松下的这种权威被认同。不论是做社长、会长,还是退居幕后做顾问,他的权威都受到倚重和尊崇,即使高级干部也是如此。在松下当职时不说,就是在他退位以后,每逢重大决策,还是要请他最后定夺。特别是碰到困境或棘手问题,则更要求助于他了。可以说,松下电器从干部到员工,几乎到了视松下为神的地步。

还是在他退职以后,松下电器做出了重大的人事调整,即任命山下俊彦做社长。这次调整没有走由副社长、常务董事提升社长的老路子,而是从新人中提拔了新社长。这一事情,当然是由松下最后拍板。这以后,松下得空到东京散心,不料到松下电器东京公司的时候,那里的工会干部整装迎接,表示工会对于新任社长一事的赞同。从这一点,松下看到了自己权威的存在。他很为这种现实而感到欣慰,也体会到了权威的重要和责任。

那么,权威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可以提供咨询和指导。这一点,在技术权威来说,是最突出也是最易了然的。因为权威有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他的意见往往比别人的意见成熟。就企业而言,除设计制造以外,财务、仓储以至于具体工艺操作,都有权威,这一部门的工作,都应该以他们的意见为准。

其次,权威可以解除疑惧,率领人们冲破难关。经营中,不免遇到有疑虑而举旗不定的时候,或者遇到多心过虑、前怕后忧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权威站出来,解开疑团,或者仅仅是一声号令,率领大家前行。

再次,权威具有榜样的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疑聚力。这更适合于那些精神权威。这种类型的权威,甚至就是企业的招牌。像松下幸之助那样艰苦卓绝的创始人,就是这样的权威。

权威如此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他本身也要具有伟大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权威并不是脱离群众的,他也要采纳群众的意见。如此部属能尊重上司的权威,而上司也能采纳部属意见的公司,一切才可以顺利推动。松下强调:

“在企业中,无论是工艺上的创新,还是传统精神的维护,都应该以权威的意见为衡量的标准。即使是经营管理者在人格道德上的修养,也应该以权威作榜样,走向‘止于至善’的目标。总而言之,要理智而不盲目地附和权威,有尊重权威的信仰,才能使公司的业务欣欣向荣。”

松下认为,大胆地把工作交给部属,才是造就人才的康庄大道,也才能获得卓越成效。经营者必须有这种气度,再配合以适当的技巧,才能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是大胆地把工作交给部属,还是顾虑重重、小心翼翼呢?把工作交给部属有什么诀窍吗?

松下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大胆。松下不只一次地说,自己因为身体不好,总是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做。这固然也是事实,但更本质的是松下向来就有大胆地把工作交给部属的信念。为什么松下有这样的信念呢?

首先是看重下属的长处,所以才放心大胆地使用。每当考虑交付工作的时候,立刻就想“这个人一定行,就交给他了!”如此信任部属,他的能力才能培养起来。如果总是不放心,当然就无法放手。

松下以为,为部属的短处操心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他说:“能够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为人的短处而操心,远不如看其长处而加以任用,这样所能得到的好处,到后来还是比较大的。”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中如果不注意结识真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

——[英]塞缪尔·约翰逊在松下的经营历史中,曾有过几次很是大胆的安排举动。比如,要生产电热器和收音机,当时公司内部没有专门的人才,松下便委派中尾来负责研制。正是如此的信任和激励,使中尾在不长的时间就开发出了这种新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例子,那是松下电器要在“金泽”设立一个联络处,苦于没有人手,松下大胆起用了一个进厂两年、20出头的年轻人,交给他300元钱,让他只身去开拓那项工作。当时,那位年轻人听了这安排,简直是吓了一跳。松下却鼓励他说:“你一定能够做到!”后来,那位员工还真是迅速就把联络处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迎接了新的人员。

当然,大胆地交付工作,不是撒手不管。松下还有一条“交给他又不交给他”的原则,意思就是:工作交下去了,但却不是抛开不管。他说:“经营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最后的责任要由我自己担当’的觉悟才行。”工作交了下去,但还要挂怀于心,要求下属提出报告;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指示和鼓励。不过,这并不是要过分干预。对他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人才。只有看到他即将脱轨的时候,才严格注视及时干预。

松下的这一套赋予职权和任务的诀窍,公司有教材总结为“上司赋予职权时的态度”,其大体内容如下:

一、委让权限会产生责任感。

设定目标以后,应该信任部属,必须大幅度地把职权赋予部属。

这些职权包括:对特定问题,可以做出决定(决定权);向别人发出命令,让他们去做特定的事情(命令权);自己能做特定的行为(行为权)。

二、目标必须明确,手段、作法可以灵活运用。

交代琐碎事情,会使人降低积极性,失去创造、设计的热心,到后来就不能发挥个人的独特风格了。

三、适当地助言与指导。

其要领一是上司要承担最后责任,全面负责,以便下属放心去干;二是及时指正、指点。

四、给予权限与把握权限的努力。

就是说,上司要尽可能地给予权限,下属则要尽可能地把握权限,不越权,事关重大时不忘向上司请示。

松下认为,善于勉励员工,是经营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勉励是前进途中的加油号子,是急流险滩中的准确号令,是危难时刻的乐观祝福,是凯旋门前的防空警报……

松下是严格的要求者,他不时地给下属和员工提出新的要求、指出新的目标。松下也是成功的勉励者,他的员工之所以有那样旺盛的士气,不论怎样困苦危难的时候都能保持饱满的工作热心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和松下成功的勉励是分不开的。

对于如何要求员工,松下谈论得比较多。但对如何勉励员工,却较少谈及。不过,他留下的许多朝会、晚会训词以及新年祝词等等,无疑透露了勉励的秘诀。

1949年1月8日,在度过战后最困难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之际,松下对全体员工发表讲话:

多和朋辈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印]泰戈尔“去年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困难万状。幸赖各位同仁奋发努力,终至安度难关。对此,我不胜感激。

“尽管如此努力,成果还是不怎么明显,各位同仁的报酬未能提高,也未能发出奖金,这是过去从未曾有过的事情。而且,人事的升迁也暂时冻结。导致如此的责任理应由我负担。作为一个经营者,我实在感到汗颜,要向各位深切谢罪。“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终于能安度最坏的一年,迎来充满希望的新春,我也深感欣慰。”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时要苦苦撑持培无天日的境遇;有时却风光绝顶,无人能比。所谓人生的意味和深度可能就在于此。而我认为只有完全经验这两者的人才有资格谈论人生。我们公司这是首次有了这种经验,今后有资格讨论人生、社会、事业等种种问题了。

“这样看来,去年这最坏的一年,不一定是最坏的,反而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我们如果经常能够从任何情况、任何时间去发掘光明,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可以转祸为福。我认为人人都应该树立这种完成事业的态度。希望各位能够体察实情,更为奋发努力。

“今天我将发表未来的经营方针,请大家检讨、研究。一旦确定,它将是今后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方案。”

“我重申刚才所说,如果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新的决心,新的团结,新的奋斗精神,那么今年,必然是我们公司最有希望的一年。”

30年代初期,松下电器拟设第七工厂,专门生产收音机。鉴于自己的经营理念,松下要求这种收音机必须是“外行人也能使用的收音机”。当时,和松下曾有合作的一家公司分家独立,把所有制造收音机的专门技术员工都带走了,而在松下电器的班底里,还真没有这样的专家。对此局面,松下指定研究室主任中尾哲二郎负责急速研制生产理想的收音机,中尾不知如何去做,至为困惑。这时松下勉励说:

“你们均属优秀的电机技术人员,电机也好,收音机也好,不是一脉相通的东西吗?今天连业余的工人都能装配收音机,其例不胜枚举。你们可以利用研究室的设备潜心研究,这比别人要方便得多;同时市场上也有性能比较好的收音机在销售,可以拿来参考。只要下决心,按计划在短期内拿出超过市场现有水平的产品,绝不是没有可能的。我想,关键在于你们有没有信心,我认为凭你们的技术,绝对可以研制出物美价廉的收音机来。所以,希望你们排除万难,赶紧着手去办才是!”

就这样,松下给中尾打足了气,上足了弦,指明了方向,又切断了后路,逼上梁山。果然,事实如松下所预言,中尾在三个月内就拿出了新收音机,而且在“日本广播协会”举办的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松下认为,经营者对于部下,应是慈母的手紧握钟馗的利剑,平日里关怀备至,犯错误时严加惩诫,恩威并施,宽严相济,如此才能成功统御。

对于部下和员工,应该如何统御领导呢?是严还是宽?是刚还是柔?松下的经验是,应该以慈母的手,握着钟馗的剑。也就是说,心怀宽宏,但处理起来则要严厉、果决,绝不手软。

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应该有的。对于自己的部属和员工,要有十分的维护和关爱。因为,他们是你的同路人,甚至是你的依靠。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团结他们,达成目标。

但是,同时还必须严厉。这种严厉基于人类的基本特性而来。松下认为,有些人是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责骂,就能自觉自发地做好工作,不出差错。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好逸恶劳,喜欢挑轻松的工作,捡便宜的事情,只有别人在后头随时督促,给他压力,才会谨慎做事的。对于这种人,就只能是严加管教,一刻不放松了。

然而交友也是最难不过的,与其说交不得好友,宁可抱残守缺,专去和自然接触暗对了。

——冰心松下认为,经营者在管理上宽严得体是十分要紧的。尤其是在原则和条规面前,更应该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了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松下说:

“上司要建立起威严,才能让部属谨慎做事。当然,平常还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部属自动自发地做事。当部属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刻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路子,绝不可敷衍了事。所以,一个上司如果对部属纵容过度,工作场所的秩序就无法维持,也培养不出好人才。换句话说,要形成让职员敬畏课长、课长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长、部长敬畏社长、社长敬畏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此人人能严以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

美国法律的严厉,给松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严重破坏社会治安,有时要判90年的徒刑。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鞭子重重地举起来了,打下去却比较轻。那些犯人在监狱期间,由于训练和反省,表现良好即可假释出狱。出狱的这些人,往往慑于法律的威严而能很守规矩。

“无论用人或训练人才,都要一手如钟馗执剑,另一手却温和如慈母,做到宽严得体,才能得到部属的崇敬。”松下如是说。叱责部下,怕是每个管理者都有过的事情。有的人讲究叱责的委婉技巧,松下则不,他只是以设法纠正别人错误的诚意与热忱,当面斥责。松下认为,叱责也是培育人才的方法之一。

在现代的民主气氛下,骂人——不是街头无赖间的攻讦,而是因对方工作失误而来的叱责——被认为是要不得的。学校的师生如此,单位的上下级如此,私营企业的老板雇员也如此。即使是要叱责,也要讲一些技巧,即不当面批评别人,更不当面叱责人。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给被批评、叱责的人留了面子,于己于人都是有利的。

松下不讲究叱责的这种技巧,他总是发现问题就当面指出,发现错误就当面斥责。曾在松下公司任职、后任三洋机电副社长的后藤清一,专门写了一本《叱责经验谈》,记述了自己被松下叱责的事情。

一次是后藤担任一家新工厂头目的时候。松下吩咐当日留下五六个人加班,干完该干的事情。可是那些留下来的人都去打球了,后藤准备自己独自把工作完成。这时,松下来了,问道:“大家都到哪里去了?那件工作完成了没有?”知道工作没有完成,松下毫不客气地当面叱责了后藤,说他“太不应该,怎么连你也干这种事情。”后藤无言以对,再三点头道歉。后藤的另一次被叱责,更为严厉。那是他未经许可便擅自提高了定额以外的产品的单价。晚上10点多了,松下把他叫到家里,当着亲戚的面,严厉地叱责他。由于过分激动,松下把炉火的火箸都敲弯了,亲戚的劝阻也没有任何作用,还让后藤把火箸弄直了以后再回去。就这样,本来有贫血病的后藤被训昏了。送他到家后,松下的秘书甚至叮嘱他的妻子注意其动向,以防自杀。

松下对后藤的这种不留情面的叱责,作用如何呢?是否起了反作用呢?后藤在书中也讲了他的感受。第一次被叱责后,后藤居然有些喜悦,松下的“连你也——”这几个字,着实让他感动,因为他从松下的叱责中知道松下对自己更器重一些。其实,这也就是叱责的技巧了。在叱责一个人时,使对方觉得自己的存在比别人重要,这种叱责是最有效的。

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别的。

——冰心第二次叱责之后的次日上午七点,后藤还未开始工作,电话就响了,是松下,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找你,只想问你是否还介意昨晚的事。没有?那就好了。”说完,就挂了电话。经此电话,后藤昨晚被叱责的阴影一扫而光,心情顿时开朗起来,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工作。这又是松下叱责的技巧了,那就是叱责以后,及时地了解被叱责者的反应,确定被叱责者是否反省,此后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工作,是否对叱责有所误会。如果对方误会了,则设法消释;如果怀恨在心,松下就会觉得他和自己没有共事的缘分;如果接受了,反省,抱持积极的态度工作,松下就十分高兴了,叱责的效果也起到了。

当面就地叱责犯了错误的部属和员工,是松下的一贯作风。他不以为所谓“留情面”是有必要的。松下认为,叱责的目的在于指出错误,也希望当事人从今以后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对于被叱责的人来说,这本来是应该感激的事情,何必背着人呢?同时,在场的人,也会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避免自己犯错误。再者,这也是使人进步、培养人的一种方法。

对于被叱责的人来说,松下认为,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松下自己的亲自体验中,没有过这种幸福,因为他自小就没有年长的亲属,没有被斥责过。他认为,每一个人都需要更多的机会被斥责,才能使自己充实、进步。因此,作为主管,不仅要注意适度的叱责,而且要有叱责到对方改正的耐心,就是说,还要继续不断地叱责,直至对方改正。

二企业是人的事业

人类也有天生的特质,只是人类不靠其他动物来饲养,而是靠自己的手,共同经营群体生活。所以,为了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达到理想的形态,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人性的本质。

松下认为,以人性为出发点,因此而建立起来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必然正确且强而有力。

经营管理是由人所进行的,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是人,从业人员也是人,顾客以及所有的交易对象都是人。经营管理可以说是人类彼此之间,为人类的幸福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为了适当地进行经营管理,必须彻底了解“人是什么?”和“人具有什么特质?”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了解人性,而正确的经营理念,也应该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上。

与优秀的人交往总是会使人自己也变得优秀。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不仅经营企业如此,人生的经营、国家的经营这些特有的经营,甚至于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如此。人如果不能确切的知道自己是什么,其活动也就不可能是真正适当的。举个例子说,人类饲养牛马或其它动物时,若想找到最适当的饲养法,首先必须彻底地认识它。牛有牛的特质,马有马的特质,它喜欢什么食物,具有什么习性等等特质知道后,才可能饲养得很好。

人类也有天生的特质,只是人类不靠其它动物来饲养,而是靠自己的手,共同经营群体生活。所以,为了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达到理想的形态,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人性的本质。松下的经营理念,奠基于他自己对人性的了解。人类是万物之灵,在万物中是与众不同而出类拔萃的。人类顺应成长发展的自然法则,不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善于运用万物,无止境地增进生活福祉。

只有人类才有这种天生的本质

自古以来,人类一方面自认为是“万物之灵”,是坚强而伟大的;另一方面则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这是因为世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态的人。发展出今天这种高度文明与文化的是人类;不断地制造烦恼、纷争、不幸的,也是人类。所以在西欧,一般人认为人类介于神和动物之间,有像神的一面,也有不如动物的一面,兼有这两方面特质的就是人类。

当然松下不否认人类具有这种相对的本质。比方说,内心能够同时具有神及动物特质的大概只有人类,而且将这种具有各种特质的人类拿来综合观察时,人类还是不失其身为万物之灵的伟大本质。

用“万物之灵”来形容人类,或许有点高傲,但是松下所谓的“万物之灵”,是既具有主宰一切的权能,又具有慈悲和公正的心,负有支使万物的义务和责任的人,决不是单以自己的欲望或感情等恣意支配万物的。

人类必须自觉身为万物之灵是多么的伟大,并努力实践伴随而来的责任和义务。若能如此,人类就会逐渐脱离不幸或烦恼、纷争与贫困,而更显现其伟大和崇高的本质。

现在,如果将人类是“万物之灵”的观念,用在人们彼此的立场或工作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可以说,一个经营者就是其经营体的“王者”。他被赋予任意动用那里一切的人、物、资金等权限。但是,他对这些人、物、资金等,必须有爱心和公正,必须关照得十分周到,使他们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同时经营者负有使其经营体无限发展的责任。如果经营者欠缺这种对权限及责任应有的自觉,经营绝对不可能得到相当的成果。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必须遵循顺应自然法则来驾驭万物,并被赋予权能和责任,以无止境地改善人类及万物的共同生活。而各个企业的经营者,也必须了解自己的权能和责任,换句话说,如果经营者能透彻地了解人性,从而建立经营理念,那么,由这个理念支持的管理方法,必定会强而有力。

松下指出,要发挥领导效能,根本上要先了解人性的尊严,否则无法将事情引至正确方向。

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尤其目前有关人性尊严的问题逐渐被重视。

最有效的结交朋友的窍门足对别人真心诚意。

——[美]卡耐基松下曾接受一位记者的访问,当时他表示:

“不管在哪方面,我认为过分地竞争都是不好的。距今数百年前,有一位武将上山谦信,把食盐赠送给敌将武田信玄,这是一种崇高的行为。虽然双方彼此敌对,但并不是恶性竞争。在日本的武士道中,偷袭被认为是卑鄙的,如果意见对立,可以光明正大地挑战。在这个时候,对方跌倒,也要等对方站起来,不能趁机偷袭,或者对方的刀子掉了,也要等对方把刀子捡起来,这是正当的竞争。”

“现实的社会里,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往往我们只看到一个表面现象,就想要掌握人的本质,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领导者能够透彻地了解此点,那么有助于领导将效能发挥到顶点。”

我们常听说:必须先了解人性的尊严,“企业就是人”这句话才能成为事实。假如不是真正地理解人性的尊严,而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还是无法将事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的确,员工在一个企业而非另一个企业工作,这是由许多特定因素决定的,员工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这一结果。在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中,员工可以根据某些理由选择去某一企业工作,企业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物色合适的员工,这些做法体现了自由择业的原则。当选择被确定下来,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在这里,劳动力市场的交易以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确定作为结果,对于员工来说,企业要保证他的权利,他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也就构成了企业和员工的基本关系。

松下认为,员工权利的实现更多地受到社会法律法规的强制保护,义务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约束,约束并非是强制性,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更确切地说就是伦理承诺。尽管我们可以从严格的厂规厂纪和基础管理制度中,看到这一关系的强制的一面,老板有权辞退员工,严重违纪触犯刑律的可以用民事或刑事的责任起诉,但这一切并非基本的做法。一个企业如果每天都要处理这类事件,企业就更像是社会其他组织而非经济组织。因此,基本的方面还是在于员工内在的道德义务。

内在的道德义务源自对社会秩序和规范的认同和遵守。对社会秩序的认同并非是媚俗的境况,而是因为社会秩序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自然而然地演化而成。人们的社会行为不是由强制或公共权威所决定的,而是每个人都应用自己的知识,在普遍的没有具体目标的社会规则之内,去做要做的事。

松下指出,内在的道德义务来自于个人的修养品格和在社会中形成的道德律令。承认现实的道德律法并自我约束遵守之,这其实正是做人的准则的一个部分。内在的道德义务还由于在某一企业工作而自然而然地认同该企业的伦理规范,例如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员工从事的工作职业性质所决定的道德义务和准则。现时的职业道德理论,经常性地涵盖了内在道德义务的不同方面,也就混淆了职业化的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区别。职业化的道德反映了人的职业生存特点,是内在的道德义务的体现,而职业道德更多地是以职业性质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交友的范围宦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朱光潜例如,忠诚这一道德信念就不是职业道德的伦理规范,而是职业化的道德的准则。首先,忠诚绝对是做人的准则。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忠诚。忠诚作为内在道德义务是人的本义促成的,因为我们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跨进这一社会的,就像一滴水,无论是汇入大海、江河还是小溪,一旦汇入,就再也不可能和别的水滴分开了。忠诚是基本义务,即使在变革的社会时期,忠诚也是最令人敬佩的品德。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发生了忠诚的危机,将会出现致命的后果。

现代企业的员工关系就在于对员工基本伦理意识的培养和自觉形成,把人们对社会的责任用契约方式移植到企业中。

企业和员工关系由于基本的伦理出发点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关系结构。国内外不少企业在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模式。

利益共同体是以物质利益作为员工关系的凝聚因素,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不断增加企业物质财富,同时也能够使职工的个人收入相应增加,从而满足员工生存的基本需要。在这样的企业结构中,人的行为始终是围绕物质利益目标而展开的。分配原则和制度成为员工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日常人际关系的重心。有利则聚,无利则散,往往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和高频率的人员流动。

造成利益共同体结构的出现,有着深层的伦理背景。处于不同生存境况的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企业时,对企业有着不同的伦理要求。如有些人急于改变生活现状,因此在企业尚不能完全保证其生存条件的前提下,要求企业实行利益共同体的结构,以保证做一份工拿一份钱。

命运共同体则是全力提升员工的价值信念和理想追求,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形成共同的使命感。职工对劳动成果的关心,主要不是自己能够从中得到多少物质利益,而是自己在完成崇高使命中获得的尊严,精神报酬高于物质享受。

松下电器公司,是恰当地运用这个模式而取得成功的典型。松下公司自1918年创办,在创业期间,就开始探索命运共同体之路,主要采取了两个异乎寻常的做法:一个是信任员工的个人品格,在当时原料和制法一般采取保密的方法,只传给亲友子女又时,松下却让刚进厂的小徒弟也能学到这些技术;另一个是当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时,企业普遍解雇职工,松下却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职工非常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一个人也不能解雇,于是改成半日工作,工资照发。这种培养人的使命感,塑造人的尊严的做法给松下公司赢得了巨大的成就,历经大半个世纪而不衰,并且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器集团公司。这里,命运共同体的企业结构是其成功的重要秘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的成功模式成为各国企业效法的榜样。

采取命运共同体结构的企业大都是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一方面,命运共同体的完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时间的检验。另一方面,它视改善员工生存的不同层次需要,作为实现共同体命运、形成共同使命的基础,积极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提升员工的不同价值追求。这类企业往往有很强的凝聚力,特别是当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时这种凝聚力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走向胜利。必须注意的是,对共同使命的追求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忽视了这一点,命运共同体就会出现消极的作用。

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人们生存需要的价值目标和人们实际的生活方式。中心要求是以人为本,确立人是企业的中心,尊重人的生存愿望和价值追求,以显示人性的丰富内容。员工关系的伦理要求可以概括如下:

一个人倒霉至少有这么一点好处:可以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

——[法]巴尔扎克(1)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反映出员工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基本态度。首先要求员工做到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才能创业,要把职业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提高职责的自觉性。

(2)优化人际关系。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等级的不同和员工在企业中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区分,以及围绕着价值目标的差异,会导致实际上的人际关系冲突,这是企业内部出现“内耗”的重要原因。优化人际关系就是要营造和谐、协调的企业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和社会人格。

(3)基本生存能力和文化品质。员工是以职业化工作实现自我生存的目标,因此必须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来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例如生产技能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基本生存能力是员工在受基础教育阶段具备的,还必须借助于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逐步提高,以满足企业经营活动的最起码要求。企业总是有固定的学习和培训制度,都是用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员工应注重这些学习和培训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存目标。

现代企业的发展已越来越注重形象的塑造,企业的最高目标已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结合于文化的进步。因此,员工也应具备相应的文化品质,才能在企业的文化品位中实现自我价值。

现代企业家是指在企业财产所有权和实际经营权相分离前提下,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特定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是现代企业员工队伍中最重要的群体,有着特殊的职业特征。一方面他们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管理者,和一般员工有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可以决定后者的去留和在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企业的雇员,受托于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并代表后者,并且只能在委托的范围内开展一切经营活动。他们是企业内部的特殊职业者。

企业家群体的上述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们的职业活动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但是企业家群体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老板”,而是企业管理职业活动者,也就有着更强烈的职业伦理要求:

(1)企业家必须有着良好的个人品格和专业才能。“天降大任于斯人”,个人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就对职业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说,担当企业家的职责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在筛选过程中,对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考查总是基于下面几个因素的:较高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强的体魄,超人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质。

(2)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的职业特点。企业家的职业活动就在于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水平的创新,企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从而使企业不断获得新的活力,推动经济目标的增长和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3)崇高的社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准。企业精神和伦理是通过企业家的行为来实现的,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源自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水准,在这里,企业精神和伦理对于一般员工存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而对于企业家却是职业责任义务。也就是要求企业家塑造企业形象时必须首先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精神和伦理目标。支撑着企业家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家的忠诚和信念。

人是应该兴旺的,一旦走下坡路,就不存在朋友。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4)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应该具有能充分体现企业风貌和个人感召力的公众形象。也就是说,企业家必须善于领导企业。国外有学者总结出企业家有效领导的要诀是指导和支持,就是能够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方面,如工作结构、安排和技术的指导,能够支持和关心部属的工作。这两者的真正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形象基础上。因为无论指导还是支持,必须是下属心服口服的接受。“得人心才得天下”,被动地由于权力结构决定的指导和支持,只能使部属机械地工作而不是富有创意地工作。如果指导和支持是建立在领导者受人尊敬和拥戴的形象基础之上,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部属对上级的形象予以认同,在工作中才能积极配合,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体系运转自如,各方面积极性都能得到最大的调动,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目标。

松下认为,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获得了顾客,就能兴旺;失去了顾客,就断了生路。企业和顾客是以各种方式发生关系产生联系的,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有着基本的伦理准则。这也就是现代企业所形成的顾客观。不少优秀企业家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把这一顾客观归纳为“用户就是上帝”,“顾客至上”。称之为顾客第一原理。

号称“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具有强烈的顾客至上的观念。他求手下的业务经理和工作人员对自己顾客的名单必须有和生产单位。样精确的统计数字。他常说:“我们每天都要测量顾客的体温。”松下公司热心为顾客服务,随时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改进意见。特别是遍布全日本的2.3万家松下电器系列销售点,就像2.3万枚探针,使松下公司始终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可见,只有顾客络绎不绝地购买和信赖企业的产品,企业生产才能扩大,资产才能增值,生产经营活动才会有良性循环。

其实,在顾客这个复杂群体中,包含了不同阶层、职业、生活习惯和消费兴趣等特点的公众,各个顾客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每一个顾客在使用某一物品后,他还会通过影响作用促进或抑制其他人的购买行为,从而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和收入。一个好的产品或一宗良好的服务,可以随着顾客信誉的提高,不断地扩大市场。相反,低劣的产品和服务会由于顾客的传播而名声扫地,甚至关门倒闭。

松下指出,顾客第一原理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了解顾客的需要和对产品的意见,提供优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视顾客,关心顾客,方便顾客也会给经营者带来成功的机会。

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应该确立以下伦理准则:

(1)提高产品质量是建立企业和顾客良好关系的基础。

产品质量就是要保证产品物有所值物有所用。产品质量的竞争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主要的因素,没有顾客满意放心使用的产品,也就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物质基础,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要建立良好而周到的售后服务。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希望一个充满热情,友好的氛围,得到支持和帮助的环境。如果顾客购买的彩电出了故障,电视机厂家能热情地登门维修,帮助用户及时排除故障,恢复功能,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企业和顾客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换。现在,绝大多数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都把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选择产品的重要条件。顾客购买了企业的产品,只是和企业建立关系的开始,要维持这种关系并使之长久,结下深厚友谊,更多的是通过企业的售后服务来实现的。企业应主动关心顾客在产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推介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帮助顾客保养和维修。只有良好而周到的售后服务,才能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松下公司正是这样的。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3)要树立“顾客总是正确”的消费原则。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是企业特别是商业企业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重要因素。市场的魔力使产品销售克服了“独此一家,别无他店”的现象,顾客购买产品总希望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里的“称心”就不仅来自产品本身,也来自产品销售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对员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无论旅馆遭遇多少困难,万万不可把心里的愁云摆到脸上。”他到下属旅馆视察时,向各级服务员(从总经理到实习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

(4)利用宣传媒介,争取顾客信赖,是企业主动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重要环节。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往往是通过宣传者沟通的,宣传者的威信对改变消费者的心理倾向起着重大作用。企业无需说服顾客购买其产品,只要利用信誉好的宣传影响,即可获得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誉效应。当然,生产者产品的优劣是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前提,宣传者的手段则是诱导购买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导引消费者购买力的投向。

松下指出,“经营的理念”必须是根植于领导者的人生观,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如果它只是一种口号,那么再动听的经营理念,也不能发挥真正的经营效用。

就经营者来说,有白手起家的经营者,也有继承祖业的经营者,更有被雇用的经营者,但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经营者,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与原则。创业的经营者大多会真正根据自己的体验而产生其经营的理念,其他情况下的经营者,其隶属的公司往往也已经有自己代代相传的经营理念。即使如此,经营者也不应该照单全受,还是需要参照自己的个性斟酌及发挥才好。

不论是属于哪一类的经营者,都必须随时自我探讨,培养、健全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并且抱持以此为基础的坚定的经营理念,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是最重要的自我要求了。松下认为,企业应为提升大众的生活水准,多奉献一分力量。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面接受别人的服务,一面也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每个人都乐于接受而吝于付出,则整个社会将渐趋衰败。倘若所有的人都能以各种方式回报这社会,所得的利益由每一分子均沾,那大众的生活水准就会提升,社会也就渐趋繁荣。

无论任何人,自己对别人服务的总分,一定要比接受服务的总分高,这应当成为个人以及公司的原则。这个道理想通了,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想什么,以及自己的责任所在。

经营景气时,每家公司行号都能顺利经营,无需别人的扶持,可是遇到普遍的不景气,大家都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当此困境时,松下电器公司就应把日常锻炼的聪明才智奉献出来,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的时候。

无论站在整个公司,各个部门或员工的立场,今年都要比去年做出更多的奉献,这就是在不景气的境况中最重要的课题。

松下感到生产者的使命,在于创造人类无尽的资源,使贫穷在社会中消除。

抛弃一个真诚的朋友,犹如抛弃你的生命。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什么是神圣与真诚的经营态度呢?这好比是自来水,经过处理过的水就有价值。盗取有价值的东西,要受法律处罚,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自来水既是经过处理,为什么乞丐打开水龙头盗饮,很少受到处罚?这是因为自来水虽然经过处理,但它实在太充足了。

你想:水能直接维持生命。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因为太充足的关系,被盗饮多少也无所谓,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松下觉得,这启示了我们:“生产者的使命,是如何的重大和尊贵。”生产者的使命,在于能将贵重的生活物资如自来水一样,无穷尽地生产下去,逐渐消除贫穷。只要贫困消灭,那贫者所引来的烦恼痛苦也会消除。只要人类生活的烦闷得以消解,有了富足的物质生活,再加上宗教力量所赋予人精神上的平安,自然就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松下认为,真诚的经营就在这里。他在参观宗教活动后,所获得的启示就是如此。他反思道,以往松下电器的经营,只不过是根据商业习惯的经营方式,这是自己意识的不明确。那么现在既然悟出道理来了,马上就要秉着这个对使命的体认来经营事业。松下电器最终的目标,应该朝着这条道路前进。

松下于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召集全体职员,阐明“真正使命”的经营方针,如此思考后所得到的真正使命,将来如何具体化,以至达成?松下的喜悦和兴奋心情,比之过去任何时期、任何经营计划的改良与创新都多出好几倍,而以后他也在这个崇高使命感的鼓舞之下,一步一步地建立了上述具体化的新方案。

做老实人,诚以待人,信以处世,是人类固有的美德。孟子说:“忠诚者,人之道也。”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以忠诚老实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道德准则。

曾几何时“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也曾蔚为风气,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然而。近几年来,情况却有变化。在有些人的心目中,老实竟被视为“无能”、“窝囊”的代名词,有人甚至断言。“老实人”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潮流,市场经济不怕“狂人”,就怕老实人。老实人果真不适应当今时代潮流、市场经济果真与老实人水火不相容吗?

身为成功大企业家的松下幸之助,以其亲身的体悟对此作了发人深思的回答:

“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老实会换来信誉,获得帮助,成就事业,时代呼唤着做老实人。”

三珍惜缘分

今生缘定。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抱持这样的看法,那么人与人之间,定能诚恳地心神互通。

只有人类才懂得赞美,因此,不要吝于去表达这种天赋美德。

松下认为,微笑、招呼能融化人的孤独,而且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初秋的太阳,已经不再像盛暑那般强烈。迎面吹来的海风和拍岸的浪花,令人感到几分寒意,禁不住用两臂抱紧那露出的肩背,从手中获得一些温暖。太阳下山的时间,是比夏天早了、快了。

海水浴场冷静得只能看到零落的人群。从提早打烊的海边水果店,不时传来未关掉的扩音机的音乐。盛暑已逝,人潮不再,有谁还倾听这种烦人的音乐?

助人为乐的人确实有。不过只有毫无嫉妒之心、能衷心祝愿你幸福的人,才堪称真正的朋友。

——[德]海涅此时的松下突然感到难以抑制的孤独。此刻只要有人在附近,不问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是多么盼望,能跟之打个带着微笑的招呼。同时,松下想,别人也必定回报他一样的招呼,这样就令人感到无限温馨,心满意足了。走回家的一路上,松下由衷地盼望跟所有碰到的每一个人,打个亲切的招呼。他们也许会感到很惊讶,但松下相信,他们也在盼望有人向他们表示温馨的人情味,而且一定会对这种招呼,报以微笑的回礼。

松下感到“感谢”可以洒出满天的欢乐,因为这原本就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最大特权。

就连一个口齿不清的孩童在领受东西时,也会向人称谢。就算是背离世俗之人,在心中感受到温馨与亲切时,也会不自觉地拢起手来,以示感戴。

这并没什么理由,也不为什么。感谢之意,乃是人类自然流露的一种情意。不论我们如何学习一些称谢的话或客套的行为,当心中敬存那分诚挚的感谢之忱时,不需加以思考,我们的情谊已然表露在外。

当我们提到“感谢”、“谢恩”之类的字眼时,不由得令人兴起并不足以表达己意的想法。然而,每日在此一句“感谢”、彼一句“托福”之中,是多么丰富人们的心灵,并带给我们生活何等的恩泽与喜悦。

实在没有必要认为自己礼数不够,若是心存感激之忱,且能真诚地表露出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道声“感谢”是飞禽走兽所不能,而惟独人类能做的。换言之,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感谢,原本是上天赋予我们人类最大的特权。

所以,让我们大家重视这份拥有的特权。当我们领受到他人所给的欢乐时,要诚心诚意地说声“谢谢”。自己更别忘了时时给予他人帮助,让欢乐四处散播。

松下体会到,与任何人相遇,都是“缘”,其中有上天深意,故要用心去维护。

“人世上的一切,都有一定的因缘”,所以,就算与我们无意中擦肩而过的人们,也并非是完全无缘的。无论是他们中间的哪一位,或许都是在冥冥中与我们关系至深的重要人物,只是我们不能以肉眼一下就看分明而已。所以,我们该当面对微笑,态度谦和,怀着满心的温柔去与人相处。这些就是前面那句话教导我们的。那并非是毫无道理的,而是积前人无数的宝贵经验产生的金玉良言。

人世上的一切,都有一定的因缘。若是我们认真地思量这句话,必能对对方多付出些心意,而将世事反求诸己,使人与人之间灵犀互通。因为若是对他人视而不见,见而不思,就会在无意识中说话无礼,耸起肩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闻的互相扶持,不仅限于与自己同一个城市而居、同一国度而处的人们。汹涌的思潮如波涛般,一波一波而起,它超越了语言、超越了思想、超越了国境,广被四海而至整个寰宇人类,浩瀚无际。

今生缘定。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抱持这样的看法,那么人与人之间,定能诚恳地心神互通。

懂得这个道理,或犹未体会出这道理的人们,让我们好好地思量这个问题吧。

我所渴望与之交往和亲近的人,是那些被认为真挚而有才干的人们,这些人的形象使其余人都相形见绌。

——[法]蒙田松下说,诺言所以能成为力量,是因为守信用。

社会秩序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彼此能遵守约定的基础之上。与朋友订约会、订定借贷乃至于制定国家的法律等各种约束,莫不是为了使生活更有秩序、更加圆满。

因此,是否实践诺言,即成为衡量人类精神是否高尚的准则。不但如此,道义、道德也都表现在守约上。

倘若守约的精神日渐微弱,影响所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每个层面都将蒙受其害。因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诺言。

松下指出,只有人类才懂得赞美,因此,不要吝于去表达这种天赋美德。

小孩拼命赛跑,被别人一一赶过去了。孩子跑到终点,父母拥抱着他的头,慰劳他。他能拼命地跑到了尽头,就已经值得赞赏了。汗水淋漓的孩子脸上,绽开了笑意,和父母互通心曲。

赞美的心情,是每个人都有的。对别人的认真努力,给与坦诚的赞美,是惟有人类才具备的天赋美德。没有这种美德,人际交往会因之晦暗。

松下所说的不是勉强赞美,也不是容易被看穿的奉承话,而是坦诚的感佩与赞美。我们的心情就会因而开朗;而对方的脸上,也会绽开笑容,这是做人的本分。

松下认为,自以为是完美无缺,实际上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若不心怀谦虚宽容,必造成对立分裂。

确实是有完美无缺的理想境界存在。然而这种完美无缺的境界,在人与人之间探寻,大致是不可能求得的。

只要是人,都不会被塑成十全十美、毫无瑕疵的。因此,一个人的想法、做法,在某些方面总有缺失。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就算是其人有过,也不可对他过分地苛责。

若是我们具备了这种正确的体认,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谦虚温和的气度,并且有一颗宽容包含万物的心。

如此这般,我们才会怀抱着互相胼手胝足、同心协力的态度。

总而言之,人们通常总基于自己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做事情时总会产生必求其完美无缺的错觉,于是乎以为自己高高在上,惟我独尊,对别人也要求达到此完美无缺的地步。然而,在此情况下,只会发生彼此恶意地作对、争斗,以至于彼此感情破裂。

诚然,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有彼此调和的必要,这个道理不正蕴含了迈向繁荣、发达的一条康庄大道吗?

当火警响起时,人们纷纷急赴火场。他们不仅仅是救火消防队员而已,商人、职员一旦得知他们重要的主顾遭受祝融之灾的话,可能比消防队员还要早一步赶抵现场,将火扑灭,将家财安然搬出,并帮助那不知所措的家人安定下来,努力地整顿善后。这纯粹是一种诚心诚意的奉献。

松下认为,昔日的商贾、店职员具有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与气质,他们不是那种光会盘算你买不买他东西的人。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会如此想而已,而是长久以来,他们受到老主顾的照顾,而产生一种由衷的感激。于是不论何时,为了重要的主顾,他们都愿意挺身伸出援手。这情形不仅限于买卖,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上,昔日也是根深蒂固的。

时代更替。日本从明治、大正、昭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论是商贾之做法态度、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因日常受到照拂而生出的由衷感激,为了重要的老主顾,随时随地都愿意挺身而出的诚心的奉献精神,希望不论是在买卖生意上,或人与人的交往中,永远不会被丢弃、遗失。

只要理想相同,兴趣相近,情感相洽,意气相投的人,都可以很坚固的联结在一起。

——冰心松下感到,物质的力量再大,看不见、也拿不到人“心”。在漫长的岁月中,人已将尊贵的“心”忘掉,已将物质视为生活的中心,认为只要有物质的力量,就可以解决人的所有问题。至于说到“眼睛看不见、手也拿不着”的“心”所具有的伟大力量,也许有人还不能确信,因此,人们在长时间养成的习性下,还是依赖着物质力量。

在善良人的心目中有眼泪,在充满赤诚与鼓励的言语中产生勇气。人为物质缺乏而彼此争执时,“心”的力量能加以改善。它更能使人们互相安慰、互相帮助、互相生存,而变成了“喜悦的历史”。信任人心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松下指出,心与心之间没有契约或法律规定,只有互谅互解,才会有默契。

人在欢喜的时候,对于周围人的祝福之意,会自然地展开笑颜;而在悲伤的时候,对于安慰与怜恤之言,更会感激得刻骨铭心。

不论任何人,都有这种坦率之情的。所以相互间必须体谅对方的心情,坦率地表达对对方的安慰之情,在那一瞬之间,就能两心相通的。没有特殊的理由,而且,也没有契约或法律规定;只有互谅互解才会有心与心之间的默契。

人们相互间的生活,如果都能以这种坦率而互谅互解之心去联系,那么,人们每天将会感到灵活自如、柔和舒适,而对于人类的伟大,也会感到得意洋洋。

然而,这想法行不通,也是事实。因为一失掉坦率,就会被小我所囿,一被眼前的得失占据思维时,还能谈什么互谅互解呢?只有互相伤害对方的心,造成悲惨的现象。

这种伟大的互谅互解之心,只有人类能拥有,所以,希望、人类更能负起这种荣耀。

松下认为,坚持道德上的是非原则,而严厉地责备别人或谦逊地接受责骂,是心存公义的人应尽的义务。

“挨骂”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即使了解自己确有不是之处,人类仍然不喜欢挨骂。因为厌恶受骂,而希望不受斥责,是人之常情。

其实,当我们斥责对方的时候,内心也会很不舒服。因为想避免不愉快,而认为最好不要责备任何人,也是人之常情。

倘若人与人之间,为避免受到太多的情绪纠缠,而对每件事都采取苟且敷衍的态度,既不谴责他人,也不愿接受别人的责骂,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的世界呢?久而久之,大概会因为姑息成风,而使整个社会陷于懦弱无能吧。

假公济私去谴责别人,当然不应该;但是,由于坚持某种道德上的是非原则,而严厉地责备别人,或谦逊地接受责骂,则是一位心存公义的人所应尽的义务。松下认为,无论严斥别人或接受别人的责备,都要具备一颗诚恳的心。

松下指出,舍弃、抑制自己,对方才能发展生存,自己也因而得以发挥。

你不要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在你幸运时表示好感。只有那样的人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难。

——[波斯]萨迪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必须尊重它。

而许多人往往只知自己的生命可贵,却忽略了别人的生命也是可贵的,因此造成了许多自私贪婪的事件,使大家都遭受不幸。如果人们不能抛弃过于自我本位的思想,社会将无从繁荣,人类更无以发挥与生俱来的特长。

有时候人需要不顾自己,礼让对方;抑制自己,让对方发挥长处。如此才能使对方与自己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地发挥,进而产生和平与幸福。这就是社会繁荣的背景,也是人之所以可贵的地方。

松下感到,只知责备对方的人固然愚蠢,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的人更是不智。

人类社会是个互相帮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扶持,才能成就事业和维持生活。若要相处融洽和谐,必须处处谨慎。而最要紧的,莫过于以睿智的心灵,去了解周围各人的长处与短处;以温煦的心情,让对方的长处充分发展,并弥补他的缺点。

人类不是神,要求他人做到尽善尽美、全知全能,是最愚蠢的事。严以求人,只知责备对方的人固然愚蠢;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者更是不智。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得到别人的协助,自己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如果缺乏这种认识以及心理上的准备,百万之群,也无异于一群乌合之众。

人身上所具备的长处与短处,是与生俱来的。至于要让这些特点,造成社会的繁荣或贫困,就得看每个人心理上的准备是如何了。

松下认为,想多得,就要多给。争先恐后地给予,会有意想不到的享受。

有“给予”就有“接受”,这是永远不变的法则。换句话说,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并且也从别人处得到相称的东西,只有这样,生活与生命才能维持下去。

想多受惠,就得多给予。不付出而只知享受的人,未免太自私了,社会上如果都是这种自私的人,将无繁荣可言。

“给予”用最浅近的话来说,就是服务,就是以自己所有的东西,对社会人群做最大的服务。聪慧过人者施展其才能,心地善良者奉献其温和态度,饱学之士凭借其学问,商人依靠其交易,各自竭尽最大的服务。

只要细心观察,必然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宝贵天赋,将它充分发挥,就是服务人群的最好途径。

服务态度良好的社会,就是争先恐后地想“给予”的社会。置身其中,一定会觉得愉快充实。

为了使社会更加繁荣,每个人都要尽最大的能力,发挥服务热忱。

松下指出,对人说句:“很冷吧?”天气虽不会变得较暖和,人心却一定会感觉温暖的。

清晨起来打扫门前的道路,尽情吸收新鲜的空气,邻居走过来互相打招呼问早。

习惯成自然,很容易使我们忽略了寒暄的重要性。松下觉得问候举动有必要重新加以重视。

“昨天晚上很冷吧?”这个招呼语,出自体贴的心。

“谢谢您的关心”则表露了感谢之情。

互相招呼之后,再谈到正题,是个好的开始。并没有人“发明”寒暄,它是先民一直传下来的。它的作用,宛如生活的润滑油,非常值得珍惜。

你的敌人推荐的朋友,对你可没有多大用处。

——[俄]克雷洛夫有人说,“说句‘好冷啊’天气也不会变暖和”,话虽如此,但我们相信天气虽不会变暖,人心却一定会变暖的。

招呼的内容形形色色,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它的可贵,并且以明朗的心情,去打这个招呼。

松下感到,不能容忍社会杂质的人,只有自己闷闷不乐,社会并不会因此变得完美无缺。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不能一概而论。然而,自古以来,一般人认为心地不善、专门作奸犯科的坏人,还是为数不少。

追求真善美,乃是人的本能,但还是有人会去追求丑陋与邪恶。美与丑共存,一起推动这个世界,自古以来从未改变过。既然如此,就应培养忍耐与宽容的心情,否则内心会感到闷闷不乐,甚至只有叹息这个世界没有希望了。

人与人互相依靠而过生活,从事工作。在整个社会中,并不是到处都是好人。因此,每一个人需要养成忍耐与宽容的心情,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松下认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一切关键都在是杏有沟通、了解的胸怀。

古人说:“人生像一条搓好的绳子”,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事实。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固然有称心如意的事,不如意的事情也无法避免。有些事情令你欢喜雀跃,有些事情则使你悲哀叹息。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领悟到:原先认为是好的事情,事实上却是坏的;当初我们认为是坏的,事实上却又相反。这使我们领悟:惟有率直而谦虚地面对人生,才能解决问题。

百分之一百、绝对一无是处的坏事既不可能有,那么从头到尾,绝对是好的事情也不可能存在。然而,一个人依自己判断为“坏”的时候,总会关闭自己的心扉,不愿意再接受别人较光明的看法;而当自己认为是“好”的时候,却又骄傲地不愿接受别人的忠告。

关闭心扉或与人隔绝,使得意见无法沟通,当然更谈不上互助合作了。长此以往,将成为孤独怪僻的人。

世事变幻无常,无论面临怎样的情境,重要的是保持率直、谦虚的态度,彼此沟通意见和思想,密切合作。

松下告诫,在对别人不满之前,先想到彼此的缘分,就应更加珍惜。

有了缘分,人才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和许多人发生各种关系。

“缘分”这个词,似乎很古老,然而涵义却历久弥新。

一般人往往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凭个人的意志来决定,也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来加以断绝。

事实并不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个人的“意志”或“希望”所能左右,而是由一种超越个人意志与希望的力量来决定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应该更加珍惜。心中常存感激之情,不平或不满之前,先以谦虚的态度,想到彼此间的缘份,然后以喜悦的心情,凭诚意与热忱;加深相互的关系。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必然可以产生坚强无比的力量,使社会由黑暗变为光明。

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法]巴尔扎克松下说,以自我为圆心,以他人为半径,就可画出一个圆满的人生。

阴暗的梅雨天空,悄无声息地飘下微雨,从绿叶尖端落下来的小水珠,使人的心中有说不出的宁静。

这使我们想到,在诸多困恼的事件中,最容易使人陷溺其中,不能自拔的,该是“自我设限”了。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

只是,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一并考虑别人的立场,这种天赋本能,是人所具备的。如有人以为:自己这样就好,可是这时如想到:别人会怎样呢?别人也“这样就好”吗?人人都具有这种天赋本能,这是上天给人的尊严本性,也是人与一般动物不同的地方。

所以,自己不要放弃这种本能,这虽然是很困难的事,可是人类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如果抛弃这一点,就没有希望了。

松下说,你爱吃鱼,我爱吃肉,我们还是一桌共食;你有你的思考方式,我有我的思考方式,我们还是同席而坐,一团和气。

你爱吃鱼,我爱吃肉。虽然嗜爱的各有不同,然而我们还是一桌共食。若是我们每个人都尝到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大家都会感到舒舒服服。要是你说你讨厌吃鱼,别人也不会因而排斥你,更不会命令你非吃不可。

若是我们能够体悟到各自互异的本质,那么便会对彼此的互异成趣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稳定一个人的心。

你有你的思考方式,别人也有他的思考方式,思维的方式或许有别,然而我们还是同席而坐。若是我们都能互相学习,就能够一团和气。

不论各自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长处与缺点。若是我们能坦然地不断活用这些长处与缺点,即可提高我们的家计与生活。不必去批评责难,也不必去排斥,更别说怀疑别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

这才是倭人类真正进步之因,而真正能做到此境界者,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思想不同而彼此相争的态度,因嗜食不同而彼此顿起不和的行为,这与前者有多么大的差距呀。

人类的生命是无限的,未来也是无限的,我们总是要寻求你我互相进步之道。

松下感叹道,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只有几十亿,这些人是何等可贵!

秋夜的天空令人觉得格外的美。虽然那些“月兔捣桂”的故事已被所谓的“宁静海”或“火山口”替代,但秋月发出的幽玄光芒,以及秋虫哀怨的鸣声,并不因此消失,至今还深深地扣动我们人类的心弦。

月亮里当然没有兔子,甚至连与人类相似的任何生物都不存在。不仅是月亮,就是火星和金星也是如此。在无边的银河中,任何星球里都找不到有人类居住的迹象。在那浩瀚又黑暗的宇宙之中,住着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只有这座绿色星球——地球。

流浪于荒山野外的人,会自然聚在一起结队行走。他们在那毫无人迹的地方,会因为碰到同类而喜跃,进而携手迈进。

在无限的宇宙之中,人类只有几十亿,这些人的生命是何等的可贵!抬头望着秋日,真希望人类更依偎在一起,并且为了探求人类未来的幸福,而放弃各自的成见,手携手向前迈进!

为人一团和气,会交朋友,也许很快活,很有人情味,可是对一流的人说来,就未免太浪费了。

——李敖松下认为,从事卑微的行业也好,居住在陋巷也罢,只要有贡献自己的心愿,你就活得顶天立地。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蒙受天地的恩惠而生于这个世界,并且在社会及许多亲人爱护和照顾之下,安然长大,接受良好教育,到社会工作。因此,一个人假如每日只为自己的利益用心的话,他的人生实在过得毫无意义,并且令人齿冷。

只顾虑自己的幸福,是人的一种本性,原是无可厚非的。但除此之外,同时能顾虑到别人的幸福,并且有颗善良的心,希望这个由人与人所构成的社会能更富裕,才是做人的道理。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因此更加有意义。

或从事卑微的职业,或居于陋巷,一个人只要有“贡献自己之力于社会与人类”的心愿,并且做出使自己幸福,同时也能造福别人的工作,便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结婚之所以可喜可庆,乃是有缘分的一对男女结合为一,而且它的目的不外是:经由他们的力量及合作,把生活提升到更高更美的境界,其它的事情都是附属的。

由于两人的共同奋斗,他们今天或明天的生活,将更加充实。只要他们有颗不断上进的心,婚礼的喜庆与祝福,是可以存至永远的。

松下希望,让我们都敞开心扉,伸展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惟有如此,彼此才能互相信赖,共同迈进。

不论是多么贤明的人,毕竟只是一人的智慧;不论是多么热心的人,也只能献出一人的力量。

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寄托,为更大的力量而结成组织团体。同心努力,结合智慧,团结力量。

但是,当这个团体人数激增,组织过于庞大时,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却因而纷纭不一致,不能流畅而出。即使能够表露,也是各自为政,杂乱不堪。这是因为汇集人们智慧的方式拙劣?或是结合力量不得法?

或许是因为上述两种原因。然而,我们首先必须建立一种信念,那就是认清:光凭一个人所能生出的智慧、力量极有限,惟有集合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别无他法。

当每个人的智慧与力量,都稳固地结合在一起时,产生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彼此有了依赖,才能敞开心胸,而心扉打开后,彼此愈是更加依赖对方。这样汇众人之智而成的大智慧,与努力工作的态度,自然会应运而生。

让我们大家都敞开心扉吧,让我们发挥大家的力量与智慧自由地伸展,如此才能创造出那分依赖,朝繁荣坦途迈进。

樱树虽然静静地等候春天,却无时不在养精蓄锐,春天一到,便花开满树。

松下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适当时机”。时机乃是超乎人类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无论你怎么渴望,在春天未来临之前,樱花绝不可能盛开;无论你怎样焦急,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做事必然无法成功。严冬来了,春天就不远了。樱花即使是被凛冽的寒风吹打,或遭遇到压弯树枝的大雪,仍然宁静地等待春天的驾临,充分表现了对于大自然恩惠的信赖。

用了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古希腊]伊索不如意的事情过去了,好的时机必然来临。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无不等待时机的来临。既不焦急,也不慌张,静静地处理眼前的工作。伟人等待时机的心情,恰似等待春天的樱树。然而,消极地等待,无异是企求侥幸。樱树虽然静静地等候春天,却无时不在养精蓄锐。没有储蓄潜力,时机纵使到了,仍然一无所成。

愈需要等待,则内心愈是焦虑,这是人之常情。然而,自然的法则,却不能被人情所左右。这不是冷淡,时机对于静静等待它的人,无不以温暖的双手去迎接。因此,我们要能养成“善待时机”的心理。

松下认为,心被拘囚时,坦诚是解开心锁惟一的钥匙,但你必须不断自我劝告与安慰。

腿上加锁链会感到沉重难行,不但不能跳高,更不能跑步,如果硬要去作,就要受伤流血。

这种不自由,是没有道理的。但自古以来,这种不自由的痛苦,一直就加在人身上,有如囚犯的重刑。

然而,腿上的锁链,还是看得见的,所以,会想尽方法拿掉它。另有心锁,是眼睛看不见的,心既然看不见,那唾手可及的锁链又拿不掉,因此,就误以为没有锁链了。于是,就硬要跳高,硬要挣扎,所以,就从眼睛看不见的心伤上,流出血来。这可以说是心被拘囚了。

为着摆脱心锁,必须坦诚行事。对于以自己为中心的固执之心,有时严格,有时祥和,有时自我劝告,有时自我安慰。如此,思想就能逐渐恢复坦诚,心锁从此解开了。

心灵的镜子能够反映人生的正邪。只要有一颗谦虚而上进的心,周围的人和物都是我们的镜子。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站在镜子面前,才能端正衣饰。因为镜子是最公正无私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形状,它都会毫不献媚邀宠地据实反映出来。一个坚持自己的领带没有打歪的人,只要往镜子面前一站,是非曲直,自然一目了然。

由此,松下先生说,人应该有勇气承认错误并乐于改正才是。所以,人应该时时为自己的言行找一面镜子,也来看看其中的是非曲直。他说:“仪表固然可以在镜子面前整饬,但心术不正,却无法显现出来,人往往不容易发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的错误,那是因为没有一面心镜的原因。那么,如何寻找树立心镜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时时保持一颗谦虚而上进的心,心镜就几乎无处不有了。”所以,我们周围的人和物,都是我们的镜子;所有的东西,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心理,所有的人,都和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关键在于自己有无这样一颗谦虚检验自己的心。

四充满青春的活力

人在有限的一生中,任何时候也没有两个机会是同样的。一个机会只能容许你选择一次,尝试一次,过时不候。当你踌躇不定的时候,它已经离开了你;当你错过时机的时候,它绝对不再回来让你补救。

人生是在时间中活动的。只要掌握了时间,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服从一定的计划,把自己的一生作一番总体的运筹和设计。

无论任何人每年都会递增一岁,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今天呱呱坠地的婴儿,十年之后,便会成为活泼可爱的少男少女;而二十年之后,则会成为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年。年龄随着岁月增长。这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依照这个法则,在我们一生之中,必须经历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以及老年期。

然而在一生中,哪个时期最有价值和魅力呢?虽然见解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但松下认为洋溢着活力以及充满着希望的青春时代,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黄金时期。

世界上没有再比交友不慎危害更深的东西了,因为它种下的是疯狂,收获的是死亡。

——[英]丘尔契松下曾参加了一个成年仪式,并且应邀上台演讲。

当他看见数千位充满朝气的年轻人齐聚一堂时,那种羡慕的心情不禁油然而生。

当时,他感慨万千地说:“假如我能恢复跟各位一样年轻的话,我愿意抛弃所有的财产。”

松下认为,所谓青春,并非单指生理机能而言,它还包括着永无止境的希望以及宏大理想的精神。

虽然古圣先贤说过:老者有其乐,亦有其生活之道。可是,松下却希望停滞在青春时期,或是永远葆有青春活力。

因为如果能秉持着这个信念,虽然肉体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老化,可是精神却永远能和青年人一样,每天充满着新希望,绝不会丧失斗志。也惟有如此,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所以很早以前,松下就有一个念头,无论遭到任何挫折,绝不能丧失精神上的青春活力。

松下的脑海中曾有过一种强烈的念头,那就是为了创造全世界人类的福祉,他愿意提供过去的经验与全球人士共勉。同时,也为了要保持年轻心境,他创办了以探讨人性为主的“PHP”月刊,并将适合这种心境的座右铭写在卷首。

松下曾拜访九十岁高龄的松永安左卫门。松永先生当时是中央电力研究所的所长,此君年岁虽高却能不断地勤奋工作,而且精神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举止之间也正与松下的座右铭相符合。所以松下认为他是个永远年轻的“青年”。同时,松下也坚信自己能跟他一样。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对于阅读这本书的年轻朋友,松下更希望以长辈的爱心,要求他们能了解青春的可贵之处。

在此,松下由衷地奉劝各位,要好好地把握住青春对光,因为青春一逝,将不会再回来的,即使你用多少财富,也无法换回,所以,各位可以想象它是多么贵重。

松下一再提醒,青春总在无声无息中消逝远离。因此,对于现在正拥有青春的年轻朋友们,你们怎能不把握它呢?假如你任它荒废,不仅是自己的损失,也将是世界上的莫大浪费。但是,我们要如何去过充实有收获的生活呢?

松下在七十七岁时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境。所以,他希望各位牢记的第一件事,就是只要心里觉得自己还年轻,自然而然也就变年轻了。

“松下七十七岁,已经不行了呀。”如果被人这样认为,实在是很糟糕。所以松下总抱着一种被人认为“好年轻啊”,“看起来才二十左右嘛”的动机和人来往。

但是生理上的老化,却无论如何骗不了人的。如果我们仔细看电视或照片里的自己,一定比想象中还要老,甚至不敢肯定就是自己,但是,没有错,就是自己。照片、电视是不会骗人的。

由此可知,生理年龄瞒不了人。而精神年龄呢?它却可以永荷青春,甚至更年轻。这个论调听起来似乎有点可笑,但是并非办不到。既然生理年龄蒙骗不了人,就随它去吧。人的一颗心却有时会变老,有时又能返老还童,千变万化。

想与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德]普菲费尔松下常常是人们谈论的焦点,也常被问起:“松下先生,公司那么大的事业,您年纪又大,可以说是上了岁数的人了,您心里是存着一个什么样的冒险想法呢?”这时,松下总这么回答:“通常,我都把自己想成是一个小孩子,也不比你伟大呀。”

还有,松下也听到过:“这么孩子气、不成熟,可是却做出这么大的事业,真不可思议。”

第一次来拜访松下的人,在未谋面之前,几乎都认为“松下电器的老板,一定是个很了不得的人物。”等到会面后,感觉又不一样了。“这个不起眼的家伙,真的是松下吗?”在谈话进行中,往往又让他们肯定,眼前这个人,的确是松下本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呢?考虑的结果,大概是因为松下太喜欢这份事业的缘故吧。因为很喜欢,也就没空注意别的事了。松下觉得,一个劲儿地把快乐寄托在工作上,不就是永葆青春的秘诀吗?

青春就是保持年轻的心,只要充满信心、希望和勇气,以应付日新月异的变化,青春就会永远属于你。

这几句话松下特别喜欢,并把它们当做座右铭。

它包含着想永远年轻的希望,劝人必须随时保持年轻的心情。虽然没有人能避免实际年龄的增加,但只要你有心,即能使心理上永远不老;只要不失去不断地向前迈进的精力,就能随时让你显得年轻。这就是松下的信念。

最好的例子,就是艺术家。八九十岁之后,仍然每天认真地创作、动脑筋,站在第一线。有这种气魄的人不少。他们与组织内的经营者不同,既不强迫退休,也没有自动退休的一天,终生都在向自己挑战。通过不断地自我检讨,去寻求应走的路,自己创造前进的精力,一切只能依赖自己。就是那种紧张感,使人能保持年轻、保持创造的精力。

松下八十岁时,辞去会长一职,担任最高顾问。因为,那时正值松下电器公司创业五十五周年,他觉得正是把工作告一段落的好机会。但他只是辞去了会长的职位丝毫没有从人生舞台退下来的念头,甚至反而认为不能就此退下来。

现在的日本,分别由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出生的人推动。就人数来说。在昭和时代出生的,占绝大多数;在明治时代出生的人,即使最年轻的,也已经接近七十岁。处于好像不得不从第一线退休立场的人,可能不少。

到底要不要退休,这是个人的自由。但就现在的社会形势、经济环境来说,退休绝不是万全之策。即使离开了公司或工作岗位,明治时代出生者的丰富经验及知识,对社会必有很大的帮助。

松下当时的心境,不断地想到应该做些什么事,真的无法悠然自在。据说,日本伟大的画家北齐,在九十岁临终时,很遗憾地说:“真想再活十年到一百岁。想做的事还很多,却……”松下自己也很想保持年轻的心情,继续活到很快就要来临的二十一世纪。

松下要求年轻人掌握年轻的岁月,使这段日子成为人生的黄金时代。

松下曾应邀在某种场合演讲。他本来不太喜欢,可是对方一再要求,只好勉强地答应了。到了当天,还没有想好讲题,就到了会场。到了会场,看到年轻人特别多,个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脸孔,看来很幸福,令人羡慕。因此他上台就以此为讲题。

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看到各位的面孔,我感到十分羡慕。也许你们会认为我贪心,但说实在的,如果可能再使我回到你们这样的年龄,我宁可放弃现有的一切东西。”

人的一生中青年期是黄金时代,这该没有人异议,青年期是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受人羡慕的时期。问题是正当青年期的人们,是否对此有自觉?如果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幸运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或往东或往西,做任何想做的事,那一切烦恼与不平不满,都会消除的。

松下也曾经有过那个时期,也有过那种自由的感觉,现在却被各种经营和事业所束缚了,青年期的那种自由,好像已失去了。年轻人应该站在完全被解放的立场,充分抱着希望、喜悦以及可以向任何方向前进的志气,这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

因为年轻人如有“自已是年轻的,是很有可塑性的”这种自觉与认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信念——无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年轻人,在往后的日子里,日日像战争,也许会面临苦难,此时心里是否会动摇,就看有没有这种信念了。有了信念,心就不会动摇,才能贯彻自己的信念,胜不骄败不馁,只是坦然地向成熟的处世大道迈进。

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往往会有了一点小成就,就得意忘形,反之,则悲愤丧志。心里动摇,这样绝不能产生积极的态度。所以松下希望年轻人,要有自己是年轻的自觉与认识,如果自己想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有这种信念,以这样的眼光来看人生、看将来,一定是很有意义的。

青年人,一方面固然可以为年轻而喜悦,但另一方面,也应该了解自己同时负有很大的责任。新闻评论以及各评论家的论调都提到,担负日本未来责任的是青年人,要创造未来的日本、理想的日本,是现在的青年人,这些责任就落在青年人的双肩上。松下也有同感,创造日本未来的繁荣,并非我们,而是年轻人。日本的繁荣,决定在年轻人的理想中。

年轻人的责任,比我们成年人更重大,立场比我们更尊贵。年轻人一定要有抱负,有责任感,要认为某项工作非做不可。可是到底年轻人有没有这种想法?也许他们是认为:“这个时代,要成功并不简单,连要工作下去,也相当困难。”如果真的这样想,那我们对日本的将来,就不得不忧虑了。现在不是个不易成功的时代,以松下本身的体验,倒觉得是个容易成功的时代。

松下记得还是小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甚至于报纸都很少有人看。与现在相比,当时封建气息仍甚浓厚,做了什么功德好事,或有什么好的想法,因为没有发达的传播工具,所以能让世人知道的机会很少,顶多靠朋友的争相走告。先是朋友们知道了,而后是其他识者知道,经年累月,才能慢慢传播开来。所以要广泛地使人明白“某某地方有某某人,做了某些很有意义的事情”,起码要用几年的功夫。

事业上也是如此,这种产品是好产品,莱某公司是个稳健的公司。这些事情要受到承认,一定要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那种时代,要成功,是相当困难的。

现在就不同了,在一个人做事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助成他的机构。今天如果某人发明一样东西,这消息马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瞬间传播到全国各角落。不待一日,所有人都知道,“有某某人做了某某事,真是个很理想的发明”。

人一发达,几乎不可能结交朋友。

——[法]沃维纳格想到这里,可以说,今天是很容易成功,或达成志愿的时代。与此相比,古人就没那么幸运,做了好事,街坊邻里能知道都要一段时间,何况是全镇全市,那就更不容易了。要传遍全国,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也许部分人会说:“今天还是不容易成功的,一旦当了受雇于人的所谓领薪阶级,恐怕就只能当领薪阶级一辈子了吧。”这样自暴自弃的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该睁大眼睛,以开阔的心胸来看事情,只要自己肯干,世界上有很多帮助我们成功的机构存在,不怕没有人帮助。

现在有个风气,就是对一切事物,总往坏的方面想,常以“现今社会形势不好”为前提来判断东西,这样只是划地自限,束缚自己。年轻人不应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要有一种自觉,自觉说“自己是年轻的,任何事情,都有做好的可能性,现在又是很容易成功的时代。”希望年轻人,都能抱着远大的希望,好好地做下去。

文化的提升,经济的开发和科技的进步,都是人类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的主因。

据日本报纸报道,有一群日本年轻人到中国大陆访问,不仅目睹万里长城的伟大,也参观了秦始皇陵寝的遗址。万里长城全长有五千公里,约是日本列岛周长的二倍,使得这群年轻人极为惊讶。

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是在距今二千年前,由秦始皇所建造的,其后经过数次的增建,而成为现今的形状。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中国,要修建这个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及令人叹为观止的陵寝遗址——虽然大部分已遭破坏,但仍有其雄伟之处,是需要有相当庞大的财力及权力,方可达成。

然而,虽说秦始皇曾一度拥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及财力,但是,他仍与常人毫无差别,与草木同朽。他曾企望能求得“长生不死”之药,然这终是难以实现的梦想。以巨大的财力和权力,仍无法换取自身的生命,这是人世间的一种无奈,也是宇宙创造人类的真理所在。试想,若财富能换取青春、换取生命,那对贫穷人而言,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秦始皇虽倾注了所有的财富,派人到世界各地,寻求不老不死之药,结果仍然无法挽救必死的命运。而且在他死时,还正值有为之年呢。

不仅是秦始皇不想死,就是任何一位百姓也会企求长命百岁。也许不老不死,是人类永难实现的理想。即使科技再发达,文明再昌盛,仍是无法达到的境界。

但是,即使不能达到不死不老的目标,若能延长三五年的寿命,也是人们所乐意的事情。科技文明的进展,对人类的贡献就在于此。

这种想法,已不知不觉地在人类的心中萌生。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急速增加,有关这一点,在各传播媒体,均有详细地描述。

最初,在二战后的数年中,日本人的平均年龄是五十岁,且没有其他方法能再加以延长。当然,这比起战前的明治及昭和两时期来说,已有显著的增加。

在明治时期,国民的平均寿命,男子是42.8岁,女子是44.3岁。昭和中期时,平均寿命男子为42.6岁,女子为49.3岁。

可以说,国家虽以政治的力量,致力于延长民众的寿命,但是,数十年来却只延长了5岁左右。

不能树敌也就不能交友。

——[英]丁尼生战败后,日本进入极度悲惨的状况中,根本没有余暇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增加了。依据去年厚生省发表的报告,现今日本平均死亡年龄,男子是70.17岁,女子是75.85岁。这与战时的男子24岁及女子26岁平均寿命而言,不啻天壤之别。

一般而言,平均寿命的提升,文化程度也会相对地提高,这是必然的道理。

目前世界各国的平均年龄,男子超过70岁。女子超过75岁,除了日本之外,还有北欧三小国瑞典、挪威、丹麦,与荷兰、冰岛五个国家。

由此看来,日本也进入这个阶层。最令人可喜的是,战后经过短短数年的岁月。在经济上及政治上,就有急速的进步。而这些成果,却是国人胼手胝足,以血汗换来的。这些成就,值得大家引以为傲,但却不能以此为足。因为世界各国均在急速的进步,只要国人一停下前进的步伐,就会迅速地被时代潮流所掩覆。

松下指出,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寿命何时尽,所以要珍惜每一天,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才是可敬的人。

一提起禅宗,大家都知道,它是日本佛教的代表宗派之一。最近,欧美各国对禅宗发生兴趣的人士,大有增加。有一位禅宗高僧,人称“立花大龟师父”,是京都大德寺的最高顾问,也是京都花园大学的校长。

大龟师父,生于一八九九年,比松下小五岁,却是一位长期修禅的练达之人,被尊称是“现代的一休和尚”。因为象已故池田勇人原首相之类的大人物,也常和师父会面,不管是公是私,都向师父求教,好像他就是现代的一休禅师。

松下也常常会见师父,并且只要有问题请教,他总是殷切、慎重地回答。

普通人一说到“禅”的问答,就会觉得那是艰涩、难懂的代名词,但大龟师父的话却不会让你觉得如此。师父所说的一言一句,常常使松下顿悟其中道理,因为他总是一语点破松下平常不太注意的事情的本质或真理。而且这种讲话方式,不会让人觉得象说教那样令人无法接受,而是很平易近人,却又单刀直入的。当然有时候,也讲到比较深奥的哲理,听一次是很难听得懂的,松下也不知道要怎么回应他。不过,要是有这种情形,松下就拜托他反复地说明,自己就在细经咀嚼中,一下子有所了悟。

比如有一次,松下问他有关佛教的基本教义,师父就以那本有名的“般若心经”,详详细细地讲解了八次。又有一次,松下自己整理出来的一本名叫“探讨人类,提倡新的人类观”的书出版时,请他就书中内容发表感想,他就给以这样的忠告:“现在的你,正是每天都在作战的‘阿修罗’,希望从此以后,你能更上一层楼,以达到‘佛’的境地。好好努力吧。”

所以,松下只要一有机会,就去找大龟师父聊天。有时候也会被骂或被赞美,但他总是亲切地指导。特别是有一件事,让松下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松下请教:

“师父,你是属于禅宗,那你认为禅宗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他马上回答:

不能树敌也就不能交友。

——[英]丁尼生“将会自然消灭。”

这个出人意料的答案,着实吓了松下一跳。于是又追问下去:

“可是师父,你是禅宗的僧侣,却说禅宗会自然消灭,妥当吗?”

“但是,松下先生,这可是当真的事。因为这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即使是禅宗,只要时间一到,寿命已尽,自然就会消灭。”

“若是如此,那你们拼命地布教,说道理给人家听,不是白费工夫吗?真是太不可靠了。”

“没有这样的事。寿命一尽,个体也不存在,乃是一定的道理。但即使在消失的那一刹那,还是努力尽本分,就是禅宗僧侣的职责。所以,我虽然很清楚到最后,会自然消灭,心理也有准备。但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为禅宗尽最大的责任。这是我的任务。但你问我禅宗将来会怎么样,我没有理由向你说谎,只好用‘消灭’的答案来回答你,只是何时会消灭,是不能说的,也许就在将来的一千年、一万年后,也说不定。我也只能做这样的答复。”

听了师父这番话,松下觉得很有道理。

一切万物生生流转不息,都有寿命。仔细一看,就能看到自然万物生成发展的样子,所以禅宗也不例外,都是遵从万物流转的法则,然后不久,寿命就会到尽头。师父解释,这些在佛教的领域里,释迦都亲自传过,确实完全如他所说的那样。

然而师父本身信奉禅宗,却说禅宗会自然消灭。但这绝不是一种悲观的看法,而是把这种看法,当成是哲理的一部分,这才会有那种在禅宗寿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刹那之前,也要布教讲禅的想法。也惟有如此,他才能达到安心的境地。

仔细一想,我们人类,以及工作和事业,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我们的事业或工作,可以说都是有寿命的东西。松下在六十多年前创业的松下电器公司,也许在五百年或一千年后的某个时候,寿命一尽,就会再以别的新姿态出现。但是,若以为既然如此,努力又有什么用,就无法顺利享尽事业的天寿。同样的,以为人类生命短暂,就可以马马虎虎、不注重养生保健之道,那就是糟蹋人生。

所以在天寿尽头之前的瞬间,也要好好珍惜自己、利用自己,做完全的投入,这才是身为人类的可敬之处。也就是说,除了承认万物皆有寿命,还要对自己负责。如此一来,才能展开恬淡而安心的人生生涯。同时,师父也曾指出:所谓寿命,不单是形体上的寿命,还包括宗教或思想上的寿命。

除去活腻了的人,没有谁会抱怨人的寿数太长了。人们都想多活几年,希望长命百岁、二百岁。人生在世虽然不是为长寿而活着,而是要干一番事业,活得幸福而有价值,但是从人生要完成的事业和生活幸福来说,健康长寿毕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算起来,人生在世的时间屈指可数,照诗人的形容只是“弹指一挥间”。人生的童年,还没有能够弄懂人生是什么就匆匆过去了。最后的十年,虽然懂得了人生但却失去了享受人生的活力。在这两段中间的岁月,去掉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再去掉三分之一的娱乐、家务、闲谈、来往,以致疾病、忧愁的消磨,还能剩下多少真正可以用于干点事业的时间呢?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勤奋地、吝啬地利用人生时间,可以说人的一生是极其短促的。古诗有:“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日月不恒处,人生忽如寓”,都是喻言人生短促、生命可贵的名句。有一首自由诗写道:“当我还是婴儿,只会哭声哇哇,时间好像在慢慢地爬。当我是个孩子,整天嬉笑不止,时间迈开前进的步伐。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时间变成奔腾的骏马。当我老得皱纹满额,时间成了飞逝的流霞。”有一位诗人说:“别老缠住我,问我现在是什么时间,我不知道。就在你问我的这时候,——时间悄悄地溜走了。”这是诗,也是哲理。它告诉人们,时间不常驻,人生时间有限。时间有限,这不只是由于人寿短暂,还是由于人世繁杂,事业艰巨。有识之士应该力求把有限的时间,充分用于有益的事业上,以延长生命。时间就是生命。

结交朋友,不是为的道义,就是为的利益。道义之交是纯洁的;利益之交,有时虽然给人小恩惠,其目的总是以利为主的。

——[阿拉伯]穆加发时间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生命限定的标志。时间之河以无情的、规则的洪流向前奔腾,永不复返。人生应惜时,人生须从惜时起。

人生须从惜时起,首先就是要树立一个观念:人只能活一次,要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勇敢地生活。人在有限的一生中,任何时候也没有两个机会是同样的。一个机会只能容许你选择一次,尝试一次,过时不候。当你踌躇不定的时候,它已经离开了你;当你错过时机的时候,它绝对不再回来让你补救。

可是,人们的通病常常是懒惰和怯儒。有许多时候,时间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事业,而我们则因惰性和怯懦,不能及时地、勇敢地抓住时机,成就事业,耽误了大好时光,一无所成。

很少有人能时时提醒自己:我只能活一次,时不待我,机不再来,从而时时珍惜时光,不失时机地去做人生所能做、所应当做的事业,以致不放过拼搏、冒险的机会。

只有珍惜生命,充分把握命运的人,才有权享受人生,品评人生的滋味,而不受平庸、空虚和愧疚的苦恼。

人生是在时间中活动的。只要掌握了时间,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服从一定的计划,把自己的一生作一番总体的运筹和设计。

人生在时间中流动,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的岁月已经过去,不能再复返。关键是现在。因此,要把握人生,设计人生,关键在于把握现在。

可是,什么是“现在”呢?常人可以说:“现在就是现在”。然而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来说,回答就不能这样简单。事实上,回答这个问题曾经使许多哲人绞尽脑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一书中,专门讨论了“时间是什么”的问题。他认为,时间就是使运动成为可以计数的东西,是“关于前后的运动的数”。“现在”就在时间的前和后中,是时间的一环节。他强调必须把时间与运动联系起来理解,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运动,是运动的属性。因此,时间总是有过去、将来和现在之分,总是一个时刻接着一个时刻不断地继续下去。而“现在”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中项。它既连接着过去和将来,同时又是过去和将来的界限;既是终点,又是起点,永远处于开始和终结之中。所以,不能说现在“是时间”,而只能说现在“属于时间”,是时间里的不可分的东西。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李惺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中作了一个推论。按照他的推论,现在没有长度,不能延伸。假设人生百年,那么一百年能否全部是现在?如果当前是第一年,则第一年属于现在,其余九十九年属于将来;如果当前是第二年,则第一年已成过去,第二年属于现在,其余都属将来。一百年中不论把哪一年当作现在,在这一年以前的便属于过去,在这以后的便属将来。一百年不能同时都是现在。那么当前的一年是否是现在呢?一年十二个月,如果当前是二月,则一月已成过去,其余十个月就属于未来。因此,当前的一年也并非全部属于现在。如此推论下去,即使当前的一个月也不是现在,只有当下的一天属现在,其余的或属于过去,或属于将来。其实,当下的一天也不能都是现在,因为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只有当下的一小时属现在,其余或属过去或属将来。一小时又分为六十分,一分又分为六十秒,秒还可再分。每一秒都是由连续不停的“暂时”构成的。而当你说当下的“此刻”为现在时,此刻已经过去。时间永无停住,飞驰而去的是过去,尚未逝去的是将来。现在不能瞬息延伸,一有延伸便成为过去和将来。因此,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划分,只是在人的思想中的划分,只存在于人心中。过去的就是记忆,现在的就是感觉,将来的便是期望。

近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虽然把时间看作理念存在的方式,但他深化了对“现在”的辩证思考。他从否定的方面揭示出时间的辩证性,认为时间就是理念自为地设定起来的否定性,就是“那种存在的时候不存在,不存在的时候存在的存在”,即“持续不断的自我扬弃的存在”。黑格尔同亚里士多德一样,把时间同运动联系起来,把时间看作一种变易,即产生和消失。因此,现在只是不断产生和消失着的时间的点,是存在的“此刻”和运动的中介,是从有到无和从无到有的否定环节。一当觋在作为否定的环节转化为过去,空间就成为时间。正是现实事物本身的历程构成了时间,因此一切事物和生命,都是有时间性的,即都包含着否定性,服从于变易,其现在只是暂时的。

十九世纪俄国哲学家赫尔岑,从现实主义观点上,坚持了黑格尔对时间的辩证思想。不过,他与黑格尔强调“现在”的否定性不同,比较注重现在的肯定方面。在他看来,在时间的运动中,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尚未到来,存在的只有现在。事物的发展和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现在接着一个现在,逝去的只是无数个现在,时间就是所有现在的集合。只有现在是实实在在的、最有潜力的。但是,赫尔岑肯定现在的实在性,并不意味着过去和将来都是虚无。在他看来,现在只是过去的发展,在现在之中又包含着将来。过去就保存在现在之中,在现在中得到实现,而将来就是理想的现在。因此,“真正的东西是不会死亡的”,这就是他的信念。

哲学家们对现在是什么的思考,并不是概念游戏,而是要从这种思考中得出指导现实人生的结论。

按照奥古斯丁的现在观,人生的现在实际上是不真实的、不可望的,只有未来才是唯一真实的、可期望的。一切易变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只有不变的上帝是永恒的。因此,人生的过程,就是抱着永生的期望,不断地追求未来的天国,皈依上帝。这种现在观所得出的人生结论,显然是消极的、悲观的。

黑格尔的现在观,虽然从其理念论的出发点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却得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结论。既然生命就是时间,生命的本质就是否定或扬弃,那么人生就应当是不断弃旧图新、永远进取的过程。死只是个体的完成,是个体作为个体所能为社会进行的最高劳动的结哲学家们的思考告诉我们,要清醒地把握人生,设计人生,就必须科学地理解人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是现在的根据,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有什么样的过去也会影响现在。将来是现在的发展,理想的将来产生于充实的现在,相信将来就会更加热爱现在。现在包含着过去,预示着将来,过去和将来都是在时间中运动着的现在。因此,明智的人生要重视过去和将来,更要重视现在,全力地把握现在。

朋友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相交。这个平等首先应该在他们会面时忘掉社会上实际存在的一切差异。

——[法]勃纳尔把握现在,就是按照理想的设计目标,积极地生活,并通过现在的生活确定将来的面貌。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把握将来。现在不能把握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现在不能创造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

失去现在就等于失去整个人生。人生不能有两次,抓紧现在,就赢得了人生。不要总是沉溺于对过去的回忆,也不要老是生活在对将来的幻想之中。于其留恋或悔恨过去,幻想将来,不如倾心于现在,奋发努力,只争朝夕。

我们当下可以利用的只有今天、现在、这一瞬间。如果虚度了今天、现在,便再也无法挽回。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把昨天决定的事变成现实,才能为明天的成功作好准备。

所以,立足现在,努力请从今日始,这应当是人生成功之本、处身立世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我们才能有充实的今天,美好的明天。

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与其为那些问题伤透脑筋,不如拼命工作;保持这种态度与原则,始能迈向成功之途。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一首词里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说人生有欢乐,必有悲伤;有欢聚,必有离别,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中国古代对于忧与乐、祸与福的关系常主张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身外之物不足惜,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均是例证。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或碰到某些严重的损失或伤害,比如意外灾难、坐牢、丢官、家庭破裂、事业挫折、饭碗丢失,虽不可能不进行痛苦的思索。

但有识之士们认为大可不必长久为之烦恼。因为问题既已出现,忧愁、苦恼、抱怨责备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做个“硬汉子”,客观冷静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把心胸放宽,眼光放远并根据新的情况、条件重新安排好生活,才是最佳方法。

松下建议年劲人“绝不可以悲观”,并提出了一种让自己忙着,以把忧虑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的方法。他说:“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与其为那些问题伤透脑筋,不如拼命工作,这样你便会很快有稳如泰山的感觉,并且会从中找到乐趣,因而掌握住幸福。而且也只有保持着这种态度与原则,始能迈向成功之途”。事实上这种征服忧虑、烦恼的方法确是很有效的,因为人们毕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想一件以上的事情,你说是么?

让我们永不悲观,征服忧虑,做生活的强者吧。

弈棋与胜己者对,则日进;与不如己者对,则日退。取友之道亦然。

——申涵光五榜样的力量

学习先人的生活方式,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和社会水准,年轻人更应重视历史所给予的启示。

历史造就了无数大德圣哲、英才俊杰,他们足以为人榜样、楷模,足以为人钦服效法。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民百姓,也可以给我们启示。

松下在回答“至今受谁的影响最大”这个问题时,自己觉得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受到某些特定的人影响,而是受到很多人的影响,才有今日。

松下在这段人生中,直接自书本上读到或昕到的人非常多,他多多少少都受到他们言论的影响,只是有强弱之分而已。

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绐他人以好处,而不是从他人方面得到好处。

——[古希腊]伯里克利例如,松下小时候到别人店里当学徒,到店里来的客人,经常说“替我买包烟去”,即使是这样小小的事,客人拜托和说法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小小的心灵,立刻就会分辨什么人好、什么人不好,自然以后待人接物,就知道要用哪种方式来拜托人家。这是受到别人影响而学到的东西。

像这样,在平常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许多有名、无名的人,而每个人都是很好的经验传授者,使松下在似教非教与似学非学中,潜移默化。

松下一向对圣德太子很尊敬,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令人感佩的是,他正确地提示了人类的立场,并且正确地表现在政治上。例如第一条:“以和为贵,不为忤逆之事,人皆有党”的规定,指出人类很容易造成派系。这本是人类的本性,因此他要大家不争长短,保持良好友谊。

在今日,日本对人类的本性,缺乏深入的洞察,光强调派系的是是非非,因此这十七条宪法的内容与精神,使人感慨良深。

总之,如果要说受谁的影响最大,松下认为是圣德太子。

松下认为,学习先人的生活方式,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和社会水准,年轻人更应重视历史所给予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对日本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无数的圣贤、英雄与豪杰,但是凭松下的记忆,能够屈指算出的,大概十位而已。关于他们的丰功伟绩,松下自谦只能说出片断。

尧舜之世,是常被大家提起的,那是个理想的时代。尧、舜都是中国古代的天子,智识如神明般,他们的仁慈泽被天下,平日起居勤俭自持,心思所系,完全是人民的安乐和生活。因此,那个时代,天下太平,万民和顺,所以尧舜之世,正是位居领导者,应具备的远见和理想。

但尧舜只是传说中的天子,我们还是以历史上实在的人物为例:汉高祖刘邦,他也是非常伟大的君主。

他在灭秦时,曾与百姓约法三章,大意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及盗物者,依其程度处罚。秦法废止。”因此,一向为秦的苛法所苦的人民,都大为欢喜。

有关军事、智谋、内政的事,高祖一概不让部下知道。但对于优秀的部下,则能知人善任。因此,他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尽管有相当多的历史人物在其评价上有所改变,但“三国志”中的关羽,却始终让人尊敬。

关羽在战场上骁勇如入无人之境,堪称所向无敌、天下无双的豪杰,他更是情深义重的大人物。

关羽兵败被擒,面对曹操的倚重却不为所动。曹操希望能将他纳入麾下,因此用尽财富、地位、名誉和情谊,诱惑关羽,他都不动心。关羽情深义重,一有刘备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飞驰而去,留下满屋的金银财宝,原封未动。

后来,曹操兵败而逃,关羽原本可以轻易地擒住曹操,但因此前有恩情,明知军法严峻,却仍然放他逃命。

像关羽这样的为人,我们能仿效几分呢?中国人将关羽奉为神明,建庙供祀,这种崇拜是真诚的。

以上举了尧、舜、刘邦、关羽四人作为例子,松下觉得这仅是他个人所知有限的一部分,和他们一样好的人还有很多。我们要学习先人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和社会水准,这是很重要的。

同类推荐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能言善辩的口才,妙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增添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骋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
  • 江南冬景(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江南冬景(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智慧茶坊:一本你不能不读的智慧行囊

    智慧茶坊:一本你不能不读的智慧行囊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破解智慧与人生息息相关的微妙关系——读后会让你所面临的困惑之心“茅塞顿开”。本书所表达的禅悟之境,旨在告诉读者:“人生的高山是自己。”让我们赴一场心灵的约会:用知识破译人生密码,让智慧敲开成功之门!让生活瞬间擦亮心灯!
  • 30万年薪的30岁

    30万年薪的30岁

    本书以一个30岁职场成功者的口吻写亲身经历得来的感悟,是一个中国国情下的职场圣经,与读者分享经验成就与智慧思考,是30岁前的职场必读书。
  • 一生的财富(经典励志文丛)

    一生的财富(经典励志文丛)

    在拿破仑·希尔的诸多著作中,《一生的财富》可谓是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思想观念,激发了所有美国人的潜能”。你真想将自己的生活改变得更好吗?如果是的,那么本书可能是你所碰到的最好的书之一。阅读它,再阅读它,然后开始行动。这是一本铸造富豪的奇书。这本书介绍了一个最奥妙、最玄炒,也是最科学、最实用的法则——“每个人都能成功”——每个人都能发掘自身所潜藏的“积极的心态”,都能思考致富。
热门推荐
  • 感谢,一路有你!

    感谢,一路有你!

    "这一路走来说不上有多辛苦,庆幸心里很清楚”。尹芊珊他们班的特色就是:班主任的狮吼功;数学老师的迷之微笑;语文老师的读书笔记;生物老师的“标准”普通话;历史老师的山顶洞人;政治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地理老师的山路十八弯;美术老师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音乐老师的欢乐颂;以及wuli体育老师的操场慢跑4圈!韩翎墨看着此时此刻正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大论的班主任,一本正经的说道:"咱们班主如此倾国倾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简直就是风一样的美女子呀!简称"疯女"!"尹芊珊责怪他道:"你说你,瞎说什么大实话呀!"最后一句话,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温柔以待!
  • 度大庾岭

    度大庾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鬼医:腹黑王爷霸道宠

    倾城鬼医:腹黑王爷霸道宠

    她是丞相府的丑颜废物,一朝惨死抛尸荒野,眼眸再睁,21世纪的修仙天才附体,修炼算什么?炼丹、炼器又算什么?统统搞定!顺便再加个阵法和符咒!欺她是废物,没关系,我就让你知道什么是天才中的天才!哦,你有灵兽?我还有四大神兽外加一只圣兽!闲来无事顺手救了个人,结果就多了一个霸道未婚夫!!!他被亲人所害,身中世间奇毒,双腿残废,冷漠,残忍,凶狠便成了他的代名词,可遇见她,治好了他的腿,也治好了他的心。从此宠她入骨,视她如命,为了她与天下为敌又何妨?
  • 祸水乱世

    祸水乱世

    “我们……不管这天下,归隐竹林共白首可好,往后,你不是这东阳将军,我不是花满楼花魁。”城墙上的女子红衣烈烈,语气里尽是祈求。远处,男子身披金甲,淡淡道,“什么时候这天下变得国泰民安,我什么时候再谈儿女私情,况且,我与你没有可能。”啊哈哈哈,小雨第一次来,要为我加油哦,我想要你们的推荐票,我想要你们的亲亲,(??<`?)╭要糖糖
  • 复仇之天使来临

    复仇之天使来临

    她冰冷如山,她甜美可人,她高贵霸气,她们三个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冰山一座,他吃货一个,他腹黑面瘫,他们三个是人人敬仰的偶像,他们几个在圣樱遇到她们三个会怎样呢?小三出现,和比比看,看看谁先死。“出轨是什么,可以吃吗?”“是不是,只要我死了你就可以放过她们。”是不是有期待的感觉,那就慢慢看吧!一开始的文笔不好别介意,以后会有修改的。
  • 中二少女扯淡秀

    中二少女扯淡秀

    以女儿为第一视角的一家子的日常百态,当然!扯淡才是第一目标,不排除作者没梗然后玩穿越或者其他XD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万兽瞩目

    万兽瞩目

    万兽大陆上,每个人体内都有一道残缺的兽魂。这残缺的兽魂会通过一次次的觉醒而成长。兽魂每觉醒一次,作为其宿主的人便会获得一份力量。通过这种类似共生的方式,这兽魂与人一同成长,一同战斗,甚至一同灭亡。没有人知道这兽魂的来历,也不知道这兽魂的目的。直到有一天.......
  • 盗天髓

    盗天髓

    本以为只是个过客,只身打马捋青衫。却在恢弘异世中迷失了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