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例,在校生由1980年的114.4万人上升到2005年的1561.8万人,增长了13.7倍,毕业生则由14.7万人上升到306.8万人,增长了近20倍,招生规模由28.1万人增长到504.5万人。如果再考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网络教育、电视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情况,我国2005年、2006在校生规模分别为2300万、2500人,2007年进一步增加到27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可以说,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处于扩张状态(其中1994年、1995年略有回调),1990-1998年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的年均增幅为7.47%。但严格意义上的扩张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的,1999-2005年8年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4.57%,连续8年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招生数从108万人增加到504.5万人。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加到36.48万人。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时期,这一扩张进程目前仍在延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首当其冲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正在不断加剧,使得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与微妙,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起薪待遇与工作单位的分布状况如何?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是否正在下降?教育收益率的变化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上述问题直接引发了要不要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我国高等教育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本书的初步假设是:(1)我国高等教育扩张速度过快是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主要原因;(2)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多重二元分割;(3)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单位和地区的过度偏好,延长了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周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出现磨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4)长期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扩张将导致大学毕业生起薪下降,而随着教育扩张的推进,高等教育收益率也会出现下降趋势;(5)由于市场分割造成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想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会较多地借助非正式的工作搜寻渠道;(6)虽然高等教育的相对收益率和毕业生的起薪有下降趋势,但接受高等教育仍是普通劳动力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显示人力资本高低的重要信号,因此,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