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汹涌……真希望他能成为像明朝时的'埋倭状元'沈坤那样了不起的人……坎坷科举路……邵峻言赴北京借顺天秋闱考试……邵峻言决定厉行节约,将苏北人世代相传的俭朴作风发挥到了极致……陆稼轩会馆救同学……陈廷安礼待邵峻言……
咸丰五年(1855年)的春天,淮安举人顾飞的学生邵峻言北上到北京城赶考之前,先从淮安乡下来到了淮安城里,向顾飞辞行。
邵峻言家祖上好几代都是秀才和教书先生,到了他爷爷那一代,虽然也读过书,却并没有进学当上秀才,而是成了一个小商人。那时还是乾隆年间,黄河改道,水势南移,使得淮河的水位陡然增高,浩瀚汹涌。邵峻言的爷爷为了挣几个小钱,养家糊口,常常不得不冒着生命的危险,乘着摆渡人用简陋的木桨和木橹划动指挥着的摇摇晃晃的小木船,让河水和风帆把自己和大米、布匹等货物一起从一个集市的码头运到另一个集市的码头。有一天晚上,天上蒙着厚厚的雾,淮河的水面被黑暗中让人辨不清方向的大风掀出了滔天的巨浪。邵峻言的爷爷当时乘坐的那条简陋的小木船就被这巨浪给吞没了,他自己也被河水给卷走了,谁也不知道他沉在了淮河河底的哪一片泥沙中。他死的时候才二十三岁,身后留下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寡妇、一个才满周岁的儿子。这个年轻的寡妇在悲痛中大哭着往淮河边跑了好多次,她真想也跳到淮河的巨浪中,到河底的泥沙中把她丈夫的尸体给找到。可是,她被人们给拦住了,因为她不能死。邵家的几亩薄田、一座旧屋还等着她照料;她丈夫的父母和祖父母还都活在世上,需要后辈照顾他们衰落的余年,她和丈夫唯一的儿子还需要人抚养、教育。这个年轻的寡妇的儿子就是邵峻言的父亲邵江声。邵江声小时候是在邵家最穷最窘迫的境地中长大的,他跟着他的祖父--邵峻言的曾祖父读了几年书,因为邵家的人相信,只有读书认字的人才不会成为睁着眼睛的瞎子,才能保护自己少受别人的愚弄和欺负。但是邵家的经济情况使得邵江声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去为了科举考试读四书五经、八股策论,他必须种田、摆米摊,为了养家糊口在锄禾割稻、锱铢必较中向前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