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5100000056

第56章 一 定要讲背景吗

前天,听了学校一位教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第一场雪》,下面是这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场雪》,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作者是峻青。

师:谁能介绍一下峻青的情况?

生:(沉默)

师:峻青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本文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粮棉歉收,就在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

课题《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确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个信号。作者见到了这场大雪,想到了来年丰收的希望,内心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才洋溢着无比喜悦的感情。这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下面让我们一同感受作者对这场雪的喜悦之情,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表情平淡地朗读着课文,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时不时提及课文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例如在教学倒数第二自然段时,教师提示:“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关心农业生产、与农民心心相连的思想感情。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学生回应者寥寥无几,整个课堂略显沉闷。)

写作背景的讲解对于课文理解真的重要吗?课后我主动与这位老师展开交流,这位老师阐述了他的想法:对《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后产生的喜悦心情上;停留在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上;停留在赏雪、赞雪的浅层次上,显然是不够的。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心灵得以与作者交流沟通。

对于这位教师的这番观点我不敢苟同。诚然,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深入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对于课文时代背景的讲解应该恰到好处,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将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而不能篇篇俱到,并作为讲解课文的切入点。就这篇课文来讲,笔者认为讲解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并没有多大帮助。让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的现代学生体验六十年代缺衣少粮的时代是有困难的,而重现当时作者的心境是不可能的,也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但这并不是说学生与文本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展开对文本的学习。相反,如若教师教学不从作者写作背景入手,放手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课堂教学也许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其实,学生虽然不能真正了解作者因瑞雪而极度喜悦的心情,但是对雪的喜爱是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雪,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哪个孩子不喜爱雪呢?因为雪的洁白,因为雪的纯净,更因为雪总是与孩子们的欢笑连接在一起,盼雪—赏雪—玩雪是每个孩子都曾经无数次体验过的情感。这难道不是教师教学本课的最佳切入点吗?这难道不是学生与作者情感共振的琴弦吗?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上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进行解读、补充、拓展,不是更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吗?没有作者时代背景的束缚,学生们会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得更高更远。我想那样的话,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绝对不会如此沉闷。

根据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本和读者阅读过程的具体化,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堂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文字展开对话。而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在上课伊始,为学生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无疑会给学生的阅读套上“紧箍咒”,限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从而使教学走向程式化。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讲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讲、不能说,而是在讲解时代背景时应该适时适势,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热门推荐
  • 龙灵通知

    龙灵通知

    有许多的网址都有我的作品但是我和你们说啊,还是要支持原版的创世中文网啊。
  • 七界无常

    七界无常

    我是一只鬼,因为某一次和同事聚众闹事结果很不幸被boss给开除了。干我们这行的,开除就意味着再也没法在阴阳两界混下去,所谓的开除其实也就是“做掉”的意思,而其名字也会在生死簿上永远划去,永远断了你轮回转世的念头。但也不知道阎王是真蠢还是真蠢,在明知道没了我的无常执行部就是坨翔的情况下,那傻帽居然先把我的名字给划了!按照一般的惯例,都是先确认对方死亡,再进行除名的;否则,就会变成——你要杀的人永远都死不了的局面。连名字都没了,你凭什么死呢?
  • 《千年痴恋》

    《千年痴恋》

    一觉醒来世界已经改变他说,我会一辈子都在你身边他说,你是我的,我绝对不会放你走他说,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奈何,说易行难言犹在耳,已物是人非未知的生活能做到的只有唯心而已
  • 散沉香

    散沉香

    一首浮世江湖传,一座浮世万人追。朱红门,红衣女,紫眸狐,遗世的愿。永世的孤单,唯有心底藏着一片静意。……昏黄的人鱼烛火,袅袅的白烟,静静的许愿。散落的沉香似乎藏着何种过往,掉落的泪玉究竟掩盖了什么曾经。传言中的千世轮回,是否只是阴谋一场。永远不变的唯有那一人一狐一座院落……
  • 御极师

    御极师

    想扮猪吃虎却被人看穿实力?想逃脱追杀却被高手察觉?想干掉仇人却差一丝功力打不过?……不要急,这些我都可以替你解决!——————御极师江小宝
  • 何时雾散尽

    何时雾散尽

    只盼雾散尽,不求来生路。最深的绝望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明明有路,却再也不想走下去了。就在林淼浑浑噩噩混着日子的时候,几年前的他出现了,生活开始有了转机……
  • 月夜若凉

    月夜若凉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故事,里面讲了四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嗜蛊毒后:废柴陛下,太腹黑!

    嗜蛊毒后:废柴陛下,太腹黑!

    一朝穿越,沦为囹圄之中的宫女。沈七年本以为自己会葬身于此。但再度醒来时却变成了一美男。这到了晚上九点,沈七年就会和脾气奇怪的皇帝灵魂互换?到了第二天九点就会换回来。沈七年知道以后,就开始搞事了。放开皇权让她来!看她怎么玩转奸丞小人,一统江山!称王虽好玩,但总有几个缺爱的女人诱惑她,她无奈之下把后宫废了。怎知,楚江尚却说:“你把朕的后宫废了,朕的下半生(身)幸福就靠你了。”沈七年:“我这就给你找美女去…”江山已收,情劫难逃,情丝已断,她决然离去。持蛊炼毒,成为毒医过着小日子。他却追她到天涯海角,只为博她回眸一笑。——生生世世,只许一人。
  • 远航的救赎

    远航的救赎

    远方,我们的那个浩瀚的海洋,它十分的神秘,我们对它的了解比不上我们对天空和的了解,可是,我们源于它
  • 时空旅舍

    时空旅舍

    某一天,一张代表着奇遇的传单从天而降,手握传单的王描成了一名时空旅舍的导游,从此,带团穿越成了他的工作。忙碌的生活之余,你是否曾期待过一场超现实的异世之旅?无论是逃避现实,还是异想天开,只要你想,只要你有条件,你就有机会梦想成真,还在等什么?我在时空旅舍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