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等人权且不放樊达贵走掉,而是押着他一起回到楚望台,向工程第八营左队队官、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报告黎元洪的行踪。
早在辛亥年春天(1911年4月中旬)、武昌起义还在初步筹备时期,革命团体文学社在武昌洪山宝通寺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文学社领袖蒋翊武就曾提出,若武昌起义成功,可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主持建立新政权。文学社重要成员刘九穗还特意详细解释了为何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的理由:黎元洪是知兵的当今名将,又是湖北老乡,素得军心、民心,而且他一向对于革命党人多有保护之举。当时,参加这次会议的文学社众代表都觉得这提议说得很有道理。另外,此后一个多月,辛亥年五月初一日(1911年5月28日),革命团体共进会在其设于长清里的一个秘密机关开会讨论有关武昌起义的问题时,也曾提出过起义成功后以黎元洪为都督的动议。文学社与共进会虽然在武昌起义之前联合起来,可是,他们二者之间那由来已久的派别矛盾却根深蒂固,为缓和冲突、平衡矛盾,他们都宁愿推举无党无派的当今名将黎元洪来出任都督,以避免由于两派相互争夺都督这一敏感的职位而引发激烈的纷争。武昌起义成功之时,文学社的领袖蒋翊武逃亡未归,共进会的领袖刘公与孙武都隔在汉口,至于中国同盟会的那些名声显赫的革命领袖,诸如孙文、黄兴、宋教仁等,更是远在海外、香港、上海,谁都不知道他们究竟何时才能来到武昌主持事务。而此时正在武昌城中的众革命党人,在各个革命团体中却都处于资历不深、名望不显、地位不高的境地,仓促一时之间,谁也不可能立刻服众、出为领袖!可是,才处于起义胜利状态之中的武昌,却绝对不能长期陷入群龙无首的危险境地!因为,转瞬之间,清朝廷派来镇压革命、剿杀民众的大军就要呼啸压境了!
辛亥年八月二十日(1911年10月11日)早晨,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与革命党人蔡济民、张振武、李翊东等人在楚望台开了一个会,初步讨论了一下建立军政府的问题。会上,李翊东也曾提出,事态紧急,干脆就由吴兆麟这个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出任都督就得了。可是,吴兆麟很有自知之明,说他不过就是一个队官(连长),资历不足,难孚人望,担当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已是勉为其难了,万万不可再强充好汉、愣当都督。他还提议说,今天上午,就在湖北咨议局召开会议,请革命党人的众位代表、咨议局议员、本地众绅商一起筹商,推举出一个合适的都督。与会众人都同意吴兆麟的这个提议,可是,一想想武昌就要面临的严酷战争前景,大家都愁眉不展……
上午九点多钟,马荣、汤启发、程正瀛等人将樊达贵押到了吴兆麟等人的面前,向吴兆麟等人报告了黎元洪的下落。吴兆麟等人听说之后,立刻简单地商量了一下,都觉得黎元洪这个当今名将此时出任都督最合适。于是,吴兆麟派马荣等人率一个排装备着全挂子枪炮的士兵,迅速赶到黄土坡刘文吉的住宅,将黎元洪请过来。
由樊达贵带路,马荣率兵来到刘文吉的住宅前,不待敲门问话,就愣撞开门,一拥而入……
黎元洪已判断出这些人是为了他而来,反正他此时已是不能再躲了,于是,他只得硬着头皮、尽量镇静地迎上前去,开言说道:"诸位,我平时带兵并不刻薄,你们为什么还要为难我?"
马荣笑道:"黎统领放心,我们并无恶意,我们是奉命请你出来,主持革命大计!"
黎元洪一听,急得额头上立刻就渗出了一层冷汗,他客气而尴尬地连声推辞道:"不成!……不成!……你们革命党,人才济济,千万不要把我拉出来!……"
汤启发耐心地向黎元洪劝道:"黎统领,你平时威望很高,很得人心,这回举事的革命党人与你有袍泽之谊,请你一定要出面领导一切。"
黎元洪仍旧连连摇头,苦着脸、皱着眉,小声嘀咕道:"造反是要杀头的……造反是要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