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48年,唐太宗在契丹人领地设松漠都督府,纳入唐帝国的管辖范围,到武则天时,已经将近五十年了。
契丹人的反叛,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吏的压迫。
当时契丹人的居住地接近营州,这里分布有两股强大的契丹力量。一股是契丹部落的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的部众;另一股是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的部众。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所以这两大契丹部众关系十分密切。
大唐驻营州的军事长官是赵文翙,这是一个刚愎自大、冷酷的都督。契丹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恶劣,所以有时出现饥荒,李尽忠等就前往营州,向赵文翙请求给予赈援,但赵文翙一毛不拔,一口回绝;而且赵文翙看不起契丹人,不用说契丹的一般百姓,就是契丹酋长,他也将他们当做奴仆一样使唤,这样一来李尽忠与孙万荣满腹怨气,恨不得杀了赵文翙。
在王孝杰兵败素罗汗山后的两个月,这场叛乱终于爆发了。
李尽忠与孙万荣联合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营州,杀死赵文翙。
武则天真是焦头烂额,西线战事刚刚结束,东北战事随之而起。她马上派出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位将领,率领大军讨伐契丹。
武则天有一个本领,就是擅长玩文字游戏,当然她的这套本领很可能是从王莽那儿学来的,也可能是无师自通的。什么文字游戏呢?就是改人名。她当即宣布将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的名字改为“李尽灭”、“孙万斩”;在此之前,她还曾把突厥首领骨咄禄名字改为“不卒禄”;至于被她杀害的无数的人,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把其姓改为“蟒”,把萧淑妃的姓改为“枭”,除此之外还有改姓“虺”、“蝮”的。
武朝军队的战斗力差得很,既然在战场上赢不了对手,当然,玩玩文字游戏,对于武则天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精神胜利法。可惜的是,精神胜利法毕竟不是真正的胜利。李尽忠一听,不舒服了:你叫我“李尽灭”,我就封自己为“无上可汗”。
这位无上可汗,盘踞营州,然后以孙万荣为前锋,率领数万人马,一路南下,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兵锋直抵檀州(今北京密云)。此时唐军北伐兵团也向北挺进,一场大决战眼看就要打响了。
契丹人的兵力远不及唐军。李尽忠不仅骁勇,而且也很有谋略,他大胆地使用了军事欺骗手段。在攻破营州时,契丹人俘虏了数百名唐军士兵,囚禁在地牢中,故意让看守的狱卒对他们说:“我们家属,都饥寒交迫,没办法活下去了,只等官军一到,我们就准备投降。”然后又派一名契丹将领到牢房里,将这数百名战俘带出来,给他们吃粗糠粥,并说道:“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粮食了,所以没办法给你们饭吃,杀死你们又于心不忍,你们吃了这碗粗糠粥后,就自己逃命去吧。”于是下令释放战俘。
这些唐军俘虏心里暗自庆幸,总算捡一条命回来,一路向南逃,逃到幽州城(北京),并且将自己的遭遇汇报给唐军将领,都说:“契丹人缺粮食,人心浮动,只要官军一到,肯定立马投降了。”
北伐诸军将领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想,原来契丹人这么容易搞定,这可是建功的大好时机,于是纷纷争先恐后向北进发,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唐朝大军进到黄麞谷时,果然一大批契丹人都来投降了,一看都是老弱妇孺之辈,而且在路边还有老牛瘦马。唐军将领一看,哎呀,契丹人真是没有战斗力,一听大军前来,跑得连老弱妇孺都丢弃不管了,于是对契丹军队更不放在眼里。
只有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比较谨慎,他对诸将说:“契丹人战斗力并不弱,可是我们所听到、所看到的情况却很不一样,我看事有蹊跷,还是要谨慎些。”
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少卿麻仁节等几位将领一心贪功,哪里听得进去。这三员大将生怕让契丹人逃之夭夭,索性将步兵扔在一旁,只率轻装骑兵快马加鞭,一直追击到一处险要之地,此地唤做硖石谷。
硖石谷两侧高山,道路狭窄,这可是打伏击的一个好地形。
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三位大将及其麾下骑兵,就这样轻易上钩,闯入契丹人布置好的口袋阵中,一时间契丹伏兵纷纷杀出。契丹人不仅完全占据地形上的优势,而且契丹人之骁勇,远远超出这些唐军将领的想象。
只见契丹一方,有两员战将极为骁勇,纵马持矛,无人可挡。这两员战将,一人唤做李楷固,另一人唤做骆务整,真可算是悍将。特别是李楷固,剽悍如风,在马匹上置一绳套,他的看家本领就是这个,把这绳套向对手一扔,很少有人可以躲过,往身上一套,然后一拉,纵马便拖,这样对手就被套紧,没有反抗的余地。李楷固专捕唐军的高级将领,张玄遇、麻仁节先后都被他的套绳功夫所制服。
大将被俘,士兵的命运更不用说了,狭长的硖石谷,一路堆积唐军士兵的尸体,其惨状令人目不忍睹,三路骑兵,全军覆没于此山谷之中。
然而,唐军的悲剧远未结束。
在硖石谷战役中,契丹人缴获了唐军大印。
契丹首领李尽忠与孙万荣准备利用这个大印来做文章。由于唐军全军覆没,李尽忠下令封锁消息,不得泄露唐军被歼灭的消息,然后写了一份文牒,盖上大印,强迫被俘的唐军大将张玄遇签名,这份伪造的文牒发往幽州。
幽州军事长官燕匪石、宗怀昌收到文牒之后,打开来一看,上面写着:“官军现在已大破贼兵,你们为何还逗留在幽州,等到攻克营州之后,必定要惩处你们畏缩不前之罪,将领应当处斩,士兵不记勋功。”
燕匪石本来对契丹人的示弱有所顾忌,现在看到这份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本人所签署的极为严厉的文牒,又盖着军印,还真信了。这份文牒语气强硬,令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以最快速度将所部兵马集合,昼夜兼行,连寝食的时间都用在行军上,生怕误了时间遭到上头的严惩。
就这样,这支疲惫不堪的部队走到半路时,契丹人早就精心设下陷阱,坐等燕匪石的大军钻进来,然后以逸击劳。这个结果可想而知,燕匪石兵团全军覆没。
短短数日之内,唐军两次遭到歼灭性的打击。惨败的消息传来,武则天先是呆若木鸡,继而是雷霆大怒。这位一代女皇显然搞不清一件事,为什么曾经辉煌一时的唐军竟然变得如此窝囊呢?不必说突厥与吐蕃,现在居然连她丝毫不放在眼中的契丹都欺人太甚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女皇没有空去想这个问题,她想到的就是一定要报复一下,让契丹人吃些苦头。九月,武则天发布命令:“凡天下关押的囚犯,以及士人庶人家奴有骁勇者(由政府出钱赎身),编入军中,攻打契丹。”女皇意犹未尽,还在山东地区诸边州组建武骑兵团,封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并担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
契丹大军在连战连捷的情况下,又向东发动进攻。在契丹的东部,是辽东地区,唐帝国在征服高丽之后,设立安东都督府于此。李尽忠率契丹大军东进,唐帝国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在崇州一带与契丹人相遇,结果大败,许钦寂被俘。当时契丹人威胁许钦寂,要他游说其他城池,劝唐军投降。
唐时安东都督府设在新城,契丹人押着许钦寂到城下,让他向城内将士喊话。这时安东都护裴玄珪正在城头巡视,许钦寂便向裴玄珪大喊道:“狂贼天殃,灭在朝夕,公但励兵谨守以全忠节。”
契丹人听了大怒,在城下将许钦寂杀害,由于新城防御工事极为坚强,契丹人没有机会,只好退兵。
正当武则天御敌乏术之时,她的运气不算很坏,接连来了两件喜事。第一件事,突厥可汗默啜在这个时候,向武则天政权抛来一个绣球。此时突厥已经成功地复国,成为大唐(周)北方最强大的威胁,但是默啜可汗上书朝廷,说自己要当武则天的干儿子,而且准备把女儿嫁给大唐皇族,还愿意出兵协助收拾契丹人。第二件事,契丹首领、无上可汗李尽忠在这个时候病死。他是相当杰出的首领,有胆识、有谋略,他的死对契丹是一大打击。
突厥一直与大唐处于敌对状态,怎么默啜可汗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先来回顾一下默啜可汗上台后几年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691年,突厥复国领袖骨咄禄可汗去世时,他的儿子年龄尚幼,其弟默缀便大权独揽,自立为可汗。在此前一年(690年),武则天也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两大巨头各自忙于巩固政权,两个国家也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不过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
694年,默啜可汗终于腾出手来,向南侵掠唐帝国的北方重镇灵州,唐与突厥的烽烟再起,一时间北部边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 695年末,突厥默啜可汗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向朝廷请降。武则天乍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突厥这么容易就上门投降了?
默啜可汗为什么突然要向武朝投降呢?当然,他并非真心实意要投降,他并不上朝,仍然拥兵自重,在耐心等待着机会。虽然突厥在对唐战争中,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唐凭借着数十年来积累下的雄厚的国力资本,突厥想要赢得压倒性的胜利,是很难的事。默啜可汗的意图,是先与南方唐帝国和解,稳定南线,大肆向东向北扩张实力,同时也可以用请降的名义,向唐王朝捞些油水。
此时,武则天王朝的军事力量跌入低谷。
696年三月,王孝杰兵团在素罗汗山大战遭到吐蕃名将论钦陵的重创。
紧接着,契丹李尽忠、孙万荣造反,攻陷营州,进围檀州,而后在八月硖石谷大战中全歼唐军,之后又全歼燕匪石的幽州兵团。
唐军一败涂地。
默啜可汗这回可笑得合不拢嘴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
说投降,那是迷惑武则天的话。其实默啜可汗一直紧盯着中国的北疆,现在武朝在西线战场以及东线战场连续溃败,正是有机可乘。默啜可汗的情报网报告了一个谍报:凉州都督许钦明正离开凉州城,到外地视察军队。这可是一个发动突袭的良机,默啜可汗没有犹豫,当即点将发兵,直取凉州。
看来武朝的文武官员确实被默啜可汗的烟幕弹迷惑了。突厥人这次奇袭凉州城,竟没有走漏半点风声,凉州都督许钦明得知消息时,突厥数万骑兵已经兵临城下。许钦明大吃一惊,急忙结束巡视,率军急返凉州城,迎战突厥骑兵。结果突厥骑兵以逸待劳,轻松击破回援的凉州兵团,俘虏兵团司令许钦明,大掠一番后扬长而去。
默啜此人,狡诈异常,偷袭得手之后,又假惺惺地、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地向女皇帝武则天上书,说自己要当武则天的儿子,准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族。如果说这些还不让武则天满意的话,那么下面这一条肯定让女皇帝心动:突厥人愿意出兵协助武朝收拾契丹人。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默啜可汗是有一个条件的:武则天得把内迁到河套及河南地区的突厥降众归还给突厥。对默啜可汗来说,影响突厥第二汗国势力扩张的最大因素,便是人口稀少,所以他要求武则天归还这些突厥人口。
此时武则天既败于吐蕃,复大败于契丹,又被突厥人偷袭,处境十分尴尬,除了答应默啜可汗之外,她一点计策也没有。这个精于权谋的女人,说到保国安疆,那水平可不敢令人恭维。
武则天派阎知微、田归道两名将军前往突厥,加封默啜可汗为“迁善可汗”。
说来默啜可汗的运气不错,才过了一个月,契丹的“无上可汗”李尽忠便病死,由孙万荣接管他的部众。默啜可汗利用契丹政权交接这一空当,果断地发动进攻,奇袭契丹汗廷所在地松漠,居然把李尽忠与孙万荣的妻子、儿子统统俘虏了。
短短一个月,默啜可汗就建此奇功,武则天真是开心,又封给他两个头衔——“颉跌利施大单于”和“立功报国可汗”。唉,谁像武则天这么喜欢玩弄这些文字游戏啊,默啜可汗可是个大粗人,只要实利,不要虚衔。
这种空洞的封号,注定无法填饱默啜可汗的胃口。
李尽忠病死、契丹老巢被突厥人偷袭。
武则天认为契丹经此打击后,气数尽矣。
其实事实远未如女皇所料想的那么简单。
契丹的实力并未遭重创,很快孙万荣便重整旗鼓,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