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具有驱邪功能的吉祥物。清明节祭祖,事涉鬼魂,为了防止鬼魂邪气侵扰,必须禳灾、祓除、驱邪,办法就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因此,旧时每到清明时节,各家的门窗插挂杨柳,妇女头发簪柳梢,小孩头上戴柳圈。
在中国民间,柳枝向来被视为降除瘟疫的象征。据说这一说法源于佛教,佛教经典《灌顶经》所载,禅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龙,观音则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沾净瓶中的水向人间抛洒甘露,祓病消灾。受此影响,中国人便以柳为驱邪消灾之吉祥物,称其为“鬼怖木”。清明,古人以为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因此又称鬼节,而清明又正值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插柳
清明插柳的风俗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人把柳枝插在屋檐下,用来预报天气,有句古谚叫“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用柳驱鬼的习俗,在魏晋之时已出现。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门要术》中有所谓“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这种正月旦日插柳于户避鬼的习俗,到唐朝又旁移至寒食节,并衍生出戴柳避邪的习俗。
到宋朝,清明节插柳避鬼之俗已十分盛行。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清明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明清至近现代,此俗仍盛。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寿春(今安徽寿县)清明风俗:“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
清代,门户插柳驱鬼祛邪的习俗仍十分流行,覆盖区域非常广大。清乾隆二十八年《博罗县志》:“‘清明’,人家插柳于门,亦簪于首。”民国二十二年《太康县志》:“‘清明节’,晨起插柳枝于门。”
戴柳
清明戴柳的习俗也由来已久,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清明,“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芜湖古今》:清明,“清晨,街市叫卖杨柳,家家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山塘擢歌》:“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
关于戴柳之俗,有传说认为是纪念介子推。介子推因拒不做官而被烧死于大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来祭拜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被烧毁的柳树竟然死而复活,晋文公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折了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纪念,以后,群臣纷纷效仿,相沿成习。清明戴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了。
清朝插柳戴柳,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避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插柳“纪年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所以时值春季妇女戴柳,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延伸阅读
柳永与清明插柳的传说
清明时节,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那么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据说与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时期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