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机遇不是运气,要抓住机遇,就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简单地说,就是让你的头脑时刻保持警觉,一旦机遇出现,就认出它、抓住它、利用它。30岁的惠子是日本大阪美格化妆品企业的营销总监。如今她春风得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她是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之后,才踏进这家公司大门的。
几年前,惠子因为学历低,被原来的公司裁员了。失去工作的她十分懊恼。再加上父亲有病在身,家庭情况容不得她整天坐在家里等着新工作到来。于是,惠子去邮局买了一沓信封和若干邮票,按照报上登的招聘广告提供的信息寄应聘信。
一沓信封2天就用完了,惠子开始耐心地静候佳音。老天有眼,好消息终于传来,两封回信,两个电话。接下来是准备面试,将要面试的是一家保险公司。
初次面试顺利,第二次面试人家问,“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惠子懵了:从来没考虑过。她答得结结巴巴。这一次考试,就这么结束了,去其余几个公司面试也相继告次。
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惠子先理了一个时尚的发型,然后又买了一套职业装,然后挑选印象精美、质地优良的信封,开始了新一轮的投送。
回音又不断传来,惠子又像赶场似地去面试,然后结局还是跟没有改变形象之前一样。屡战屡败的惠子,翻着手头所剩无几的面试通知书,心中好不凄凉。其中有一张通知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寄来的,无意间提醒了她,家里的洗涤用品该买了。
在商场里,惠子看到了那家公司的产品,惠子似乎突然明白该怎么做了。她在商场泡了一整天,观察有多少顾客光顾化妆品专柜,有多少人买了这家公司的产品。她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向售货员小姐询问有关化妆品的事情,得到不少“情报”。
两天后的面试,惠子说出了不少关于化妆品市场的分析。
主持面试的那家公司的副总,是特地从神户赶来大阪的,听完惠子的讲述,率直地说:“惠子小姐,对不起!您刚才讲的有很多错……”
“哦!请您,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惠子带着期望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副总。
“惠子小姐,听我把话说完,尽管你讲的很多情况是错的,但你是所有应聘者中唯一肯花时间到商店去看我们产品的,我看你是一个有心的女孩儿,这样吧,你明天来上班吧!”
一切是这么的艰难,艰难是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准备;一切又是这么的简单,简单是因为自己现在有了准备的头脑。就这样,惠子上班了。几年后,她凭借自己有准备的头脑,把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终于坐上了营销总监的宝座。惠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很多事并不是撞大运,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得好:“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从主观上讲,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想发现和利用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必要的思维方法,只能让机遇白白地从身边溜走。
机遇来了就要抓住
人生充满机会,但人的命运却又各不相同,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相机而动,看是否能够在机遇面前不迷失自己,真正抓住机遇为我所用。有一位诗人曾经说:“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稍纵即逝,除了沙砾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天使前来探讨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要在伦敦举行耗资10亿英镑、轰动全世界的婚礼。
消息传开,伦敦城内及英国各地很多工商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借此难逢的良机大发一笔。有的在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图案。但在诸多的经营者中,有一位老板娘想法最奇妙。
这位老板想,人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赚钱的东西,一定要找出在婚礼那一天人们最需要的东西。盛典之时,要有百万以上的人观看,将有一多半人由于距离远而无法一睹王妃的尊容和典礼盛况。这些人在那时最需要的不是购买一枚纪念章、买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看清婚礼盛典的望远镜。
到了盛典那一天,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王妃的尊容和典礼盛况而急得毫无办法的时候,老板雇用的卖望远镜的人出现在人群中。他们高声喊道:“卖望远镜了,一英镑一个!请用一英镑看婚礼盛典!”顷刻间,几十万副望远镜抢购一空。这位老板因此发了笔大财!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谁抓得准、用得好。其实,在这个事例中,众多的英国工商业企业也不是没去抓机遇,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抓准,所以也就没有抓牢。而经营简易望远镜的那位老板才是真正抓准、抓牢了机遇。
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理想难以实现,勤奋、毅力和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的时候,突然,一个机遇出现在你的面前,解救了你,使你在事业上有了进步,甚至获得了成功,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常有的。美国已故的钢铁巨头卡内基,原来只是铁路部门的一个小职员。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卡内基敏锐地意识到经济复苏在即,而经济的调整发展,必然带动钢铁需求量与日俱增。于是,卡内基义无反顾地辞去了有优厚报酬的工作,创立了联合制铁公司。因为卡内基抓住了经济复苏的机遇,终于在美国钢铁业立住了脚跟。
1873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许多钢铁公司的炉火也熄灭了。卡内基断言:“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相应便宜。这又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在经济最不景气的情况下,卡内基却反常人之道,又新建了一座钢铁制造厂。卡内基又抓住了一次机会,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81年,卡内基公司的钢铁产量居全美的1/7.这代表了卡内基钢铁产量在美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并逐步向钢铁垄断型企业迈进。卡内基的成功,是善于抓住机遇。他经常对人说:“机会对一个人很重要,它是一扇让你通向成功的门,尽管成功需要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但我们找到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也同样十分重要。”对机遇的到来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能力。当别人对机遇的到来还麻木不仁时,你能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就获得了机遇。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使它成为成功的跳板。
模仿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善于模仿成功者的长处和优点,更快地绕过误区,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企业家约瑟夫原是牧场的牧羊童。小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不允许他继续升学,他就一边牧羊,一边想法读书。但当他埋头读书时,牲口却常常撞倒铁丝围成的牧栅,成群跑到邻近的田里去损害农作物。后来他发觉有一段牧栅种着蔷薇,那样脆弱,却从来没有被破坏过。他努力思考,终于发现了羊群不靠近那一段牧栅的原因:“对啦,因为蔷薇有刺!”
于是他砍了一些蔷薇枝栽植在牧栅的旁边。但他立刻领悟到:用蔷薇来做牧栅太费时间了,少说也要两三年,而他需要的是现在就能创造读书的条件。几天后,一种想法触动了他:为何不模仿蔷薇做些“铁刺”缠在铁丝栅上?他马上行动,当天就完成了。就这样他发明了有刺铁丝,后来他又对刺的装法进行了改良。
意外的“模仿”给他带来了机遇——原来曾斥责他牧羊看书的老板看到约瑟夫的发明受到各方面人士的称赞,就投资生产,订货单纷至沓来。约瑟夫因此获得带刺铁丝的发明专利权。这种带刺铁丝还引起美国陆军总部的重视,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军事中,用带刺铁丝来作为战地防线,这给约瑟夫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模仿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成为抢占机遇的“捷径”。20多年前,美国一个制糖公司把方糖输出到南美洲时,在海运中常发生方糖潮湿而致使损失惨重的事件。公司为此邀请专家研究对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良好的办法。然而该公司一位工人却有一个主意:在方糖包装盒的角落戳个针孔,使它通风,以达到防潮的目的。方法虽然极为简单,但十分有效。这个工人因这个“小发明”而获得100万美元的报酬。这个发明很快传入日本。有位日本人对“戳小孔”这一技术进行模仿,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使通常灌一次气只能用10天延长到50天。他马上向政府申请专利,并获得50万个订货。在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很多艺术家的杰出成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是你知道他的不朽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吗?他是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成果,集古典派的大成,从而再创出来的。特别是《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的合唱,是模仿法国作曲家卡比尼创作的歌曲。贝多芬的模仿,既有思想模仿,又有音乐风格模仿,还有作曲技法模仿。毕加索是从模仿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等起步的;在郭沫若的书法中,可见柳公权字体的构架和颜真卿字体的风韵。又如京剧艺术中存在的各种流派唱腔,内行人只要一听便知道属于哪一派,这是因为京剧是模仿的艺术,虽然每个演员都有自己再创造的独特风格,却不能不留下师承的痕迹。有的人之所以进步得比别人快,就在于他们善于模仿、善于思考。他们会从优秀者的身上发现最核心的优势,学习吸收,变成自己的优势,于是身边的人越优秀他们自身也越优秀。只不过,他们绝不会只是生搬硬套地模仿优秀人士的外部行为。
公认的大富翁卡耐基就是靠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而取得成功的。他留意那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他们的信念,模仿他们的做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卡耐基的模仿实际上是智慧性的模仿或者说思考性的模仿。这种模仿是建立在发挥自己的特性、肯定自我的基础上的。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模仿者,必须要学会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以求得最佳答案。它重视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各种信息的各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发散思维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获得创造成果。
一个人是否成功还受到个人条件、努力程度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模仿就一定可以成功。但至少成功模式是一种指引,让你有方向可循,这绝对比茫然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要好过无数倍!
模仿是你需要走的第一步。有的人以为模仿只是幼年、童年或少年时代的事,到了成年就不再模仿了,甚至耻于模仿、反对模仿。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模仿的意义。不过,模仿的再好,关键还在于执行,你可以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归纳一下:如何迈出第一步、第二步?如何积累实力?如何突破眼前困难,超越自己?如何经营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如何规划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而又苦于找不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你可以尝试着模仿你身边的成功者,说不定可以事半功倍,达到成功。
小信息里隐藏着大机会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从来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有效的信息和资源,他们能及时地发现并抓住它,于是便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
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大潮,有人无动于衷,有人不知所措,只有极少数胸怀大志的人,才会开动自己的感官,去接纳它,去占有它,去利用它,“凭借东风,直上青云”。对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来说,信息就是机遇,就是效益,就是创意与金钱。1865年4月,美国的南北战争快接近尾声了。那时,市场上的物质很匮乏,猪肉的价格很贵。美国实业家亚默尔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战争一旦结束,猪肉的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所以他对战争的重视绝不亚于正在打仗的军人。他天天读报纸,听收音机,打探着最新的消息。
一天,他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这条新闻说:
在南方军队高级将领罗伯特·李将军的营地附近,一个神父遇到了一群孩子。孩子们手里拿着钱,问神父什么地方可以买到面包和巧克力。
孩子们说:“我们已经两天没有吃到面包了!”
神父问:“你们的父亲呢?”
“我们的父亲都是李将军手下的军官,他们也是几天没有吃到面包了。他们给我们带回来的马肉太难吃了,嚼都嚼不动。”
在战争期间,有关人们缺穿少吃的新闻到处都是,对这条新闻,开始的时候,亚默尔也没太在意。可是他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同小可的消息,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关于南北战争的信息!
他是这样分析的:南军供给缺乏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不足为奇,但是南军的大本营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却是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已经到宰杀战马的地步,不用说,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他的结论是: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时机来了,必须马上行动。他马上与东部市场签订了一份以低于市场2%价格卖出猪肉的合同,交货期限是10天以后。合同刚一签订,当地所有经销商都大骂亚默尔疯了,把猪肉的价格压得这么低!在这些人的眼里,亚默尔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做,毫无疑问,是把大把的美元往别人的口袋里扔,只有疯子才会这样做。于是,很多人都想趁机大捞一把,纷纷找亚默尔订合同。亚默尔来者不拒,几天之内,又签订了一批合同。
亚默尔的这一赌注可算是压对了地方:就在合同签订的几天之后,战局和市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猪肉的价格一下子降到比亚默尔卖出的猪肉的价格低25%。那些经销商们一时间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就是这一笔交易,亚默尔就赚了100万美元!
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准时地抓住了那条消息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我的法宝有两个,一是信息,二是快捷。”一条小小的信息有时候就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有的人及时地发现并抓住了它,有的人则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亚默尔的商机和灵感都来源于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每天阅读报纸上新闻的人何止千万,但是真正抓住了商机的却只有亚默尔。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有心人”,用发现的眼光在各个新闻之间寻找着有利于自己的新闻信息。他首先是博览,所以能知道南方的战况,然后再结合另一条消息的实际情况,从而挖掘了商机。能抓住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为成功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而在那个领域中,你是唯一的开拓者。
要想成为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智者,就要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情,也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