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3500000003

第3章 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 笛福(Daniel Defoe),是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新闻记者,被誉为“小说之父”。其作品主要反映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表现了当时英国人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创作与人生

笛福1660年生于英国伦敦,本姓福(Foe)。他后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听起来如同贵族的“de”的前缀,形成笛福(Defoe)这一笔名。笛福的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自己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但没有上过大学。

笛福一生的经历与冒险,和《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相比也毫不逊色。他没有遵从父愿当牧师,而是当了内衣经销商,也经营烟酒和羊毛批发,因商务到过西班牙、法国、荷兰、意大利。在商务成功的同时,他对政治也很感兴趣。1685年,他参加了试图将蒙茅茨公爵推上王位的活动。1688年,他加入了威廉三世的军队。3年后,他经商破产,数年内六度涉讼。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参与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逊漂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同年还出版了《辛格顿船长》。此后他以一年一部甚至两部的速度出版了《摩尔 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等长篇小说,另外还创作了人物传记《彼得大帝》等作品。

在笛福的所有作品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最大,是他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让人不忍释卷。小说从问世至今,已出版了数百次,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逊漂流记》是出版最多的一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鲁滨逊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他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于是,他瞒着父亲出海了,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他只身漂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破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后来,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放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8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生过火,原来外岛的食人族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6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他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绑架了船长,把船长、船副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些水手留在岛上,船长带着鲁滨逊、“星期五”等离开荒岛回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

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鲁滨逊其人

鲁滨逊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野心,他的这种精神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开拓新世界的愿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逊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逊初到荒岛,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力。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晋江民间风俗录

    晋江民间风俗录

    本书采用词条形式,对晋江民间的主要风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按内容分类成书。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热门推荐
  • 蔷薇再开时

    蔷薇再开时

    你曾经以为有些事不说是个结说开了是个疤可是你解开了那个结你才发现那里早已经开出了一朵花你笑了笑对自己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这也就是生活
  • 暗武大陆

    暗武大陆

    “我一定要成为世间最强者”“得了吧,你丫一苦灵根,能修武就不错了,还有学期学费交了,站住,别跑!!!......”
  • 欢喜田园

    欢喜田园

    软弱的妹纸悲催了,强势的御姐穿来了!现代农场主青苹一遭穿成贫家萝莉,替原主修理恶毒继母,改造极品弟妹;顺便搞搞古代新农村建设,再给自己觅一个高大上的全能夫君!唉!花样美男确实多,然而大宅院里的是非也多,姐姐我到底该选哪一个!※※※※※※※※※※※※※※※新人新书呢,打滚卖个萌,求各种支持,点击,票票,订阅,偶啥都要的!
  • 凝元逆剑诀

    凝元逆剑诀

    凝元剑诀现,宇宙多变换。仙.魔.神.圣.异族.演绎出各种爱恨情仇。看主角蓝风一步步登上更高的空间,站在各个宇宙世界的顶峰。
  • 拯救洪荒的异能者

    拯救洪荒的异能者

    一个传说被时间封印的洪荒世界,没有任何的办法到达的异界国度.那么时间封印之前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 反物质世界

    反物质世界

    方刚在一次试验中发现了反物质世界,那是一个跟古代三国时期差不多的地方,他想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去那个世界,用他的话说就是1000把AK-47就能横扫天下。
  • 我用时间打败你

    我用时间打败你

    离期末考试还有一天的时间,来不及复习,没关系,进入岁月碑,一天就变成半年,随便玩都能成为第一;别人用几十年才有一点点进步,没关系,进入岁月碑里几个月就相当于别人修炼好几十年,修为突飞猛进,把敌人直接弄傻;什么,这么年轻就是中医大师?白发苍苍的中医大师服了,疑难杂症在主角手里很快就被解决。谁让主角拥有能把一晚上变成半年时间的岁月碑呢。我不是天才,但可以用时间把你们通通击败……
  • 校园终极保镖

    校园终极保镖

    杨峰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绝世高手,他身负重任,那就是保护校花,陪吃陪读还陪住……后来他又无意间得到一本秘籍,让他身怀多种异能,追校花,被美女追,萝莉警花一大堆,护花使者,超级少年,纵横都市!
  • 修仙我最牛

    修仙我最牛

    主角易小星,不知道什么原因穿越,半路修仙,魂体不一,却是天赋异禀,有一票兄弟,几个知己,也有一堆仇敌,满世界的疯狂羡慕嫉妒恨,红尘俗世多纷扰,可我易小星却是乐在其中,我的修仙我做主
  • 非人间外篇之废柴记

    非人间外篇之废柴记

    点击左侧作者名:《非人间1》《非人间2》《非人间外篇晚晴》《非人间外篇废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