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不是退却,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示,有心人的退步是进步的张本。《菜根谭》说:退即是进,予即是得。
明朝安肃有个叫赵豫的人。宣德和正统时期,他曾经任松江知府。在任期间,赵豫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爱戴。
赵豫处理日常事务,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每次他见到来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暗地里给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都叫他“明日来”。
赵豫性格稳重,为人宽厚,听到这个绰号,赵豫总是淡淡地笑笑,从不责备叫他绰号的人。因为他的态度和蔼,对下属从没有声色俱厉过,所以,那些下属有什么话都敢于跟这位知府老爷说。一天,一个下属问他:“大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太伤害你的名誉了。”赵豫于是解释了“明日再来”的好处:“有很多的人来官府打官司,是乘着一时的愤激情绪,而经过冷静思考后,或者别人对他们加以劝解之后,气也就消了。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退后一步,对事情进行“冷处理”,有助于缓和情绪,让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赵豫的“明日再来”这种处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经过一天的冷却,当事人都不很急躁,才能理智地对等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冷处理”包含为人处事的高度智慧,把他用在生活中,会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面对急躁气盛的对手,要以怀柔政策、心灵感化等软招儿胜之。《后汉书》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柔弱者解决矛盾靠的是“仁”,软化冲突,融解矛盾,越是刚烈者似乎越受不了软化的招法儿。以刚克刚,两强相争,必然是互不相让,矛盾激化,冲突强化,越发不好解决。世上最强大的不是刚,而是柔。“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列子》)
很多寺院里都有一个大腹便便、笑容满面、背着一个布袋子的和尚,大家称他为弥勒佛。依照我国传统的讲法: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时常背着袋子在社会各阶层行慈化世。
一天,布袋和尚正行走间,他看到了农夫在田地里倒退着插秧,心有所感,因此做了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著名的星云禅师曾对此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正如跳高、跳远,要退到后面很远的地方,在跳时才会有强的冲击力。生活也是如此,退后一步,就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但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世事纷争面前退后一步,是何等的超然坦荡!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忍一时的不冷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退一步想,就会海阔天空。在实际生活中,不管你多么有能耐,多么无情,总是有人比你更有能耐,更加无情。拼个鱼死网破,倒不如后退几步,另求他路。
尼克松在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基辛格曾讥讽尼克松“根本没能力治理好美国”,而且在竞选总统前曾一度反对过尼克松。但是,他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尼克松总统对他的重用,仍聘任他担任国家的安全助理。尼克松的这种低调处理姿态,使基辛格深为感动,倾其全力帮助尼克松总统。后来,基辛格以其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过人的胆识纵横国际政坛,成为驰名国际的外交家。而尼克松总统以其宽宏大量的胸襟,不仅成就了他的伟大的事业,并且为世人留下了宽容的风范。
古往今来,安世处身者大有人在,曲径通幽,卧薪尝胆,委曲求全,最终成大业者都经历过先退步,而干出轰轰烈烈的壮举。退后一步,即使一时处于低势,但在心灵上获得了某种轻松、潇洒的感觉,在精神上,做好了向前冲的准备。
反思与领悟:
吃亏学讲的就是要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所谓“山不转水转”。凡事要以退为进,切不可事事求强、求胜、求先。事实上有时暂时的败,一时的退,短期的弱对事业和人生来说都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它会为你的下一次进步积蓄冲击力。为人处事要有退步的气魄,要学会退,以退为进。
智慧新语:
万事无如退步好,退步就是进步的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