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坎坷,但始终能以乐观的心情对待。“吃亏是福”、“难得糊涂”都是他留给世人的至宝,这里面浸透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
郑板桥做官时,因为在灾荒之年为灾民请求赈济而触犯了上司,结果被罢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12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即使丢掉官职,即便清贫如此,郑板桥一点忧郁沮丧也没有,仍然是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难得糊涂”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而他本人则达到了快乐生活的最高境界。人生难得几度秋,忘却历史的伤痕和岁月的苍桑,以“人生看得几清明”的陶然心态,摆脱一切生活的阴影,始终快乐的面对一切,才不枉人生走一回。
乐也一生,苦也一生,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就看不到阳光的明媚,局限于某件事的人体会不到快乐的境界。
快乐是需要超越单独的事件的。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了,弟子们心怀恐惧地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他便召集起所有的弟子,那个打碎花盆的人以为禅师要当众责罚他。不料,禅师并没有责怪任何人,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一句“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道出了禅的境界,道出了快乐的境界。也只有能吃亏的人才有这样的境界。禅师喜欢兰花,但更喜欢快乐,用佛家的话讲:他心中没有兰花这个罣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一个永远快乐的人,世人是很难让他吃亏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牵挂得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绪起伏,弄得自己烦恼重重,走在大街上,那些神情沮丧、“满脑门官司”的人也屡见不鲜。其实,这些人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太阳不会因为某件小事就不升起,明天也不会因为某个不如意就不来了,生活总要继续,何必为了一件件小事把自己缠缚住呢?
谁都难免会碰上惹人厌的人,谁也难免碰上不如意的事,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活的。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福气也自然降临。如果整天唠叨着对方的名字,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那样就会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内心极端压抑。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可以多一个可以谈心的好朋友。
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因他从不穿鞋,所以两脚很脏。他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柏拉图说:“这倒是真的,可是我得到了更大的荣耀。”
谁吃亏了呢?不言自明。快乐不快乐,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能在平素生活之中,时时感到被一种喜悦之心所充溢,则无疑是一种由修炼而来的福分。《菜根谭》中还有一语曰:“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这句话说所谓的幸福是无法用人力去获得的,所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保持愉快的心境,而把它当作人生之幸福的始基。
快乐是一种境界,忘记烦恼,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快乐是一种情绪,能吃亏,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经站在了快乐的一方;快乐也是一种个性,有的人生来悲观,要追求快乐也难,有的人追求过于繁杂,而放弃却很少,结果被太多的快乐压得不堪重负,然而,快乐和痛苦终结伴,但只要学会快乐,人一豁达,快乐就跟着来了。
我们必须学会快乐生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痛苦随风而去,让快乐的心境伴随着我们,阅读、欣赏音乐、散步,让自己的一颗心安静下来,安静而踏实地心灵不然会涌现快乐的泉源。
对于生活的福祸我们无法具体掌控,但是对于自己的心境我们却完全可以做主,不能享有“命运安吉,境遇顺遂”,我们依然可以获得“豁达快乐,知足常乐”。
快乐是一种境界,他需我们主动追求。通过追求得到的快乐是辛苦播种而来的,因此是一种“果”,属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一种“果”,无论生活是什么,我们都快乐面对。
反思与领悟:
快乐是一种境界,可是快乐的境界有高有低,有人能够安享奋斗后的快乐,有人能够得到痛苦后的快乐,但那些在灾祸中、在吃亏后依然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的人,他们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安然乐观的生活,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快乐,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人。
智慧新语:
生活的苦难永远打不倒最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