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一度被人认为是懦弱迁就的表现,也被当作圆滑处事的规范,因此,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此句话深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种心理不适合我们长远的发展。
年轻的朋友干劲十足,火气大,大多都不能忍受来自别人的压力和讽刺。的确,年轻的时候就要有点个性,但是这绝不是教人鲁莽。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现状,你可以不低头而是昂首挺胸。如果你没有那样的实力,“低头行事”则会成为你的护身符,成为你的进步的阶梯。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在他跨越门槛时,头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的狼狈样,笑笑说:“这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世上,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最大的收获,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人在青少年时代最容易犯的通病就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睛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像得要矮得多。这也是“人在矮檐下,不可不低头”之所以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这不是屈服的无能,而是谦虚、谨慎的进取,因此,年轻人更应该把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自己的人生指导方向。
唐朝的柳宗元严正刚直,抨击官场丑恶锋芒四射,结果遭到种种打击,在事业上遭到严重挫折,还被逐出京城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到了晚年,他才有所感悟。因此,他说:“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可退也。”
所谓“屋檐”就是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并且靠这种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有些“屋檐”很高,任何人都可以抬头。但这种屋檐并不多见。大多数的屋檐都是低的。也就是说,当你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内,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这种情形在你的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所以当你寄于别人的屋檐下时,就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一个人对一种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是一种智慧,没有丝毫勉强。
表面上看,“不得不低头”充满了无奈和牵强,但其实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着腰做好攀登的准备。那些登上顶峰的成功者们,不论是在舞台上发表演说还是乘机出访,总是微微低着头俯视脚下的人群,因为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成千上万的人们,总是高高抬起头向上仰视着台上的成功者,因为他们站在低处。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永不低头”、“永不言败”,否则你就是懦夫。其实,“学会低头”是一种人生智慧。当然,人在矮檐下即使低头也要低得潇洒一点,只要记得自己的目标就好。人可以圆滑但不可以虚伪,可以以退为进但不可以活做作。低头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更为把不利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处世的一种柔术,一种权变,更是一种做人和生存的智慧。
譬如在公司里受到当权者的羞辱、排斥,对目前工作环境不满意,而自己一时又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是自己做生意,却受到客户的羞辱,想创大业,资本却不够等诸如此类的无奈。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会顺着情绪来处理,和老板和客户横眉冷对,恶言相向。不能说这样会毁了你的一生,但不能忍绝对会造成你的事业在某种程度下中断。所以当你碰到困境和难题时,想想你的大目标吧!今天你低头了,为的是明天能够昂首。
这样做的好处诸多。首先你不会因为不情愿低头而碰破了头,而且你自然低头,不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而势不低头总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此外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人,甚至拥有自己的一角屋檐。
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向第一个问题低头,你便学会了控制你的情绪和心态,以后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低头,甚至能把握最好的时机将问题解决。这样你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勇往直前。
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反思与领悟:
一个人固然不能没有自己做人的准则,但一味“方正”,不会“圆通”,该“低头”的时候不能“委屈”求全,就不能进退自如,陷入被动。只有硬度而没有弹性和韧性的钢材称不上好钢;负重前进的车轮,必须是圆形,还得加上润滑剂。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倘若过于“有棱有角”,直来直去,凡事没有变通的余地,一味的刚强,一味的强撑,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
智慧新语:
如果你想登堂入室或者占据一角屋檐,那么就要懂得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