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有时候就是一个“损己——利彼——利己”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必须以自己先吃亏为开头,聪明的人明白这个公式,因此,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就以演绎这个公式的开端来获得“利己”的结局。
北京的同仁堂药店是有名的老字号,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晚清时期,同仁堂的名气吸引来了大量的客源,门庭若市,生意红火。但同仁堂却并没有乘机大肆提价,反而对于有些实在无力承担药费的百姓免费诊治发药。有时,在自己药店某项药物紧缺时,同仁堂还会将顾客介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药店去。如此,同仁堂不仅继续保持了大量的客源,并且在同行中也获得了美誉。
可是懂得这个公式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世上有不少人却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别人的一点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剧、闹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
如某市A区领导精明,先把地价弄得高高的,谁来本区办厂、办产业、办教育,就捞上一把,然后各种名目的费用不断上涨,把每个项目都吃个透,对比毗邻的B区经济效益领先,成为全市典型。可B区反其道而行之——凡是到本区投资、上项目的,地价一律优惠,各种费用全免,如果是办学、办高科技优惠加倍。结果几年下来,区内高楼林立,形成高科技园区,各种大学也到这里落户,引来房地产商竞相到此盖楼,地价在公开招标中,一路走高。而A区却无人问津,冷冷清清,一片萧条。经过十年发展,两个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显然A区是占小便宜吃了大亏,而B区是主动吃亏后占了天大的便宜。在中国同一政策、同一地域、同一条件,一区繁华、一区落后;一村富扬全国,一村勉强温饱的事多了,为什么?
开始就想占便宜,结果吃了大亏。而能先吃亏的人则总是选择在最后赢得大利。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破财免灾”,里面包含的哲理与此如出一辙。肯于以吃亏发端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后终究不会吃大亏。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为贪占小便宜而毁灭了自己,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大智慧应是先吃亏,乃至主动找亏吃。如十个国企九个灭,余下一个是因为向市场让利,产品信誉不倒;厂长向职工让利,职工工作勤奋的。而算计国家的、算计用户的、算计职工的全跨了。一条街上十个餐馆,九个倒,余下的准是不宰客,盘子大菜量大价钱低的。人也一样,那些精明算计老板或工厂的“能耐人”们全下岗了,而那些能够奉献的、吃苦耐劳的想不留下都不成,工资每年还都有提高。所以,聪明的家长,都是教孩子怎么先吃亏,这既是德,也是生存的大智慧。而那些天天教孩子怎么占便宜的父母,不但很小人,而且很愚蠢,这孩子今后必定会张扬跋扈,碰钉子也就在所难免。
有这样一位母亲,总是害怕女儿吃亏,因此处处让女儿争王称霸,可是慢慢地她发现,她的女儿处处不受欢迎,而且朋友很少,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她的女儿过于霸道,而不愿意与之交往。这位母亲才意识到应该让女儿学会吃亏。于是这位母亲决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女儿学会吃亏。
一次公司组织旅游,住酒店时这对母女应该住在靠海一边的房间,但母亲的另一个同事偏抢着拿走了她们的钥匙,然后装不知道拿错了。这位母亲领着女儿,走到对方面前:“你喜欢海?我和女儿也非常喜欢,太好了,我们都是爱海的人,能玩到一块的。”女儿当时大惑不解,但是母亲说,学会吃亏,才能不吃亏。
的确如此,这件事看似这对母女吃亏了,但是其实后来却因为母亲的忍让而获得了对方的尊重。对方本来以为这位母亲会找他算账,可是她们并没有计较,因此对方心存歉疚,在整个游览过程中他都对母女俩照顾得非常周到。回来时,还特意将自己靠飞机舷窗的位置换给了女儿。
有一句俗语:人算不如天算。很多戏曲里都有“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情节,都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想占便宜,而且总是想先占便宜,最后只能吃大亏。
反思与领悟:
大多数人的贪欲太大,在金钱面前往往变蠢,总是顾及眼前的便宜,而忘了以后的“亏损”,因此,很少人能明白“损己——利彼——利己”这个人生幸福的公式,就在争名夺利、斤斤计较中荒废了年华,疲累不堪,却少有幸福,实在是亏大了。
智慧新语:
就像付出之后才有回报一样,能先吃亏,才会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