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我们主要介绍了必备的财务知识关键点和如何看懂财务报表,而本章我们将主要介绍企业运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它主要包括如何制定企业财务预算、如何进行财务转账、如何做企业票据管理、什么是财务中的成本、如何降低成本、怎样进行相关的核算等。这些是贯穿企业财务管理的常用的知识,是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所必要的知识储备。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吧。
1、如何制定企业财务预算?
做好财务预算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有它做依据能更有效安排和指导企业各项工作。该如何制定企业的财务预算呢?这就是本节所要介绍到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耗用量及采购预算、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期末存货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财务预算报告的范例:
××公司××××年度财务工作决算与××××年度财务预算的报告
股东大会、各位代表:
我受公司董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年度财务工作决算与××××年度财务预算报告,请审议。报告共分两部分。
一、××××年度财务工作决算
一年来,公司的财务工作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届股东大会关于财务工作的决议,做了大量工作。公司按照去年股东大会通过的预算,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量入为出,留有余地。年末编报财务决算,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了公司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公司对财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开支项目,都经过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坚持严格的经费审查、审批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正常、有秩序地进行。下面我具体向代表们汇报各项经费的收支情况。
(一)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一年来,公司总收入为××万元。其中:主营收入为××万元、副营收入为××万元、营业外收入为××万元、投资收益为××万元。
2.支出情况
一年来,公司总支出××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进货成本××万元
(2)管理费用××万元
(3)财务费用××万元
(4)销售费用××万元
(5)投资支出××万元
……
一年来,公司财务工作做到了盈利××万元。
(二)职工困难补助费使用情况(略)
(三)劳动保险费用使用情况(略)
二、××××年财务预算
(一)编制公司财务预算的原则
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法规之规定,参照本公司××年度的销售、成本、利润等指标,本着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
(二)公司收入预算
1.主营收入
××××年公司主营预算收入××万元。根据公司各产品结构进行分配。
2.附营收入
××××年附营收入预算为××万元。
3.投资收益
××××年度对外投资预算为××万元。其中短期收益为××万元,长期收益为××万元。
4.其它收入,预算××万元。
以上全年收入预算总金额为××万元。
(三)公司支出预算(略)
以上各项,全年预算总支出为××万元。
股东会、各位代表,以上是我代表董事会所作的财务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
××××年×月××日
2、如何进行财务转账?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财务转账,到底该如何合理地进行财务转账呢?在财务转账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这些内容本节都将介绍到。
1.客户的预收款是前台交的支票或者现金的,按照收据输入记账系统。
2.客户的预收款是电汇方式的,要拿到银行回单后才能给予领取,领取时要与其提供的汇款人名称和金额相核对,核对正确后予以敲章,同意其在前台领票时冲帐,领取过的回单标注好客户名称并按照客户名称分别输入记账系统,然后交给出纳进帐。
3.客户的预收款是手工拉卡方式的,先由前台收入卡单,并写冲单给客户,然后记账人员收进卡单输入卡机,次日与银行对帐单核对,确定入帐后就可以敲章同意其在领票时冲帐,并将已经进帐的卡单整理后输入卡单统计表和记账系统中;客户直接在POS机上拉卡的,冲帐金额应该是按内卡1%、外卡4%扣除手续费之后的金额予以冲帐,卡单收进后按照不同的日期不同的卡机分别整理,输入统计表,并在收到银行对帐单后相核对。
整理后的卡单必须和进帐的明细相一致,然后交给出纳做帐。
4.收银员收取转帐单子时,先要检查客户交给的冲单是否有记账人员的签章,冲单必须是有记账人员签章的才能予以使用,冲帐后要在五联单上写清楚冲的是哪笔款项、冲后的余额等明细,如果是已经结清的要将结清的冲单收回与五联单一起交与记账人员。
5.记账人员一般于次日收进转帐的五联单,收进后按照客户名称依次整理,输入记账系统,并与五联单上的余额相核对,核对后的金额必须相一致,余额为零的单子要予以核销,核销后的五联单按进帐日期顺序安放,并标上凭证号,然后将黄联与红联分离,分离后的红联标好日期、凭证号交与审核部;
6.出纳做出凭证后,审核应收帐款科目,并在记账系统中分别登记,然后整理装箱。
3、如何做企业票据管理?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还有一项是经常涉及到的,那就是“企业票据管理”。企业里票据的管理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它是一项系统而又形成了一定规范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会对如何做好票据管理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发票管理,它的具体流程如下:
1.申领
(1)由申请人在《零星开票通知单》中详细填写部门名称、申请日期、合同号(右上角填写)、企业全称、广告刊登媒体或网刊全称、业务发生具体日期、开票金额、业务性质(广告或信息)、申请人姓名等,交部门经理审批、会计审核后开具。
(2)若零星开票通知单中企业名称与合同中的企业名称不相符,业务员需持有双方企业盖章认可的证明(特殊情况可由部门经理签字认可),财务方可开具发票。
(3)杜绝开无企业名称发票。
(4)杜绝开企业名称不全发票:任何人无权把企业名称缩减至2-3个字。
(5)若业务实际发生与合同不符,业务员需持有企业的附加合同或加盖公章的证明方可开票。
(6)丢失发票一切后果由业务人员自负,在对方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标明发票号及金额并加盖公章)后,我公司可提供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存根联复印件,业务人员因丢失发票或其它原因需要借出发票时,需有书面申请并由各部门经理人员签字,财务人员对于借出发票应进行登记,并及时取回。
(7)发票复印件盖章需由部门经理人员、公司总裁批准,财务人员应进行登记并由当事人签字。
(8)开发票时遇到的其它特殊情况,财务人员均应取得公司领导的批准后,才能开具发票。
2.具体规定
(1)已提供劳务并签订合同的,业务员凭运营中心盖章认可的合同及零星开票通知单或有企业盖章认可的广告认定单,以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开具发票。
(2)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但又未收款的,业务员根据部门经理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由部门经理或以上级管理人员签字,方可开具发票。若此项合同终止又收不回原发票视同未回款处理。
(3)未提供劳务,已签订合同且已收款的,业务员可凭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4)已提供劳务,但未签订合同且已收回款的,业务员根据运营中心认可的业务内容,填写零星开票通知单或广告(信息)认定单开具发票。
(5)未提供劳务且未签订合同的,禁止开发票。特殊情况如预收款项等,须由部门经理专门说明。
3.回收
(1)当天领出发票,已收款项的,当天必须将款项交到公司出纳处,否则作挪用公款处理;当天未能收回款项的,当天必须将所领发票交还公司财务统一保管;客户因特殊原因需先将发票留下后再结款项的,所开发票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领票人必须要求客户签收条经本部门经理签字后交回公司财务。所开发票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领票人必须持客户签收并加盖客户公司公章的收条经部门经理签字后交回公司财务。违反此项,每次扣款200元直至开除。
(2)若是抵货业务,当天领出发票,必须要求客户开具同样金额的销售发票交还财务,否则必须将公司发票退回。违反此项,每次扣款100元。
(3)凡将所开发票重新更改、退票(换名称或换金额),必须写明原因并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退换。
4.填写
公司统计(或会计)应根据审核无误的《零星开票申请单》按照发票顺序认真填写,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并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不得涂改、挖补或撕毁,如有填错,应整套(存根联、发票联、记账联)保存,并注明“作废”字样,以备查验。
5.监督
会计(统计、业务部门)应根据当天的“支票回收单”核对每张发票(每笔业务发生额)的回款情况,对所开出发票(所发生业务)进行监督。
6.内容不符时的处理
支票回收的付款公司名称与市场员所报客户名称或所申请发票名称不符时,市场员必须同时上交由付款方加盖财务章的付款说明交财务备案。如无说明,财务先扣留支票,要求业务人员补交说明,如到截止日期仍无说明,按未回款处理。
我们再来看收据管理,它的关内容如下:
1.收据视同发票管理。
2.收据、发票不得重复开具,若已开出收据需换开发票,必须要求客户先将收据退回后再补开发票。
3.以上规定财务部门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如不按规定执行出现问题由财务部负全责。
第三,我们来看支票管理,它的相关内容如下:
1.支票的购买、填写和保存由出纳负责;
2.建立和健全《银行存款日记账》簿,出纳应根据审批无误的收支凭单,逐笔顺序登记银行流水收支账目,并每天结出余额;
3.出纳收取支票时,须立即开具加盖有“支票收讫”章的一式四联的《支票回收单》,由缴款人在右下角签名后,交缴款人、缴款部门、出纳、会计各留存一联;
4、支票的使用必须填写“支票领用单”,由经办人、部门经理、财务经理、总经理(计外部分)签字后出纳方可开出;
5、所开出支票必须封填收款单位名称;
6、所开支票必须由收取支票方在支票头上签收或盖章。
最后,我们来看票据管理原则:
1、加强票据管理,杜绝单据遗失现象。谁遗失谁负责,罚遗失者每张单据金额的10%,直接从报销金额中扣除(即实报金额为应报金额的90%)。
2、财务有权拒绝持非正式票据报销。
4、究竟什么是财务中的成本?
财务成本最大的特点是,其核算主要是为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成本耗费,为计算企业的利润和税金及合理确定产品或劳务的售价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要做好财务工作,我们必须要对财务中的成本有一定的把握。
我们先来看财务成本的概念,财务成本是指财务会计中,根据企业一般成本管理要求,根据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规定,通过正常的成本核算程序计算出来的企业成本,它可以是产品成本,也可以是劳务成本等等。财务成本在财务会计中是一个流量概念,它表现为资源的不利变化,即成本会引起企业收益的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的流出或增加。
管理成本的概念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它是对各种手于特殊成本管理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各类较新颖成本概念的总称。人们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划分为依据,而将成本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两大类。
相对于管理成本而言,财务成本最大的特点是,其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的成本耗费,为计算企业的利润和税金及合理确定产品或劳务的售价提供依据。虽然财务成本的核算资料能满足基本管理要求,但不能满足各种变化多端的特殊成本管理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要运用管理成本的概念。
财务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实在的,一般是企业销售的产品或劳务。其核算所采用的资料都是实际的生产费用、单耗水平和分配标准等,核算时必须要以有关会计凭证为依据,核算后必须要进行账务处理,并要定期地编制成本报表。其核算内容和方法及原则等,都要符合国家财务制度和成本核算条例的有关规定,最终核算出来的成本,无论是成本总额还是单位成本,都必须是实际成本,而不能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等来代替。所以,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
5、成本在财务中如何分类?
上一节我们对财务成本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成本在财务中该如何分类呢?它有哪些分类方式呢?本节我们就将对成本在财务中的分类作具体介绍。
第一,生产经营成本按经济性质划分为以下类别:
1外购材料。指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和外购商品等。
2.外购燃料。指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
3.外购动力。指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
4.工资。指企业应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指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7.税金。指应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各项税金,例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
8.其它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耗费,例如邮电通讯费、差旅费、租赁赞、外部加工赞等。
第二,经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以下类别:
1.研究与开发成本。指为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生产过程而发生的成本。
2.设计成本。指为了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详细规划、设计而发生的成本。
3.生产成本。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成本。
4.营销成本。指为了让人们了解、评估和购买产品而发生的成本。
5.配送成本。指为将产品或服务递交给顾客而发生的成本。
6.客户服务成本。指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的成本。
7.行政管理成本。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
而在实务中,生产经营成本通常分为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三大类:
1.生产成本。包括4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以及其它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指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及动力费。
(4)制造费用。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2.销售费用。包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
3.管理费用。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第三,为了贯彻配比原则,生产经营成本按其转为费用的不同方式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具体如下:
1.成本转为费用的方式
费用是指应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的已耗用成本。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转为费用的方式(即与收入配比的方式)分为三类:
(1)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按“因果关系原则”确认为费用。
(2)资本化成本,按“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原则”确认为费用。
(3)费用化成本,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费用化成本。
2.产品成本
作为期间成本的对称,产品成本是指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
“产品”在这里是广义的,不仅指工业企业的产成品,还包括提供的劳务,实际上是指企业的产出物,即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
“分配”给产品的成本,可能是全部生产经营成本,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3.期间成本
期间成本,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除产品成本以外的一切生产经营成本。
期间成本不能经济合理地归属于特定产品,因此只能在发生当期立即转为费用,是“不可储存的成本”。正因为期间成本不可储存,在发生时就转为费用,因此也称之为“期间费用”。
无论是产品成本还是期间成本,都是生产经营的耗费,都必须从营业收入中减除,但它们减除的时间不同。期间成本直接从当期收入中减除,而产品成本要待产品销售时才能减除。
第四,产品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合理地把成本归属于不同的成本对象。
1.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定的一项活动。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二项设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项作业或者一个部门等。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中间成本对象和最终成本对象。
2.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直接计入各品种、类别、批次产品等成本对象的成本。一种成本是否属于直接成本,取决于它与成本对象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并且是否便于直接计入。
3、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直接成本的反义词,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用一种经济合理的方式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本。
6、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是什么?
上一节对成本在财务中的分类中,我们已经提到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概念。本节我们将对这两项内容作更为具体的介绍。
我们先来看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面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
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资和各项制造费用。广义的产品成本除了生产发生的各项管理和销售费用等。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断随意乱挤和乱摊成本。
产品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分析便能了解一个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具体成本项目等的分析,便能掌握成本变化的情况,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产品成本也是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我们再来看期间成本:
1.期间成本的概念:
在会计学中,有些费用,如租金和许多管理费用,不能与特定的收入相联系,它们的发生是为了维持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因此被称为期间成本。
作为一种必备的永续成本计算系统(使用标准或平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管理系统支持两种期间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分别是期间平均成本计算(PAC)和期间递增LIFO(后进先出)
2.期间成本计算允许您按期间计算库存值。期间成本的计算可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标:
(1)按照国家法律或公司政策将供应商发票金额加上其它直接采购费用,计算出实际请购成本。
(2)使用全额分摊资源和制造费用分摊率计算出实际事务处理成本
(3)在规定期间内平均分摊库存成本,而不是按事务处理量分摊库存成本
3.期间成本计算可用于以下用途:
(1)需要将请购成本并入库存估价以设置标准成本或更新永续标准成本。
(2)所处国家(地区)的财政制度要求使用一种或两种期间成本计算方法来处理和(或)报告库存成本。
4.具体的期间成本计算及期间成本计算的主要功能如下:
期间成本计算允许按期间计算一个或多个库存组织的物料成本。在可以获得发票时,此成本基于发票价格计算;否则,基于采购价格计算(对于外购物料)。对于自生产物料,期间成本计算则是计算物料所消耗的资源及物料的实际成本之合。
(1)请购成本计算:期间成本计算处理器使用请购成本(包括附加费用,如运费、关税和保险费)来计算接收或退回的物料价值。如果在运行成本处理器时,没有与接收匹配的发票,系统将使用PO价格。您可以查看以PO成本估价的接收,并进行必要的更正。
(2)完全吸收:您可以使用期间费率成本类型创建费率,以完全吸收资源和制造费用。期间成本处理器将使用这些费率来计算库存和在制品事务处理成本。
(3)共享期间成本:您可以在法人主体中的多个库存组织之间共享期间成本。法人主体中的各个组织则可以使用永续成本计算方法,以混合使用标准成本和平均成本。
(4)期间成本计算分配:您可以选择将期间或永续成本计算分配过账至总账,或者将它们同时过账至总账(尽管系统不建议这样做)。
7、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什么?
上节我们介绍了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概念和相关内容,这节我们来介绍成本的另一种分类方式,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相关内容。
我们先来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含义,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各有两种含义:从成本与生产工艺的关系来讲,它们是指直接生产成本与间接生产成本;从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来讲,它们是指直接计入成本与间接计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与间接计入成本是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式所进行的一种分类。直接计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
首先,我们我们具体来分析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第一种含义:
直接生产成本与间接生产成本,是成本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的一种分类。直接生产成本是与产品生产工艺直接有关的成本,如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等。间接生产成本是与产品生产工艺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房屋折旧等。
将成本分为直接生产成本与间接生产成本,便于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降低产品成本。对于直接生产成本一般应从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消耗定额着手来降低产品成本。对于间接生产成本一般应从加强费用的预算管理、降低各生产单位的费用总额着手来降低产品成本。
直接生产成本不一定都是直接计入成本,例如生产联产品的企业,所有成本都是间接计入成本。间接生产成本不一定都是间接计入成本,例如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所有成本都是直接计入成本。
其次,我们再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第二种含义来看:
某项费用是否属于直接计入成本,取决于该项费用能否确认与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直接有关和是否便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生产工人计件工资通常属于直接计入成本。间接计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不能或不便于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而需先按发生地点或用途加以归集,待月终选择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后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等,通常属于间接计入成本。停工损失一般也属于间接计入成本。
将成本分为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并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对间接计入成本进行分配,对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凡是能够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都应尽量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计入成本的分配标准应与被分配费用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否则将影响间接计入成本分配的合理性,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8、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前面几节介绍了成本的各种分类方式及其具体内容,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成本计算呢?这无疑是成本在财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做出具体介绍。
在计算前我们还是先来看成本计算和成本计算基本步骤的概念。成本计算是一个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进而确定其单位成本的过程。这一过程需顺序地经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间、成本计算项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设置和登记有关账户和编制成本计算表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以上各个环节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的组合我们称之为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产品成本计算的步骤具体如下: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一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1)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2)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1)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2)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
(1)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
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1)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2)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quot;预提费用"账户。(3)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
(2)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
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
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3)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9、成本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
前面介绍了这么多成本管理的内容,那么,成本管理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它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去好好掌握呢?本节我们就将为您介绍成本管理的意义。
首先,我们从成本管理的概念入手。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其次,我们来看如何搞好成本管理。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第一,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第二,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
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实行指标分解,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分口分段地进行管理和考核,使成本降低的任务能从组织上得以保证,并与企业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最后,我们来看本节的知识要点,也就是成本管理的意义。具体如下:
1.成本管理的目的
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生产成果。
2.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0、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有什么?
知道了成本管理的意义,我们还应当知道怎样做好成本管理。而如何降低成本则是成本管理中永远不变的主题。本节我们就将对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降低成本的概念。降低成本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将成本降低,通过技术、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员工资或提高设备性能或批量生产等方法,将成本降低。
其次,我们来看降低企业成本的传统方法
1、传统成本管理实务对生产制造成本的协同控制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它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
2、几种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依不同的成本习性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是采用变动成本分析法或称直接成本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是把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固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分析法是一种基础方法,便于利用成本资料进行本量利予测和决策,且可直接进行成本控制和差异原因分析。
依事先采取标准作业的控制办法,降低成本的途径又有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法,以及按三要素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便于企业编制预算,促进和简化成本计算。
其它生产制造成本管理方法还有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方法在降低成本中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传统方法陷入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易使管理者较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对营销成本、服务成本和后勤成本的控制;忽视了以全局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成本分析的方法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等等,最终导致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误导企业发展。
基于传统方法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不足,我们再来介绍如何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降低企业成本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至于这种成本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从长远来看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产品更新换代和企业技术革新。
由于未能正确树立成本效益思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2、我国出现的具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特点,对降低企业成本有一定启示作用。
3、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
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确定各要素环节的成本效益,从而选择和改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通过重构价值链获取相对成本优势,从而赢得竞争。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切入应用:
(1)运用价值链分析法确定与成本有关的价值活动
企业价值活动的分类,根据所生产产品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直接活动,指直接为买方创造价值的活动,如供应、生产、销售等活动;间接活动,指保证直接活动的持续成为可能的活动,如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服务活动,指那些确保企业各项价值活动质量的活动,如培训、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旨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
(2)以企业价值链来归集和分摊成本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成本行为。管理者能抓住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那些目前所占比例较小,但正处于增长状态,并且最终能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却容易被忽视,企业必须将以上成本分摊到价值链的各项价值活动中去,产生一个反映全部成本分布的价值链,比较各价值活动的成本的分布,从而找出可以改善成本的突破口。
通过成本归集和分摊,可以发现过去未被重视的间接活动成本和质量保证活动成本之和,占总成本的比例,随着现代企业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系统、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使得非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4、作业成本法与成本管理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从1988年产生至今,已在西方国家获得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从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成本动因、价值链以及多技能的工人等新思维、新观念出发,对作业管理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作业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