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面临各种压力,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因为主、客观因素不同,在面对压力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关键是如何因应或调适压力,降低其负面影响并提升其正面效益。
不少时候,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危及身心健康。别让自己心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别让自己心累!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
一位大学老师,结婚3年,妻子就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儿后,病情又加重了。面对长年卧床的妻子、刚刚降生的女儿、还没起色的事业,他矛盾重重。
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呢?从此,妻子成了最佳合作伙伴,刚出生的女儿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家里处处都是小纸片和铅笔头,女儿一发音,他们立刻作最原始的记载,同时每周一次用录音带录下文字难以描摹的声音。
就这样坚持了6年,到女儿上学时,他和妻子开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掌握了从出生到6岁半之间几百万字的儿童语言发展原始资料。而国外此项纪录最长只到3岁。
不久以后,他的这本专著出版,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引起了震动,被誉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奠基之作”。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与其奢望外界没有压力,不如改变自己对压力的态度。而且,压力随时变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压力对人既具有挑战性,也具有正面性,只要方法得当,我们甚至可以将压力变成动力。
在压力面前,人应该既要充满耐性,具备一定的刚度,又要学会灵活,具有一定的柔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压力化为小压力,乃至将压力化为无形中。美国作家雷田有一篇小品文《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因为失业而忍饥挨饿的俄国流浪歌手来到美国闯荡,他疲于奔命地住在到处充溢着富贵气氛的纽约市的繁华地带。为了躲避房东催交房租,他每天都在马路上东奔西走,为此而感到耻辱和绝望。
一天,他在42号街遇到了俄国著名歌手夏里宾先生(他在巴黎当记者时曾采访过这位名噪一时的人物),没想到夏里宾还记得他。打过招呼之后,夏里宾对他说:“我的旅馆在103号街,跟我一同过去,好不好?”
103号街相当远,对于已走了5小时马路的他来说,再走60条街口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不到我的旅馆,而是过6条街到一家射击游艺场去玩玩。”夏里宾的补充打消了他的顾虑,仿佛也看透了他的心思。
不久,他们来到了游艺场门口,看了一会儿两名屡次射不中目标的水兵,然后继续前进。
又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了长纳奇大戏院,在那里观看到众多的购买戏票的热情观众,之后又前行。
“现在离中央公园的动物园只有5条横马路口了,我们去看看那只奇怪的‘猩猩’吧。”夏里宾愉快的话语,总是让他感到莫名的轻松……
就这样停停走走,他们不知不觉间已到了103号街。原本精疲力竭的他,却并未预想的那样劳累。
于是,夏里宾先生满意地对他说:“并不太远吧,现在我们到那家别致的餐馆去吃中饭吧。”
在那顿丰盛的午餐中,他听到了夏里宾让他终生铭记的话:“今天走的路,你要记在心里,这是生活的艺术。你与你的目标之间,无论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千万不要担心,将你的精神集中在较近的目标上,别让遥远的未来吓住你,使你烦闷。”
于是,他放下架子,在一个酒吧找了一份侍者工作,偶尔给客人陪唱,最终脱颖而出。
人的心理状态与抗压力成正比,一个心理状态好的人就比心理状态差的人抗压力强。美国著名作家、旅游家、探险家海曼斯,拥有与众不同的奇特经历:
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让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和赖以生存的工作。这时候,他已经45岁,命运之神将人到中年的他残酷地逼到人生的悬崖边。
面对飞来横祸,他没有悲观绝望,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振奋精神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斗争。
失去工作的他最迫切的是找一份新的职业来谋生,来养活自己。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写作,而此前他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学类的东西,甚至没有读过任何文学方面的书籍。
在最初的几年里,他所有辛勤的劳作与激情的投入换来的是1700多封退稿信。
然而,他没有灰心气馁,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更高的热情与加倍的努力继续笔耕不辍。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艰辛的付出后,他终于迎来成功的硕果:10年来,他不仅先后出版了20多部作品,还在数十次国内外文学大赛中获得大奖,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正当他的文学事业如日中天,达到顶峰时,他却做出又一惊人之举:徒步周游世界,那年他刚好60岁。
带着重新安装的假肢和对理想的追求,他踏上了艰苦跋涉的征程。
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整个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
1916年,已年近古稀的他拖着一条假腿,竟然奇迹般地登上了终年冰雪覆盖的非洲最高峰。
面对人们的惊奇与疑问,海曼斯这样说道:“迈出一步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只要懂得一步接一步地往前迈,谁都会走向成功。”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过:我们人类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一个人对压力的看法,不仅仅决定着人生观,还决定着生活观。
一位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个卖花的老太太。她衣衫褴褛,身体也十分虚弱,不过脸上布满了欢乐。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十分快乐。”
“是呀!为什么不呢?一切都如此美好。”
“你很能承担生活!”作家说道。然而老太太的回答更叫这位作家吃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就会等待3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到,与其奢望没有压力存在,不如做好对压力的管理,我们只要适应压力、控制压力,就可以做压力的主人,并将压力当作是新的资源与支持系统,乃至创造出生产力。
可见,在压力中,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敢于坚持,到处都有转败为胜的机会。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总需要苦一阵子”,我们在顺境中要懂得居安思危,在逆境中要懂得积极进取,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就能不断为自己开辟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