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是完整的健康。因此,我们平时既需要注意身体健康,还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才能防患于未然。
2005年12月初,民企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因患抑郁症在家中自缢身亡。德州晶华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空心玻璃砖产销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7年前从一个作坊式旧厂发展为总资产36亿元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集团。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作为集团创始人的董事长苗建中自然功不可没。
对于苗建中的离去,晶华集团所作的悼词上如此写道:“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苗董事长承担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工作压力。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事事要求做到最好,力求最精。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身体和精神严重透支,心理产生障碍,从而产生抑郁倾向……”
可见,身心健康是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基本条件。每个人只有注意身心健康,才能全心全力参与家庭、社会各方面生活,让自己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下班了,天也黑了,一个刚刚被解聘的公司职员赶着去接幼儿园的儿子下课。回来的路上,爸爸因为心情不佳,什么话也不说。
忽然,儿子抬头仰望着,大声说:“爸爸!你看有个微笑挂在天空上耶!”
爸爸纳闷着,也抬起头一望,原来今晚是个上弦月,月亮弯弯、透着云光,正对着地上所有人亲切地微笑。
爸爸慢下脚步,望着儿子稚气的脸,不禁问道:“那你的心情好吗?”
儿子天真地反问爸爸:“那你呢?”
爸爸微笑着说:“看见你,我心情就很好啊!”
儿子也回答:“看见月亮在微笑,心情就很好啊!”父子俩就在街头停下来,一起抬头望着月亮微笑。
这是发生在韩国某位著名公司总裁身上的事情。从此以后,他感觉到了对家庭和生活的态度,选择了自己创业。
后来,这位爸爸非常成功,原来排挤他的人也投奔到他的麾下。他说,从那天开始,他找到了天堂的感觉,这就是什么时候,都要笑对自己,笑对世界。
人生中有太多的悲欢、离合、忙碌与负荷,即使在最恶劣、最极端的困境中,人仍然有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究竟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这种困境的自由。无论你身处何方、何种环境,选择积极还是消极,对你的人生会有成败两种截然不同结果。
犹太裔心理学家法兰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遇极其悲惨。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被摧残致死,唯一的亲人只剩下一个妹妹。而他自己则是受尽折磨,情形惨不忍睹。在这种人生最不幸、最黑暗的环境中,法兰柯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但在痛苦和煎熬中他没有放弃心灵的探索。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囚室,突然脑海里闪电一样,他顿悟了一条使他惊喜万分的人生真谛:一个人所处的恶劣环境有时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但是他如何对待这种环境的态度却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即使肉体禁锢了,但他心灵依然有一种自由——选择自身如何对待环境的自由,选择以何种心态对待恶劣环境的自由。法兰柯的精神马上振作起来。他一改过去痛苦、煎熬的心态,而把集中营当成了最难得的研究样本,最难得的人生课堂。
他设想如果有一天还能生还,他要把他看到的暴行在讲台上揭露,把他研究的心得写成书告诉千千万万的人。于是他不断锻炼身心,用积极的心态感召难友,感化狱卒。
天助人愿,法兰柯真的有幸生还,而且由此创立了对每个逆境中的人最有价值的学说——“人类终极自由”学说。
一般来说,身体的健康要靠物质营养、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要靠个人修养、情感交流和有益的社交活动。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不是悲观厌世的,不是愤世嫉俗,而是脚踏实地、稳健前行。这个世界,会因这样的人而精彩。
在亚洲经济风暴之前,黄金豹是泰国首屈一指的亿万富豪。两年前他向银行大量贷款,在离曼谷不远处建造一个拥有高尔夫球场的高级公寓。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料想不到经济风暴几乎摧毁整个东南亚的经济,而泰国首当其冲,他花费了5亿泰铢建成的高级公寓却找不到一个买主,立即陷入经济困境,这是他人生中所面对的最大失败。他的生意王国在一夜之间崩溃,他甚至没有钱去发薪水给员工。可是,毅力惊人的黄金豹并没有因为沮丧而停顿下来。几个月后,他转行卖三明治在泰国已经家喻户晓,从失败中站起来的他成功的创造了另一个神话。
由于亚洲经济危机而转行卖三明治的前泰国亿万富豪黄金豹说:“人在面对失败时千万不要沮丧,只要保持敏捷的思想和健康的身体,在时机来临时,你必定能够东山再起。”
他说:“当我的商业、证券与产业王国在金融风暴中溃不成军后,我没有想到自杀,我只想到求生存。为了我的妻子、雇员、产业及我所欠下的债务,我告诉自己必须活下去。”
相反,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往往心理不正常,行为乖蹇,不仅伤害别人,也往往殃及自己,对社会造成极大地破坏性。
小高和小艾都是一所著名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同一个导师,同一个专业方向,毕业时候,才华横溢的他们又双双进入同一科研所工作。
因为是同学,所以两人在业务上经常相互交流和切磋,相处得也不错。于是,两人在国内外一些刊物上经常联合发表一些论文,产生了几项引人注目的成果,一度引起许多人羡慕。
可是,不久,他们的不和终究还是发生了。
一次,所里在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时,由于只有一个指标,结果小艾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而小高却落选了。
对此,小高感到很失落:本该平起平坐的,凭什么你要超过我?他还怀疑是小艾在评选过程中做了手脚,因而更是怀恨在心,不仅与小艾不再共同研讨学术上的疑难问题,甚至断绝了来往。
两年后,小艾竞聘处长职位,小高又是怒气难平,他四处活动,到处写匿名信贬损小艾,后因组织发现被制止。
不久,小艾的竞聘获得成功,小高更加妒火中烧,以至精神失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