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希望总是美好的,真正做起来还需要付出一些艰苦的努力,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
一代名将曾国藩曾说过“天下大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才使得他最终得到了清廷的信任。大权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自己的霸业。天下三分有一的刘备也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由于他做事的认真细致,不放过一丝一毫的事情,才能得天下豪杰争相归附,有了与曹操、孙权抗衡的能力。
古时候有个小故事讽刺了这些人: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一个个动作、一个个工件的制作,一个个程序的编制,一个个知识技能点的掌握,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都是由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身汗水和无数次的失败、成功累积而成的,永远不可能一日成名、一蹴而就。总而言之,一分的成功,必须有百分的付出,必须从小事做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对一只小闹钟说:“你一年要重复不停地‘嘀嗒’三千多万次,你能忍受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吗?”小闹钟听后十分沮丧。一只老怀表对小闹钟说:“不要只想着一年怎么‘嘀嗒’三千多万次,只要坚持每秒‘嘀嗒’一次就行了。”于是,小闹钟按照老怀表说的去做。一年过去了,小闹钟顺利完成了“嘀嗒”三千多万次的任务,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要坚持从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天,相信只要坚持做好一点一滴的事,距离成功的目标一定会越来越近。
有的人急于实现目标,重结果轻过程,在经过一些努力后,发现目标依然遥远,就泄气甚至绝望。能够获得成功的人,多是做事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人。人,贵有理想,更可贵的是能为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老子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也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因此,我们做事既要放眼长远,又要做好眼前的点点滴滴。
成功贵在坚持。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想好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努力把每件事做好,就像那只小闹钟一样,坚持每秒“嘀嗒”一下,才能够取得成功。一个人要有雄心壮志,但更要能做好当下点滴小事。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阐述到,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总是需要在局部目标达到之后不断确立新的信仰和目标,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束缚自己,逃避先前渴求的自由和伴随着这种贬义的自由而来的积极性的丧失、空虚和无聊。人的一生既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人的一生总目标的实现是比较遥远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成功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再伟大的成就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累积而成的,纵观每一个成功者的奋斗史,都是在达成无数个小目标之后,才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
所以,要把人生总目标分解成长短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各个击破,逐步接近总目标。看似遥不可及的宏伟目标,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是适合自己的,是在自己的能力“射程”之内,那么,只要遵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成功规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最终的成功就会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华罗庚曾说“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应当循序渐进的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俄罗斯撑杆跳高名将谢尔盖·布勃卡就是分解目标、缩小目标的最佳实践者。这位“撑杆跳高沙皇”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独步天下,主宰世界撑杆跳领地长达20年之久。他是田径史上唯一赢得6次世界冠军的超级巨星,身后留下了35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辉煌瞬间。
也许,你可能会惊讶地问:这么多次破纪录,他每一次能提高多少啊?答案是:每一次提高一厘米!他就是用这种规则允许的最小度量,在17年内把室外世界纪录提升到6.14米(室内6.15米)。所以有人称他为“一厘米王”。因此,有些人在钦佩他的同时可能会有一种不屑的想法,觉得他是为了多拿奖金才有意这样做的。其实,布勃卡真实的意图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目标更小一些,离自己更近一些,这会增加他的信心和力量。他说:“如果说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为6.14米,没准早就被这个目标吓倒了。”布勃卡此举非常明智,他将远大的目标缩小为每次一厘米,这样他每破一次纪录,就能获得一次征服的快感和享受,就证明一次自己的实力,就向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标跨进了一步。
心理学实验证明,太难的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比较难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会激发人的热情行动。目标是现实行动的动力和方向。目标过低,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不具有激励价值;目标过高,如果高不可攀,就算费尽力气,在较长时期内也不能明显见效,就会挫伤人们对目标的信心,反而起了消极的作用。大目标虽然能够激发我们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所以,为了顺利实现心中的大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设定每个阶段的小目标,步步为营,分步实现大目标。
在世界马拉松史上,曾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赢得了人们的瞩目,作为一名长跑选手,他的个人条件并不出色,但是他却摘取了该年度的马拉松桂冠。记者采访他成功的原因,他说:“因为我把比赛全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我在每一次比赛之前都会做精心准备,我会乘车把比赛要走的线路观察一遍,记下沿途中比较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物。然后,在漫长的赛程中,我就把全程用各个目标分成一段一段的短程,我会铆足了劲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调整心态,继续以不减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其他选手的目标是最后的终点,所以他们往往跑不到十几公里就已经疲惫不堪了,而我的目标则是下一个小目标,相比之下,我的目标是容易接近的,所以,整个赛程我一直是充满信心的,这信心得益于一个个看得见的分目标呀。”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发人深省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一开始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这段闻名于世充满哲理的话提醒人们:如果要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不妨将目标一段一段地分解,让它成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较小的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
拥有一个宏伟远大的目标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地将它付诸实现!难在哪里?就难在人们往往都能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却没有或者缺乏正确地实现这一目标的智慧与策略,于是就不知有多少人在盲目地、缺乏充分准备地向伟大目标的冲刺中折戟沉沙,功败垂成。因此,我们要学会将自己伟大的人生目标分解为、缩小为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一步一步地实现;当这些小目标全部实现后,你的远大目标也就成功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