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平平坦坦的,都或多或少地要走些弯路,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之后才能为成功找到出路。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的考验。成功者也会失败,但他们之所以是成功者,就在于他们失败了以后,不是为失败而哭泣流泪,而是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并勇敢地站起来,再接再厉。
可失败者则不然,他们失败之后,不是积极地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而是一蹶不振,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他们可能也会总结,但他们的总结只限于曾经失败的事情,“我当初要是不那么做就好了”,“开始我要是如何做就不会失败了”,或会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去开脱责任。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美国生理学家谢灵顿,年轻时曾不务正业,人们称他“坏种”。开始,他并不以为耻,毫无悔过之心。可是有一次,他向一位他深深爱慕的女孩儿求婚,那女孩儿说:“我宁愿投河淹死,也绝不嫁给你!”
谢灵顿因此无地自容,羞愧万分,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从此幡然悔悟。他发誓:“将要以辉煌的成就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他怀抱发愤的志向,悄悄离开了那位姑娘。由于他刻苦钻研,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在英国多所名牌大学任教授,193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现实生活中,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在犯错误之后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抓住机遇,去开拓属于自己目标的人。成功和失败之间,往往只有一纸之隔。如果你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更正,最后的胜利就一定会属于你。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会动摇他胜利的信念;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
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胆地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经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
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有些人总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难再抽出身来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个拳击运动员说:“当你的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才能够看清敌人,也才能够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连命都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无比强劲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面对受伤的感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得更惨。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面对困境时,人们往往坐困愁城,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们常会钻入牛角尖,怎么也出不来。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挫折,谁也不会一帆风顺就走向成功。有些人受到挫折,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有些人面对挫折,永不屈服,就能获得成功。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只能归于那些在曲折面前顽强坚持到底的人。拿破仑希尔说:“不管是暂时的挫折还是逆境,都不会在一个人的意识中成为失败”面对挫折,首先,要有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其次,就是要做客观分析,找到遭遇挫折的原因。再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改变过去的方式,重新开始朝着目标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永不服输、才能不败于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无论你做了多少准备,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当你进行新的尝试时,你可能犯错误,不论是谁,只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难免失败。但失败并非罪过,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
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只是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地度过这个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天。
这杯牛奶已经打翻了,再悲伤的哭泣也无济于事。但如果因为今天打翻了的这杯牛奶,而使人们以后不再打翻牛奶,不再犯类似的错误,那么打翻的这一杯牛奶就很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