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是稀有动物,只生活在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海獭是由栖息在河川中的水獭,在大约五百万年前移居海边而进化成的海兽。因此,海獭并不像生存在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万年的老前辈海狗那样善于潜水,同时也缺乏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海獭的抗寒本领是来自体内和体外两项遗传变异,体外变异就是身体的生长的密集毛发,而体内变异则是消耗大量海鲜以产生热能。因此,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的最佳毛皮兽,同时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35千克,所以平均每一头一天就要吃八千克甚至是十几千克的海鲜。
海獭是肉食兽中唯一的海栖动物。成年雄海獭体长1.47米,体重45千克。雌海獭体形娇小,体长约1.39米,体重约33千克。海獭的尾巴长约30~40厘米。它的头很小,身躯肥胖,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海獭主要生活在海中,仅休息和生育时上岸,甚至睡觉时也在海里漂浮。海獭具有一层厚密的体毛。它的皮毛是哺乳动物中的密度最高的。早在280年前,人们就发现海獭的皮毛是御寒的珍品,于是大量捕猎。到1911年,海獭的数量仅剩下1000头。后来,经过保护,海獭的数量才有所回升。
海獭非常喜欢吃硬壳动物,如海胆、贻贝、蛤子等。这些动物都有很坚硬的外壳,海獭的牙齿根本无法咬碎它们。那么海獭是怎样破壳吃肉的呢?聪明的海獭想到了更坚硬的石块。它们在海底抓到海胆或其他软体动物以后,先把猎物挟藏在两个前肢下面的皮囊中,游到水面后仰躺,把随身携带的约有拳头大的方形石块放在胸脯上作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猎物使劲往石头上撞击,击几下以后看一下猎物的外壳是否破碎,若未破碎,则继续用力撞击,直到壳裂肉露为止。有人统计,一头海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从海底捕获54只贻贝,在石头上撞击两千多次。饱食以后,海獭把石头和吃剩的食物藏在皮囊中,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失落,以备再用。
海獭的睡觉也十分有趣。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在海面上休息。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先是连连打滚,将海藻缠绕在身上,或者用肢抓住海藻,然后枕着波浪而睡,这样可避免在沉睡中被大浪冲走或沉入海底的危险。海獭的这种睡觉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来自岸上的敌害威胁。海獭睡觉时,如果受到敌害的来犯或者受到惊忧,大多数成员立即潜水逃跑,但常有少数成员留下来,以探明引起骚动的原因。一旦发现确有危险时,就用尾巴“噼啪噼啪”地猛击水面,以此作为报警信号,通知其他成员赶快逃离。另外海獭具有特别灵敏的嗅觉,能够嗅到8千米以外人吸咽的味道。要是有人在海滨上走过之后,如果不经几次潮水把人留下的气味刷掉,它们就不会上岸。这种灵敏的嗅觉有利于它们及早发现敌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