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是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家庭关系依据主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关系的好坏,是衡量家庭关系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尺。可以说,家庭幸福的最重要特征是家庭和睦,而和睦的家庭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这一核心基础之上。
所以就家庭关系而言,在我们的心理中,必须渗透人人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现代理念。
认识家庭关系平等的表现
任何社会都是由人与人组合而形成。人人又是自始至终生活在婚姻家庭当中,千万个婚姻家庭即构成整个社会。因此,家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不但是生活单位而且还是生产单位。
性别平等,也称男女平等。是指把两性看做平等的人来对待,给以同等的尊重,不能有任何基于性别的歧视和偏见。两性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包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教育、参政、就业,也要平等地享有家庭地位。性别平等应是一种有差别的平等,在给予同等权利和机会的条件下,尊重个人选择;在承认和容忍某些客观差异的基础上,争取有区别对待的平等。
(1)婚姻关系权利义务平等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男女有同等的缔结婚姻和请求离婚的权利,结婚后,男女任何一方都可成为对方的家庭成员;对债务的清偿和离婚时经济上的财产权力,男女也是同等的。
(2)家庭关系地位平等
夫妻关系平等,包括人身权利的平等和财产关系的平等。在人身权利方面,各自有独立的姓名权,人身自由权;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自由权;夫妻双方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义务平等;计划生育的义务平等。在财产权利方面:对夫妻的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平等的住房权;平等的扶养权;平等的继承权。
(3)父母子女关系平等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义务平等;接受子女赡养扶助的权利平等;子女接受抚养教育的权利平等;子女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父母也都有权继承子女的遗产,他们继承权是平等的。
(4)家庭成员关系平等
如祖父母、孙子女、外祖父母、外孙子女等。在这些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权利的平等关系。
实现平等,迫切需要认清不平等的现状;迫切需要唤醒自我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迫切需要从每一个家庭做起。那么,平等的目标终将会成为现实,我们的社会也将因此变得更加文明、进步与和谐。
建立家庭平等关系的方法
每个家庭的个人定位,真正的理念就是明白属于自己的本分、完善本分和发挥本分。人人都有难言之苦,家家都有难念的经,那么,我们如何来正确的看待家庭关系的平等呢
(1)老人怎样做
老人要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老人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带好孙子孙女就行了。要向孙辈宣扬父母和祖先的功德,教育他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听父母的话。
老人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家庭条件不够好的不能责怪子女,更不能怨媳妇,相反要赞叹他们,鼓励他们。子女的事不要干涉,让他们自己做主,放手让位给后辈当家,不要摆老资格。
(2)父母如何做
生了小孩后,就成了父母。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故上要尊老,下要爱幼,即上孝下慈。用知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父母要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讲老人的好处,不讲老人是非。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父母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所以为人父母要承担一家的两个方面:生活和道德。未生孩子之前,应明白父母怎么做。要作出方案,自己定位好,以道德为重。要学会正确的胎教和童年教育方法。小孩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具备道德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作为父母,不要只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虽是自己生的,但也是社会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的家庭,大的影响社会。所以重点要把孩子教好,把道德教育好。
(3)夫妻如何做
夫妻结合是为了生活上相互照顾,互相关心,不能说是谁专门为谁而结合。爱的原则应该是无私奉献,爱的本源是互相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不去麻烦对方,能原谅对方,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男女平等是指权利上平等,享受上平等。
要做到家庭关系的的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就要做到尊严和地位的平等,既不是男尊女卑,也不是女尊男卑,其核心是实现两性的共同发展,它直接关系到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家庭关系的平等是家庭发展的基础,父母和孩子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沟通,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心灵的碰撞。
一是蹲下来与孩子沟通。父母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孩子的事情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父母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孩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大声呵斥。
这样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与合作精神,也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同时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二是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当孩子要与父母沟通时,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这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是重视的,我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一切。
三是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爱是阳光,能唤醒沉睡的种子;爱是雨露,能滋润干涸的心田。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
四是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协商。父母若想让孩子听话,使用暴力或者命令的方式,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只有蹲下来,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与看法,才能取得孩子的认可,孩子对父母要求的事情才能够愉快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