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次夫妻双方结伴而行的远程跋涉,在路途上经历的并非全是繁华似锦的春天,金风送爽的秋天;也有淫雨绵绵的夏季和寒风刺骨的冬天。为此,在这漫长日子中,难免夫妻产生矛盾,当维系婚姻的柱石发生严重倾斜时,离婚的现象就会产生。
其实,对夫妻双方而言,离婚向来不是个轻松的话题。因为在一场失败的婚姻中,没有哪一方算得上是真正的胜利者。
研究表明,离婚是仅次于丧偶的重大精神刺激,造成的直接后果会使离婚的当事人出现心灵和身体的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抑郁、焦虑、失眠、疲劳等。为此,人们应该正确看待相关的离婚问题。
造成离婚的原因
离婚是一种对婚姻无可奈何的做法,夫妻双方及子女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现代夫妻感情的破裂呢?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闹离婚是夫妻心理期望错位的必然。期望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未来发展的主观设计与估计。
准备结婚的男女心理上都会有相当的期望,而在婚后或长或短的日子里,生活现实与心理期望不能合拍,心理上就会产生厌倦、失望情绪,丧失对婚姻的信心,导致离婚。
具体说,有的夫妻虽系自愿结合,但因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又没有注意关系的调适,感到缺乏共同语言,经常出现口角,最终因现实生活与心理期望的错位而感情破裂;也有因夫妻心理错位,矛盾日渐突出,一方为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而涉足外遇,破坏了夫妻关系,从而使对方无法忍受,不再维持婚姻关系;有的因夫妻一方发生某种变故,如出国定居、坐牢,或因夫妻间私生活不协调,背离了原本对婚姻的理解和期望,造成家庭悲剧的不可避免。这些因夫妻心理错位导致的感情破裂,有着非常复杂的构成,必须针对具体婚姻矛盾进行具体分析。
认识离婚的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离婚者离婚后,其心情总是很沮丧,情绪低沉、伤感,这无关性别,他们表现出愤恨、不满、自卑、看破红尘等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同时,面对周围人的非议和白眼,他们会感到孤独、无奈和愤愤不平。
不少离婚者都被周围交头接耳、背后指指点点弄得精力憔悴,使得他们对前途、对人生充满了悲观和绝望,一般来说,造成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自卑
由于社会对离婚的传统偏见,现代还有一些人对离婚不问青红皂白,他们习惯将罪名任意地强加到离婚者身上。
即使离婚的一方是受害者,也常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甚至遭到冷嘲热讽,致使离婚者的自尊心受挫,声誉下降,一时抬不起头来,背上“低人一等”的自卑自贱的沉重心理包袱。
(2)孤独
虽然离婚解决了眼前婚姻生活的矛盾冲突,可能获得暂时的安定感。但是,过去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一旦崩溃,对男女双方来说,失去群体生活,无论如何都会产生凄凉、孤独的感觉。
据一项心理调查发现,尽管离婚者5对中有4对在离婚前实际上已经分居了,可是到了真正离婚后精神上的痛苦才达到顶点,并且,以后常为不安和寂寞所困扰。
(3)失落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在决定离婚之前,已有一段漫长、痛苦、艰难的思索过程。并且,离婚后由于失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抚、柔情、温存,因而极易产生失落感,往往导致心理变态而逃避人生或背叛人生。所以说,离婚造成的心理创伤和痛苦是很大的。而那些对丈夫行为已经不能容忍而自己提出离婚的女性,则痛苦较小。
尽管离婚女性的痛苦可以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薄,但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对有些人来说终身难以磨灭,特别是有孩子的女性,往往会产生更为棘手的后遗症。
离婚后的心理调适
在离婚率非常高的现代,婚姻失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相关者必须正确对待离婚,并注意离婚后的心理调适。
(1)改变环境
对离婚者来说,如果周围的人文环境,对自己的离婚表示出的“好奇”让自己很不舒服,或者现在居住的房子里有太多伤心的回忆的话,那么不妨尝试让自己远离这些伤心和是非之地。
(2)寻求支援
交谈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之一,为此,在自己内心感到苦恼、哀怨时,离婚者可以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诉说,相信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好的心理医生,他们的劝说、安慰、鼓励都是医治自己心理上的最好良药。
同时,如果有写作爱好,不妨还可以把烦恼写在纸上,或者发到互联网上,得到其他人帮助,使自己很快走出离婚痛苦。
(3)转移思想
在离婚后的短时间内可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去,暂时遗忘眼前的不愉快,使心情趋于好转。还可以通过读几本好书,一方面吸取书中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从书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是不要去读那些不健康或者对社会和人生充满悲观失望情绪的书,这样的话,将会使自己更加悲观。
(4)加强社交
很多离婚者都有自卑感,认为离婚是件不光彩的事,因此常常采取回避态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当自己静下来时,总会东想西想,为此,建议离婚者可以把业余生活安排得紧凑一些,多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的生活可以帮助恢复常态。
买房?租房?
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夫妻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怎样善始善终地搞好夫妻关系,圆满地实现白头偕老,直接关系到老年婚姻的和谐幸福。
老年夫妻恩爱,和睦相处,无疑对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作用。反之,老年夫妻感情不和,甚至濒于解体,随之而来的不良心理活动,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那么我们老年人究竟该如何与老伴和谐相处呢?
认识夫妻矛盾的根源
在我国老年夫妻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结发夫妻一生感情都很好;第二类是虽是结发夫妻,但感情一直不好,只是为了孩子凑合着过;第三类再婚夫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路夫妻。
对于第一类夫妻。我们到了老年,大多数已离开工作岗位,而且子女各自组成了家庭,家中只剩下老俩口,这就形成了空巢。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相濡以沫度过了大半生,几十年感情一直很好,老夫妻到了晚年却经常拌嘴,发脾气,什么原因呢?
(1)性格发生变化
譬如,有的老年人性格变得古怪,生出许多怪毛病:有的就像小孩特别幼稚,看见什么都新鲜。比如,有的像孩子一样嘴挺谗,看见别人吃什么,自己也想吃;有的喜怒无常情绪容易波动;有的产生陷入怀旧的情结,经常回忆过去,老想寻找老朋友、老战友、老同学,或者故地重游;有的抑郁而多疑,比如,老俩口一辈子相安无事,到老却怀疑对方有外遇,这最伤几十年夫妻的感情;还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脾气比较好,到了老年脾气变得暴躁,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目标首先指向的是自己的老伴儿。
这就叫老年综合症,夫妻双方有一个,甚至都发生了变化,这自然会引起老年夫妻摩擦的增加。
(2)感情寄托少了
以前把孩子抚育成人,夫妻付出了很多辛苦,一旦闲了下来便无事生非。过去夫妻间的别扭和矛盾可以用繁忙的工作冲淡,退休后整天你看我,我看你,便生出好多事来。老俩口可能为一点小事就能吵起来,如菜咸啦!桌子没擦干净啦!菜买贵啦等。
(3)产生失落感
过去上班时,早走晚归,虽然忙、累、压力大,但是也有乐趣。退休后,人闲了下来,由于缺少精神寄托和感情交流,便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没着没落,孤独寂寞,心里总有一股无明火,一旦有不顺心的事,老伴儿就自然成了发泄的对象。
还有,一些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差,总是对现实产生不满,看不惯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惯年轻人的穿衣打扮,看不惯一些影视作品等。
对于第二类夫妻,虽然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但婚姻基础不太好,感情也不好。我国现阶段的许多老年夫妻有的是按旧式婚姻结合的,有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结合的,比如,最早的上山下乡知青,因此,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础。
这类老年夫妻,虽然相处了几十年,相互间可能发生过无数次争吵,可能还有过多次离婚的打算。在打打闹闹中人到老年,儿女也都各自成立家庭。过去,子女是是他们的感情纽带,子女独立后,家里也成了空巢。联系夫妻中间的纽带没有了,感情的寄托减少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就变得突出了。
对于第三类老年夫妻,老年人的再娶、再嫁成为较为普遍现象。所谓少年夫妻老年伴儿,找个老伴儿是独身老年人的正当要求。一般来说老年夫妻再婚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猜疑心大,老怀疑对方背者自己干一些事;二是对原来的妻子(丈夫)旧情难忘,有意识,无意识的拿现在的妻子(丈夫)进行比较;三是对待各自的子女一碗水端不平;四是在经济上互不信任,在钱财上斤斤计较,相互算计;五是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可往往老年人都希望对方能适应自己;六是房屋、财产容易产生纠纷。
关于和睦相处的建议
老年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可以让我们的老年生活过的愉快、充实,可以为家庭营造一个愉快、舒畅的环境,所以和睦相处自然是每一个老年人晚年的心理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老年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第一类夫妻的措施
对于第一类夫妻。这类老年夫妻婚姻基础比较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方都要明确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对对方要理解、忍让、关心,比如有的老年人生出一些怪癖的嗜好:讲吃讲喝,养花鸟鱼虫,养猫养狗,还有的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这些都是老年人无事可做寻找的精神寄托。
只要是没有危险,不太出格就不要管他,只当没听见,没看见,切不可采取武力,或扔或砸,或者一气之下跑到儿女家。这样不仅伤了对方的心,还会因此使对方生气得病伤身体。
老年夫妻间由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的矛盾,我们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对方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娱乐活动,以冲淡孤寂、烦闷心理,以免老伴儿成为出气筒。
如果有条件的话,夫妻双方可以外出旅游,或者分开一段时间,一个到子女或亲戚处住一段时间,在分开的时间里双方会相互想念,再团聚就会不计前嫌。
有条件的话,可以经常老友相聚,一是有共同语言;二是能够相互排解孤寂、烦闷;三是可以喜欢交流信息刺激大脑,延缓老化;四是相互鼓励增强生活信心。
(2)第二类夫妻的措施
对于第二类老年夫妻,有的人认为,自己几十年的婚姻名存实亡,现在儿女已成人,双方的使命已完成,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将来的生活了,认为离婚是婚姻解脱。
离婚选择可能对个别老年夫妻是比较合适的,而对大部分老年夫妻是不合适的。此时,夫妻双方最好是能够再回首自己的婚姻,对自己一生的家庭生活进行回顾、梳理,多想想对方的优点、好处。
也许我们会发现,原来两个人之间还有许多共同点,还有难以割舍的感情,这就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人到老年找回了逝去的“蜜月”。
(3)第三类夫妻的措施
首先要珍惜婚姻。晚年再婚一般来说走这一步不容易,起码要经过子女、传统观念、亲友等几道关,因此,可以说来之不易。
二要相互尊重、信任。相互尊重、信任就是要交底、交心,有事不要相互瞒者,或是自己独断专行,或者有事只和自己子女商量,这些做法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被信任,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夫妻之间平时有事要多商量,多沟通。
三要处理好财产。财产问题历来是家庭诸多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再婚家庭最敏感的问题。有的再婚夫妻互存戒心,藏个心眼,留一手。老年再婚前最好双方有个协议,对各自的财产、婚后生活支出有个约定,这种先小人后君子的做法会给今后的婚姻生活减少麻烦。
四要对子女一碗水端平。对亲生子女和继子女应一视同仁,不应有薄有厚。一般老年人再婚,子女都成年了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大多在经济上不再依靠父母。但也有个别子女因下岗、失业造成生活困难,如果老年夫妻有条件的话,就应伸把手,帮助一下,这样才能与子女关系融洽。
五不要偏听偏信子女反馈的信息。有的子女因为最初就反对父(母)再婚,对父(母)选择的老伴儿总看不顺眼,想方设法从中挑拨。对此,老年人在心理上要设防,对子女说的话不要偏听偏信,听到说老伴儿的坏话要加以分析并劝说子女要理解、谅解继父(母)。同时,还要和子女讲清楚,如果你真正孝顺你的父(母)话,想使老年人晚年幸福,最好的办法是多给老年人祝福,少在老年人之间挑拨。
(4)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针对三类夫妻的针对性措施外,老年夫妻和睦相处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一要相互尊重。老年夫妻不论原来职位高低、能力大小、健康状况好坏,在家庭生活中都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的。家中的事情要共同商量,若有分歧,要耐心说明解释,切忌置对方意见于不顾而自行其是;在子女和外人面前,要注意尊重对方。
二要相互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说明了相互宽容、忍让的重要意义。老年夫妻的容,既指容人之长,并虚心向对方学习,也指容人之短,并予以必要宽容和谦让。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而又琐碎,老年夫妻朝夕相处,难免有时意见相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以夫妻情谊为重,多谅解,千万不要埋怨指责,更不应算老账,揭伤疤。
三要相互体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机能逐渐衰退,自理能力也随之减弱,这就需要在生活上有人照应,而老伴的照顾则是最周到、最贴心的。老年夫妻间要共同承担家庭义务,关怀彼此的衣食住行,平时要尽可能多一些时间与老伴在一起,尤其是只有老年夫妻单独生活的家庭更应如此。老年夫妻间既应该是生活上的依靠,也应该是精神上的支柱。
四要相互信任。多疑猜忌是破坏夫妻感情的无形杀手。老年夫妻的爱情虽经历了长期考验与磨砺,但仍需通过相互信任来加以巩固和发展,夫妻双方有了疑虑要及时交换意见,认真消除误会与隔阂。
五要互帮互慰。互帮互慰是夫妻共同克服困难的准则。所谓互帮,就是互相帮助,主动给对方出力、出主意,或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援;所谓互慰,就是互相安慰,使对方心情安适。当一方生病时,另一方要照顾护理好,使之得到温暖。
不要常在老伴面前数落儿女的缺点,也许老伴已看得一清二楚,心里也很烦,如果再喋喋不休,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老伴烦上加烦。不要对着老伴夸别人的丈夫或妻子如何如何好。这样会引起老伴的反感,认为你看不起他。
不要在老伴面前老说别的单位退休人员的福利如何好,更不要埋怨老伴单位及自己单位如何差。知足常乐,这样老伴会觉得你能和他患难与共。
与老伴发生磨擦时,就事论事。如老伴不注意收拾东西,我们让他把东西收拾好,不要“抽丝剥茧”,说什么“你总是不收拾东西,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了”。一串串地将陈年老账抖个不停,这是老年人最容易犯的唠叨病。
六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不要认为老夫老妻了,什么都无所谓了,整天邋邋遢遢。要知道人老了,会追忆逝去的青春,现在退休了,老两口朝夕相处,都希望能重温青春的梦。不妨和老伴多亲密一些,这样日子将过得更和谐、美满。
把握夫妻交谈的技巧
有人说:“家庭的幸福其实很简单,仅取决于家庭中的两个人如何交谈,其他则是次要的。”的确如此,因为人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需要通过语言交流感情,如果不注意谈话技巧,就容易发生误会,甚至于冲突、矛盾,乃至劳燕分飞。所以,我们老年人要想做到夫妻和睦,就要注意一些交谈的技巧。
(1)场合要注意
夫妻间谈话引起误会最多的,可能是不注意谈话的场合技巧。做妻子的这方面似乎更重要,有许多做妻子的对于丈夫在外的情况不大了解,一见到丈夫,就想把心中要说的话,说了出来。这样,由于只想到自己的一面,没有顾虑到对方的心境,往往是恶感多于好感。日子久了,就会引起夫妻间的不快,使彼此的情感大受损害。
由于这个缘故,做妻子的在和丈夫谈话时候,应要注意一下对方脸上的“阴晴圆缺”,以决定是否马上谈话。自然,在外人面前数落丈夫或妻子,更是破坏家庭关系的“凶手”。
(2)不要唠叨太多
男人最怕女人唠叨,特别是当他忙碌、心烦时,内心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以及身心疲倦时,如果做妻子的在他的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话,而所讲的又是无关重要的事,他不但感到烦恼,而且往往会发脾气。
不少老年人都好犯有这种毛病,就是说话不用脑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理会时间和地点,在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很坦白天真,但是实际上,这是简单幼稚的表现,非常不利于老年夫妻的和睦相处。
(3)注意谈话艺术
当我们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我们会顾虑到对方的反应,静观对方的眼色,谈话尽量迎合对方的心理,其实夫妻间谈话也是这样。许多老年夫妻谈话就不这样细心,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是以为夫妻间朝夕相处,不必要注意这些细节了,实际上,这是最大的错误。
(4)说话莫过火
聪明的人,懂得对配偶察言观色,注意自己的谈话内容,并尽量使配偶高兴。例如,夫妻不要谈富有刺激和过火的话题。对丈夫或妻子谈自己过去的恋爱史,那你是最愚蠢的,因为男人的妒忌心理同女人一样是十分强烈的。
当丈夫心情不佳,或者内心思考什么问题的时候,做妻子的如果谈起过去自己恋爱的情形,那是最令丈夫生气的,他会怀疑你对他爱情是否是真的。
老年夫妻的感情仍需培养,防止爱情之花凋谢。谈谈自己婚宴的情景,多参加同事或亲友的婚宴,是有好处的。不论世间的景色如何,年年都有盛大的结婚仪式。盛大的结婚仪式是夫妻一生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事,鸳梦重温这个场面,过于增进夫妻间谈话的趣味也是必要的。因为结婚时,两个人的心情十分高兴,婚宴的情景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老夫老妻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牵手走到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当我们的老年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对方的老毛病又犯了时,双方冷静对待,相互宽容,这样才能实现“老拌”变老伴,才能共享退休后的欢乐时光。
改变住房一步到位的观念
代际婚姻是指一方为老年人,一方为准老人或中青年人。双方年龄相差较大,有的相差在20岁以上,甚至达40多岁。这种婚姻形式也被人们称为“老少配”。
如此大的年龄差距,婚姻双方是不是幸福,子女是不是反对,他们如何面对大家质疑的眼光,代际婚姻是否幸福呢?
认识代际婚姻的问题
选择“代际婚姻”的老年人大多经济条件较好。他们走上“代际婚姻”结合之路,多是寻求同龄人再婚难度较大的缘故。据有关部门调查,丧偶男性老年人再婚需求高达77.8%,而女性只占22.2%。
男女比例的失调,使许多男性老年人求偶愿望难以实现。而“代际婚姻”的出现,则为老年人再婚拓宽了领域。据一些“代际婚姻”老年人讲,为了能找到老伴,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再婚不要问年龄,要问满意度和幸福度。
在“代际婚姻”中,一般是男性偏大,而女性偏小。两者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双方生存利益上的一种交换。
然而,生存利益上的公平交换,却不能代替感情上融洽,因为感情毕竟有其固有的法则,那就是非功利的。“代际婚姻”虽然不乏成功的例子,大多数结果并不容乐观。其原因大致有:
其一是年龄相差悬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双方的沟通,为日后的婚姻埋下隐患。一般双方共同的话题不多,平时很难说到一起去,缺乏沟通,加上各自生活习惯不同,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摩擦,久而久之,给婚姻生活造成危机。
其二是生理差异比较大,生活上不协调是“代际婚姻”难以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方到了花甲之年甚至是古稀之年,而另一方则刚过半百,甚至年纪更轻,生理上的不协调是在所难免的。时间短还能忍受,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婚姻的裂痕,处理不好,就会以分手告终。
其三是“代际婚姻”得不到子女的支持。现在大多做子女的,对老年人再婚还算积极,但是大多数子女对老年人找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比自己还小的伴侣则难以接受。有些老年人虽然顶着子女的压力,同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女子结婚,但婚后多数却不能与子女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四是社会对“代际婚姻”的偏见。面对“代际婚姻”,有人说它是“老牛吃嫩草”,也有人说它是“金钱与青春的交易”。在婚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你情我愿,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女性和社会学者认为,“代际婚姻”是对女性的歧视,不宜提倡。
面对代际婚姻的要点
结婚自由,对老年人也是一样的。选择多大年龄的人组成家庭,完全是老年人个人的自由。鉴于“代际婚姻”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那些热衷于“代际婚姻”的老年人应三思而行。如果已经选择了“代际婚姻”,则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好调解与适应。
(1)婚前要慎重选择
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所以需要甚重选择,千万不可盲目。
首先对于那些正在“忘年恋”中的老年人,应该慎重考虑,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在年龄上比自己小很多的他(她),自己欣赏对方的什么?幸福的婚姻是以爱为基础的,不能夹杂着别的目的,例如金钱、地位等。
现实中,有很多年轻的女性,可能希望有一个富足的生活,就不惜嫁给一个老年的男子,以希望能继承财产。面对这种情况,老年朋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好未来年轻妻子和子女的财产纠纷问题。
其次要考虑到“代际婚姻”可能出现的压力和后果,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女方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对相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代沟问题,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能够以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对待对方。
(2)接受彼此差异
对于“代际婚姻”的双方来说,既然选择了一个年长或者年幼的对象,就要接受对方目前的一切,其中包括性格、爱好、性生理现状等,否则这种婚姻就无法维持下去。
不可否认,“代际婚姻”在生活方面或许要克服一些别人遇不到或较少遇到的难题,但这种结合所展开的也是一种人生的另一种美好境界,关键在于双方怎样对待和处理。若处理妥帖,或许双方从生活中所得到的欢乐,是同龄夫妻所很难体会到的。
(3)老夫少妻性调解
“代际婚姻”中夫妻双方常常出现性生活方面的不和谐,其主要表现就是男方在性生活中无力满足女方的需要。对此如不及时加以有效地调试,轻则会直接影响夫妻感情,严重的会导致婚姻的解体。
在“代际婚姻”中,男性的老年人应该主导性生活频率。
首先,对于年龄较大的丈夫来说,仍要发挥男性积极主动的特点,主宰、支配夫妻间性生活。这样老年人就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身体状况,适当地安排性生活,控制其强度和次数,这样也会使老年人的妻子得到相当程度的性满足。
其次,老年人还应以丰富的性经验来弥补性能力的不足。年龄较大的丈夫虽然性欲弱于年轻的妻子,但老年人在这方面的经验却远远比对方丰富。经验能完全弥补性能力的不足。因为老年人知道哪些地方是女性敏感区域,老年人知道用什么方法可调动起她的性兴奋,老年人还可以用较长的勃起时间来适应女性性兴奋速度的缓慢。若老年人把注意力更多地用在生殖器直接接触之外的性前戏上,、使对方体验到相当程度的性快乐。
(4)老年人多展示宠爱
不管女性处在什么年龄段上,她们总是希望从亲密的身体接触中得到较大的快感,希望男方能够给予一些亲昵。所以,在年轻的妻子面前,老年人应该做到让她们时时感受到宠爱,而这种感情恰恰可以成为性感的有力补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代际婚姻”,尤其是老夫少妻现象会越来越多。那些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代际婚姻”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后悔情绪,就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因为年龄不是距离,生活总是要过,只要调整得好,“代际婚姻”照样可以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温馨小提示
近几年来“代际婚姻”,尤其是老夫少妻登记结婚的屡见不鲜,然而,“代际婚姻”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确实不少。衣食住是生活中每天要面对的事,如果双方能够处理好这几个问题,那么对于“代际婚姻”的和谐将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在衣方面。既然决定一起过日子,“代际婚姻”中老年的丈夫应该尽量稳重一些,而对娇小的新娘,我们可以让她尽量往成熟两字上靠。因为那些太年轻的女装,会加大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食方面。如果一个爱吃炒花生、八成熟的煎牛排的年轻女性嫁给了80余岁的老公,那么在家庭餐桌上,我们就应该让年轻的媳妇做菜时改一改。请她把菜炖得烂一些,再烂一些。
其实这样双方并不吃亏,得到实惠的还是双方的肠胃,毕竟老年人吃的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比那些年轻派的食品多得多。
在住的方面。家具一定要结实,少买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家具,在老年人的世界里,四条腿的凳子远比三条腿的稳当。
不要让年轻的媳妇频繁在你们的住处召开年轻朋友的欢乐聚会,过量的喧哗声确实是老年人所不能忍受的。如果对方实在要举办,老年人也要尽量放松心情面对,如果实在不愿忍受,可以自己出去走走,回避一下。
警惕消费陷阱,家庭消费要心中有数
我们到了老年,夫妻间的伴侣作用更显突出与重要,我们彼此相依为命,相互理解与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享受幸福的晚年。
然而,岁月有时是无情的,某一个人突然离去,留给另一半的无疑是伴侣缺失状态下,如何承担鳏寡孤独带来的沉重压力,或面对如何改变生存与生活质量的挑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丧偶老年人该怎么办呢?
了解丧偶之痛的危害
再恩爱的老夫老妻,也总有生离死别的那一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然而,数十年朝夕相处、相依为命的夫妻,一旦一人去世,这对活着的人在精神上确是一大打击。
由于各种因素,老年人丧偶后的心理反应不尽相同。如:发生意外突然丧偶,比老伴长年生病而病故受的打击要大;夫妻生前感情好的,比生前感情差的对逝者的怀念深;平时依赖感强的,丧偶后的不适感更强;有儿女的,比孤寡老年人容易走出痛苦的深渊;性格坚强、开朗的,比性格内向的人承受能力要强。
当然不管是何种情况的丧偶,丧偶对老年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虽然人人都明白“老夫老妻总有一个要先走”的道理,但当老伴真的撒手而去时,痛苦之情是不可名状的。我们常看到,老年人一旦丧偶,常常因经受不住失伴的悲痛,便很快地跟着“走了”。
例如有一位老年朋友,他向来乐观开朗,身强体壮。但当老伴去世后,顿觉孤独难耐,悲伤难平。每当泡茶独饮时,没有往日老伴的对饮,喝不出味道来;夜里,单床独枕,更是倍感凄凉;每见外面成双成对的老夫妻并肩同游,有说有笑,就触景生情,泪水直往肚子里咽。
因为丧偶之悲未能得到化解,忆妻情结日益加深,难以自拔,老伴走后没多久,他也忧郁成疾,猝然而死。
有位心理学家曾对5000多名老年人作了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丧偶后患病的可能性最大。丧偶对老年人整个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过度忧伤和后阶段的孤独无助。配偶是生活上最亲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侣。随着年增寿长,知心好友日趋稀少,老伴更是一日不可缺。一旦有谁先逝而去,另一个往往痛不欲生,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或终日痛哭流涕,不愿与已死的老伴分离;或呆若木鸡,不思茶食,一味唉声叹气;或悲情难遏,迁怒于人,怪罪自己。
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在丧偶的短时期内,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理。如果消极情绪没有得到缓解,就会引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患,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统计资料显示,丧偶老年人在配偶死亡后两年内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的7倍,可见丧偶是导致老年人提前死亡的重大心理因素。然而,居丧老年人若能平静地度过两年,其死亡率即趋同于一般老年人。
走出丧偶之痛的方法
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老伴,确实令我们老年人心碎,短期内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不可避免,但我们决不能让这种状况延续过久。否则积郁成病,每况愈下,危害很大。所以,在居丧的阶段,我们老年人应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尽快走出阴影。
(1)明白丧偶阶段
一般来讲,丧偶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是自责。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接着是怀念。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最后是恢复。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丧偶老年人只有知道丧偶后的心理历程,并能够根据各个心理阶段做好相应的调整,才能尽快从丧偶之痛中走出来。
(2)正确对待现实
首先我们老年人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2)避免过度自责
很多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年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往往会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
(3)学会转移注意力
很多丧偶老年人时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丧偶老年人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去。
(4)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依恋关系,然而,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此刻孤独与不适加重,无疑使丧偶老年人更加痛苦。所以,丧偶老年人应当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旧时生活方式的眷恋。
(5)广泛培养爱好
丧偶会使自己悲伤和痛苦,而广泛培养爱好则可以使您能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从而尽快地调整情绪。为此,丧偶老年人可培养一些爱好,如下棋、种花、养鱼、喂鸟、书法、绘画之类,从事这些爱好不仅能使您兴致勃勃,富于乐趣;且可以使您开阔胸怀,转移感情,从而使自己的心理达到新的平衡。
(6)多做些家务活动
心理学家指出,一般说来,丈夫先去世,妻子的适应能力较强;而若妻子失去世,丈夫的适应能力则较差。因此,在有子孙的情况下,女性就更容易度过居丧期。因为作为祖母,女性往往有操持不完的家务,可以较少感到寂寞无聊,男性往往就缺乏这种心理调整的条件。
通过这个心理学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丧偶老年人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精神有所寄托,这对保持精神愉快和身体健康都是必要的。
(7)选择再婚摆脱孤独
孤独凄凉、生活无助常是丧偶老年人的主要困境。丧偶老年人摆脱旧日的恋念,重新新生活,适应新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丧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不断增加。因此,丧偶老年人可以考虑一下再婚,以余生之年重添乐趣。
总之,丧偶之痛是老年人的一道很难逾越的“坎”,要走过这道坎并不容易。丧偶老年人只有自身妥善调适,才能安然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10.告别奢侈,消费不缺实惠
兄弟和睦是整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更是每一个家庭所向往的境界。
俗话说,“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兄弟若能和合、没有争执,就不会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
可以说,兄弟和睦既是对父母的孝顺,也是一个家庭相当大的福分。
认识兄弟关系的本质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认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古人把宇宙视为“气”的化合,每一个人都是父精母血所化,兄弟是同一父精母血所化,所以称为“连气”,只是形体分开而已。
因此,兄弟之间天然地有一种亲切感才是符合上天的伦理要求。作为最近亲属的兄弟如果疏远甚至反目,不仅违拗了双亲的意愿,而且是违背了天理,这是显然的道理。
因此,无论从天理的角度,还是从生活经历的角度,兄弟之间都应该亲密而不应疏离。这就是兄弟关系的本质。基于此,古人颜之推认为:“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意思是说: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像身体与它的影子,音响与它的回声一样密切。讲到要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要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
实际上,如今社会上存在的“把兄弟”现象,这些人之间常常都能做到感情深厚、互助互谅,而亲兄弟之间却不能亲密无间,甚至有的疏如路人,这种现象实在太不正常,也太不应该了。
兄弟相处,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设想一下希望自己的子女如何相处,然后按此方式处理兄弟间的关系,如此就能基本做到没有多少差错了。
具体而言,兄弟之间相处的模式不外乎爱、谅、敬三个字。爱指的是感情方面要有爱的基础,谅指的是兄弟间处事应有谅的风度,敬指的是对对方的人格要有平等的态度和应有的尊重。
把握兄弟相处的原则
(1)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在一个家庭中,兄弟之间,应该做到“兄则友”、“弟则恭”,哥哥对弟弟友善,弟弟对哥哥恭敬,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有了这种前提,不论出现什么矛盾,兄弟之间都可以心平气和的商量,不急不躁的解决。
(2)长兄如父,关爱幼小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关键在长兄。长兄要负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弟弟要知冷知热,关心他们的成长。家务事要多做一些,事事应以身作则。要孝敬父母,给弟弟做出榜样。
弟弟只要感到哥哥像父母亲那样的疼爱自己,帮助自己,就会加深对哥哥的感情,这样关系就会融洽。
(3)长大成人,患难相顾
兄弟成年后,有的新婚单独出去过,应该经常互相走动,聊聊工作、学习、生活、互相支持、鼓励,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对于尚未成家的弟妹,要帮助出主意,当好参谋,帮助他们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分家后,对父母赡养、照顾,要抢着多承担尊老养老的义务。过年过节,兄弟姐妹应尽量团聚老人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4)有了错误,帮助教育
兄弟之间谁在工作、生活上出了纰漏、犯了什么错误,互相不要埋怨和不管,更不要歧视,应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耐心细致了解情况,做好帮助、教育工作,让他(她)更快地认识和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