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曾经在“搜狐”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冬至节的种种有趣传说与历史掌故,可不知为什么,有关冬至的话题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冬至,在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古有这样记载:“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汉代曾把冬至作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
在我国宝岛台湾,则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他们把这一天比做过年一样重要。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
在我的记忆中,号称“味在四川”的巴蜀大地上,一般都是举家“冬至吃羊肉汤”。有人说,这吃羊肉的习惯,充分证明我们川人比北方人对自己要好很多多,最起码在饮食上是这样。
感受壮族人的酒规
莅临羊城的那一日,姨父阿龙打电话告诉我老爸,说今天是冬至节,要过小年,他们壮族亲友晚上准备了家乡的酒菜,要为我们一家接风洗尘,另外还要了解我们的巴蜀文化,与我和老爸这两个所谓的文人斗酒、对对联。
我答应了对对联,老爸答应喝酒,但我们要求他们必须为我讲述一下他们冬至节的奇特酒规和冬至打边炉。
我知道壮族人擅饮,对老爸劝道:酒,其形如水,而性情暴烈,饮之无节、无制,则内可伤人之脏腑,外可乱人之肢体,使人神昏智迷。因而,今晚必须要对饮酒加以限制,治酒万胜于治水!
晚上,我、老爸、老妈与舅舅赴约,看到壮族人拜访在桌子上的酸鹅、油炸猪肝、广西鱼丸、壮家蒸肉等传统菜肴,更看见好多瓶壮族米酒。
我们的话题由此而展开。
壮族同胞饮用自家酿造的米酒,浓度低,淡薄醇香。
姨父说,每每冬至及节诞喜庆,在壮族家庭的宴会上,少不了酒。
据说壮族人饮酒,还有一些不成文的酒规——
姨父介绍说,他们壮族人在冬至节先饮开席酒,各款菜式全部上桌,主人宣布开席,先往地上酒一点,表示驱邪或敬土地;有的则摆上寿杯,以敬祖先。
上了年纪的客人,喜欢用右手中指沾酒在桌面上划一个圆圈,表示万事胜意圆满。
然后,酒宴的主人才举杯,请大家开饮。
其实,饮多饮少,可随各人酒量。可以象征性地饮一点,但不得不饮,不饮就被视为无礼。
首饮式完毕,主人举筷挟些好菜给长者,其他客人则自己挟食。
自此之后即可“自由饮”,嗜酒者一杯接一杯,最好是自己掌握酒壶,边饮边斟;不胜酒力的人可以不饮,只管吃菜喝汤,但不能把酒杯倒盖桌上,这是藐视主人无酒,要罚饮三杯酒。
姨父告诫我和老爸,千万不能将手里的竖直筷子插在菜上或米饭里,那样的话,他们会觉得是对其最大的不敬,使开席酒陷入低潮。
接下来就是敬客酒,我们席间主客几杯酒下肚又吃过一些菜后,姨父他们的十几个亲戚开始向客人——我老爸敬酒。
这时,姨父的堂哥又讲了起来,说酒要斟满杯,先敬长辈,主人右手持杯,左手扶主客人的肩头,一饮双杯;长辈以一杯回敬,但不必搭肩。
之后敬平辈客人,如果是一般朋友,则相邀举杯,各饮双杯;如果是深交朋友,则互相捉肘饮“交手酒”,你饮我的,我饮你的,互饮双杯。
如果提议多饮几杯,须有理由,一般来说,主客均可提出良好的祝愿。“饮了这杯酒,冬至出入平安”、“来年人畜兴旺”等语,要杯杯有名堂,寄以良好祝愿。
对于晚辈,主人举杯后同时饮下。
敬酒完毕,继续吃菜,自此之后则“主随客便”了,这一套酒规,一般不适用于女客人。姨父的堂哥说完这话,带头开始敬我老爸了,这一圈下来,人称“酒神”的老爸一共喝下了20多杯。
第三步就是码酒。大家饮到六七成,我们都基本吃饱了,就开始猜码。
姨父见我老爸不会,便应先邀舅舅开猜,说这叫做“码引”。
两人“码引”完毕,姨父又讲解道,其实在主客两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都可同时进行猜码,这样喜庆热闹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这个余兴时间,因我不好饮酒,我便与姨父的堂哥对起对联了,他一连出了20几条上联我都对上了,他为了让我遭罚酒(罚酒就让我老爸喝)就出了一副“绝联”——江河湖海波涛涌,我脱口而出一句——寂寞寒窗空守寡。
姨父的堂哥说我的对联虽然可以,但气势不够。
我却辩解说,你那上联大气,我这下联阴柔,而且偏旁一致,这样一阴一阳,相得益彰嘛!
随后的酒规是罚酒,所有的罚酒都是只是针对我老爸,对我这个学生他们也网开一面。
姨父的堂哥解释说,罚酒其实是对早已约请来赴宴,但不及时入席者的一种处罚。
迟到者入席后,主人不让先吃菜,而要饮酒三杯,这三杯酒称为“罚酒”,由主人一杯一杯地带强制性的给饮。
当然,这只是对酒量大的朋友才这样,如果是兄弟,叔伯、亲戚或干部就不勉强了。
姨父的堂哥“阴险”地笑道,罚酒,是表示主人邀请客人赴宴的诚意。
最后一项是揽颈酒。
主讲人依然是姨父,他与我老爸干了一杯啤酒后叙述说,揽颈酒是主人对他的“同年”或“老翦”(即同名相好者)的礼规。
揽颈酒可以在敬客时进行,也可以在酒酣时进行。饮时,两人平排站好,你揽我的颈,我揽你的颈,然后各人抽出一只手拿酒杯,你给我饮,我给你饮,同时饮下,一般只饮一杯,以表示手足情谊。这种饮酒方法有时也用来敬外来客人,以表示亲热、好客。
说罢,姨父又分别与老爸和舅舅揽颈饮下一杯啤酒。
这样的“精彩”镜头,早已被在一旁的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我发现,壮族家庭用的酒杯很小,作主人的要时刻注意给每一位客人斟酒,保持酒杯常满。你一饮干,或饮了一半,主人会马上又给斟满。
舅舅也告诉我,通常在壮族人的在冬至宴会上,不会使不胜酒力的客人醉倒,常常烂醉如泥者,均是平时嗜酒者和猜码不服输的人。
看来,过量饮酒无益,损害健康的道理正在逐步被壮族人认识,酗酒者已不多见。
壮族火锅——打边炉
说过冬至的饮酒,当然还得说说壮族人冬至的饮食了哦。
身材魁梧,两眼有神,出生广西壮族之乡,且又曾是海军陆战队员的姨父阿龙的话很多,真是“话是酒撵出来的,兔子是狗撵出来的”,他有滋有味地对我们讲起了冬至节“打边炉”的来历。
他说,每当北风起的冬至来临,姨父他们壮族金色水乡的百姓,把一年的收成堆在谷围里,而劳累了整年的人们,现在变得清闲,收入可观,精神也爽朗了。这时,他们邀来老友,三五成群,在家里举行“高级乡宴”——打边炉。
当壮族亲友准备的传统菜肴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姨父端上了电磁炉,放上一只不锈钢大盆,盆内加上精心熬制的汤料,再放入一些能吃的美味佳肴,于是我们开始打起了边炉。
打边炉的内容很丰富,以鱼为主,也有鸡肉、牛肉,却都切成薄片,还有海蜇、鲜虾、蚝、蟹等等。配料用姜丝、酱油、蚝油、咸菜、酸菜、柠檬叶、葱蒜芫茜等。
姨父说,他们传统边炉用的是木炭炉、瓦煲,摆在地下,吃友搬来矮凳,围炉而坐,边谈边吃。
如今,壮族老百姓富裕了,有些人买了铜制火锅,或用电炉、电饭煲和电磁炉,因此边炉也从地下“升级”到桌面上来了。
但是,壮族同胞还是比较喜欢在地下围炉而坐,这样更随和,偶尔来多一两个人,也容易加位,凳子不够,蹲着吃也无所谓,只要酒逢知已,饮得开怀。
此时此刻,满脸红霞飞的姨父不住地大声嚷嚷:菜不够,继续加,酒不够,再斟添。
这帮壮族亲友三杯落肚话就多了起来:今年的好收成,明年的新打算,传闻轶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东南西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酒,一杯接一杯,烟,一支接一支,烟在诱神,酒在发作,血在沸腾,神态变了,动作随便了,话题也放肆了。
姨父喝多了,便手舞足蹈,天旋地转,他还“口出狂言”:什么三星五星级的酒楼宾馆,还是我们壮族的边炉好,实惠便宜,随便舒服,醉了就吐,吐完便可在床上睡。
我也赶紧附和一句:是哦,住在宾馆也忌手的忌脚的,那能如此尽情谈吐呢!
在这里,壮族亲友们可以筷舞声嘶:“温酒斩华雄”,“三碗不过岗”到“李白斗酒诗百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没完没了,这样的冬至“乡宴”,从黄昏延续到了三更半夜。
酒气慢慢地退了,趁着酒的余兴,又有新的话题,壮族水乡的新变化,游香港澳门游新马泰的新鲜感受,开放改革,民族和谐……典型事例来自本乡本土,他们反刍着理解与深化,直抒理想与胸怀,兴尽而散。
哦!别有风味和乡土特色的冬至打边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