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十万字左右的书中,那些能够让你感到振奋、有所感悟的话恐怕也就那么几句。
一本有十万字左右的书中,那些能够让你感到振奋、有所感悟的话恐怕也就那么几句。而那些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能够让你说给别人听的话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在你看完本书之后,合上它,然后把你能够记得住的话写下来。这时你会发现,你所写下来的那些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些简短有力的句子!
对于那些令你难忘的,那些你真正能记得住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一种兴奋、感动、愉快、或者悲伤的感觉,而这些能够引起你种种情感的话究竟是怎么说的,你往往很难重复,即便是能够重复,也只是其中的很少的一部分。事情反过来也是如此,你说了一大堆的话,如果让你再说一遍的话,你能够完全重复的部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往往就是你最得意的。同时也是最简单的那些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
现在的人们可以随手获得大量的信息,这就使得大脑只对使它最兴奋的信息做出充分的反应,其他的信息只能在后面“排队”,而且,信息在大脑里的排队顺序向来是“后来者居上”,那么,即使是最有用的信息也会被放在待处理的序列里,它们最后往往因为队伍太长而被遗忘。那些被留下来的,都是那些位置靠前的,其中容易记忆,个性鲜明的占绝大多数。由此看来,简单有力的话最容易被大脑接受。
看看下面这两句话,你比较喜欢哪一句?
第一句,“一般来说,成功的几率多数为50%,因为无论有多少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对于结果来说都只有两个,要么实现目标,要么没有实现目标;当然,这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第二句,“不赢就是输。”
这两句话说的都是关于成功几率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人们探寻成功的几率不过是在安慰自己,以便让自己静下心来做事情。但是,成功与否和心情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它只决定于你的准备是否充分,做事是否到位,思考是否彻底。第一句话的“50%的成功率”纯属废话,它惟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安慰人们,只要你做就有一半的机会,其余的内容只能用来“磨耳朵”。第二句话则不然,它很简单,但意思很丰富:成功就是你赢了;想成功,那就尽力去赢,成功了99%也不算你赢;成功就是彻底打败了对手,“不赢就是输。”撇开了自欺欺人的几率问题,把“做事情”放在了首位,所以,第二句远远比第一句话更实际,更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