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付出行动,去亲身实践体会,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识和智慧。
有座仓库里放了两把犁,其中一把满是铁锈,另一把却无比光亮。生锈的犁嫉妒地看着它熠熠生辉的邻居说:“为什么你这么光滑帅气,我却全身乌黑,毫无光彩。不公平,我要求给予平等!”光滑的犁说:“我的光彩来自于我的艰辛劳动。”
同样是两把犁,为什么一把锈迹斑斑,另一把光亮如新?很简单,差别就在于行动。勤于行动,才能让自己保持光亮。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行动中,人才能得以完善自己。
我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要使自己脱颖而出,首先得让自己变得不同寻常,使自己与其他人相比更加优秀!
那么,要怎么优秀呢?如何才算优秀呢?优秀是一种习惯,生命更是个过程。因此,我们要从行动中完善自己,因为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可以说,行动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命运!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过: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行动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否则,即使你满腹经纶,学贯中西,那也都是别人的知识和理论,并不能转化成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战国时期,王子期驾驭车马的技术非常高超,世人皆知。赵襄王来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可是,学了很久,与王子期驾车比赛时,他总是落后。赵襄王认为王子期没有把最好的技术教给他。王子期解释说:“大王,我怎敢不把驾车的全部技术都教给您呢?您在几次比赛中失败,主要原因是您只懂驾车理论却不会运用呀!我在比赛时,并不十分在意输赢,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马儿跑得舒适流畅些;您却一心一意想争先,根本不顾马的死活,因此总是不能争得第一。”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很久,比赛时却总是落后,原因在于他不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反复实践,反复运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不去实践中广泛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是不会转化成自己的真正才能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提倡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有好多知识非得在实践中才能学得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人的能力有三十多种,能通过书本学到的只有那么几种,更多的是师法自然,在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这就是很多好动爱实践的学生日后成才的原因。
在一日千里的今天,人们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但是传闻和一些简单的介绍是有局限的,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真正可靠的。有段顺口溜说得好:
不到印度不知道人还得给牛让道;不到新加坡不知道四周都是水还得管别人要;不到西班牙不知道被牛拱到天上还能哈哈大笑;不到奥地利不知道连乞丐都可以弹个小调;不到丹麦不知道写个童话可以不打草稿;不到斯堪德勒维亚不知道太阳也会睡懒觉;不到巴西不知道衣服穿的很少也不会害臊;不到智利不知道火车在境内拐个弯都很难办到……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只有通过实践,别人的智慧才能成为你的经验!否则你和一个藏书的书柜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在行动中完善自己这个道理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是适用的,只有自己付出行动,去亲身实践体会,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识和智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知行合一,这对于人生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