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下里巴人→人之常情→情同手足→足不出户→户告人晓
寄人篱下:寄,依附。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人之常情:一般人常有的感情或想法。
情同手足: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户告人晓: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在南朝齐国,有个叫张融的读书人,他性格怪僻,行为怪异,身材不高,长相难看,但精神焕发,自我感觉良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目中无人。
萧道成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非常欣赏张融的学识,和他成为朋友。萧道成经常对旁人说,要想成事就必须有张融这样的人才。后来萧道成经过努力终于建立了南齐政权。这时他就开始和张融讨论文艺方面的问题。
有一天,萧道成和张融探讨关于书法的问题,萧道成说:“你的书法虽然颇有骨力,但是缺少二王(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度。”张融很不服气地说:“陛下不应该说我缺少二王的法度,您应该说二王缺乏臣的法度。”张融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他主张写文章要有独创性,最好有自己的风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文中写道:“作为男子汉做文章就该像孔子删编《诗》、《书》,制订《礼》、《乐》那样,要有自己的创造性,不要像鸟儿寄居在别人的篱笆下面那样抄袭他人。”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张融(公元444~497年),南朝齐国吴郡人。字思光,一名少子。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出身世族,弱冠知名。初仕为封溪令。后举秀才,对策中第。因故被罢免官职。后来又被萧道成辟为太傅掾,迁中书郎。不久进入齐国,为长沙王萧晃镇军,官至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历任司徒左长史,世称“张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