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两生→生死轮回→回天倒日→日许时间→间见层出→出人头地
人地两生: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生死轮回:佛教以为,世俗众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环不已,犹如车轮回旋不停一般,是一种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论。
回天倒日:犹言旋转乾坤。
日许时间:估量时间的词。指已有许多时光。同“日许多时”。
间见层出:先后一再出现。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出人头地
苏轼,字子瞻。十岁时,父亲苏洵就到外地游学,只好由母亲程氏来教他读书。苏轼很好学,而且有很多自己的见解。每当苏轼听到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时,都可以说出其中的概要。当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苏轼就对母亲说:“将来如果我和范滂一样,因为保持名节而将生死置之度外,母亲您会答应我吗?”程氏说:“如果你真能成为像范滂一样的人,我一定会像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的。”
长大成人后,苏轼非常擅长经学史学,每天可以写数千字的文章,他非常喜欢陆贽、贾谊的著作。读了《庄子》之后,叹道:“当初我有一些自己的认知,但无法表达出来,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当时文风不正,文章生涩难懂,主考官欧阳修希望可以通过这次考试来消除这种弊端,当他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十分惊讶,于是想把它评为第一,但是他又怀疑这篇文章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就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二名,而把《春秋》一文(这篇文章反而是曾巩所写的)评为第一。苏轼随后参加殿试,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想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应当避开此人,以便让他出人头地。”听了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欧阳修的戏言,不过后来人们终于相信了。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的文章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作画主张神似。著作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