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淡话→话不相投→投笔从戎→戎马仓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
清茶淡话:清,清淡。喝着清茶随意闲聊。形容待客亲切随和。
话不相投:犹言话不投机,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投笔从戎: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戎马仓皇:指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皇亲国戚:皇家的亲属。国戚,皇帝的外戚,即后妃的家族。泛指皇帝的家庭和亲戚。也比喻极有权势的人。
戚戚具尔: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具,俱,都;尔,迩,靠近。指兄弟友爱。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的弟弟。班超来自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班彪曾续写过《史记》,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人受到父亲的影响都发奋读书。班固比较喜欢史学,后来撰写了《汉书》,班昭则因为才德出众而被选入宫中。
与其他两兄妹相比,班超则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能言善辩,年少时就胸有大志,为人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由于家庭的变故,特别是当班固被召为校书郎之后,班超就跟随母亲来到了洛阳。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清苦,班超又非常孝顺,于是就帮助官府抄文书来维持生计。像班超这样的人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的,他觉得现在做的事与自己的志向不同,感到非常苦闷。有一天,他扔掉手中的笔慨叹道:“大丈夫即使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哪能干这些抄写的事呢?”身边的人嘲笑他说大话,班超说道:“小子怎能知道壮士的志向!”
四十岁时,班超弃文从武。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班超成为继张骞之后又一位出使西域的“奇男子”。
《东观汉记·班超传》:班超家贫,恒为官佣写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