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逢凶化吉→吉祥如意→意转心回→回嗔作喜→喜不自胜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本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逢凶化吉:逢,遭遇;凶,不幸。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
吉祥如意: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意转心回:意、心,心思;转、回,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回嗔作喜: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喜不自胜:胜,承担。控制不了内心的喜悦。
王勃是唐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少成名,六岁时就可以写文章,而且文采很好;十四岁时,他就可以出口成章了。王勃与卢照邻、骆宾王、杨炯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十五岁时就应举及第。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在那里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正值都督阎伯屿为了庆祝重修的滕王阁落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滕王阁宴请文人雅士。他的女婿吴子章才华出众,阎伯屿已经让他先写好了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可以炫耀他的才华。王勃正好来到洪都,也被邀请参加这次聚会。
宴会上,阎伯屿按照事先约定的,请到场的文人为滕王阁作序。由于比较仓促,文人们都推辞不作。当轮到王勃时,他答应了下来,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文人们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看了这篇文章也深为赞赏,他认为这篇文章比自己女婿写的要好很多,就没有让吴子章再写文章了。
《滕王阁序》构思巧妙,文章通顺畅达且纵横交错。文章在铺叙盛会胜景的同时,也流露出王勃怀才不遇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几句的意思是:山峦重重,很难攀越,有谁为迷失道路的人悲哀呢?原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但都是他乡之客。
不久,王勃就离开了洪都,前往交趾。但是不幸在渡海时溺水而亡,死时才二十七岁。
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出身望族,为隋大儒王通的孙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或三年(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