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茅塞顿开→开卷有益→益寿延年→年事已高→高屋建瓴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或成绩排在前面,形容人十分优秀。
茅塞顿开:顿,立刻;茅塞,喻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益寿延年:指延长寿命,增加岁数。同“延年益寿”。
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高屋建瓴:形容迅猛的、不可阻挡的形势。
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匡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撰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所以被称为《太平总类》。对于这样一部宏大的巨著,宋太宗要求自己每天最少要看两三卷,在一年之内把全书看完,并把这本书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准备花费精力看完这本巨著时,大臣们觉得皇帝每天不但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巨著,实在是太辛苦了,很多大臣就劝告宋太宗注意身体,少看一些,也不用每天都得看,避免过度劳神。但是,宋太宗却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乐趣,多看些书,是有好处的,况且我并不感到劳累。”
于是,宋太宗就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太忙而耽误了,他也会抽空补上,并时常对身边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得到好处的。”
因为每天都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宋太宗的学问愈加渊博,处理国家大事更加顺手了。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也纷纷效仿,所以宋太宗在位期间读书的风气很盛,就连平常不怎么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开始认真地阅读《论语》了,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太宗(公元939~997年),赵炅,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共二十一年(公元976~997年),庙号太宗,葬永熙陵。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