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床架屋→屋下架屋→屋如七星→星旗电戟→戟指怒目→目光如炬
叠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屋下架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屋如七星:形容住房破漏。
星旗电戟:军旗像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目光如炬:目光发亮像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目光如炬
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一位大将叫檀道济,他智勇无双,跟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立下很多战功,宋武帝就提拔他做太尉参军。
一次,檀道济率兵攻下了洛阳,有人就说把俘虏全部杀掉,以示惩戒。檀道济拒绝了这个建议说:“不能这样,可以用他们来收获民心!”
于是他就释放了那些俘虏,洛阳的百姓都来欢迎宋军。宋武帝为了奖赏檀道济的战功,就封他为护军将军。
文帝刘义隆即位之后,任命檀道济为都督去攻打北魏。宋军与魏军经常打仗,而且胜少负多。当军队来到历城之后,宋军的补给出现了问题,粮食供应不足。有的士兵就叫嚷道:“粮食吃光了,我们要完了!”由于吃不饱饭,士兵就出现了骚动,军心动摇。檀道济就想了一个主意,他派人去弄来几车沙子,把剩余的一点粮食撒在沙子上。到了第二天,士兵以为粮食充足,就安心作战了。
还有一次,在人数方面宋军比魏军少很多,将士就有了畏战的情绪。檀道济下令士兵们脱下铠甲,身穿白服,走出兵营。魏军以为宋军在耍阴谋诡计,就没有追击,结果宋军安全逃脱了。
由于檀道济功劳过大,而且声望很高,身边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手握重兵,宋文帝就开始怀疑檀道济,一些奸臣也想把檀道济除掉。一次宋文帝得了重病,就在这时魏军来攻打宋国,彭城王刘义康便拟了一道诏书,召檀道济入朝议事。
檀道济一接到诏书,马上准备入朝觐见。他的妻子说:
“你的功名太大了,一定会遭人妒忌。现在皇上突然召见你,说不定是有祸事要发生。”
檀道济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说:“诏书中说有魏军犯边,我一定要去,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你放心就是。”
到了建康之后,檀道济马上进宫问安。这时宋文帝神志不清,檀道济问安之后就退出了寝宫。他在建康待了很长时间,见宋文帝的病情好转了很多,就准备返回。不料,他刚上船,皇上就要召见他。甫一进入朝堂,禁军就依照刘义康的命令将檀道济拿住。接着就有人宣读了诏书,说檀道济阴谋造反。
檀道济在听完诏令之后,愤怒的目光就如火炬一样亮。他突然一口喝下一斛酒,扯掉头巾愤怒地摔在地上,大声吼道:“你们这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
不久之后,魏军听到了檀道济已死的消息,就开始进攻宋国。魏军很快就逼近了建康。宋文帝登上城楼,心情忧虑地说道:“如果檀道济在,何至于此呀!”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檀道济(?~436年),南朝宋国将领,祖籍在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从小家境不好,从军二十余年,从士兵一路升至大将军。东晋末,跟随刘裕攻打后秦,立下很多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攻击魏,粮尽退兵,魏军也不敢追击。文帝继位,因为他是前朝重臣,怀疑他谋反,就杀了他。檀道济一生战绩卓著。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军经验,总结出了三十六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拓展练习
一、试着简介成语“天涯海角”的故事中的作者经历。
二、成语“文韬武略”中的“韬”指的是什么?
答 案
一、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二、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