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肩荷口→口吻生花→花遮柳掩→掩鼻而过→过目不忘→忘年之交
两肩荷口: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口吻生花:比喻谈吐文雅。
花遮柳掩:比喻行动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亦作“花遮柳隐”。
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忘年之交
曹操当权时,祢衡来到许昌寻求发展,但他恃才傲物,他没有去拜会许昌几个有声望的名士,他说许昌城里只有孔融和杨修有真才实学,其他的士人都是徒有虚名。孔融是许昌有名望的士人,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当时位高权重,极有才名。他听了祢衡的话以后,就想认识这个狂傲的年轻人,于是换了便服屈尊去拜访他。
孔融见到祢衡后,两个人就觉得意气相投,毫无顾忌,推心置腹,他俩完全忘记了年龄的差异。当时的孔融已近不惑之年,祢衡仅是弱冠之龄。从此以后,孔融经常宴请祢衡喝酒。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孔融了解了祢衡的才学,他多次在丞相曹操面前推荐他,希望曹操可以重用他。
曹操本来想见祢衡一面,但是祢衡非常反感曹操的为人,就说自己有病没有去,而且还经常说曹操的不好。曹操听说之后非常愤怒,就把他送到荆州刘表那里,不久刘表也无法忍受祢衡的傲慢,于是将他推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黄祖喜怒无常,一次被祢衡顶撞后就当场将他斩首了。
听到这个消息,孔融非常悲痛,他认为是曹操间接害死了祢衡,以后对曹操更加不敬,终于被曹操以放荡狂言等罪名杀害。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孔融(公元153~208年),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能诗善文。他的文章简洁生动,代表作是《荐祢衡表》。他的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景象,但原有文集已流失,明人辑有《孔北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