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2900000016

第16章 宗教石雕考古概述

在佛、道教兴起之前,中国上古只有泛神的自然崇拜,原始宗教的崇拜偶像也不限于一形一物,可谓万物有灵。前述某些上古的人面雕像和人体雕塑,往往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性质,包括许多动物石刻或幻想性的神灵造型也如此。自东汉中晚期之后,佛道兴起,各成体系。作为形象的宗教语言,宗教石刻艺术也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并不断地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成为流传至今最为重要,艺术成就极高的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上古的学者,历来就有重视记述古迹的传统。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书,对各地的寺庙或其他史迹也有记述。历代的志书仿其先例,无形中成为今天进行考古调查的重要依据。但遗憾的是,包括后来的金石学,尽管成就斐然,却并不重视对雕塑艺术的研究,即便在宋、清时代已有关于宗教造像和石刻的著录和专著问世,但也都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科学的宗教石刻艺术考古。

随着西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传播,宗教石刻古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远在本世纪初,日本人和法国人已对中国古代的石窟寺艺术进行了考察。面对中国丰富而辉煌灿烂的宗教艺术遗产,文化侵略者、奸商纷至沓来,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也历尽劫难,大量珍贵的文物至今仍流失海外,成了国外著名的东方艺术博物馆的镇山之宝。今天,我们在响堂山、龙门、云冈诸大型佛教艺术石窟仍可看到许多佛教造像残缺不全的凿痕,那就是文化强盗留下的斑斑劣迹。

与此同时,中国的考古学者也在为复兴光大古代的宗教石刻艺术而进行不懈的努力。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就调查了云冈石窟,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北平史学研究会调查了龙门、响堂山石窟。北京大学教授阎文儒40年代起,就献身于佛教石窟艺术考古,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著成大著《中国石窟艺术总沦》,其融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为一炉,实奠定了中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考古的基础。宿白教授在从事考古实践的同时,也以考古学的方法全面介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研究,著述甚丰,从理论和方法上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宗教石刻艺术考占学的体系。

半个多世纪过去,尤其是50年代至今,中国的考古学者和美术史学者,对全国各地宗教石刻遗迹和遗物都作了较全面的科学调查、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并取得空前的成就。

石窟寺考古是利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来调查发掘、记录石窟艺术的全部内容,然后再对窟形、造像、壁画等综合因素进行类型组合关系的排比和编年分期的研究,这是综合研究宗教石刻历史、艺术和宗教发展演变的基础和前提。如今这些宗教石刻考古的成果,都集中反映在业已出版的报告和论文、专著上面,其中集大或者有《中国石窟》、《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篇》、《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美术”分卷等,这都是研究鉴赏中国古代宗教石刻文物必备的参考书。

在宗教石刻诞生以来的2000年间,宗教石刻艺术层出不穷,今天成了古石雕文物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宗教造像更是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对象。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代宗教石刻艺术品,专家首先着重对其进行分类和断代。

根据现存佛教造像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通常是将中国佛教造像分成九类。

第一类为佛像。佛为佛教中的至尊之神,指彻底觉悟真理者,能解脱众生苦难,所以成为佛教艺术中的主要雕像。佛的形象通常表现为庄严肃穆、祥和睿智的万方仪态,佛头有背光,顶成肉髻,鼻隆,眉间白毫,额广,唇丹,身着袈裟。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刨始人,称为“世尊”或“如来佛”。但释迦不是唯一的佛,因此,就存在各有差异的佛像,如有人们常见的如来佛、弥勒佛、药师佛等。

第二类是菩萨,地位仅次于佛。菩萨上求觉悟,下救众生,分列佛像的两侧。菩萨造像主要有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地藏和供养菩萨等,前者多怍佛的胁侍出现,供养菩萨多作持物供奉状。与佛像比较,其装束显得更为华贵。在个体石刻造像中最常见的是观世音菩萨像。

第三类是弟子罗汉。罗汉即指修行者达到“阿罗汉果位”,即能破除一切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进入涅般木。中国佛教艺术中多见罗汉造像,如有迦叶、阿难、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等,其往往作为佛的胁侍出现。罗汉形象服饰最为世俗化,老少美丑,夸张写实蔚为大观,实为现实僧侣的忠实写照。

第四类为天龙八部,即护卫佛的八部护法神形象。它们原是来自古印度的各种崇拜偶像,东传以后就逐渐中国化了。例如,龙的造像就属中国传统形式,在独体石刻造像中,光背和底座就常见双龙。其二为乾达婆,即飞天(香神)。常雕刻于石窟顶或光背中,其作天女散花飘飞游曳之势,成为佛教艺术中最美最令人难忘的形象。其三为阿修罗,本为魔王,后归顺佛,成为八部护法之一。其形象丑陋凶恶,令人生畏。其四为迦楼罗,又名金翅鸟,其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朱雀和风造型十分接近。其五为紧那罗,即伎乐天,多雕刻于窟顶、龛楣和佛像的头部周围。其特点是手持乐器,姿态生动,香花随人飘扬,意在表现极乐世界天乐神在自由舞乐的场景。此外还有天王、夜叉、摩喉罗迦。

第五类是佛教故事。它又可分为三种:一为佛传故事,为宣扬佛祖生平事迹的画面;二为本生故事,主要描绘释迦“前生善行”的事迹;三为因缘故事,描绘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

第六类是佛经变相图,即把佛经变成形象化的图案,也即佛经的故事画。如“涅般木变”即描绘释迦牟尼圆寂(人灭)时的场面,释迦侧身而卧,后面是一群哀恸的弟子。

第七类是密宗造像。它创于唐代,最高尊神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药师琉璃光佛、金轮炽盛光佛等。密宗菩萨作多面多臂。密宗的明王为佛、菩萨因大悲而现示的威怒形象。此外还有天王、地藏等。

第八类是供养人像,即捐资造像人的形象。大多手捧莲花,供养人生前专心供佛,死后愿往生西方净土。在供养人像中,还往往雕塑绘画伎乐图。乐伎手持各种乐器,舞伎翩翩起舞,再现了世俗生活中的乐舞。

第九类是装饰图案。在石窟和造像的装饰部位中,常见的纹饰有莲花,为圣洁之物,也为净土的象征。其次是忍冬缠枝纹,为植物变形纹样。可展开各种构图的变化,且与树林、莲花、鸟兽等主题结合,以构成佛像的装饰背景。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宏富多彩,而且其风格样式因时代和地区的差别也有所不同,下文我们将择其典型加以赏析。

中国的道教起源可追溯到先秦的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它形成于东汉,以后与儒学、佛教长期斗争并融合而发展。作为宗教思想的表现形式,纯道教石刻艺术,其地位和成就仅次于佛教艺术。而且也深受后者的影响。道教艺术的内容,不及佛教石刻宏富。常见的有三尊、六御、七真及仙人、女仙的雕像,制作也大体采用与佛像雕塑同样的手法。所谓三尊也即三清像,为玉清元始天尊(玉皇)、上清灵宝道君(太上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尊神居天外仙境,为道教至尊之神。六御,即六位天帝,除了玉皇大帝,还有五帝分别是东、西、南、北四极大帝和后土地皇、后土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山河的女神,故在道观中皆为女性形象。四极天帝总御万灵,在道观中常分列于三清尊神左右,又称“四御”。七真则为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及其六大弟子丘处机等七人。仙人中最有名的就是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汉钟离、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

道教在发展繁衍的过程中,其神仙体系可谓是博采众长。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神(四灵),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也演成了道教的护卫神,此外还有东王公和西王母,这两个神话人物成了道教中分掌男仙、女仙名籍的仙人。人们喜闻乐见的道教神灵还有财神赵公元帅,其形象威武,戴冠执鞭,身跨黑虎。寿星公更是家喻户晓,他头长而前额隆起,笑容慈祥,白发长须,左手执杖,右手捧桃,为道教中司长寿之神。

与众多佛教美术作品相比,留存至今的道教石刻作品并不丰富,著名者有四川大足南山的道教石窟、山西太原的龙山石窟,以及散存于各地的各种道教造像。一方面道教石刻是由两汉以来的传统神灵形式演变而来,另一方面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它自唐代以后才逐渐形成体系。因此,现存之道教石刻,除了北朝的部分佛、道像合雕的造像碑外,其年代都较晚,而且样式风格也日趋世俗化。宋代雕塑家王刘九,以青田石善雕寿星像就是一个明证。

中国古代的宗教石刻,除了佛道石雕外,还存在有一些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明教)的雕刻遗物,它们多为元代及其以后的来华外国商人留下的遗迹,分布的范围小,也并不典型,对中国古代的石雕艺术发展也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古印趣话

    古印趣话

    古玺印章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和地方政权的权柄,同时它又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古玺印章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中国历代古玺印章的精品,荟萃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罕见的图片。作者融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博工作经历,从古玺印章的内容、质地、型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古代玺印的发现与研究及断代辨伪的方法。作者又治印二十多年,书中穿插诸多轶闻趣事,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创作此书,使广大金石爱好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近距离欣赏和研摩各时代的古玺印章,陶醉于古玺印章的魅力之中。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古玺印收藏的专用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热门推荐
  • 鼬来了

    鼬来了

    稀里糊涂的鼬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而他的身体中却住着的是另一个人的灵魂。在新世界的生活中,被迫加入了一个邪恶的组织,但是却被派到所谓的正道去做卧底。走在未来的道路上的鼬该何去何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剑中花

    剑中花

    天地是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所有人在这网中挣扎绝望,只有一些天生有不凡命格的人才能摆脱这天地的枷锁,他们手握三尺青锋,走向注定孤独的王座。叶枫在这条路上遇到千奇百怪的人和物,有一尾要跃过龙门的东海锦鲤、有三生石畔苦等千年的孤魂、有欲正道却成魔的仙人、也有只入情劫不破情劫的茅山小道……叶枫走在这光怪陆离的世间,好像这天下的道理都不如心中那个她和手中的剑大……很多年后,他依偎着另一个女人,说道,“如果能回到以前的话,我情愿用这把剑换回她……”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她,是一个美丽活泼俱全的天使,由于到人间去完成任务,因此遇见他,而她、是天使,则他是一个恶魔,因为不知道他是真的恶魔,便和他一起交往起来,而上帝交给她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呢想看全集吗,那就请敬请观看《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 奇迹之三界传说

    奇迹之三界传说

    天地初开之际大地一片混沌,在这混沌之中忽出一只金鸟凤凰划破混沌一飞冲天。凤吟九霄之下天地一分为三,分别为天界,魔界和人界。三界之中自然以凤凰为首的天界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统率三界后自诩三界霸主的九天火凤因不满阳炎真火为天地第一炎火之称而向天空的尽头-----太阳,发起了挑战..
  • 综漫之雨宫怜子

    综漫之雨宫怜子

    我不出声也不书写我不低唤你的名字这段感情里有罪孽这名字里有痛楚变成风也不敢和你相遇。——雨宫怜子------------------本文主兄战,涉及兄战、地狱少女、网王。
  • 易米烊光

    易米烊光

    沫妍在繁星点点的夏天遇到了他——易烊千玺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神将之威

    神将之威

    文仲,出身寒门,本来只是寻常众生中的一人,后获得神将传承,将其发扬光大,终于纵横天下,上演一幕威震华夏的精彩好戏。
  • 守护甜心:落雨柠檬

    守护甜心:落雨柠檬

    血族女王,尊贵进入圣夜学院。成为学生会会长,花语蝶恋中的倾落,把守护者打的支离破碎,把转学生个个从守护者中抢走拉进花语蝶恋。守护者们一气之下进入了血族,成为了血族的一员,却不知,时时刻刻帮助他们的血族女王竟然也是她。被她玩弄于手掌心的守护者,更是不知,她唯美与冷漠背后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