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2900000014

第14章 建筑石雕考古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一直是以木结构建筑为其主流,但是石雕建筑也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史前东夷地区的石棚建筑。另外,坚固美观的夯土木结构建筑,也离不开石构件和石雕装饰。

因此我们这里所指的建筑石刻含义很广,也仅具有相对的分类意义,它包括纯粹的石雕建筑、模型,也包括各种建筑石雕构件和装饰件,以及各种建筑附属的装饰石雕和纪念物。

从商周考古的发现看来,商代木结构建筑已注重应用大型的建筑石雕装饰构件,以衬托大型建筑华贵庄严的气派。在战国到西汉时代,已出现了建筑用的石础、石阶。

东汉时代,中国古建筑石刻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发展阶段,石雕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有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武氏石祠、高颐石阙和沂南石室墓,都是综合性的建筑石刻,其上都镂刻有各种人物故事和各种花纹,雕刻技法也各显千秋,达到极其精美的程度。我们前面所谈到的画像石,就是附属于古建筑中的石雕装饰艺术。

中国的古建筑十分注重其布局的完整性,它是一种群体组合的艺术,所以在权贵的永久居所——陵墓建筑上,除了墓室和伟岸的墓冢,还需有一系列衬托延伸的附属建筑,于是神道上两侧的石刻像生和神兽、石阙,以及坟前的石造享堂便应运而生。

它们延绵千古,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无论是石雕的内容题材,还是仿木结构建筑的各种形式,事实上都成了研究中国古建筑发展的最为丰富的珍贵史料。而且,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一定社会现实和各种意识形态及其审美追求的生动反映。

例如在东汉的陵墓建筑石刻中,我们常见石羊,有的石柱础也雕成石羊形,羊即“祥”也,取的是美好吉祥之意。在石门额上刻有鹿形,鹿即“禄”的谐音,与羊相对,也取当官发财之意。至于魏晋南北朝之后兴起的宗教石窟寺艺术,那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佛教和道教的形象演变史。

除了石窟寺艺术,历代层出不穷的石雕佛塔和经幢,也都是些仿木结构建筑而又具有创新特点的艺术形式。从宏观上看,它们称得上是独立的造型;从微观上看,它们又属于各种石刻雕塑艺术形式的组合。同时,它们又称得上是石窟寺艺术的一个缩影。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石构件结合石雕装饰创造的艺术形式,最初是出于原始的信仰和宗教观念的驱使,其结果尚未达到完全实用的程度。但是,经过长期的锤炼,石工在长期大规模开凿石窟,以及营造石室和进行各种精雕细琢的造型实践中,已积累了各种丰富的经验和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技艺,所以到7世纪初的隋朝。才产生了像安济桥那样伟大的建筑石刻工程,安济桥不仅在结构造型上完美无缺,同时其中的石雕装饰构件也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石刻的杰作。从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人们愈发引进了更多的石结构和石雕装饰形式。例如仿唐旧制的南唐李日弁钦陵,其墓室中的后室即用石造,室内四壁仿木结构样式,做出柱、枋、斗拱,中室的石门上刻有浮雕,后室地面铺青石板,石上凿刻江河之形。它事实上是明清石造地宫的先声。前蜀永陵(918)的地下墓室更为气派,全部石造,其棺座石雕更是五代石刻艺术的上乘之作。

从建筑的石雕构件来说,唐代以来的大型木结构宫廷建筑,已广泛采用了砖石结合的台基,如阶沿百、踏步面、垂带石都为雕刻有花纹的装饰构件,石制的栏杆望柱和螭首已见于唐代著名的西安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虽然战国秦汉以来古建筑就采用了石础、石阶,但不同时期的石础、石阶其装饰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考古发现,对其进行样式风格的排比,不仅可以对古石雕及其共存的文化遗迹进行分期断代,同时还可以清晰地揭示古代各种艺术形式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例如从汉代的石刻建筑遗存,我们可看到当时的石柱础有羊形、覆斗形、方座鼓盘螭形、方形、覆盆方座形等。南北朝时代,佛教艺术兴起,建筑石刻开始盛行各种形式的莲花瓣形柱础,它是由佛教造像中的莲花座引申而来的。与南北朝的莲花柱础相比,隋唐五代的莲花柱础的整个形体都较为平矮。到了宋金时代,除了常见较矮平的覆盆、缸辱覆盆柱础。还见有各种雕饰华丽的台莲券苴重层柱础、刻狮柱础、力神柱础等造型。元代虽沿用前代的覆盆式柱础,但多为素面而不加雕饰。明清时代的宫式柱础则习用“鼓镜式”,实为简化了的覆盆式柱础。而民间地方式样则不守成法,形式多样,如有单层鼓形;有双层者,上为鼓形,下为方形或八角形,或用覆莲;三层者,其上下层多与双层的相似,仅在中层加用方形或八角形的石墩。各层都雕刻有各种纹样。

建筑石刻的各个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它们还犹如展开的优美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和样式。就拿石雕装饰花纹来说,它们大多与同时代流行的工艺装饰纹样相似,如汉代画像石中的花纹就常见绳索纹、齿形纹、S纹、连弧纹、卷草纹、莲花纹、龙纹、蟠螭纹等。

进入两晋南北朝,石雅花纹就常见S形的卷草纹,还有莲瓣纹、绳络纹、缨络纹、鸟兽纹、火焰纹,以及狮子、飞天、金翅鸟、莲花等主题。进入隋唐五代,传统的卷草纹与鸟兽人物结合,演成了卷草凤纹、佛像迦陵卷草纹、狮鹿卷草纹等形。此外还有连珠纹、回纹、海石馏风纹、宝相花纹、葡萄纹、团窠纹、团窠火焰纹、流苏纹等。

宋辽金时期的石雕花纹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花鸟纹样。在《营造法式》(1103)这部建筑工艺法典中还作了定式,其中的如意花样、云头、卷草花带对后世的工艺创作影响很大。元代统治者为蒙古游牧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也受到喇嘛教建筑艺术的影响,所以其石刻中也有不少喇嘛教的题材和风格。例如居庸关云台的券石和内壁,所雕刻的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纹样及六种文字的经文。风格样式尤其生动雄健。与汉式传统风格不同。此后,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对明清建筑艺术,尤其是对宫式建筑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明清建筑石刻是中国古典建筑石刻的尾声,也是集大成者。

在宫廷建筑石刻中最常见的是龙、凤主题,此外还有莲瓣纹、朵云,以及各种花卉。如北京故宫的石栏杆的栏板上,就雕刻了小巧玲珑的龙纹,以牡丹花衬地,其间杂以菊花、莲荷、勾莲和茶花等花纹,边饰是在二方连续的锦地上雕刻浅浮雕的夔龙。这种边饰纹样就是沿袭了宋元时代的装饰纹样和技法。最能代表明清宫廷石刻典型风格的作品,就是故宫三大殿的玉阶三台的御路石,其高浮雕的巨龙、流云、海水江涯、缠枝蕃花边饰所构成的华美磅礴的气势,堪称建筑石刻的古今之冠。

作为建筑石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类型样式,都自有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因此建筑石刻历来受到考古、美术史和建筑史学者的重视,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和前提,而恰恰是这一着重点,却为历代传统的金石学所忽视,只有采用考占学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方法,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丰富的石刻艺术遗产,它才真正称得上是科学意义上的石刻艺术学:

远在本世纪初叶,法国人、色伽兰等人就开始在中国的陕西、四川等地考察古建筑石刻遗迹。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还到河北、山东、江浙等省,广泛进行古代建筑、陵墓和宗教石刻方面的调查,1929年,由朱启钤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中国占建筑学逐渐发展形成了独特科学的体系。在漫长艰苦的岁月中,营造学社的奠基者,如梁思成、刘敦桢及其学生们,都为中国古建筑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采用实证的方法,以调查结合文献,对大量古建筑进行分析,积累了大量科学的记录资料,总结出许多鉴定古建筑的方法和历史评价的标准,今天已确立了古建筑发展的序列。其中对古建筑石刻所作的专门论述。更是我们收藏、保护和鉴赏建筑石刻艺术作品的最佳评判标准。例如在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对历代的建筑石刻及典型的石雕纹样,都有简明的论述。新中国成立,由于国家的重视,许多工程技术学者也加入到文物保护部门,使得中国古建筑学人才辈出,他们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今天已成为我们鉴赏古代建筑石刻必备的参考书。例如祁英涛的《怎样鉴定古建筑》,就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历代石栏杆和石础形式演变的概况。此外,集大成者还有《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以及专门的论著如张驭寰的《古建筑勘查与研究》、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等,专题研究论著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学术论著都不同程度地对古建筑中的石刻艺术作了剖析和介绍。作为石雕艺术的鉴赏者,只要我们认真地研读,结合实物比较分析,必会获得对中国古代典型的建筑石刻艺术的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类推荐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飞乐鸟所有色铅笔中颜色最多的高级手绘,与国际通用的颜色接轨,并由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亲手创作。初高级画手一定要看噢!这本《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比一般中国人画画只用到24种颜色色足足增加了24种,与国际顶尖的画手所用到的颜色保持一致。只要这48种颜色在手,就可以画出任何一种颜色的物体。其次,本书仍然是从最初级的画线开始,一步一步教会你画好成熟的素描画,以及从入门到成熟的上色步骤,对于初高级画手或者业余画画的同学来说,是一次难得学习的机会。掌握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给你瞬间就成为用色高手和色铅笔画画高手。
热门推荐
  • 不老少女:难逃君错爱

    不老少女:难逃君错爱

    (完结文!)她性格多变,喜怒无常。他生性淡泊,无为名利,却偏偏钟情于她。而她根本不记得有他这一个人。对她来说,他只是一枚棋子,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他推入火坑,甚至牺牲他的性命…
  • 匪云会

    匪云会

    “哥,我就要嫁给他。”“他是日本人,不许嫁。”“我不过问政治。”“这不是政治,这是民族大义。”郑云霄拔出手枪:“我决不允许我们郑家的人嫁给日本鬼子,生出个混血,反过来再杀中国人。”“你杀了我吧”一声枪响……
  • 壁炉山庄的安妮

    壁炉山庄的安妮

    安妮已经是有着六个孩子的母亲了。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些有趣的小故事,尤其是性格迥异的孩子们的童年趣事,如同珍珠一样串起来,让这本书显得温馨美满。
  • 迷时

    迷时

    时间是什么?我游荡在过去寻找时间的真谛,却看到了本不可预知的未来。是谁赐予了我时间?我似乎不属于现在,过去的印记在旅途中愈加清晰。到底是谁!当漫天星尘闪耀之时,当大地上遍布星骸之影时。也就是我启程的日子。我要去找他,去到那时间的尽头。
  • 大话三国之母仪天下

    大话三国之母仪天下

    他,阿贵一个现代青年,无意间穿越来到东汉末年,开始了他的三国之旅....
  • 都市异能之神指

    都市异能之神指

    一把辛酸泪,一曲肝肠断……你孤独的身影留给了世界,当你一生渴望友谊时,迎来的却是背叛。你抬头,看着天空,那颗星,很亮!可你却无法到达。你毅然决定,抛弃世界,可世界却有无法抛弃你了。你的命运,就是这样!
  • 摸金盗墓

    摸金盗墓

    几十年前的罗布泊事件,引发出一场各抒己见神鬼之论,几十年后,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再次出动,谁也没有想到,竟会牵引出这么多诡异的事情:地下的古城、湖底的古墓、以及传说中的双鱼玉佩,种种怪异事物接踵而现…………,你准备好了吗?
  • 血脉之灵王

    血脉之灵王

    主角是一個名叫海生的男孩丶他的命運多舛卻不凡,从一个笨笨的男孩,變成无比強大的帅氣男神,拥有神奇無比的魔法,一揮手便統冶半天下。
  • 仙神逝

    仙神逝

    天命出,风云起。幻世当空,恩怨情仇,心有魔债,穷上九天。善恶真假难明断,尘缘散聚亦难分明。众人自称神,凡人难独善,唯有天命出,还我世清明。
  • 时间,你是否还在那个地方

    时间,你是否还在那个地方

    十八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在没遇见你之前很长,遇见你之后的十八年很短。曾经一场长达十八年的暗恋的结束以为就这样遗忘,谁知相遇让更对多的人纠缠在一起在爱情的陷阱里迷失了最初的心,独家的青春记忆里,本以为全都填满了“我爱你,伤不起”。但直到我遇见了你……(甜多虐少,欢迎大家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