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智慧和知识的加工厂。
我认为国内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论考试还是作业,无论做事还是思考都有“标准答案”。这些标准答案很可能培养出“成功”的匠人,也很可能扼杀了创造的灵感。这或许是中国总是比较缺乏开创性发明的原因。“标准答案”在学校扼杀灵感和天才,在社会上则制造缺乏个性而圆滑的“机器人”。正因为这样,如果我们在家里也不对孩子网开一面的话,孩子的创造力就再也无从谈起了。
明代的万虎,受爆竹的启发自己坐在绑了火箭的椅子上,要遨游太空。万虎赔上了性命,而他的故事却被国人嘲笑了几百年。如今载人航天变成了现实,世界却并没有忘记万虎,称其为“第一个企图乘火箭飞行的人”,并在月球上以万虎命名了一座“万虎环形山”。万虎有太多的理由遭到嘲笑,但是他的大胆而独特的思想却应得到赞赏。莱特兄弟有想法、敢冒险,而且他们周围有的是赞赏和支持,无的是讽刺挖苦,于是他们最终发明了飞机。
所以在国内,孩子们有了想法,总是先在心里嘀咕:这个想法是否“正确”?然后多喜欢看看其他人的见解,生怕出错遭到别人的奚落和轻视。
因其如此,父母培养、鼓励孩子的独立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个性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例如:两个孩子给鸽子涂饰颜色,两个孩子都把各自的鸽子打扮得五颜六色。一个妈妈说:“孩子,天上飞的鸽子哪有五颜六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这个妈妈逐渐扼杀了。
另一个妈妈说:“好孩子,你画的鸽子太漂亮了!”这样的家庭,将来就非常有可能出现一个富于想象的“安徒生”。
再如:孩子解某道物理题(或做某件事)用了另外一种思路,这个思路可能比“标准答案”来得更复杂,或更“笨”一些。父母或老师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会批评孩子。我认为此时此刻家长不仅不能批评孩子,反而要鼓励孩子有别具一格的思路。当然,表扬过后父母可以让孩子继续思考,看是否还有更简便的方法。这样的效果是:既让孩子掌握了多种思路,同时也鼓励了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有的孩子事事感到好奇,他们喜欢思考或刨根问底。
比如,有的孩子会问或直接认为电视里有“人”在跳舞;
收音机发声是因为有“小人们”在里面说话;
湿衣服晾在阳台上会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都滴答下来了;
天上下雨是因为有人在天上往下倒水,打雷是倒水的那个人在敲鼓……
对于这些,有的父母可能感到好笑,有的感到莫名其妙,有的父母甚至会批评孩子的这些怪念头,这些做法都不恰当。因为父母比孩子见识多,父母要理解孩子;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孩子在思考,即便那些思考在自己看来是多么荒诞不经。孩子的“怪”思想不仅不能打击,而且一定要鼓励并善加引导。
此外,在国内的环境下要想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思考能力,父母须身体力行并教导孩子:不要惧怕、要有勇气。这本身也是对孩子胆略和自信的培养。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爱思考、爱琢磨且有独特思想的孩子将来可能是出类拔萃的,虽然眼下看起来有点儿另类而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而没有或不喜欢思考的孩子将来可能是单纯的和平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