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24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2007年3月底,我的女儿郝洁良接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我们感到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一直都没有能上哈佛的奢望,只是在考前,我们根据孩子的实力感觉可以试试看,毕竟竞争太激烈了。我们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很早就为孩子制订上名校的目标,也从没有为考取哈佛做任何针对性努力,所以一切看起来都好像是那么轻松和随意。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十年寒窗、一朝问鼎的成就感。

对于女儿上哈佛,许多朋友都颇感疑惑,他们说:“没见你们对孩子操什么心”、“没怎么见你们管孩子呀”,还有朋友说我们“胆大”。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没有多管孩子,而“不管”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孩子不行居然敢申报哈佛当然是有点儿太“胆大”了。甚至有些朋友认为这是天上掉馅儿饼,撞上了好运气。总而言之,对于洁良上哈佛这件事,朋友们都感到惊奇。对我们来说,孩子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始终重视的是孩子总体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一时的成败得失。

当然,随后陆陆续续也有不少“取经”的朋友们。这时候我们开始系统思考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理念、方法、策略和得失。

孩子上学后,教育子女成了我们和朋友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另外,我出国前在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任教。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我担任过5年学生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对于学生工作,我从来没有抱着应付差事的想法去做。那时我总是认认真真地为学生考虑,为学生好我就是牺牲点儿时间也很高兴;只要学生好,我就有成就感。当时我对学生工作很下工夫,有热情、有想法,也有自己的一些措施。因为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像在国外,教师更大意义上仅仅是个职业而已。正因为我有学生工作的经历,使我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也一直饶有兴趣。所有这些因素使我萌生了写点儿东西与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及朋友们共同分享的想法。

归纳起来,我们教育孩子的核心部分就是12个字:从小教育,培养自立,逐渐放手。我们教育的宗旨不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成功地立身社会。也就是说,不管孩子上不上得了好学校,这些培养教育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工作、为人处世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孩子如果瞄准了修身做人、立身社会这个终极目标,“上名校”这个初级目标往往也可能顺便达到。因为,上名校毕竟也是为了成功地立身社会。我们认为教育孩子的目光不宜太过实惠,目标不宜太过功利。

我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践行者。因此,本书并不是一本教育孩子如何考上名校的书,而是一本就“培养孩子素质,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去打拼”谈自己的策略和体会的书。我希望借本书就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思想、做法,包括我们虽然能意识到但是执行并不太好的遗憾与读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也希望读者能从孩子成长过程的记叙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益处;同时,希望本书不仅能对孩子升学,也能对孩子立身社会、做事为人有所帮助。

本书第一章分35个话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思想、策略、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领悟和理解。这些思想、策略、方法和感悟大多是我们自己的亲身实践。书中的话题和内容不仅针对孩子和子女的教育,同时也针对成人的自身完善和修养。35个话题中的每一个虽然自成一体,但又有所关联。我希望通过这35个话题让读者得到一些孩子教育方面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对将来孩子立身社会、做事为人有所裨益。

考虑到读者有可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和经历,本书第二章介绍了洁良从出生、小学、初高中到大学的简要情况。其中,我们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高中阶段洁良报考美国大学的程序和经历。

由于短文是美国大学,特别是名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因此国内外许多朋友都索要过洁良申报大学时写的几篇小短文。有鉴于此,我把洁良的三篇英文小短文和我的译文专门列为第三章供读者阅读、借鉴和参考。

另外,教育理念和思想与个人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教育背景都密不可分,所以本书最后对作者基本情况做了一些简单介绍。

现在有一种流行于海内外华人家庭的教育方式,其特点是:

父母对教育孩子全力以赴、不惜代价。比如,父母陪孩子做计划、做作业、练钢琴;等等。

父母认为大人比孩子懂得更多,更有经验。所以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有目的地为孩子上大学精心包装,甚至为孩子上某个名校有针对性地调研、润色、打扮乃至代劳。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有能考上名校的孩子作为教育“成功”的佐证。

这里我想提醒的是不要忘了许许多多不成功的例子,而且这些不成功的例子绝对不会出现在书中、媒体上;就像虽然有成千上万买彩票的人,但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是其中某个中奖人,而绝非那些陪太子读书的人。所以我认为这种有点儿“赌博”特点的教育方式绝非普通家庭教育的正常做法,其实际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如下:

一般家庭,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事无巨细地“陪”孩子一直到上大学阶段。

一般家庭,父母没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如父母不都是钢琴专业人员、教师等。其实即使父母是教授、工程师,也未见得是个好的教育者。

教育孩子的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上名校、成明星吗?

一般家庭,如果父母把“宝”都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上不了名校怎么办?当不了明星怎么办?孩子如果“失败”了,是否将意味着出现父母和孩子至少三个失败者?这个家庭如何面对期望和结果之间的巨大落差?

父母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如果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把主要精力用来培养他(她)的孩子上大学,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循环?

这种教育方式还有以下问题:

父母如影随形地陪着孩子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下来有很多弊端:首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那些个性强的孩子,父母事无巨细的监督容易使孩子对父母及其管教产生厌倦感甚至逆反心理,进而生发出厌学情绪;而对于乖巧听话的孩子,则容易对父母出现依赖性,心理上很难“断乳”。其次,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父母把孩子应该考虑的都已经为他考虑到了,孩子唯一能做的只是“有效执行”,孩子即便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思路做得非常好,也好比一台计算机,没有人来操纵它,计算机再有本领也无从展现。最后,不利于孩子终身的发展。孩子毕竟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即便是考取名校,终究也是要踏入社会的。实际上,父母们都明白“高智商、低情商、高学历、低能儿”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是很难大有作为的。动物园里养大的老虎,虽然能表演几个前空翻、钻火圈,能抓住几只鸭子,但是其实际生存能力很值得怀疑。也许孩子长大了也很成功,不过比起自己所应有的潜力来说,这种成功已经大打折扣了。

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速成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有的速成招数的确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急功近利却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非常不好的后遗症。到那时,悔之晚矣。

就在我写作此书期间,我弟弟郝勇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有一位同事在孩子教育方面颇下工夫,不管自己多忙,每天都要坚持用很大的精力去辅导孩子,听写生字、检查作业、指导作文。每每发现错误,就要求孩子立即纠正。对于孩子不懂的地方,他还要耐心讲解,保证孩子对作业中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之后,才与孩子一起休息。

听到同事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辛苦后,赞叹之余,我开始自责自己对孩子缺少责任心,所以也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向同事学习,对孩子具体的学习进行帮助和指导。刚开始的时候,效果确实不错,孩子每天回来都非常高兴地汇报:“我的作业全部正确,没有一点儿错误,老师又表扬我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查作业时我发现他的错误逐渐多起来了,不懂的问题也是有增无减,考试成绩也有所下降,我感到纳闷,思考哪里出了问题。之后我就多了个心眼儿,一次,在我辅导完他作业后问他懂了没有,他说懂了。讲完之后我有意把给他讲解的草稿拿走了。我刚从书房出来一会儿,他就出来问:“爸爸,刚才你给我讲解的那张纸呢?”孩子的问话立刻让我感悟到了问题的症结。大多数孩子对老师的批评还是非常忌惮的,因此做作业时很怕出错,也就比较专心和认真,以免受到老师的批评。自从我给他检查作业之后,他那根紧张的神经松弛了,做作业时思想也就经常开了小差;对学习中的问题也不很在意了,反正不会的时候有爸爸,爸爸的大脑成了他的“外脑”。而对于不懂的问题他也是不求甚解,即使是给他耐心讲解过的题目,他也不一定真正领会,因为这并不影响他顺利完成作业。对于我的失败,我当时还感觉也许是自己有什么不当之处,就特意去拜访那位同事,但令我尴尬的是当我问到他家孩子的情况时,他好像并不愿意说什么,搪塞几句之后便顾左右而言他了。面对冷场,寻求答案的心情让我鼓足勇气打开话匣子,谈了我儿子的情况。不料同事在听完之后,忽然又显得非常兴奋,好像找到了知音。他总结性地对我说了两句话:“希望变成了失望;付出与成效不成比例。”接下来他才谈到他的孩子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让他非常伤感和痛心,同时还有一种迷惘和无奈,因为他已经付出了太多,而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才好。

我弟弟的故事恰好成了我教子观念的一个反证。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父母放弃自我全心为子,可以说是:精神可嘉、得不偿失。

因此,本书着眼父母和孩子的长远利益,适用于任何家庭;操作性强、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父母轻轻松松,而教育效果显著。受教育的孩子也将是有智慧的,孩子的受益也将是终生的。

世事复杂难料,不平事以及父母看不惯的事比比皆是。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就教育孩子去适应社会的阴暗面。人之堕落也易,教好孩子恰如逆水行舟。

本书是我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笔者不仅才疏学浅且为一己之见,谬误之处还望读者明鉴。我也期待着能从读者那里得到反馈和斧正,以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2007年3月底,我的女儿郝洁良接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我们感到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一直都没有能上哈佛的奢望,只是在考前,我们根据孩子的实力感觉可以试试看,毕竟竞争太激烈了。我们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很早就为孩子制订上名校的目标,也从没有为考取哈佛做任何针对性努力,所以一切看起来都好像是那么轻松和随意。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十年寒窗、一朝问鼎的成就感。

对于女儿上哈佛,许多朋友都颇感疑惑,他们说:“没见你们对孩子操什么心”、“没怎么见你们管孩子呀”,还有朋友说我们“胆大”。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没有多管孩子,而“不管”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孩子不行居然敢申报哈佛当然是有点儿太“胆大”了。甚至有些朋友认为这是天上掉馅儿饼,撞上了好运气。总而言之,对于洁良上哈佛这件事,朋友们都感到惊奇。对我们来说,孩子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始终重视的是孩子总体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一时的成败得失。

当然,随后陆陆续续也有不少“取经”的朋友们。这时候我们开始系统思考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理念、方法、策略和得失。

孩子上学后,教育子女成了我们和朋友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另外,我出国前在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任教。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我担任过5年学生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对于学生工作,我从来没有抱着应付差事的想法去做。那时我总是认认真真地为学生考虑,为学生好我就是牺牲点儿时间也很高兴;只要学生好,我就有成就感。当时我对学生工作很下工夫,有热情、有想法,也有自己的一些措施。因为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像在国外,教师更大意义上仅仅是个职业而已。正因为我有学生工作的经历,使我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也一直饶有兴趣。所有这些因素使我萌生了写点儿东西与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及朋友们共同分享的想法。

归纳起来,我们教育孩子的核心部分就是12个字:从小教育,培养自立,逐渐放手。我们教育的宗旨不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成功地立身社会。也就是说,不管孩子上不上得了好学校,这些培养教育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工作、为人处世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孩子如果瞄准了修身做人、立身社会这个终极目标,“上名校”这个初级目标往往也可能顺便达到。因为,上名校毕竟也是为了成功地立身社会。我们认为教育孩子的目光不宜太过实惠,目标不宜太过功利。

我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践行者。因此,本书并不是一本教育孩子如何考上名校的书,而是一本就“培养孩子素质,培养孩子自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去打拼”谈自己的策略和体会的书。我希望借本书就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思想、做法,包括我们虽然能意识到但是执行并不太好的遗憾与读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也希望读者能从孩子成长过程的记叙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益处;同时,希望本书不仅能对孩子升学,也能对孩子立身社会、做事为人有所帮助。

本书第一章分35个话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思想、策略、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领悟和理解。这些思想、策略、方法和感悟大多是我们自己的亲身实践。书中的话题和内容不仅针对孩子和子女的教育,同时也针对成人的自身完善和修养。35个话题中的每一个虽然自成一体,但又有所关联。我希望通过这35个话题让读者得到一些孩子教育方面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对将来孩子立身社会、做事为人有所裨益。

考虑到读者有可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和经历,本书第二章介绍了洁良从出生、小学、初高中到大学的简要情况。其中,我们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高中阶段洁良报考美国大学的程序和经历。

由于短文是美国大学,特别是名校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因此国内外许多朋友都索要过洁良申报大学时写的几篇小短文。有鉴于此,我把洁良的三篇英文小短文和我的译文专门列为第三章供读者阅读、借鉴和参考。

另外,教育理念和思想与个人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教育背景都密不可分,所以本书最后对作者基本情况做了一些简单介绍。

现在有一种流行于海内外华人家庭的教育方式,其特点是:

父母对教育孩子全力以赴、不惜代价。比如,父母陪孩子做计划、做作业、练钢琴;等等。

父母认为大人比孩子懂得更多,更有经验。所以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有目的地为孩子上大学精心包装,甚至为孩子上某个名校有针对性地调研、润色、打扮乃至代劳。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有能考上名校的孩子作为教育“成功”的佐证。

这里我想提醒的是不要忘了许许多多不成功的例子,而且这些不成功的例子绝对不会出现在书中、媒体上;就像虽然有成千上万买彩票的人,但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是其中某个中奖人,而绝非那些陪太子读书的人。所以我认为这种有点儿“赌博”特点的教育方式绝非普通家庭教育的正常做法,其实际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如下:

一般家庭,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事无巨细地“陪”孩子一直到上大学阶段。

一般家庭,父母没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如父母不都是钢琴专业人员、教师等。其实即使父母是教授、工程师,也未见得是个好的教育者。

教育孩子的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上名校、成明星吗?

一般家庭,如果父母把“宝”都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上不了名校怎么办?当不了明星怎么办?孩子如果“失败”了,是否将意味着出现父母和孩子至少三个失败者?这个家庭如何面对期望和结果之间的巨大落差?

父母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如果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把主要精力用来培养他(她)的孩子上大学,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循环?

这种教育方式还有以下问题:

父母如影随形地陪着孩子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下来有很多弊端:首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那些个性强的孩子,父母事无巨细的监督容易使孩子对父母及其管教产生厌倦感甚至逆反心理,进而生发出厌学情绪;而对于乖巧听话的孩子,则容易对父母出现依赖性,心理上很难“断乳”。其次,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父母把孩子应该考虑的都已经为他考虑到了,孩子唯一能做的只是“有效执行”,孩子即便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思路做得非常好,也好比一台计算机,没有人来操纵它,计算机再有本领也无从展现。最后,不利于孩子终身的发展。孩子毕竟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即便是考取名校,终究也是要踏入社会的。实际上,父母们都明白“高智商、低情商、高学历、低能儿”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是很难大有作为的。动物园里养大的老虎,虽然能表演几个前空翻、钻火圈,能抓住几只鸭子,但是其实际生存能力很值得怀疑。也许孩子长大了也很成功,不过比起自己所应有的潜力来说,这种成功已经大打折扣了。

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速成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有的速成招数的确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急功近利却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非常不好的后遗症。到那时,悔之晚矣。

就在我写作此书期间,我弟弟郝勇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有一位同事在孩子教育方面颇下工夫,不管自己多忙,每天都要坚持用很大的精力去辅导孩子,听写生字、检查作业、指导作文。每每发现错误,就要求孩子立即纠正。对于孩子不懂的地方,他还要耐心讲解,保证孩子对作业中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之后,才与孩子一起休息。

听到同事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辛苦后,赞叹之余,我开始自责自己对孩子缺少责任心,所以也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向同事学习,对孩子具体的学习进行帮助和指导。刚开始的时候,效果确实不错,孩子每天回来都非常高兴地汇报:“我的作业全部正确,没有一点儿错误,老师又表扬我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查作业时我发现他的错误逐渐多起来了,不懂的问题也是有增无减,考试成绩也有所下降,我感到纳闷,思考哪里出了问题。之后我就多了个心眼儿,一次,在我辅导完他作业后问他懂了没有,他说懂了。讲完之后我有意把给他讲解的草稿拿走了。我刚从书房出来一会儿,他就出来问:“爸爸,刚才你给我讲解的那张纸呢?”孩子的问话立刻让我感悟到了问题的症结。大多数孩子对老师的批评还是非常忌惮的,因此做作业时很怕出错,也就比较专心和认真,以免受到老师的批评。自从我给他检查作业之后,他那根紧张的神经松弛了,做作业时思想也就经常开了小差;对学习中的问题也不很在意了,反正不会的时候有爸爸,爸爸的大脑成了他的“外脑”。而对于不懂的问题他也是不求甚解,即使是给他耐心讲解过的题目,他也不一定真正领会,因为这并不影响他顺利完成作业。对于我的失败,我当时还感觉也许是自己有什么不当之处,就特意去拜访那位同事,但令我尴尬的是当我问到他家孩子的情况时,他好像并不愿意说什么,搪塞几句之后便顾左右而言他了。面对冷场,寻求答案的心情让我鼓足勇气打开话匣子,谈了我儿子的情况。不料同事在听完之后,忽然又显得非常兴奋,好像找到了知音。他总结性地对我说了两句话:“希望变成了失望;付出与成效不成比例。”接下来他才谈到他的孩子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让他非常伤感和痛心,同时还有一种迷惘和无奈,因为他已经付出了太多,而现在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才好。

我弟弟的故事恰好成了我教子观念的一个反证。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父母放弃自我全心为子,可以说是:精神可嘉、得不偿失。

因此,本书着眼父母和孩子的长远利益,适用于任何家庭;操作性强、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父母轻轻松松,而教育效果显著。受教育的孩子也将是有智慧的,孩子的受益也将是终生的。

世事复杂难料,不平事以及父母看不惯的事比比皆是。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就教育孩子去适应社会的阴暗面。人之堕落也易,教好孩子恰如逆水行舟。

本书是我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笔者不仅才疏学浅且为一己之见,谬误之处还望读者明鉴。我也期待着能从读者那里得到反馈和斧正,以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同类推荐
  • 左手表扬,右手批评

    左手表扬,右手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艺术,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两种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子活动中时刻都离不开它们,父母只有科学地认识并合理地运用它们,才能在教子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是一本国内本土原创的教育方法指导书,通过作者教育一双儿女的亲子实践经历及周边的家庭教育案例向家长讲解了“用表扬促进孩子进步,用批评促使孩子改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有效使用“表扬 批评”这两种教育手段的方法,既有较高的可读性,又不失深度和实用性。
  • 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本书作者谈的教育经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点体现在以正面教育为主;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这点体现在以引导启发为主。“放”是指家长要及早敢于放手,使孩子尽早融入到社会中去接受历炼,使孩子尽早自立成才。
  • 爸妈助考不添乱

    爸妈助考不添乱

    每年的高考不仅仅承载着莘莘学子们的梦想,也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终日为营养食谱犯愁,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失眠,奔走呼号于各大高考招生咨询会之间……真的,身为家长,总是希望能够在孩子面临人生第一次大挑战时,尽自己全部所能助其一臂之力。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患上“高考综合征”,盲目地着急,过分地担忧,导致手足无措,这只能也必将给孩子带来许多额外的困扰。这也正是作者把《爸妈助考不添乱》这本书奉献给大家的原因。
  • 宝宝聪明100问

    宝宝聪明100问

    本书主要讲述婴幼儿认识发展规律,智力开发的目的是各种才能的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学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发展婴幼儿的语言、情感、培养气质、性格也非常重要。
  • 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亲爱的家长朋友,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我们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都明白作为父母的责任。然而,你是否真正想过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成才?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你初为人父、初为人母,不知道怎样了解孩子的心态;也许你的孩子天资聪颖、冰雪聪明,而你却不知道怎么实施教育。那么,请你打开《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吧。它将告诉你答案!
热门推荐
  • 穿越——皇帝陛下

    穿越——皇帝陛下

    一个苦哈哈的快递小哥,送快递时因为救人被汽车撞死。死后阎王见他做好事而且阳寿未尽,就让他穿越到异世当了皇帝。但是他醒来才发现,权臣当道、太后专权、内忧外患,稍有不慎就会被废,甚至丢掉性命,这个皇帝恐怕连孙子都不如。更可怕是,太后老佛爷亲自指婚,让他娶一个三百斤的格格为后,他何去何从?不!他不会向命运低头,且看他如何屌丝逆袭,安内攘外,成为千古一帝。欢迎讨论,加QQ号2591765471
  • 天龙妖录

    天龙妖录

    上古时期,天族统治这个地方,然而现在,大陆惊变,天族进入古战场。主角乃是天族之一的天龙族,将一步步成为世界的主宰!
  • 猎人开始

    猎人开始

    一个找家的男人在二次元里流浪。没有你的话,哪里都不是家。
  • 特工狂妃:邪魅王爷嚣张妻

    特工狂妃:邪魅王爷嚣张妻

    她、沐凉城,代号绝21世纪的顶尖特工,被人出卖坠崖而亡。灵魂穿越到异世第一大家族沐家废物大小姐身上。因无法修炼,被姐妹欺凌致死!睁眼一刹那、记忆涌进,她说:从前伤害你得人,我必十倍奉还!“混蛋,玄黎夜,你摸哪呢!”“他邪魅一笑,小丫头,是你在玩火!”他、邪魅孤傲,冷酷无情,确唯独对她宠溺之至,爱她入骨!他说:城儿、从今以后我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伤害你者,杀无赦!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守护挽歌

    守护挽歌

    普通,普通,很普通的现代人;异界,异界,掉落至异界的青年;召唤,召唤,只为开拓他前方的道路;守护,守护,为了爱他和他爱的女人们而谱写的一首守护挽歌!PS:抱歉各位,因为我是大学生,一般来说白天上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只有晚上九点以后才有时间,所以一章只能有三千字左右。若临时有事忘记更新,望诸位多多海涵。
  • 战:未来战争

    战:未来战争

    数百年后的人类早已不满足地球这一个星球,对外殖民扩张成为人类生存之道,科技的进步实现了这一切,银河系很快便成为人类的后花园,但一切不会这样顺利下去,与外星文明的接触酿成了一场大战。一位失去记忆的士兵,他的视角看到了一些独特的东西,即将颠覆这一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绝世神医:腹黑大小姐

    绝世神医:腹黑大小姐

    一针在手,天下我有!21世纪女神医穿越成为月国公的嫡孙女,从此渣男退婚,赏你一针。恶女欺辱,让你叫苦。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叫天地风云变色!只是这个邪魅神秘的男人,本小姐不缺跟班也不需要暖床,你可以从本小姐的榻上圆润地滚下来了么?答曰:小颜儿,一起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饮罪者

    饮罪者

    一桩发生在公共广场的无差别杀人案,简单明晰的作案过程背后,却是迷雾重重的作案动机。一个看似是随机报复社会的杀人犯,一个要写一个大新闻的记者,一个想找出真相的警察,一个被欺负的少年。这桩杀人案让他们的命运编织到了一起。四散的线索渐渐聚拢,十年前的尘案再度被翻开,被卷入到跨越十年的案中案里,他们各有各的执念……生死之交的友情分崩离析,彼此相爱的爱人却形同陌路,一切的一切都被颠覆,真正的秘密从此消失……罪恶,到底有没有原因?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真相?所有可见的是否都被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