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目标,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就有了明确的衡量准绳。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语出《告子篇》
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目标,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就有了明确的衡量准绳。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语出《告子篇》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面临着人生无数次的抉择,当机会接踵而来时,只有那些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的人,才能作出正确的取舍,把握自己的命运。
孟子做人的选择标准是“舍生取义”,这亦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标。
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如果不能一并获得,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存是我所想要的,义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如果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存而选择义行了。”
孟子认为“义”比“生”更重要。
著名诗人李白曾有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的名句。潇洒傲视之中,道出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凭借生花妙笔,他很快名扬天下,荣登翰林学士位这一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
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不过是替皇上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这时的李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还是走向江湖穷困潦倒呢?以自己的追求目标作衡量标准,李白毅然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弃官而去。
李白的离去便是以心中的“义”为取向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舍生取义”的典范。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之后的岁月中,他本可以无数次选择安逸舒适的生活、享受高官厚禄。这些机会对于当时的许多人而言,无疑是功成名就的最好选择。但是,周恩来有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目标,他毅然放弃了这些所谓的机会,而选择了血与火,粗茶和淡饭的生活,经过九死一生,铸就了共和国的崛起和辉煌。周恩来心中的“义”便是“为中华之崛起”。
孟子的“舍生取义”是大丈夫的取舍标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我们要从其思想中领悟的便是懂得取舍。
有一句古话:“两害相权,取其轻”说的便是一种选择。
人需要百折不回,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向目标奋斗。但是奋斗的内涵不仅是英雄不言悔、不屈不挠地对原来的目标坚定不移、忠诚不二,人生的道路还常常需要修正目标、调校方位,在死胡同坚持走到底的并不是英雄,死不认输只会毁掉自己。
真正的强者,要懂得选择,懂得放弃。放弃才能全心全意做你重新选择的,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放弃,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放弃意味着永远不再拥有,但是,不会放弃,想拥有一切,最终你将一无所有,这是生命的无奈之处。如果你不放弃日光的热烈,就无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温馨……生活给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但你必须学会放弃,选择适合你自己应该拥有的,否则,生命将难以承受!
智者慧语
人生若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跟着蹉跎岁月,师老无功,还不如学会放弃,“见异思迁”,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图。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篇》
今译
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如果不能一并获得,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存是我所想要的,义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如果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存而选择义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