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要保持其善心,而不能为功名利禄而迷失心态;一个人发达之时,要有为天下苍生带去福祉的爱心,而不能只顾自己享乐。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语出《尽心篇》
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要保持其善心,而不能为功名利禄而迷失心态;一个人发达之时,要有为天下苍生带去福祉的爱心,而不能只顾自己享乐。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语出《尽心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古代贤人对自我品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倘若不能报效国家,至少也不能拖累国家。
孟子的意思是说:“穷困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鲁迅先生有一句诗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据我之愚见,其中也有独善其身的味道。当然这并非是穷困所致,而是因为白色恐怖氛围使然。
《论语》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回,他听说楚国的楚昭王是个十分开明的国君,便打算到楚国去,途中必须经过蔡国,可是孔子与他的学生迷了路,不知道渡口在何处,正在烦恼之际,恰巧看见有两个人在田中耕作,孔子就叫子路去向那两个人问路。
子路向耕耘者走去。
“对不起,请问两位……,对不起,请问两位……”子路喊了好几声,这两个农夫仍然弯着腰忙于耕作,完全不理会子路的喊叫,莽撞的子路突然喊道:“喂,你们是聋子啊?”
这时候其中一位回过头来。于是子路问他:“请问去渡口走哪条路?”那个农人却还是不理子路,只是往子路的身后看了一眼问:“坐在马车上的是谁?”
“是孔子。”子路说。
“鲁国的孔丘吗?”农夫问。
“是的。”子路听到别人直呼他老师的名字,很不高兴。
“那他最该知道走哪条路了。他不是一整年一整年都在到处流浪吗?都已经走这么久了,怎么会不知道路该怎么走呢?”
此时,另外一个农夫也转过头来问子路:“那你又是谁呢?”
子路说:“晚辈名叫促由。”
“那你是孔丘的学生了。”
“是的,请问这条路……”
“唉!天地动荡,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不论谁都不能改变局势,孔丘是个逃避暴君乱臣的人,我看你不必跟着他到处奔波了,不如跟着我们一起种田好了。”
子路向这两个农夫问路问了半天,非但没有结果,反而被嘲弄了好一会。
子路怒气冲冲地回到车边向孔子报告经过,孔子听了子路的叙述,不胜唏嘘,便说:“这两个农夫隐居于乡下,过着避乱离世的生活,固然是独善其身的办法,不过一个人既然到这世上来,就应该为人群出力做事,吃一点苦也是应该的。”子路听孔子这么说,便不再说话。
接着孔子又说:“如果天下太平,也用不着我这样东奔西走,受尽辛苦了。”
子路听到这里,明白了老师的不辞劳苦,兼善天下的心意,心中的不服气也得到了释怀。他踏上了马车,同老师和其他学生往下一个旅途走去。
人当“为善”是孔子的主张,亦是孟子的观点。
真正的君子当兼善天下。
智者慧语
人之一生,当以道德人格至上。穷困时,一身清白,一身正气;显达了,心忧天下,利泽于民。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
今译
孟子说:“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