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待人,真诚做事,这是你必备的品质之一。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你才会敞开心扉给人看,使人们了解你,接纳你,帮助你,支持你,使你的事业获得成功,使你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从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语出《离娄篇》
真诚待人,真诚做事,这是你必备的品质之一。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你才会敞开心扉给人看,使人们了解你,接纳你,帮助你,支持你,使你的事业获得成功,使你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从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语出《离娄篇》
孟子说:“诚是自然的正道;追求诚是为人的正道。极端的心诚而不能感动别人,是人不曾有过的事;心不诚,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
孟子告诫我们;为人一定要诚实。
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
关于诚实,古代的贤哲有诸多阐述。
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
古之圣贤之所以把诚实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是因为不诚实的后果,轻者众叛亲离,重者祸国殃民。
完美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
待人真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
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肯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
以诚待人,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
真诚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真诚在友谊宫殿中的光泽不仅未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而减弱,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增添光彩。
倘若为人处世离开了真诚,则无所谓友谊可言。一个真诚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人真诚的共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生活中应该充满真诚,养成真诚待人的习惯,只有这样,每个人的心灵才会美好而快乐,才会在你的事业上获得更多真诚的帮助。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心诚意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加以分析的,我只能说“真心诚意”是一个人真实内心的自然涌现,所以能直接感动对方,和对方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现实利益的层次。
用“真心诚意”做事,容易获得别人的合作,甚至为你吃亏也不在乎;用“真心诚意”做人,则容易获得别人的接纳。
智者慧语
一个真诚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人真诚的共鸣。如果为人处世离开了真诚,则无任何友谊可言。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从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离娄篇》
今译
孟子说:“诚是自然的正道;追求诚是为人的正道。极端的心诚而不能感动别人,是人不曾有过的事;心不诚,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