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顽强忍耐的性格,任何人都永远是脆弱的,经受不起挫败和折磨;只有那些志在成大事者,才能凭着自己的顽强和忍耐实现人生计划。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语出《告子篇》
没有顽强忍耐的性格,任何人都永远是脆弱的,经受不起挫败和折磨;只有那些志在成大事者,才能凭着自己的顽强和忍耐实现人生计划。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语出《告子篇》
没有人一生下来便是圣贤,古之圣贤者皆是后天培养而成。
孟子说:“天准备把重大任务交付给一个人,一定要先折磨他的心态,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尽他的体力,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能如意,这样就可以震撼他的心思,坚忍他的性格,由此增加他所缺少的才干。”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性格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中生动地表现出了海明威的坚强性格。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14岁时,他曾学习过拳击,第一次训练,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但第二天,海明威裹着纱布还是来了。1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这只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报名参军,因左眼视力的影响,未能入伍。后在叔父的介绍下成了堪萨斯市《明星报》的见习记者。在这里,他学到了最初的文字技巧。
1918年5月,海明威志愿加入赴欧洲红十字会救护队,在车队当司机,被授予中尉军衔。7月初的一天夜里,他的头部、胸部、上肢、下肢被炸成重伤,他的膝盖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片。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他在医院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勋章和勇敢勋章,这一年他刚满19岁。
海明威回国后到了密执安北部,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专心写作,但寄出的作品纷纷被报刊编辑部退了回来。此时的海明威很苦恼,常到好友威廉·史密斯家里消磨时光,他结识了哈德莱·理查逊,这个比海明威大8岁的姑娘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他们很快便相爱了。
在家乡橡树园,海明威与哈德莱完婚后,他们来到了巴黎,他结识了文学界的头面人物:庞德、斯泰因,他们很器重聪明、勤奋、创作热情高的海明威。
在巴黎,他经常在经济上陷入窘境,他们节衣缩食,妻子也常外出做零工,贴补家用。1925年,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
第二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短短四个月内,就销出了八万册,以后又不断再版。
1936年,写成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柏短暂的幸福生活》。这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改编成电影。可以说,海明威受到了上帝的垂青。
1939年,他完成了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出版后,他与妻子保林离婚。不久和作家玛莎结婚,一起来到中国度蜜月。作为战地记者,他采访了我国抗日战争。
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给他带来了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崇高荣誉。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打不败的人,这是海明威所追求的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坚毅的品格、顽强精神。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伤害了他的身体,也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伦敦的一次灯火管制中,海明威因车祸头部撞得鲜血直流;1954年,应邀去非洲采访。竟两次遇到飞机失事,头部再次受重伤。非洲空难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写作越来越吃力。他的高血压,糖尿病、铁质代谢紊乱、皮癌、精神抑郁症等一大串疾病,使他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1961年7月2日,他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了嘴里……
人们并没有因为海明威的自杀而藐视他,反而被其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英勇、无畏、刚毅的性格而深深折服。
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大事要能经得住大磨难。
如果说人是一条鱼,那么社会就是一缸水。如果我们是一条的热带鱼,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降自己的体温而不是指望着水来升温。因此,在困难来临时,我们当谨记孟子所言,你之所以被上天折磨,那是因为他有重任要交付于你,只要你挺过来了,便也扬眉吐气了。
智者慧语
一个人在受苦受难时,很可能是上天正在考验他。这种考验的用意是激发他的潜能,使他锻炼出一般人所缺少的才干,进而使他在心思与性格方面变得成熟而稳重,能够专注于人生的伟大目标,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领袖人物。
链接解读
原文精华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ɡ)益其所不能。”
——《告子篇》
今译
孟子说:“天准备把重大任务交付给一个人,一定要先折磨他的心态,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尽他的体力,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能如意,这样就可以震撼他的心思,坚忍他的性格,由此增加他所缺少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