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上司都喜欢自己的员工对工作兢兢业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具有敬业精神,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没有敬业精神。其实,具有敬业精神对自身的事业发展影响深远: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上司满意,给他留下好印象,以便自己以后有被重用的机会。
如果缺乏敬业精神,整天懒懒散散、拖拖拉拉,这只会加深上司对你的不满,有百害而无一利。
具体说来,下述4种做法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敬业精神。
1.对工作要有“三心”
所谓的“三心”就是耐心、恒心和决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不可只凭一时的热情、三分钟的热度来工作,也不能在情绪低落时,就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上司认为有这种表现的员工是靠不住的。当上司吩咐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可中途打“退堂鼓”,再苦再累都要尽心尽力把它完成,这样你就会在上司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要学会巧干
工作是要讲求效率的,虽然有时你在工作中踏实苦干,但是本来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你却干了3个小时甚至更多,这同样也不会让上司对你有好感。对于工作,上司往往不看重你撒了多少次网,关键是注重你的网中有没有鱼,有多少鱼。因此,对工作不仅要苦干还要学会巧干。有很多人看起来工作很认真,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但忙忙碌碌的就是没干出多少成绩。这种员工不仅得不到上司的好感,反而会使上司和同事瞧不起。我们提倡勤勤恳恳工作的敬业精神,但并不是不注重工作的效率和方法。苦干是上司喜欢看到的,但上司更喜欢巧干、高效率的员工。
3.要学会说话说话每个人都会,而这里的学会说话是指作为员工的你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要像个“闷葫芦”一样一言不发。因为现在这种类型的人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所以,不但要会干,还要会说,要采取巧妙的方法让上司感到你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也让上司感到你的确是一个勤奋敬业的好员工。
4.要多请示汇报多请示汇报并不是说让你事无巨细一切都向上级汇报,那就有点教条和死板了,而且会让上司认为你没有能力,任何事都处理不了,久而久之他也不会信赖你了。这里所说的多请示汇报是指在工作中的关键地方多向上司请示汇报,这不仅是你主动争取表现自己的好办法,也是你能顺利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聪明的员工总善于在关键处向上司请示,征求上司的意见和看法,把上司的想法融入到工作中去。
5.掌握“关键之处”这些关键的地方包括关键事情、关键地方、关键时刻、关键原因、关键方式。只有恰如其分地掌握了这五个问题,才能恰到好处地请示上司。关键事情通常是指在上司亲自主管的领域内,需要上司做出决定的、影响面大的、涉及利益关系的事情。遇到这类事情时,就需要及时地向上司请示,而不可擅做主张。
关键地方是指对事情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该环节又是上司所擅长的领域,就要多向上司请示,多征求上司的意见。对工作的进程要及时向上司汇报,使上司能够对全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时刻是指在向上司请示工作时,要掌握时机,不要不看火候就贸然请示,而要把握请示的最佳时机,该请示的时刻不要懈怠,不该请示的时候等待机会,以免撞到枪口上自找倒霉。
关键原因其实也就是向上司请教的理由和选择的问题,就是需要向上司请示的问题,必须是应该请示的,不要无论大小事情都向上司请示。在请示前要认真琢磨请示的原因,要能够引起上司的注意,使上司感到事情的重要性,以便让他慎重考虑,及时解决。
至于关键方式,我们知道,在做事情的时候采取的方式不同,最后所取得的效果也就不同。同样,向上司提建议也不例外。因此,你在向上司请示时,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选择灵活机动的请示方式,以取得较好的请示效果。
心理学点拨
敬业,确实是一种境界。当一个人迷上一件事的时候,就容易全身投入,对某种活动或专业的喜好和痴迷也会逐渐形成习惯性的常规。表现在行动中,融化在意识里,敬业便成了一种自然状态,无须刻意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