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很多人在心理上愿意坚持固有的习惯,对新事物有恐惧和不愿意接受的心理,迷信自己的经验,而不注意形势的变化,以为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资历能代表能力,却因此弄丢了自己的工作。比如一名老员工,如果在高层换了领导班子之后,还墨守成规,工作就难保;或者,原来公司只需要大学专科毕业的员工,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对学历的要求已提高到本科,那么,就需要专科学历的员工,打破自己不愿意改变的心理,跟上新的形势。
王涛是公司的一名老员工,职位是行政部的经理,凭着在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个人对于行政工作得了解,工作得非常顺心。
于是,他一直按照自己的经验做事情,后来,单位又招聘了一位年轻的行政部副经理。这位行政部的副经理的老本行并不是行政,但是做事情常常有一股闯劲儿,他入职后提出了很多的改善行政工作建议,大大节减了行政成本,也提高了整个行政部的工作效率。
这让王涛感到了巨大的冲击,他的经验是做好行政就等于做好公司的后勤,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改革,只有稳定才是硬道理。当然,王涛也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老员工,他每天要处理很多繁杂的后勤支持性工作,有时候还要帮助总裁写一些文案,管全公司百多号员工的中午小餐桌。
王涛认为靠着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多年为公司效力的经验,自己一定能稳稳地坐住行政部经理的位子,而且,在王涛的管理下,行政部也正常运营了八年。但是,新来的行政副经理却认为,不能给公司赚钱的行政部门,也有同等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要考虑到为公司省钱,所以他在高层的支持下,大胆变革了制度,例如对于公司与供货商沟通,提交费用明细的方面,他都重新做了费用申请及发票整理的制度。
由于行政副经理突出的工作能力与业绩,这位副经理赢得了高管层及中层经理们的认同。而且,新来的副经理并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琐碎的细节上,而是集中精力,重整行政部门,让员工们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新技能、发扬企业文化。
就这样、王涛慢慢地感觉到自己职位的形同虚设,虽然公司还没有将副总“扶正”,但是他知道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失误。那就是一直迷信于自己的判断,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形势,因为公司发展壮大后,已经不是那个几个人艰苦创业的小公司,而的确需要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和发展公司了。
于是,过了不久,王涛因为在决策中的“边缘化”,让他承受不了内心的失落感,而离开了公司。
从王涛的经历中我们认识到,平时多思考,多学习,有助于新知识的输入,这将给自己带来很多机会,增强与其他人的交往能力。一个人在公司外所学的东西,很有可能对自己将来在公司内的工作是非常有用的。有时候,可以通过多种尝试,改变自己的经验主义,例如,平常的固定上班路线,不妨尝试改变一下,可能有新发现。常用的工作思路,不妨总结一下,写在纸上,看哪一个步骤可以通过新的尝试做得更优化。
总之,资历保证不了什么。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票儿,让一个人在职场游刃有余,挑战源源不断的职场压力。
心理学点拨
固守习惯是思维惯性使然。事实上,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未必是对的,仅仅是人们最不愿意打破而已。明智的职场人必须说服自己,调整思维惯性,克服固有习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当海量的信息决堤般袭来,人们往往被纷繁复杂的信息大潮搞得晕头转向,没有特色和价值的信息根本进入不了人们的视野,也存储不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人们对信息的反应,决定了职场中人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别人长时间记住自己,就必须巧妙地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注重打造个人魅力,让自己最突出的个性成为对方记忆的焦点。
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张显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是那种陷在人堆里找不着的人。
刚到公司的时候,她穿着手缝的宽衬衫,留着过长的头发,走起路来细脚伶仃,个性十足,给人惊鸿一瞥的印象,让所有见过她的人都有兴趣定下神来细细观察这名同事。
后来,她火速办理好了入职手续,有了自己的工位。她要让自己的工位也个性十足,大家看到她的计算机桌面,没有用常规的通用的接口,而是精选了看起来就很“潮”的接口。慢慢的,从上班第二天开始,张显就不断地刺激了大家的眼球。
从闪光的亮皮包,夸张的手机吊坠儿,到窗帘布一样的裙子,浅绿色的指甲油,张显肆无忌惮地安置着她的环境。无可否认的是,她的工位给人的感觉也非常特别,总让人走到那里的时候,就想停下来看一看。大家都是黑灰色的办公椅,只有张显专门扯回嫩黄的天鹅绒把椅子包起来,上面还放一个绒毛的可爱靠垫。
张显享受着自己的个性,而且,这种与众不同并没有被周围的同事视为“眼中钉”,她反而因为颇为张扬的个性获得了更多欣赏。上司甚至无限度地宽限张显,在公众场合还开玩笑说,张显把办公室当家一样用心布置,这是值得鼓励的。于是,张显也成了大家集体呵护的对象,对于张显的很多装扮和新鲜的提议,大家都没有任何意见,大家保护她的个性,像保护自己对个性的梦想一样。
张显发出闪亮的光,照亮了周围好大一片范围。后来有一次,一名客户来公司走了一圈,张显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期的人物故事正巧需要对这名客户进行采访,客户就明确地指出采访交给张显来负责。事实证明,张显不负众望,她时尚优雅的形象,新颖的采访方式,还有不拘一格的闲聊式问答,都让客户非常满意。她不但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还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声誉。
后来,但凡有挑战性的采访,主任脑海里的第一个人选就是张显,张显也自由自在地发挥着自己的个性。
不多久,张显就成了一个标志,一个单调的人物采访刊物依然保持活力的标志,她乐于成为这种标志。鲜明的个性让她给所有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帮助她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人脉和运气!
张显的经历说明,如果你是一个外向的人,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有陌生人情结而隐藏你的优点。突出热情的方法有很多:当你首次与陌生人打交道,你可以主动和对方握手,微笑着介绍自己,并且在谈话中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心理学点拨
这是个讲究个性和个人魅力的时代,平庸者注定被埋没,职场对于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如此重要,所以,不能输在表达个性的起跑在线。要知道,突出自己的个性并不难,也并不需要人们做很多出格的事情,有时候只需要恰到好处地闪那么一次光,就能让大家记住。
主考官对前来面试的李蕊说:“这位小姐,看了你的简历,我们公司觉得你似乎正是我们单位所需要的那种类型的人才。不过我们注意到,在你的求职简历表上,并没有注明你的年龄呀,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蕊预感到有点不对劲,不过她还是努力地保持着一份平静,说:“哦,可能忘了填写了吧,我今年刚刚三十出头……不过,年龄对我应聘贵单位的这个职位很重要吗?”
“这……这位小姐,从你的求职履历表上看,你的确是很优秀,不过对你,我们只能说抱歉。”招聘公司的考官稍微迟疑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李蕊回到家里,想到被招聘公司拒绝的刹那间,她觉得镜中的自己仿佛一下子变老了很多。她自己不敢再继续看着镜子,赶忙将视线从梳妆台移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显得是那么的忧郁和无助。
这难道是自己的错吗?她的心情一下子坏到了极点。再次工作的信心以及拼搏的热情似乎也正慢慢、慢慢地消退下去,她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安排和设计未来的职场生活了。她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年龄,最后开始恐惧自己的年龄。
事实上,像李蕊这样一些年过三十的职场白领,因各种原因,对自己年龄渐大、事业未成的境况产生的悲观、消极情绪,就是所谓的白领“年龄恐惧症”。
白领年龄恐惧症是怎么引起的?一方面,一些行业只能“吃青春饭”,如一些服务、娱乐行业,就被人们戏称为“吃青春饭”的行业。当青春渐逝,不少白领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了危机感。
另一方面,事业、家庭过大的压力使职场中人不愿面对年龄的现实。
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中年人在社会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往往会幻想自己离开竞争激烈的职场。他们从心理上不愿接受这种现实,不愿接受自己的年龄。
还有,身在职场,但在“而立之年”还没做出点成绩,以后的人生更不可能成功。许多人认为,在30岁之前都没做出什么成绩,30岁以后想要成功就更难了,而一些单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职位只招年轻人。求职者认为连机会都没有,成功又从何谈起!
针对这种情况又有哪些解决办法呢?首先要提升“内功”,这也许是为年龄忧虑的白领较好的选择。其次,人到中年后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逐渐由关注身外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智慧,这样才能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地渡过“中年危机”。最后,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不少人是“大器晚成”型的,只要给自己机会,不让自己打败自己,加上中年人的经验与人生历练,即使已过中年也还有机会成功。
心理学点拨
若将人生之路视为登山,目前你已到达了自己的峰顶,成熟、稳健、老练、实际,你能够合情合理地处理现实人生的种种矛盾,平和地看待完美与缺陷,获得与丧失。清楚地认识自己,能清明地分辨可能与不能,可为与不可为。但这种状态稍有偏失,你就会走进保守与停滞,比如陷入年龄恐惧症的泥淖,这样导致的将是创造性和人生乐趣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