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在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
“化学家”说这里面有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蒸馏水本身是没有气味的,那为什么多数学生举手,就是由于这位“权威”的“化学家”的语言暗示,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而且人们容易相信他说的话都是正确的,正所谓“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其实,权威效应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更有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而且人们对于超群的人都有崇拜心理,人们总认为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如果你是公司人事部的职员,公司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给员工招聘一个讲师。在讲课内容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是从民企出身的讲师,一个是从跨国公司出身的讲师,你会选哪个讲师?
选了那个看起来简历不错的跨国公司出身的讲师,即便是做砸了,也可以和老板和学员交代:这个讲师毕竟是大公司出来的,讲得不好只能说明培训行业水平低。如果选了民企出身的讲师,万一做砸了,你就没有办法向公司和老板交代,因为这就是你选人的失误。
这是最直观的权威效应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在职场中不要轻易去质疑权威的地位,应该先学会别人的优点,再规避别人的不足。萧文雅是一个做事非常勤快的小助理,但是有时候,她经常给她的上司许总惹一些小麻烦。有一次,许总让她打印开会用的档,她打印好了之后,就去送给上司,路上不小心把文件掉在了地上。档是许总开会急需的,于是,萧文雅就马上手忙脚乱地将档捡起来。上司开会的时候看着稿子,发现出了问题,萧文雅打印的时候非常粗心,没有添加页码,而且因为稿子曾洒落一地,许总给大家讲档的时候,只能临时组织文件,重新标记页码,在公司各位重要的上司面前耽误了时间。
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萧文雅非常心虚,可是许总并没有责怪她一句,而是在下次打印的时候,亲自在萧文雅面前操作示范了一遍。萧文雅发现一个位高权重的上司,细心和专注的时候更加值得尊敬。
许总在计算机里首先按照打印文档的内容更改了文件名字,方便查找,然后添加页码后打印,档打印好,许总又拿起订书器装订。
许总把一枚订书钉钉在档左上角四十五度角的位置上,而且还告诉小萧,这样装订,首页的纸张就不容易脱落,也便于阅读,还不浪费订书钉。看到上司的细心,萧文雅在以后整理档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她不再让所有的word文文件散乱地放在计算机桌面上,而是认真地归纳整理手头工作,再也没有丝毫的松懈。还有一次,许总让萧文雅找其他部门说明查找一份数据。萧文雅到了那个部门,直接对负责此事的方欣说:“我需要一份某某数据。” 没想到,方欣居然没有抬头看萧文雅,就直接回答说:“现在没有时间查。” 萧文雅抬高了声音说:“许总让我来找数据的。” 方欣更加强硬地说:“不论谁安排的,我现在就是没有时间。” 萧文雅怒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找许总告状。没想到许总听完后,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安排另一个女孩刘静陪萧文雅找方欣。
萧文雅悄悄地跟在刘静的后面到了方欣那里之后。刘静先对方欣表示,这份数据对于自己部门的重要性,要感谢方欣说明查找资料。接着,刘静还向方欣解释说:“许总本来是想亲自过来取的,但是因为他要准备一份会议数据,特别忙,所以就没有来。”
这时,方欣一脸和气地说:“没关系,许总太客气了,我手头工作也有点多,没关系,我还是先帮你们查资料吧。”就这样,十几分钟后,刘静和萧文雅顺利地拿着数据回来了。萧文雅从刘静的示范中学到了重要的一课。在职场中,一个优秀的上司就是企业的权威,上司有时候会利用权威效应,用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作为员工,也要善于学习上司的优秀质量,而且,要能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当然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因为别人的示范,就滋养自己的惰性,要知道别人的示范正是自己的不足。
心理学点拨
与其羡慕别人的影响力,不如通过学习,来打造自己的影响力,例如工作进程中,突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上司和各位优秀的同事都在积极想办法。那么,作为个人,无论处于公司的哪个阶层,都应该强迫自己像公司的大人物一样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顺畅和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