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乡村,走进城市,但仍怀念家乡那一缕缕袅袅炊烟。
在我心底,晨间的炊烟是一缕飘飘袅袅,聚散不定的云烟,似村姑飘逸的秀发;暮色中的炊烟是回家的呼唤,是盘旋在农家四周的田园牧歌。
童年时,那瘦瘦的、淡蓝色的炊烟总散发一种让人神往的诱惑,让刚刚放学的我,心中满是期待,禁不住就加快了脚步。
少年时,那袅袅的炊烟呈现出朦胧的诗意。那时的我喜欢坐在高高的河堤上,双手托着脸颊,出神地望着微风中飘带一样摆动的炊烟,遥想远方的精彩,憧憬未来的美丽。
乡村孩子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打茅草,一看到家里屋梁上升起炊烟,就知道吃饭的时间快要到了。于是割起草来快刀如飞,装满背篼就往家飞奔。可回家的路上,走久了,割得越多的人,肩头越沉重,于是就有人埋怨自己很傻,为什么不少割一点啊?但是没人舍得丢掉一点,小伙伴们总是相互打气,坚持再坚持。走走停停撑到家,撂下担子,忙进屋喝一碗府河水,长舒一口气。那时候觉得这茅草在灶膛里燃烧后升起的袅袅炊烟,是多么的亲切和令人自豪啊!一边感叹,肩头也跟着热呼起来。
然而,当我离开了家,那长长的炊烟则成了让我魂牵梦萦的牵挂。身在他乡的日子,无数的深夜,我枕着思念入睡,渴望在梦中能闻到炊烟的味道。那袅绕、温暖和诗意的炊烟,总能在一瞬间——把我淹没。
几年前,曾经在远行的火车上,远远地看见过黄昏的村庄升起的炊烟。那是同一色调的炊烟。或者说,是炊烟的笼罩把村庄变成了同一色调。我仿佛呼吸到村庄温馨恬静的气息和绿意。我想象某个屋脊下,灶膛里闪耀的金红。那时,我感到陌生的村庄传来的熟悉气息,让我的心亲切踏实。这一缕缕炊烟,再现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亦有着“柴门寂寂黍饭香,山村烟火春日晴”的意境。她衬托得蓝天更加高远,河流更加清澈,田畴更加辽阔。
生活在现代化的快节奏的都市里,炊烟已离我们很遥远了,但在我心灵深处,却一直有一股炊烟袅袅地升腾……